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天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秋天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模仿动作体会故事中会响的小路带给小动物的快乐。
2、感受故事中动物的快乐,萌发对大自然的'喜爱。
3、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秋天的小路”图片;《会响的小路》故事音频及图片;《会响的小路》故事视频。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猜一猜,图片上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如果你看到这样一条满是树叶的小路你会做什么?
二:播放音频及图片,初步理解故事并模仿动作
1、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第一段至第四段。
2、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第五段、六段。
除了小动物还有谁来到了这条小路?
3、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第七段。
小路最后怎样了?
三:播视频,令幼儿进一步理解小路上是什么会响
故事名字叫《会响的小路》,小路真的会响吗?那是什么会响?
小精灵为什么要保护这条会响的小路呢?
四:师幼交流,鼓励幼儿续编故事
还有谁可能会来到这条小路?
想一想,让我们继续往下编故事。
秋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分析】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喜爱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对网络下的学习环境比较熟悉,具有自学能力,能自主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和阅读。
2、大多数学生乐于体验实践,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的打写速度在每分钟8~20个字左右,要在规定时间内打出流畅的篇章,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教学资源准备】
1、多媒体网络课室。
2、小学三年级上册人教实验版语文教材。
3、专门为本课制作的ppt课件。
【教学思路介绍】
本课时以秋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为线索,学生体会文中词句,品味文章优美为重点,通过激发学生的听觉、视觉、味觉等直观感受使学生读出秋雨的美,品出秋天的味。再利用资源平台,拓展阅读相关文章,积累丰富的语感,打写一段描写秋景的文章,充分落实学生的知识和情感目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来谈谈秋天的雨,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
2、有位作家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秋天的雨》。(板书)
3、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给予解决,从而使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同时给文章标上自然段。
2、谁愿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正。
3、同学们想不想听老师朗读课文,师范读。同学们你们评价一下老师读的怎么样?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读的这么好吗?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在晨读课上老师经常大声地读课文,一篇课文老师不知道读过多少遍,而且老师在读书时边读边想课文中的画面,好像看电影一般,你们要不信,请按老师的方法读,聪明的你们绝对比老师强。
4、生自由练读。
5、同学们通过这次读书你又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后说)
6、品读第一自然段:
⑴出示第一段课文,学生怀着喜欢的感情把这段自由朗读一遍。
⑵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你能通过你的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⑶秋天的大门被打开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7、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希望同学们用心感悟。
三、学字指导
1、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2、学生自选词语造句,教师相机指导。
3、学生用学过的记字方法记字:教师强调:同学们本课要求写的生字有12个,如扇是多音字,还可以读成shān。枚的右边是反文,不是文,柿的右边是市,菠萝是上下结构。并重点指导扇、枚、爽、粮、紧字。
4、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
5、展评优秀作业。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沐浴着绵绵秋雨走入了课堂,学习这秋天的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并用喜欢的词语造句。
二、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师:打开秋天的大门,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出示自学提示:用――画出看到的,用~~画出闻到的,用==画出听到的词句,并多读几遍课文。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
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师:你看到了什么?
⑴生按顺序说句子并朗读,师相机指导感悟。
⑵小游戏贴秋天:让我们用灵巧的双手贴出一个美丽的秋天吧。(请出四人,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他们贴得怎么样?(分发橘子、柿子、苹果、梨的组合图片,学生贴画)利用贴秋天的游戏,体会词语你挤我碰、五彩缤纷。
⑶想象力擂台:用黄黄的银杏叶像红色的枫叶像等造句,进行比喻句的训练。
⑷看到这么美丽的秋天,你的心情怎样?带着愉快的心情,品读第二自然段。
2、师:你闻到了什么?
⑴指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小游戏吃水果: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体会秋天的味道。
3、师:你听到了什么?
⑴指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⑵如果你是秋雨,你会怎么给好朋友送去关心和问候。
⑶如果你是秋雨的'朋友,你又会怎么回答秋雨呢?
