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听课报告> 《人体的免疫防线》听课报告

《人体的免疫防线》听课报告

时间:2024-10-14 04:27:42 听课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体的免疫防线》听课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体的免疫防线》听课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体的免疫防线》听课报告

  观课过程: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10月30号有幸聆听了省基本功、省评优课一等奖获得者——江阴南菁初中赵老师的一节课—《人体的免疫防线》。虽然听课前,自己在日常教学中也多次教授过本节内容,研究过教材、课标,也梳理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简要教学框架,即:

  (1)设置问题情境,引入课题——人类的生活环境存在着许多能够致病的生物,为什么人不会总是生病呢?

  (2)模拟探究皮肤是——道保护屏障—引导学生用苹果设计实验;呈现教师预做实验的结果;学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3)图文解释皮肤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原因,并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道防线的组成。

  (4)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发炎引导学生理解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但是,听了赵老师的课后,不禁感叹:课还可以这样上,太有创意了!赵老师通过精心打磨的三颗“大珍珠”将本节课演绎成了一场饕餮盛宴。

  第一颗:“猪皮阻挡墨汁”实验:学生动手做模拟实验,以此类比“人类皮肤抵御病原体”,进而推理人类皮肤的功能。

  第二颗:乳酸菌接种鸡蛋实验:以兴趣小组提前做此实验的视频呈现。学生眼见为实,明白了鸡蛋的卵壳和卵壳膜也具备阻挡病原体入侵的作用。教师针对第三组实验结果质疑:去掉卵壳、卵壳膜的鸡蛋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很快变质,为什么?通过鸡蛋清中含溶菌酶的事实自然过渡到第二道防线。

  第三颗:牛蛙白细胞吞噬黑墨水实验:教师团队做了预实验,即从牛蛙背部淋巴囊注射墨汁,4小时后抽血观察现象。监控数小时,终于拍摄到了白细胞吞噬墨汁的画面,以视频形式呈现给学生。此外,课上也让学生亲手制作血液装片,然后在数码显微镜下寻找白细胞吞噬墨汁的画面。

  观课结果

  学生参与“猪皮阻挡墨汁”实验的积极性很高,而且通过亲历实验,能较准确地得出实验结论,并以此推理出人类皮肤的功能。

  为了让学生能成功制作血液装片,并在数码显微镜下找到白细胞吞噬墨汁的画面,学生实验前,教师给予了充分的指导:播放视频,展示教师团队的预实验;呈现显微镜下的血液图片,指导学生辨认白细胞;播放制作血液临时装片的视频,指导学生实验操作;现场教授学生数码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有了教师的充分指导,在实际操作时,大部分学生都能收获成功的体验,心情很激动。

  听课感受及建议

  1、勇于突破教材,创设更真实的情境

  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中,教材选用的材料是苹果,因为果皮与人体的皮肤有相似的特征,可以由苹果皮的功能推理出人体皮肤的功能。但是,很显然,猪皮与人体的皮肤结构更接近,于是赵老师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佐证自己的想法,还找出临床上用猪皮给人植皮的新闻报道,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理解教师选择材料的初衷和理由。

  2、勤于动手实验,提供更科学有力的资料

  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教师扪心自问:养过兔子吗?亲自调查过土壤里的小动物吗?抓过蝗虫吗?研究过长骨的结构吗?赵老师的团队,监控4小时,终于拍到了数码显微镜下牛蛙血液中吞噬细胞吞噬墨汁的场景。将视频加速后,播放给学生观看,这真是宝贵的科学的学习资料。教师还绘制了3只牛蛙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变化曲线,引导学生分析原因,领会第二道防线的功能。教师除了亲自做实验外,还应该带领学生动手做实验,真正在学生中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只有亲历实验,他们的印象才会更深刻,体验才会更真实,收获才会更丰富。

  赵老师的这节课节奏紧凑,整堂课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干货满满,听后大开眼界。有一点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了一点课堂生成性,比如,并没有让学生设计模拟实验的方案,而是直接呈现方案,由学生动手实施方案。赵老师在说课中也提到了这点,但是她认为,要想突出自己的亮点,内容或课堂设计上必然要有取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自己在教学上,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想,向更多优秀的同行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人体的免疫防线》听课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人体的免疫防线》听课报告】相关文章:

