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4-10-24 10:08:5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1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和课堂中品析重点词句,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形势,树立热爱世界和平、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世界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观念。

  教学流程

  一、自主学习,孕育感情

  1、播放课件,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

  (1)配有轻松愉快音乐的一组画面,反映我国人民在和平、安宁的环境里幸福地生活着;

  (2)一群儿童在轰炸声中显露惶恐和绝望神态的画面。

  导语:同学们,我们现在生活在安宁、幸福的环境中。你可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的孩子无法拥有这一切!你们看,这些都是生活在战争环境中的儿童!他们中有的被战争夺去了亲人,有的房屋被炸,无家可归,无粮充饥。战争,这个恶魔,时刻都在夺走无数无辜的生命。战争是多么残酷呀!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中国孩子,去感受他的内心世界吧。(板书: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2、自学课文,与文本对话。

  (1)把课文读通、读顺。生字词多读几遍,并把它们画出来,再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词义。

  (2)小组同学间相互说说,雷利发出了什么呼声?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

  (3)再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并请教同组同学。

  (4)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在深入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展示,学生在幸福与悲惨景象的强烈对照中,产生心灵震撼,为本课的学习情感定下“基调”;自主学习给了学生独立地、充分地与文本、与伙伴、与所搜集的资料和与老师对话的时间和空间;读通、读顺课文,运用学过的理解词句的方法,初步把握了课文的内容。为情感激发及深入理解课文内涵做了铺垫。]

  二、探究“呼声”,彰显亲情

  1、再现幸福生活场景。

  (1)雷利热切地盼望爸爸凯旋,他把那顶蓝盔戴在自己头上。如果爸爸活着回来了,父子相处将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2)飞机已经在机场上空盘旋,近了,更近了……雷利此时在想些什么?

  2、感悟父亲的形象。画出课文描写爸爸的语句,想想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引导学生明白:

  (1)从“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么好的父亲和丈夫。

  (2)从联合国秘书长赞扬爸爸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卓越的人。

  (3)从爸爸临上飞机时对“我”说的话中,看出爸爸对维和行动充满信心。

  (4)从“染红了”、“浸满了”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个勇敢的、尽职尽责的人。

  (5)从“精通四国语言”,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个非常能干的。

  (6)从“仿佛呼唤着什么”,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个用生命捍卫世界和平的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再现雷利一家的幸福生活场景,彰显了亲情,使教学形成蕴生活、引导、想象于一体的多元的、递进的新情境。学生的正义情感在强烈反差中得以充分激发,维护和平的观念自然产生。同时,幸福与不幸形成强烈的对照,也为突破重点词句的理解奠定了基础。这样,课堂教学始终让学生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感悟父亲的形象,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把握和对人物情感的领悟水到渠成。]

  三、感悟“呼声”,体味悲情

  1、多媒体播放哀乐,学生静听教师范读正文第4自然段,在脑海中再现灵柩归来的情景。

  2、此时此刻,假如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的心情如何,你会说些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正文第3自然段,画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4、感情朗读指导:如,读“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一句,应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表达“我”对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说:“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这一句应用坚定的语气读,表达爸爸的坚强信念;“我仿佛听见爸爸的‘呼唤’……”是一个长句,层层递进,朗读时音调要提高,特别是连用的三个“和平”更要重读,以表达强烈的感情,读出小作者对失去父亲的。悲愤,读出大家对世界和平的渴望。

  [设计意图:灵柩归来场景的再现,语境的想象和移情体验,为学生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所透露的感情交流,与人物内心对话,与自己心灵对话创造了条件。实际上,这是营造一个语言和精神底色极为鲜明的教学情境,以求达到语文课堂应“突出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要求。]

  四、直面“呼声”,呼唤真情

  1、出示句子:“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你知道现在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图片或资料,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如,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美国轰炸南联盟、美国轰炸阿富汗、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

  (2)教师播放一段美国轰炸伊拉克城镇的电视报道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以及人民的苦难。再让学生谈谈看到这些血淋淋的战争画面有什么感想?

  2、雷利的呼声,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3、作为小学生,为了制止战争,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4、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升华学生的情感。

  5、小练笔,道心声: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对他们的同情和对战争的谴责。

  6、播放“让世界充满爱”歌曲结束教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高潮。它融师生情、文本情、作者情于一体。这又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进一步的感知、感悟中,又一次受到情感的熏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意在强化学生情感,让他们由衷地发出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小练笔,道心声”环节的安排,目的在于读写结合,让学生在积累运用语言的同时,情感得以升华,初步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观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我”为什么发出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世界里,这里有亲人的疼爱,朋友的关怀,师长的诲,这里有鸟语花香、明媚阳光……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许多孩子因为战争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他们不得不在死亡线上挣扎着,有的失去了自己挚爱的亲人,无家可归。有一个中国孩子给前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信,信中包含了一个孩子对和平的渴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的心灵呼唤吧!