⑷齐读第四自然段。
4、师:是啊,秋天的雨给人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颜色,香甜勾人的气味,欢乐喜悦的声音。秋天的雨还给小动物和植物带来了忙碌,带来了喜悦!让我们怀着对秋雨的感激把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合起来读读吧。
四、进资料城拓展阅读
1、就其中一两篇谈自己的体会
五、打写训练
仿照课文,用上所学的好词好句,围绕秋天写一段话,如秋天的早晨、秋天的校园、秋天的风、秋天的云
六、点评学生的打写
七、作业
出一份关于秋天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11、秋天的雨
颜色
五彩缤纷
神奇
香味
丰收和欢乐的歌
声音
清凉温柔的歌
【反思】
1、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各种感观学习文章,欣赏文章,朗读有感情,学生对课文体会深。
2、注意学生的语言训练,结合课文,抓住时机,较好的完成了本文的知识目标。
【不足】
1、打写题目一开始设置没结合课文,学生不知写什么,浪费了时间。
2、处理课文过细,问题过多,应抓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学习,自己体会。
3、朗读得还不够。
秋天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秋天的景色特征,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
2、学会生字、新词,会读多音字“行”。
3、会用“桂花、小草、树叶、果园”等词语写一句反映秋天景色的句子;
4、仿照例句“先、再、又、还要”的顺序说话。
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难点:用“先、再、又、还要”的顺序说话: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出示图片)这是一幅什么季节的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为什么说它是秋天的画?从哪儿看出来?
二、随着问题出示生字,学习生字。
1、出示:桂熟提帮叔助
正音重点:熟、叔。结构分析的重点:熟
联系课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桂花、成熟、帮助。
2、小朋友的这张画是谁画的?他为什么要画这张画? (引出生字“墙、报”)
教学生字:“墙”、“报”,理解意思,分析字形,说说该怎样记住。
教学生字“让”、“闻”、“味”(用为什么“我”要画桂花的问题引出以上生字),理解意思,分析字形。(重点读准“让”的字音)
三、自由轻声读课文。
四、复习、巩固掌握生字新词。
1、给本节课学的生字找朋友;
2、用下列字口头扩词:闻、味、熟,提、帮、报、墙
3、开火车逐节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多音字“行”的读音)
五、课堂练习。
指导生字的书写,重点指导写好“墙”与“熟”两个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用卡片复习生字、新词(认渎):
2、做《课堂作业 本》中的字、词习题;
二、理解课文。
轻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共有几节思考:这幅画是谁画的?为什么要画这幅画?
l、齐读第一节,说说这1节讲什么。
2、墙报上画了什么? (板书:桂花、草坪、果园、小朋友)
找一找,找出哪些是表示画画次序的词,并用“”划出。
板书:先、再、又、还要。
3、用上“先、再、又、还要”说说“我”画了什么。
4、仿照例句,练习用“先、再、又、还要”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说一段话,
①口头填空:扫地时,我们先,再,又,还要。
早上起床后,。
②独立说一句(用上以上表示顺序的词)
③做《课堂作业 本》中的有关习题。
三、逐节分析课文。
1、指名读第2节课文、
2、讨论、理解:这—节有几句?每句讲什么?哪些词句写出了画中景色的美? “我”为什么要画桂花(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
板书:桂花、金色、香味:
3、背诵本节课文。
四、学习3、4两节课文。
1、回忆学习第2节的方法,说说刚才是怎样学懂第2节课文的,
2、归纳,并出示:①细读课文。
②想一想:这—节有几句?每句讲什么?
③哪些词句写出了画中景色的美。
④背诵。
3、练习用以上方法学习3、4两节。
理解句子:“小草不像夏天那么绿”这句话的意思、;
出示句子比较:
①小白杨落下叶子。
②草地边的`一行小白杨,飘下几片金黄色的叶子。
出示句子:果园里有好多红星在闪烁,那是苹果成熟啦!
句中的“红星”指什么? “闪烁”什么意思?
4、朗读3、4两节,并试背课文,:
五、学习第5节课文。
1、指名读本节课文。、
2、议议读读,加深理解:从哪儿看出这是秋天的景象?
想象说活,说说果园中的情景:
3、结合课后第3题,练习用“帮助”说活: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读拼音写词浯(内容略)、
2、有感情地朗读l一5节课文::
二、学习最后一节课文。
齐读课文,并说说“我”把画画好后又怎样做。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让学生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学到了什么。
2、说说还知道秋天的哪些特点。
3、练习用上“田野、菊花”两个词,写一句反映秋天景色的句子。
四、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附板书:
先画 桂 花:金色 香味
秋天的画 再画草地 小白杨:飘金黄
接着画 果 园:闪烁 成熟
还画 三个小朋友帮助
秋天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了解树木的姿态和秋天的景色。
2)操作领域: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发现生活中美的敏感性,描绘一幅秋天的'景色。
3)情感领域:通过对“秋天”粉画的创作,增加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描绘秋天的景色及秋色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在绘画时不敢大胆表现,用色。
教学准备(含资料缉录或图表绘制)
教师准备:(1)范画
(2)图像资料
(3)工具资料
(4)多种秋叶
学生准备:(1)工具材料
(2)对秋天的观察
教和学的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发展
秋天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能力:
1.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根据每个人课下搜集资料,创造机会充分练说。
2.培养学生换位想象的能力。
知识: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实际,充分朗读课文,知道文中颜色各指什么?