描写青春防线的初中作文11-15

免疫工作总结07-05

免疫规划工作总结07-13

免疫规划工作总结08-21

医学伦理学的个人体会06-30

听课活动总结10-18

听课教学反思05-15

世界强化免疫日活动总结11-02

医院免疫规划工作计划12-21

小学听课活动总结05-22

《人体的免疫防线》听课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体的免疫防线》听课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体的免疫防线》听课报告

  观课过程: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10月30号有幸聆听了省基本功、省评优课一等奖获得者——江阴南菁初中赵老师的一节课—《人体的免疫防线》。虽然听课前,自己在日常教学中也多次教授过本节内容,研究过教材、课标,也梳理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简要教学框架,即:

  (1)设置问题情境,引入课题——人类的生活环境存在着许多能够致病的生物,为什么人不会总是生病呢?

  (2)模拟探究皮肤是——道保护屏障—引导学生用苹果设计实验;呈现教师预做实验的结果;学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3)图文解释皮肤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原因,并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道防线的组成。

  (4)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发炎引导学生理解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但是,听了赵老师的课后,不禁感叹:课还可以这样上,太有创意了!赵老师通过精心打磨的三颗“大珍珠”将本节课演绎成了一场饕餮盛宴。

  第一颗:“猪皮阻挡墨汁”实验:学生动手做模拟实验,以此类比“人类皮肤抵御病原体”,进而推理人类皮肤的功能。

  第二颗:乳酸菌接种鸡蛋实验:以兴趣小组提前做此实验的视频呈现。学生眼见为实,明白了鸡蛋的卵壳和卵壳膜也具备阻挡病原体入侵的作用。教师针对第三组实验结果质疑:去掉卵壳、卵壳膜的鸡蛋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很快变质,为什么?通过鸡蛋清中含溶菌酶的事实自然过渡到第二道防线。

  第三颗:牛蛙白细胞吞噬黑墨水实验:教师团队做了预实验,即从牛蛙背部淋巴囊注射墨汁,4小时后抽血观察现象。监控数小时,终于拍摄到了白细胞吞噬墨汁的画面,以视频形式呈现给学生。此外,课上也让学生亲手制作血液装片,然后在数码显微镜下寻找白细胞吞噬墨汁的画面。

  观课结果

  学生参与“猪皮阻挡墨汁”实验的积极性很高,而且通过亲历实验,能较准确地得出实验结论,并以此推理出人类皮肤的功能。

  为了让学生能成功制作血液装片,并在数码显微镜下找到白细胞吞噬墨汁的画面,学生实验前,教师给予了充分的指导:播放视频,展示教师团队的预实验;呈现显微镜下的血液图片,指导学生辨认白细胞;播放制作血液临时装片的视频,指导学生实验操作;现场教授学生数码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有了教师的充分指导,在实际操作时,大部分学生都能收获成功的体验,心情很激动。

  听课感受及建议

  1、勇于突破教材,创设更真实的情境

  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中,教材选用的材料是苹果,因为果皮与人体的皮肤有相似的特征,可以由苹果皮的功能推理出人体皮肤的功能。但是,很显然,猪皮与人体的皮肤结构更接近,于是赵老师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佐证自己的想法,还找出临床上用猪皮给人植皮的新闻报道,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理解教师选择材料的初衷和理由。

  2、勤于动手实验,提供更科学有力的资料

  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教师扪心自问:养过兔子吗?亲自调查过土壤里的小动物吗?抓过蝗虫吗?研究过长骨的结构吗?赵老师的团队,监控4小时,终于拍到了数码显微镜下牛蛙血液中吞噬细胞吞噬墨汁的场景。将视频加速后,播放给学生观看,这真是宝贵的科学的学习资料。教师还绘制了3只牛蛙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变化曲线,引导学生分析原因,领会第二道防线的功能。教师除了亲自做实验外,还应该带领学生动手做实验,真正在学生中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只有亲历实验,他们的印象才会更深刻,体验才会更真实,收获才会更丰富。

  赵老师的这节课节奏紧凑,整堂课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干货满满,听后大开眼界。有一点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了一点课堂生成性,比如,并没有让学生设计模拟实验的方案,而是直接呈现方案,由学生动手实施方案。赵老师在说课中也提到了这点,但是她认为,要想突出自己的亮点,内容或课堂设计上必然要有取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自己在教学上,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想,向更多优秀的同行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