  2、板书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师:雷利在这封信中对联合国秘书长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通读顺,读不通的地方反复朗读几遍。

  2、点名读课文,师正音。

  三、精读感悟

  过渡:相信大家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已经有所了解了,那么他一个中学生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发出这样的呼声呢?

  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再深入地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作点旁注。

  1、学生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2、交流,点拨:

  第一层理解:爸爸在执行维和行动中牺牲了,很悲痛。

  ⑴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1~4小节。

  师引导概括出:工作出色、爱妻子、爱孩子、热爱和平。

  ⑵练习朗读课文。启发:

  ⑷齐读第3小节。

  ⑸第3小节的结尾处连用了三个“和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借爸爸的口表达了自己热爱和平,迫切希望世界和平的愿望。)

  ⑹教师引读:

  所以联合国秘书长对爸爸的殉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名……素质”。

  第二层理解:和平之神还没有永驻从间。

  师: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

  ⑴学生交流:

  相机出示“世界并不太平──”。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大家可以联系课前的预习来交流。(师点评)

  ⑵学生自由交流:

  师点评:看来是个关心时事政治的人;你的课外阅读真丰富;你的预习很充分。

  ⑶演示cai课件:

  师小结: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只有铮铮的白骨和成堆的尸骸,它不仅是对生命的摧残,更侵蚀着每个纯洁的心灵。如果你看到了这些场面,你会对联合国秘书长说什么?

  ⑷自由交流。

  ⑸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课文第5小节:

  点名读──集体读。

  师点评:看来大家已经读进了课文,与小作者产生了共鸣。

  师:如此娇嫩的和平之花怎么经得起战争的摧残,请大家一起欣赏两首小诗《地球的呻吟》、《地球的呼声》。

  ⑹学生选读──集体齐读:

  让世界远离战争,让世界充满阳光,充满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声,让我们一起唱响《让世界充满爱》。

  ⑺学生欣赏音乐。板书:和平

  四、小结升华

  师:同学们,为了制止战争,让世界充满爱,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上仍存在的不太平的硝烟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3、学习课文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酌情感。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们看: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屈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可爱的孩子们。(引导生结合国际形势发育,例举目前的国际战况)

  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什么?(引导生发言)

  3、好‘还有许多孩子也跟大家有相同的语言,我们的烈士的儿子雷利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呼声吧。(板题,读题: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

  (2)边读边想:雷利这是说给谁听的呼吁?都说了些什么?

  2、学生根扼要求自学,允许讨论。

  3、汇报自学情况。

  (1)生字学习情况。(生字卡抽查)

  音:卓(zhuō)越素(sù)质蓝盔(kuī)

  凯(kǎi)旋手腕(wǎn)硕(shuó)士

  弥(mí)漫硝(xiāo)烟灵柩(jiù)

  形:弥碗盔硝柩

  你腕炭峭疚

  义:卓越;杰出的,有才能的。

  京质:指人的综合素养。

  灵柩:装进了死者的棺材。

  呼吁:呼求援助、支持、同情等。

  丧钟;教堂为教徒死亡敲的钟。比喻死亡或灭亡的信号。本文指让战争停止的信号。

  (2)请一学习小组开火车读文,正音。

  (3)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这是’个个曰孩子写给联合同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信,信个用极富情感的语言呼出了自己的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再渎课文,按老师的提示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1、怀念为维和而牺牲的爸爸。

  2、通过加利先生向全世界呼吁。

  四、指导朗读,读出情感。

  1、在读第一部分时要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

  2、在读第二部分时,语气要加强,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五、小结。

  世界需要和平、让我们为和平出自己的一份力吧!

  六、作业。

  1、抄下来印象深刻的语刘。

  2、试着背诵最后三段,加上感情后作为演讲词在早会时演讲。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听写

  卓越素质维和执行联和国

  给予凯旋手腕弥漫硝烟

  2、指名上前就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内容作演讲,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情绪。

  二、继续学习课文。

  1、自巾读文,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

  (找句展开教学。)

  因为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

  少地区还弥漫苦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投影)

  (1)这句话不太好理解,你读懂了吗?(引导生理解“娇嫩的,和平之花”,并找山具体事例来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2)讨论:这些战争是必须发生的吗十(引入学习下一句)

  2、面对这些不必要的战争,作者说应该怎么做呢?(引读—我们一定要向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那么我们呢?