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仿说《寻找冬天》。
情感态度:
通过讨论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仿说《寻找冬天》。
2.结合实际,充分朗读课文,知道文中颜色各指什么?
3.通过讨论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
教学难点:
1.通过讨论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仿说《寻找冬天》。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现在正是初冬的季节,秋姑娘刚刚才和我们说再见你们还记得秋姑娘都给我们送来了那些礼物吗?赶快回忆回忆,因为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与秋天有关的文章。(出示课题:寻找秋天),齐读课题。“寻找”是什么意思呀?希望这节课通过我们的成功合作,能够把秋姑娘曾经送给我们的礼物一一寻找到。
二、新授课
(一)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展开想象,充分练说。
1、看图说一说秋姑娘给你带来了什么礼物?
师:同学们老师找到了秋姑娘送给我的礼物,你们快看(出示:
金色的稻田图)!秋姑娘给我带来(金色)的(稻田)。
你也把自己寻找到的礼物跟你的朋友说一说。
2、小组讨论
刚才老师看大家讨论的特别好,谁愿意把你刚才说的跟大家说说?
3、指名说一说
奥!你们寻找到这么多秋姑娘送给你们的礼物你们真太棒!你们想不想对秋姑娘说些什么呢?
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小伙伴都寻找到哪些秋姑娘送的礼物呢?
他们找到得跟你们的一样不一样呀?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看看。
(二)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1、范读课文
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中还有谁在哪里寻找秋天?
(生1:有王老师、小文、小方和小力到野外去寻找秋姑娘给他们带来的秋天的礼物。)
问:“野外”是什么意思?
问:课文中小朋友寻找到了秋姑娘送的哪些礼物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图片)原来他们也寻找到了那么多秋姑娘送的礼物,我想他们跟我们一样也特别喜欢秋天,你能不能试着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出示板书)
2、练习朗读
(1)那么赶快跟你的小伙伴练一练
(2)谁想给大家读一读
(3)你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
(4)还有这么多同学都想要读,那咱们就一起读好吗?
(5)你们读得这么好,我想考考谁的记忆力最好。把书扣上。
谁能连贯的把他们的话说一说。
(6)合作朗读,师读第一句,大家读小朋友说的话和最后一句。
3、积累词语
师:是呀!秋天有这么多的颜色,那么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你能用一个词语说一说吗?
4、换位想象
师:秋天的景色太美了,你们看这么美的景色还吸引谁呀?
(大雁)快想一想它们会说些什么呀?
不知不觉中,通过合作我们已经找到了这么多秋姑娘送给我们的礼物,现在我们大家就休息一会儿一起做个游戏好吗?
5、一分钟休息,猜谜语
全班玩猜谜语的游戏,你们也像小文、小方、小力一样用说说“秋天是()的”,请你的朋友猜猜秋姑娘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礼物。
(三)仿照原文,口头作文《寻找冬天》
过渡:通过我们共同合作寻找秋天,老师发现你们越来越聪明了,有一件事我想请你们这群小机灵鬼儿帮帮忙,你们愿意吗?(愿意!)五彩缤纷的秋天刚刚过去,我们又迎来了充满神秘感的冬天。学校的广播向我们征集有关《寻找冬天》的小片断,
要求仿照《寻找秋天》这篇课文来说一说。说得好的我们要推荐到学校的小广播站请他给全校同学说一说。我们看看到下期的“广播时能听到我们一1班哪位学生的声音。
(1)先给你们一点时间,闭上眼睛好好想一想冬天的景色。
(2)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冬天的图片。
(3)把你想到的,看到的和你的同桌先说一说。
(4)全班交流
下节课我们选出班里说的最好的同学到小广播站去广播。
三、总结
感谢同学们与我的合作,正是因为我们的合作才发现了五彩缤纷的秋天,而且发现了冬天的美丽之处。老师特别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能够合作得更好,去发现更多更美丽的事物。
板书设计:
寻找秋天
小文 蓝色
小方 黄色
小力 红色
秋天教学设计6
【导学目标】
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课时计划】
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
C.“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提问:说出这样话的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个人让我们跟随他一起走进他的作品《秋天的怀念》。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1生难字词
(1)字音
瘫痪(tānhuàn)雁阵(yàn)捶打(chuí)翻来覆去(fù)
絮絮叨叨(xùdāo)整宿(xiǔ)仿膳(shàn)烂漫(màn)
(2)词义
侍弄: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
捶打:用拳头或器物撞击物体。
翻来覆去:指来回翻转身体。形容多次重复变化无常。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
秋天教学设计7
一、主题来源
秋天来了,大自然会发生一系列明显的变化:树上的果子熟了,地里的庄稼熟了,天气转凉了,树叶有的变黄了,有的变红了,小草渐渐枯萎了,小朋友穿上了漂亮的毛衣。然而,小班幼儿对大自然的这些变化,还缺乏一定的感知能力。设计主题活动“秋天多可爱”,就是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多种活动形式,帮助幼儿认识秋季这一喜庆季节的欢乐,丰富多样的树叶,色彩鲜艳的花卉又给孩子提供了探索、发现、表达的.广阔空间,孩子们共同享受秋天的丰盛果实,知道这一切和成人的劳动是密不可分,初步形成“秋季”的概念,从而萌发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人民的积极感情,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二、预设主题目标
1、认识秋季主要的花卉树木和丰硕的果实,感知气温的变化,初步掌握秋季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有顺序的、细致的观察事物。.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4、让幼儿懂得劳动果实是人们辛勤劳动得来的,应该珍惜。.
三、主题网络:
水果谜语 切西瓜苹果歌 隐身水果水果全家福参观水果店 好吃的水果 拾落叶 小树叶 树叶妈妈和孩子秋天的天气 五彩的秋天 落叶飘飘 手印画大风和秋叶 有趣的树叶装饰菊花 秋天的花卉 一串红
四、环境创设:
1、师生共同制作树叶贴画,手印画布置墙饰。
2、在自然角放置各种秋天的花、农作物、水果,供幼儿观察。
3、将幼儿的捡到落叶串接起来挂在活动室内,适时附上幼儿关于秋天的童言稚语,营造秋天浓浓的氛围4、用树叶与孩子玩游戏,如小小叶片来追我,铺树叶小路等。
五、日常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自然角的水果,看看若干时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2、在午餐后,品尝各种水果,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在品尝过程中的感受。
吃水果时请幼儿说说其名称及味道,并探索水果的果皮,果壳等。
3、利用散步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落叶,,并看看那些树掉叶子,那些树不掉叶子
4、开展“树叶像什么”的谈话。
5、欣赏秋季的花卉,加深对秋季特征的印象。
六、家园共育
1、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秋天的花、农作物、水果。
2、提醒家长在家应多鼓励幼儿自己剥瓜果的皮。
3、请家长在双休日带领幼儿去公园等地方,踩踩树叶,采集叶片;上幼儿园时带到班里,放到自然区工大家观赏。
4、请家长带领孩子检拾和请扫门前的落叶。
5、针对秋季干燥的特点,让孩子注意护肤,多饮开水。
七、区域活动美工区:
给各种水果涂色;泥塑水果娃娃;撕贴水果;树叶压印,压印后请幼儿自由添画;手印画;树叶拼拼乐。(将树叶自由拼成某一形象);手工:一串红;益智区:提供各种水果玩具,引导幼儿按物点数。
将水果图片与实物或水果玩具一一对应。
提供大小、颜色不一的树叶,让幼儿按颜色或大小给树叶分类。
语言区:各类有关秋天的幼儿读物。
有重点地指导幼儿阅读《蛤蟆种瓜》、《树叶蝴蝶》。
打电话:提供电话机让幼儿自由交谈。
科学区:提供果酱、水果糖等,供幼儿观察、摆弄。
收集各种水果核、用小塑料袋装好,供幼儿观察、摆弄。
提供树叶、塑料袋、羽毛、自动降落伞等,供幼儿探索飘落物体的特征。
秋天教学设计8
教材简析:《北大荒的秋天》是第1篇写景课文,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想象、感想,感受北大荒的丰收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链接生活,引入课题
1.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2.能说说秋天留给你的印象吗?生回忆作答。
3.秋天是一个色、香、味俱全的季节,无论走到哪里,都会令人赏心悦目。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北大荒的秋景。
4.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回归生活,唤起学生对秋天的回忆,学生凭借自己的印象,各抒己见,初步感受秋天的美丽】
二、进入样本,品读感想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读后交流,比一比谁读懂的内容多。
3.重点引导学生,读懂文意,体会天空的一碧如洗。
4.品读比喻句。
(1)结合生活经验,理解“银灰”、“橘黄”、“血红”、“绛紫”。
(2)将词义与生活的`表象联系起来,感受“五彩斑斓”的色彩,体会流云之美。
(3)扩展
理解词义后,仿写表示色彩的词语。(例如:雪白、碧绿、湛蓝……)加深对色彩的认识。
5.想象画面,感受天空的净,流云的美。
6.板书:天空净流云美
【设计意图:对于色彩之间的细微区别,需结合具体的表象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易于理解,并通过扩展的方式,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色彩的认识。随后,让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感想色彩斑斓,感受天空的净,流云的美】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桌互读。
2.抓住“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问:读着这样的语言,在你眼前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引读)
4.这么美的景色,谁不喜欢呢?(师生共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读中悟,想象中读】
过渡:北大荒的天空净、流云美、小河清,那原野上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
(1)思考:本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讨论:分别从哪几方面来写?