  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每组派一代表做记录,将想出的办法记下来、然后派代表上前汇报。全班综合后,由班委执笔,向全校同学发出一封倡议书—号召全校小朋友为维护和平出力。

  3、梳理全文,了解本文的写信的格式,准备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

  (1)写信格式的复习。“称呼、问候、正文、祝语、署名、日期”这是一封信的基本部件,注意他们所在的位置。

  (2)想想体要对这些孩子说什么?

  a、鼓励他们不要灰心,要勇敢地维护和平。

  b、告诉他们有许多人关心他们、爱他们。

  c、谈自己对他们的帮助。

  (3)可单独完成,也可几人合作。

  三、课堂练笔。

  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

  四、小结。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号召更多的人为和平出力!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继续写信。

  3、收集有关世界(伊拉克)战争的资料,为维和收集证据。

  4、写一写,为了维护和平,我们能做些什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4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现在的孩子在和平的环境中长大,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教学时要注重联系生活的实际,联系当前世界的局势,通过录象画面让学生亲身感受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并在充分的感情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感悟书中的这种情感,感受和平的可贵,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来表达自己爱好和平的美好的愿望。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情感迁移。

  课前放录像(战火纷飞的伊拉克)创设情境。

  课上导入:课前大家注重到电视中的节目了吗?你看到了什么?

  通过伊拉克的战事情况的介绍,联想9年前,引发学生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板书课题: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引导读书,深入感悟。

  课前,大家都读了课文,并做了充分的预习。我们再一次回顾课文,边读边专心去体会,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1、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来读,体会文中的情感和内容。

  (1)失父之痛的感悟

  a读有关的句子,通过读、评议读的情况,体会情感。

  b比赛读,激发学生对内容的深刻的感悟、理解

  c引读,激起全体学生与小作者达到心灵的共鸣。

  (2)世界并不太平。

  抓住重点词句的感悟。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重点句的`意思

  b引导学生举出具体事例,让学生具体感受“世界并不太平”。

  “具体事例”可以是图片的展示、文字的说明等。

  c小结,和平需要全世界人们去维护。

  (3)渴望和平。

  体会读。学生在读的时候,通过对朗读的情况的评议,尤其是读的语气。从而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中的内容,把握朗读的感情基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比赛读,深入体会情感。达到与小作者的又一次共鸣。

  2、阅读小结,激发情感:

  这篇文章,小雷利以书信的形式,向我们倾诉了一个孩子失去父亲的悲愤,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的强烈呼声。情感真挚、催人泪下。

  (放录象,通过战争环境下人们的痛苦画面,激发学生的情感,最后定格在“和平的烛光闪动”)

  三、联系生活,导向实践。

  此时此刻,大家一定都想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不同形式来表达我们爱好和平的心声。

  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几个人合作。

  1、指名展示。

  2、师生点评

  四、借助板书,升华主题。

  世界需要和平。这不只是一个孩子的呼声,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唤。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5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上仍存在的不太平的硝烟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3、学习课文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酌情感。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们看: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屈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可爱的孩子们。(引导生结合国际形势发育,例举目前的国际战况)

  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什么?(引导生发言)

  3、好‘还有许多孩子也跟大家有相同的语言,我们的烈士的儿子雷利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呼声吧。(板题,读题: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

  (2)边读边想:雷利这是说给谁听的呼吁?都说了些什么?

  2、学生根扼要求自学,允许讨论。

  3、汇报自学情况。

  (1)生字学习情况。(生字卡抽查)

  音:卓(zhuō)越素(sù)质蓝盔(kuī)

  凯(kǎi)旋手腕(wǎn)硕(shuó)士

  弥(mí)漫硝(xiāo)烟灵柩(jiù)

  形:弥碗盔硝柩

  你腕炭峭疚

  义:卓越;杰出的,有才能的。

  京质:指人的综合素养。

  灵柩:装进了死者的棺材。

  呼吁:呼求援助、支持、同情等。

  丧钟;教堂为教徒死亡敲的钟。比喻死亡或灭亡的信号。本文指让战争停止的信号。

  (2)请一学习小组开火车读文,正音。

  (3)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这是’个个曰孩子写给联合同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信,信个用极富情感的语言呼出了自己的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再渎课文,按老师的提示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1、怀念为维和而牺牲的爸爸。

  2、通过加利先生向全世界呼吁。

  四、指导朗读,读出情感。

  1、在读第一部分时要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

  2、在读第二部分时,语气要加强,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五、小结。

  世界需要和平、让我们为和平出自己的一份力吧!