(3)引导品味:写大豆、高粱的拟人手法和榛树叶的打比方写法。
(4)重点抓住“摇动”、“扬起”、“笑声”、“演唱”等词,体现原野闹。
2.品读感想
(1)自由读,体会原野上丰收在望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2)先通过齐读中心句,再分组读句的形式,暗示本段的构段方式。
(3)齐读,读出人们丰收的高涨情绪,体会情感。
【设计理念: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以读为本。对本段的构段方式,先通过简要分析,再采取齐读,分句读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得到暗示。从而在反复读中领悟其先总后分的构段写法】
三、拓展延伸,领悟写法
1.简介本段的构段方式。
2.让学生按这种构段方式交流生活中的场景。
3.动笔练写。
【设计意图:通过扩展,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先让学生说,可以说说操场上的情景,春天百花盛开的场景,秋天丰收的景象。再动笔表述出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交流后,学生有了精华,这时给学生练笔的机会,更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秋天教学设计9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
【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1。
【教学难点】
教学目的2。
【教学设想】
以多媒体画面切入,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他们自己感悟诗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秋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诗引入)。
二、诵秋
1、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
2、生评。
3、师读生听(听节奏、听感情)。
(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
4、生评,师随机点拨。
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6、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7、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
三、品秋
1、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可以研究老师揭示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出示问题)。
2、汇报探究结果。
3、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由学生朗读)。
4、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四、写秋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出示音乐)。
2、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诗或展示自己的画。
3、请同学们伴着音乐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乐画面、生齐背诵)。
【点评】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恩阳中学语文教研组)
这篇教案经过执教者的实践,在全区召开的七年级语文课改培训会上面对二百多位初中语文教师上了一堂成功的观摩课,获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它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1、诗歌教学突出了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直至背诵的特色,让学生初步完成了对诗歌美的欣赏。
2、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讨直至最后能独立品诗、写诗或作画。
3、较好地把握了诗文的内涵,突出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读诗感悟生活,通过联系生活更好地品味诗意,领悟意境,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
秋天教学设计10
教材解读
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课、章、单元)总教学目标
A类:。1、积累本课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B类:2、学习运用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
C类:3、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内容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课、节)
教学目标
A类: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B类: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C类: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预习作业
1、 自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
2、 疏通文章,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 了解作者以其生平,主要作品。
教学板块
学生学习单
第一板块:展示目标,明确任务
学习目标:
1、 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3、 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学生熟悉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学习文章内容。
第二板块:指导学法,组织学习
自学检测
一、作者是谁
二、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瘫痪 侍弄 憔悴 絮叨
三、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沉寂:
诀别
侍弄
四、简要概括本文的主旨。
探究
1.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2、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4.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5.第三段中写“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6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看菊花时,着意写了各色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
检测1、“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着……”这名话的含义是( )。(3分)
A、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的活下去。 B、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的活下去。
C、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 D、母子俩身患重病,要互相依靠,互相鼓励。
2、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 )。 (3分)
A、母亲喜欢花,可是“我”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
B、为了让“我”出去散散心,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
C、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D、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的令人神往。
3、文中与“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照应的一句是( )。(2分)
A、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B、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C、她还在大口大口的吐着鲜血。 D、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
4、文章三次用“悄悄的”这一词语描写母亲的行动,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谈谈对这些描写的理解。(5分)
1)母亲这时候就悄悄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的听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的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2)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5、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写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学生感悟
一、朗读课文,注意标画、识记文章中的重要字词。
二、读熟课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注意语速平缓、口齿清楚,注意不同人物的语气语调。
三、再读课文,能够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学生回答:
第三板块:大组汇报,质疑解难
预习 四、主旨:作者通过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作者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
检测答案:1、A 2、C 3、A 4、理解:母亲心疼我,很爱我。她知道我因病而烦躁,因此行动都变得小心翼翼,可她又放不下我,只能悄悄地躲出去看我的动静。她很怕因为自己的情绪或者措辞而刺激到我,所以尽力的压抑自己的'难过,而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
5、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重新扬起生活的希望,坚强的活下去——这是母亲最后的,也是最大的心愿。
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发言人回答问题。
:1、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2、“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3、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 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4、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5、她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伤感痛苦对生活逃避,丧失信心。
6、.这些使人联想到母爱的崇高、圣洁;生活是美好的,对生活永远要有信心。
大组汇报,对于疑难进行商榷。
第四板块:课堂练习,当堂验收
第五板块:组织小结,恰当评价
1、小组自评,对这这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不是自我批评。、、
2、小组互评,对于各组的表现,小组的发言人进行恰当的评价。不能捣毁,捣蛋。
3、教师总结,对于小组有恰当的评价,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要重点夸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乐趣是最好的教师。
教学反思
秋天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与母亲之间的一片深情。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
一、根据课文质疑,激发学习情绪。
1、汇报交流预习读文后的感受。
2、提出读文自己仍不懂的地方。
二、体验怀念之“情”,领悟人物情感。
点拨内容:
1、认真读文,想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
①、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体验人物内心感情。
①、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她总是这么说。
②、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三、品味母子之情,产生情感共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抒写内心感受,表白生命激情。
1、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
2、出示怀念母亲的.文章,或出示表现母爱的名言警句,让学生熟读、背诵。
3、让学生想一想自己今后准备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学习中的人和事,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五、课堂延伸,走进生活。
写一写自己的母亲,可透过生活中小事体现你们之间的深情。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秋天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抓住课文的动作、神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
2、说一说作者在北海烂漫的菊花前,对母亲说的话,并写下来。
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体会母亲的内心活动。感受伟大无私的母爱。
教学难点:
对母爱情感的迁移,读出自己的感情,抒发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有这样一位儿子,在他二十一岁正值风华正茂之时,却不幸患病,导致双腿瘫痪。他痛不欲生,不能自拔。有这样一位母亲,虽然身患重病但仍然精心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他重新点燃生活的信心。可就在北海的菊花烂漫开放的时候,母亲却带着无限的牵挂永远的离开了,而这个特别的秋天,也成了儿子永生的怀念。
2、板题,学生读题,思考:儿子怀念的是什么?
二、自由研读,感悟深深的母爱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哪些句子让你真切感受到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并在旁写下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感悟。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感悟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①“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A、师:“这时”是怎样的时候?“悄悄地躲出去”你体会到了什么?
B、师:“母亲的爱就是在我脾气暴躁的时候——”
师:“母亲的爱就是在我看不见的地方——”
师:“母爱是如此——”
C、感情朗读。
②“当一切……悄悄地进来……”
A、师:“悄悄地进来”你体会到了什么?
B、师:母爱就是这样细微到每一个动作。
C、感情朗读。
③“对于跑和踩这一类的字眼……又悄悄地……”
A、师:母爱就是这样细微到每一个字眼。
B、感情朗读。
C、齐读上面三个带有“悄悄地”的.句子,反复体会母爱的小心、细腻、真挚、深沉。
④“母亲扑过来……”
师:母亲扑下去的是什么?她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她忍住的是什么?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⑤“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师:“挡住”的是什么?母亲为什么要用央求般的语气说?
⑥“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A、师:母亲临死前有太多的牵挂,有千言万语没来得及说,你能想象母亲临终前的话吗?
B、感情朗读。
3、师小结
A、师:同学们,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那一定是母爱;如果有一种爱深如大海,那一定是母爱。
B、板书:母爱深似海
三、品味末段,感悟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1、指名学生读。
2、这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什么?