  六、作业。

  1、抄下来印象深刻的语刘。

  2、试着背诵最后三段,加上感情后作为演讲词在早会时演讲。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听写

  卓越素质维和执行联和国

  给予凯旋手腕弥漫硝烟

  2、指名上前就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内容作演讲,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情绪。

  二、继续学习课文。

  1、自巾读文,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

  (找句展开教学。)

  因为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苦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投影)

  (1)这句话不太好理解,你读懂了吗?(引导生理解“娇嫩的,和平之花”,并找山具体事例来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2)讨论:这些战争是必须发生的吗十(引入学习下一句)

  2、面对这些不必要的战争,作者说应该怎么做呢?(引读—我们一定要向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那么我们呢?

  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每组派一代表做记录,将想出的办法记下来、然后派代表上前汇报。全班综合后,由班委执笔,向全校同学发出一封倡议书—号召全校小朋友为维护和平出力。

  3、梳理全文,了解本文的写信的格式,准备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

  (1)写信格式的复习。“称呼、问候、正文、祝语、署名、日期”这是一封信的基本部件,注意他们所在的位置。

  (2)想想体要对这些孩子说什么?

  a、鼓励他们不要灰心,要勇敢地维护和平。

  b、告诉他们有许多人关心他们、爱他们。

  c、谈自己对他们的帮助。

  (3)可单独完成,也可几人合作。

  三、课堂练笔。

  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

  四、小结。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号召更多的人为和平出力!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继续写信。

  3、收集有关世界(伊拉克)战争的资料,为维和收集证据。

  4、写一写,为了维护和平,我们能做些什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6

  课文简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精读课文是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本课的意图是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重、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与感悟,与小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呼吁和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语:

  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堂内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一副最古老的标语: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句话是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联合国想告诉大家:希望全天下的人都能够和平相处,让战争远离我们。听完老师的叙述,你想说什么?

  2、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词是什么?(和平板书)

  2、我们看到“和平”这个词就容易想到哪个词?(战争板书)

  3、这篇课文是雷利写个加利秘书长的一封信,这封信讲了什么?

  4、用笔勾画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语句或者段落,可以做一点批注。

  提示:勾画好的同学再想想为什么这个地方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5、交流:

  提示:注意倾听,有同学在发言时,要转身看着发言的同学,仔细听,或许他说到了我们想说的话,或许他说的对我们有启发,使我们有话可说。

  (一)句子: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①生读,谈感受

  ②看到“如约”一词,想到上一自然段的哪个词?(相约)读相关句子

  ③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心情

  可是,爸爸回来了,蓝盔回来了,我和妈妈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生接读“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读到这里,你心情怎样?原因是什么?

  ④生再读这几句话。

  ⑤老师听到了同学们的悲痛,听出了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呼声,再读这段的最后一句,让加利秘书长能听到雷利的心声。(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⑥能将这句背下来吗?要想以最快的速度背下来,先找找这句话有什么规律?

  师背

  ⑦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放到这段文字里,用我们的心去感受。

  课件出示:武警战士把联合国维和战士的灵柩徐徐地从飞机的悬梯上抬下来,周围站满了泪流满面的男女老少。(凄楚、哀婉的背景音乐)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前面的文字照着读,后面的文字我们背。

  孩子们蓝盔回来了,爸爸回来了,可爸爸是躺在灵柩里回来的,看着大屏幕,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二)同学们,从你们深情地朗读里,我相信雷利一定会感动,加利一定深受感动。

  ①孩子们,你们知道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②这样的爸爸离开了我们,心情是怎样的?请带着这样的心情朗读第五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有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③爸爸倒下了,可是战争停止了吗?课文哪些写战争还没停止?(6、7段)

  ④读完课文6、7段,同学们想到了些什么?

  ⑤孩子们,我们一想到战争就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读7段

  ⑥课件出示:战争给人类带来惨烈深重的画面及统计伤亡数据

  看完,再读7段

  三、感受品味,升华情感

  1、战争是残酷的,战争让多少像雷利一样的家庭妻离子散,战争又让多少原本美好的家园毁于一旦,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雷利向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发出了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联合国在总部大堂挂上了这幅标语——四海之内皆兄弟,目的就是向全世界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你,我,我们大家,我们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都应该深深地发出我们的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2、二十一世纪已经来到,可是战争的丧钟还没有敲响,今天战争仍然充斥在世界各地,学完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思考一下,把它写下来。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孩子们,我们的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要和平不要战争!)