3、为什么曾让儿子那么厌恶的菊花如今在儿子眼中,却变得如此美丽?
4、入情入景,真实表达:如果你就是儿子,面对菊花,会对母亲说些什么?写一段捎给天堂母亲的话。(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5、生交流。
6、小结。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母亲写一封信。
秋天教学设计13
一、作品梗概
此文写于1981年,最初发表于当年《南风报》上,那年史铁生30岁。在史铁生21岁时,也就是1969年,到陕北延安“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在绚丽多彩的青春年华遭遇到生命的不幸,他的脾气变得阴郁无比、暴怒无常。而他的母亲此时肝病相当严重,常疼得整夜睡不着觉,可她将儿子瞒得紧紧的,仍鼓励儿子好好活着。母亲猝然离去后,史铁生写下了这篇文章以纪念他的母亲。
本文以“秋天的怀念”为题,表明是在秋天这样的季节怀念母亲的。在这样一个生命凋零的季节,作者怀念自己的母亲一定会有特别的意义,题目含义深沉而含蓄,耐人寻味。
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一20xx),生于北京,作家。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后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知识重点
一、字音词义
瘫痪tān huàn:由于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身体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运动的能力。
暴bào怒:极端愤怒。
沉寂jì:①十分寂静;②消息全无。
侍shì弄:①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②摆弄,修理。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央求:恳求。
絮xù叨:①啰啰唆唆地说话;②形容说话啰嗦。
诀jué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淡雅yǎ:素净雅致,素淡典雅。
高洁:高尚纯洁。
烂漫:①形容颜色鲜丽;②形容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翻来覆fù去:①来回翻身;②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
二、主题概述
本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没能理解、报答母爱的愧疚。
三、作品结构
第一部分(1、2):母亲在病得非常厉害的.情况下极力鼓励“我”好好面对生活。
第二部分(3):“我”因为知道母亲为“我”所做的努力终于答应她去北海看花,母亲非常高兴。
第三部分(4~6):母亲的病情恶化,临终还在牵挂“我”和妹妹。
第四部分(7):妹妹带“我”去北海看花,完成母亲的夙愿,“我”也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的含义。
四、鉴赏品读
1、如何理解“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通过“砸玻璃”和“摔东西”两个细节,具体写我双腿瘫痪之后内心的痛苦和暴怒无常,并用“我”的暴怒无常来衬托下文母亲的坚韧顽强。
2、“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这句话中的“悄悄地”“偷偷地”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
母亲“悄悄地”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内心的痛苦,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这无声地离开,体现了母亲的谨慎小心,她怕自己让儿子痛苦,她理解儿子的行为,也为儿子伤心。“偷偷地”说明了母亲不放心,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3、“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这一句运用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是侧面描写,喜欢花的母亲把花都养死了,对于母亲来说,最值得守望的“花”是她的孩子,从侧面说明母亲把她全部的精力都用在照顾“我”身上,体现出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4、怎样理解母亲的“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这句话是理解本文的关键点,“好好儿活”是母亲鼓励儿子要珍惜、热爱生命,要勇敢地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这句话发自母亲内心,深藏着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
5、“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直”“都”连用,说明“我”对母亲的病情一无所知,毫无察觉。从侧面表现出母亲一心只关心“我”的病情,没有把自己的病痛当回事,更是在“我”面前表现得十分坚强,不愿意让“我”知道她的病情。看似平淡的记叙,暗含着作者深深地痛苦与愧疚。
6、“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此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通过景物描写,突出“我”内心的痛苦、无望、孤独的心情。
7、“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的“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动作?母亲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她怕我看到秋天落叶的萧条的景象,而触动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绝望的心情,母亲希望我能够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
8、课文为什么要反复写看花?
①“看花”是全文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所以文中反复写看花。
9、文章最后写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母亲活着的时候曾经多次要带“我”去看花,几乎都遭拒绝,而在母亲去世后“我”却与妹妹一同去看花,其中包含着“我”对没有体会到母亲的关爱和良苦用心的懊悔,也包含着“我”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无尽的缅怀。
10、结尾处的“好好儿活”在文中有何用意?
运用反复的手法写“好好儿活”,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严谨;内容上表现了“我”终于读懂了这份感人至深的母爱,是母爱使“我”走出封闭,是母爱让“我”重拾生活的热情,让“我”懂得了儿女是否好好生活,是母亲最惦记的。只有“好好儿活”,才是对母亲最好的安慰,最深的怀念。
秋天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认读四个字。按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
2.在读中感悟秋天的景象。
3.要读出语气,感悟秋天的美丽景象。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词句扩展练习。
教学难点:难写字的写法。发散思维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理解词语: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儿歌,边读边想,儿歌中写了哪些秋天的景色?和同座说一说。
2.填空:
()的天空()的白云
()的蓝天()的大雁
()的菊花()的落叶
()的水果()的蔬菜
结合图指一指。
3.扩展说话:
秋天还有()的()
4.指名读一读,想像秋天的图画,说说秋天给你的感受。
5.出示一幅画片,再出示一幅画卷。使学生理解画卷的.意思。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并扩词:
2.复习生字字型。
三、指导书写其他的4个字:
观察田字格中字的重点笔画和间架结构。说说写这个字时应注意什么。
描一个写2个。
四、作业:
1.到大自然里找秋天,可以画一画,写一写秋天。
课后反思:
本课是通过读词语、读句子识字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运用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秋天教学设计15
一、游戏引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百宝箱,里面藏了三种水果,想知道是什么吗?谁愿意上来摸一摸,猜一猜?)
1、 摸水果
2、 学词语:葡萄、苹果、梨
(学生猜中一样,再把相应的卡片挑出来贴在黑板上,并跟着老师读这些词语。)
二、说话训练,学习生字
哎,怪老师的百宝箱太小了,只带了这么一点水果来,不能让每一个小朋友都可以上来摸一摸,猜一猜。不过别着急,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什么地方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秋天的果园图)
1、 板书:果园
学习生字“园
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图从多方面来说。)
理解“果园”的意思。(有很多果子的园子。)
2、 是什么季节的果园呢?
学习生字“秋”(课件出示)
3、 完整课题:秋天的果园
(1) 齐读课题
(2)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鼓励学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如:秋天的果园怎么样?
果子是怎么样的?
秋天哪些果子熟了?)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果园,去那里逛一逛吧。
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这么美的果园,课文是怎么写的呢?
1、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 检查:读生字(开小火车,说说哪个生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的。)
读课文(个别、同桌对读)
四、悟读课文
课文已经读完了,谁能来说一说,课文一共有几句话?(请2个小朋友分别读课文)
你喜欢哪一句话?
课件出示第一句话:秋天,果子熟了,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还有一串串的紫葡萄。
1、还有哪些小朋友也喜欢这句话,为什么?(颜色 果子多)
2、(1)出示: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
红的苹果,黄的梨
(2) 比较两句不同,谁能把苹果读得更红,梨读得更黄。
(3) 读句子,把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3、“一串”与“一串串”比较(课件出示图)
扩展:一只香蕉 一棵树 一块手帕 一个人(怎样说表示很多呢?)
4、听了小朋友的朗读,老师有一个地方不懂,你们能能帮帮我吗?“熟”是什么意思呢?
(1)理解“熟”的意思。(师捧起桌上的葡萄,问学生:“这串葡萄熟了没有,你怎么知道?尝一尝,摸一摸,看一看)
(2)你知道,秋天还有哪些果子熟了?
(4) 秋天有那么多果子熟了,你心里高兴吗?说说应该怎么读第一句话。(小组读)
(5) 秋天除了果子熟了,还有哪些变化?(图片提示)
五、课外延伸
秋天有那么多的变化,我把这些变化编成了两首儿歌。
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读一读。
秋天 秋天
白云白,蓝天高, 秋叶跟着秋风,
大雁南飞树叶飘。 悄悄溜出家门,
石榴美得开口笑, 秋风吹口哨,
葡萄颗颗像玛瑙。 秋叶把舞跳。
玉米抱着金娃娃, 转转转,
稻谷乐得弯了腰。 转上天,
秋天景色一幅画, 摇摇摇,
丰收季节多美好。 摇下地,
累坏了,
躺在地上睡一觉。
六、总结
是啊,秋天的景色非常的美,不仅果园里美,我们的校园、公园里也非常的美,现在正是深秋时节,下课的时候或者星期天的时候,我们到公园、校园去寻找秋天,把你看到的想到的,都编成儿歌写下来,读给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同学听;你也可以把你眼中的秋天画出来,行吗?
【秋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秋天》教学设计02-23
秋天教学设计01-04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04-11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04-20
秋天教学设计意图01-13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04-08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09-08
《秋天的雨》 教学设计09-15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02-12
《寻找秋天》教学设计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