  相信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呼声!也相信我们的世界会由此变得更加美好,最后,送给大家一段音乐《让世界充满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憧憬美好的.明天吧!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的教学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感情朗读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中。

  首先运用老师的导语,给学生创造“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和谐氛围,伴着老师动情的演说,让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之中,为下一步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其次,老师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式,如文章的重点部分,作者对爸爸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渴望,采取以读代讲,以讲促读,鼓励学生抓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通过师生互背,学生的感情读等方式来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渗透理解文章内容。使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体会文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对文章最后发出呼吁的部分,老师做了精心的设计,通过三次呼吁,引导学生在激情的齐读中共同升华了维护和平、热爱和平、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最高境界。

  拓展延伸部分,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诉之于笔端,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笔纸的交流,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事物,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了语文的思想性,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散发思维的训练。

  总之,本课的教学我都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控教学的节奏,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和谐、融洽、平等、互动的氛围,学生参与意识也积极主动了。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12-21

《槐乡的孩子》的教学设计09-07

优秀教学设计08-06

教学设计优秀08-13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05-24

古诗《咏柳》教学设计《咏柳》教学设计优秀02-04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11-27

《匆匆》教学设计优秀12-20

《乞巧》教学设计优秀07-28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优秀03-28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1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和课堂中品析重点词句,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形势,树立热爱世界和平、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世界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观念。

  教学流程

  一、自主学习,孕育感情

  1、播放课件,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

  (1)配有轻松愉快音乐的一组画面,反映我国人民在和平、安宁的环境里幸福地生活着;

  (2)一群儿童在轰炸声中显露惶恐和绝望神态的画面。

  导语:同学们,我们现在生活在安宁、幸福的环境中。你可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的孩子无法拥有这一切!你们看,这些都是生活在战争环境中的儿童!他们中有的被战争夺去了亲人,有的房屋被炸,无家可归,无粮充饥。战争,这个恶魔,时刻都在夺走无数无辜的生命。战争是多么残酷呀!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中国孩子,去感受他的内心世界吧。(板书: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2、自学课文,与文本对话。

  (1)把课文读通、读顺。生字词多读几遍,并把它们画出来,再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词义。

  (2)小组同学间相互说说,雷利发出了什么呼声?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

  (3)再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并请教同组同学。

  (4)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在深入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展示,学生在幸福与悲惨景象的强烈对照中,产生心灵震撼,为本课的学习情感定下“基调”;自主学习给了学生独立地、充分地与文本、与伙伴、与所搜集的资料和与老师对话的时间和空间;读通、读顺课文,运用学过的理解词句的方法,初步把握了课文的内容。为情感激发及深入理解课文内涵做了铺垫。]

  二、探究“呼声”,彰显亲情

  1、再现幸福生活场景。

  (1)雷利热切地盼望爸爸凯旋,他把那顶蓝盔戴在自己头上。如果爸爸活着回来了,父子相处将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2)飞机已经在机场上空盘旋,近了,更近了……雷利此时在想些什么?

  2、感悟父亲的形象。画出课文描写爸爸的语句,想想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引导学生明白:

  (1)从“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么好的父亲和丈夫。

  (2)从联合国秘书长赞扬爸爸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卓越的人。

  (3)从爸爸临上飞机时对“我”说的话中,看出爸爸对维和行动充满信心。

  (4)从“染红了”、“浸满了”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个勇敢的、尽职尽责的人。

  (5)从“精通四国语言”,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个非常能干的。

  (6)从“仿佛呼唤着什么”,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个用生命捍卫世界和平的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再现雷利一家的幸福生活场景,彰显了亲情,使教学形成蕴生活、引导、想象于一体的多元的、递进的新情境。学生的正义情感在强烈反差中得以充分激发,维护和平的观念自然产生。同时,幸福与不幸形成强烈的对照,也为突破重点词句的理解奠定了基础。这样,课堂教学始终让学生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感悟父亲的形象,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把握和对人物情感的领悟水到渠成。]

  三、感悟“呼声”,体味悲情

  1、多媒体播放哀乐,学生静听教师范读正文第4自然段,在脑海中再现灵柩归来的情景。

  2、此时此刻,假如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的心情如何,你会说些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正文第3自然段,画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4、感情朗读指导:如,读“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一句,应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表达“我”对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说:“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这一句应用坚定的语气读,表达爸爸的坚强信念;“我仿佛听见爸爸的‘呼唤’……”是一个长句,层层递进,朗读时音调要提高,特别是连用的三个“和平”更要重读,以表达强烈的感情,读出小作者对失去父亲的。悲愤,读出大家对世界和平的渴望。

  [设计意图:灵柩归来场景的再现,语境的想象和移情体验,为学生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所透露的感情交流,与人物内心对话,与自己心灵对话创造了条件。实际上,这是营造一个语言和精神底色极为鲜明的教学情境,以求达到语文课堂应“突出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要求。]

  四、直面“呼声”,呼唤真情

  1、出示句子:“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你知道现在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图片或资料,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如,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美国轰炸南联盟、美国轰炸阿富汗、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

  (2)教师播放一段美国轰炸伊拉克城镇的电视报道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以及人民的苦难。再让学生谈谈看到这些血淋淋的战争画面有什么感想?

  2、雷利的呼声,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3、作为小学生,为了制止战争,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4、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升华学生的情感。

  5、小练笔,道心声: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对他们的同情和对战争的谴责。

  6、播放“让世界充满爱”歌曲结束教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高潮。它融师生情、文本情、作者情于一体。这又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进一步的感知、感悟中,又一次受到情感的熏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意在强化学生情感,让他们由衷地发出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小练笔,道心声”环节的安排,目的在于读写结合,让学生在积累运用语言的同时,情感得以升华,初步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观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我”为什么发出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世界里,这里有亲人的疼爱,朋友的关怀,师长的诲,这里有鸟语花香、明媚阳光……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许多孩子因为战争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他们不得不在死亡线上挣扎着,有的失去了自己挚爱的亲人,无家可归。有一个中国孩子给前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信,信中包含了一个孩子对和平的渴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的心灵呼唤吧!

  2、板书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师:雷利在这封信中对联合国秘书长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通读顺,读不通的地方反复朗读几遍。

  2、点名读课文,师正音。

  三、精读感悟

  过渡:相信大家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已经有所了解了,那么他一个中学生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发出这样的呼声呢?

  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再深入地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作点旁注。

  1、学生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2、交流,点拨:

  第一层理解:爸爸在执行维和行动中牺牲了,很悲痛。

  ⑴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1~4小节。

  师引导概括出:工作出色、爱妻子、爱孩子、热爱和平。

  ⑵练习朗读课文。启发:

  ⑷齐读第3小节。

  ⑸第3小节的结尾处连用了三个“和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借爸爸的口表达了自己热爱和平,迫切希望世界和平的愿望。)

  ⑹教师引读:

  所以联合国秘书长对爸爸的殉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名……素质”。

  第二层理解:和平之神还没有永驻从间。

  师: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

  ⑴学生交流:

  相机出示“世界并不太平──”。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大家可以联系课前的预习来交流。(师点评)

  ⑵学生自由交流:

  师点评:看来是个关心时事政治的人;你的课外阅读真丰富;你的预习很充分。

  ⑶演示cai课件:

  师小结: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只有铮铮的白骨和成堆的尸骸,它不仅是对生命的摧残,更侵蚀着每个纯洁的心灵。如果你看到了这些场面,你会对联合国秘书长说什么?

  ⑷自由交流。

  ⑸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课文第5小节:

  点名读──集体读。

  师点评:看来大家已经读进了课文,与小作者产生了共鸣。

  师:如此娇嫩的和平之花怎么经得起战争的摧残,请大家一起欣赏两首小诗《地球的呻吟》、《地球的呼声》。

  ⑹学生选读──集体齐读:

  让世界远离战争,让世界充满阳光,充满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声,让我们一起唱响《让世界充满爱》。

  ⑺学生欣赏音乐。板书:和平

  四、小结升华

  师:同学们,为了制止战争,让世界充满爱,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上仍存在的不太平的硝烟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3、学习课文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酌情感。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们看: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屈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可爱的孩子们。(引导生结合国际形势发育,例举目前的国际战况)

  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什么?(引导生发言)

  3、好‘还有许多孩子也跟大家有相同的语言,我们的烈士的儿子雷利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呼声吧。(板题,读题: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

  (2)边读边想:雷利这是说给谁听的呼吁?都说了些什么?

  2、学生根扼要求自学,允许讨论。

  3、汇报自学情况。

  (1)生字学习情况。(生字卡抽查)

  音:卓(zhuō)越素(sù)质蓝盔(kuī)

  凯(kǎi)旋手腕(wǎn)硕(shuó)士

  弥(mí)漫硝(xiāo)烟灵柩(jiù)

  形:弥碗盔硝柩

  你腕炭峭疚

  义:卓越;杰出的,有才能的。

  京质:指人的综合素养。

  灵柩:装进了死者的棺材。

  呼吁:呼求援助、支持、同情等。

  丧钟;教堂为教徒死亡敲的钟。比喻死亡或灭亡的信号。本文指让战争停止的信号。

  (2)请一学习小组开火车读文,正音。

  (3)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这是’个个曰孩子写给联合同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信,信个用极富情感的语言呼出了自己的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再渎课文,按老师的提示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1、怀念为维和而牺牲的爸爸。

  2、通过加利先生向全世界呼吁。

  四、指导朗读,读出情感。

  1、在读第一部分时要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

  2、在读第二部分时,语气要加强,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五、小结。

  世界需要和平、让我们为和平出自己的一份力吧!

  六、作业。

  1、抄下来印象深刻的语刘。

  2、试着背诵最后三段,加上感情后作为演讲词在早会时演讲。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听写

  卓越素质维和执行联和国

  给予凯旋手腕弥漫硝烟

  2、指名上前就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内容作演讲,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情绪。

  二、继续学习课文。

  1、自巾读文,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

  (找句展开教学。)

  因为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

  少地区还弥漫苦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投影)

  (1)这句话不太好理解,你读懂了吗?(引导生理解“娇嫩的,和平之花”,并找山具体事例来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2)讨论:这些战争是必须发生的吗十(引入学习下一句)

  2、面对这些不必要的战争,作者说应该怎么做呢?(引读—我们一定要向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那么我们呢?

  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每组派一代表做记录,将想出的办法记下来、然后派代表上前汇报。全班综合后,由班委执笔,向全校同学发出一封倡议书—号召全校小朋友为维护和平出力。

  3、梳理全文,了解本文的写信的格式,准备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

  (1)写信格式的复习。“称呼、问候、正文、祝语、署名、日期”这是一封信的基本部件,注意他们所在的位置。

  (2)想想体要对这些孩子说什么?

  a、鼓励他们不要灰心,要勇敢地维护和平。

  b、告诉他们有许多人关心他们、爱他们。

  c、谈自己对他们的帮助。

  (3)可单独完成,也可几人合作。

  三、课堂练笔。

  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

  四、小结。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号召更多的人为和平出力!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继续写信。

  3、收集有关世界(伊拉克)战争的资料,为维和收集证据。

  4、写一写,为了维护和平,我们能做些什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4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现在的孩子在和平的环境中长大,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教学时要注重联系生活的实际,联系当前世界的局势,通过录象画面让学生亲身感受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并在充分的感情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感悟书中的这种情感,感受和平的可贵,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来表达自己爱好和平的美好的愿望。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情感迁移。

  课前放录像(战火纷飞的伊拉克)创设情境。

  课上导入:课前大家注重到电视中的节目了吗?你看到了什么?

  通过伊拉克的战事情况的介绍,联想9年前,引发学生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板书课题: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引导读书,深入感悟。

  课前,大家都读了课文,并做了充分的预习。我们再一次回顾课文,边读边专心去体会,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1、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来读,体会文中的情感和内容。

  (1)失父之痛的感悟

  a读有关的句子,通过读、评议读的情况,体会情感。

  b比赛读,激发学生对内容的深刻的感悟、理解

  c引读,激起全体学生与小作者达到心灵的共鸣。

  (2)世界并不太平。

  抓住重点词句的感悟。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重点句的`意思

  b引导学生举出具体事例,让学生具体感受“世界并不太平”。

  “具体事例”可以是图片的展示、文字的说明等。

  c小结,和平需要全世界人们去维护。

  (3)渴望和平。

  体会读。学生在读的时候,通过对朗读的情况的评议,尤其是读的语气。从而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中的内容,把握朗读的感情基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比赛读,深入体会情感。达到与小作者的又一次共鸣。

  2、阅读小结,激发情感:

  这篇文章,小雷利以书信的形式,向我们倾诉了一个孩子失去父亲的悲愤,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的强烈呼声。情感真挚、催人泪下。

  (放录象,通过战争环境下人们的痛苦画面,激发学生的情感,最后定格在“和平的烛光闪动”)

  三、联系生活,导向实践。

  此时此刻,大家一定都想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不同形式来表达我们爱好和平的心声。

  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几个人合作。

  1、指名展示。

  2、师生点评

  四、借助板书,升华主题。

  世界需要和平。这不只是一个孩子的呼声,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唤。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5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上仍存在的不太平的硝烟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3、学习课文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酌情感。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们看: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屈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可爱的孩子们。(引导生结合国际形势发育,例举目前的国际战况)

  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什么?(引导生发言)

  3、好‘还有许多孩子也跟大家有相同的语言,我们的烈士的儿子雷利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呼声吧。(板题,读题: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

  (2)边读边想:雷利这是说给谁听的呼吁?都说了些什么?

  2、学生根扼要求自学,允许讨论。

  3、汇报自学情况。

  (1)生字学习情况。(生字卡抽查)

  音:卓(zhuō)越素(sù)质蓝盔(kuī)

  凯(kǎi)旋手腕(wǎn)硕(shuó)士

  弥(mí)漫硝(xiāo)烟灵柩(jiù)

  形:弥碗盔硝柩

  你腕炭峭疚

  义:卓越;杰出的,有才能的。

  京质:指人的综合素养。

  灵柩:装进了死者的棺材。

  呼吁:呼求援助、支持、同情等。

  丧钟;教堂为教徒死亡敲的钟。比喻死亡或灭亡的信号。本文指让战争停止的信号。

  (2)请一学习小组开火车读文,正音。

  (3)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这是’个个曰孩子写给联合同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信,信个用极富情感的语言呼出了自己的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再渎课文,按老师的提示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1、怀念为维和而牺牲的爸爸。

  2、通过加利先生向全世界呼吁。

  四、指导朗读,读出情感。

  1、在读第一部分时要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

  2、在读第二部分时,语气要加强,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五、小结。

  世界需要和平、让我们为和平出自己的一份力吧!

  六、作业。

  1、抄下来印象深刻的语刘。

  2、试着背诵最后三段,加上感情后作为演讲词在早会时演讲。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听写

  卓越素质维和执行联和国

  给予凯旋手腕弥漫硝烟

  2、指名上前就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内容作演讲,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情绪。

  二、继续学习课文。

  1、自巾读文,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

  (找句展开教学。)

  因为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苦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投影)

  (1)这句话不太好理解,你读懂了吗?(引导生理解“娇嫩的,和平之花”,并找山具体事例来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2)讨论:这些战争是必须发生的吗十(引入学习下一句)

  2、面对这些不必要的战争,作者说应该怎么做呢?(引读—我们一定要向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那么我们呢?

  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每组派一代表做记录,将想出的办法记下来、然后派代表上前汇报。全班综合后,由班委执笔,向全校同学发出一封倡议书—号召全校小朋友为维护和平出力。

  3、梳理全文,了解本文的写信的格式,准备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

  (1)写信格式的复习。“称呼、问候、正文、祝语、署名、日期”这是一封信的基本部件,注意他们所在的位置。

  (2)想想体要对这些孩子说什么?

  a、鼓励他们不要灰心,要勇敢地维护和平。

  b、告诉他们有许多人关心他们、爱他们。

  c、谈自己对他们的帮助。

  (3)可单独完成,也可几人合作。

  三、课堂练笔。

  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

  四、小结。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号召更多的人为和平出力!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继续写信。

  3、收集有关世界(伊拉克)战争的资料,为维和收集证据。

  4、写一写,为了维护和平,我们能做些什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6

  课文简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精读课文是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本课的意图是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重、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与感悟,与小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呼吁和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语:

  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堂内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一副最古老的标语: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句话是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联合国想告诉大家:希望全天下的人都能够和平相处,让战争远离我们。听完老师的叙述,你想说什么?

  2、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词是什么?(和平板书)

  2、我们看到“和平”这个词就容易想到哪个词?(战争板书)

  3、这篇课文是雷利写个加利秘书长的一封信,这封信讲了什么?

  4、用笔勾画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语句或者段落,可以做一点批注。

  提示:勾画好的同学再想想为什么这个地方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5、交流:

  提示:注意倾听,有同学在发言时,要转身看着发言的同学,仔细听,或许他说到了我们想说的话,或许他说的对我们有启发,使我们有话可说。

  (一)句子: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①生读,谈感受

  ②看到“如约”一词,想到上一自然段的哪个词?(相约)读相关句子

  ③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心情

  可是,爸爸回来了,蓝盔回来了,我和妈妈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生接读“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读到这里,你心情怎样?原因是什么?

  ④生再读这几句话。

  ⑤老师听到了同学们的悲痛,听出了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呼声,再读这段的最后一句,让加利秘书长能听到雷利的心声。(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⑥能将这句背下来吗?要想以最快的速度背下来,先找找这句话有什么规律?

  师背

  ⑦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放到这段文字里,用我们的心去感受。

  课件出示:武警战士把联合国维和战士的灵柩徐徐地从飞机的悬梯上抬下来,周围站满了泪流满面的男女老少。(凄楚、哀婉的背景音乐)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前面的文字照着读,后面的文字我们背。

  孩子们蓝盔回来了,爸爸回来了,可爸爸是躺在灵柩里回来的,看着大屏幕,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二)同学们,从你们深情地朗读里,我相信雷利一定会感动,加利一定深受感动。

  ①孩子们,你们知道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②这样的爸爸离开了我们,心情是怎样的?请带着这样的心情朗读第五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有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③爸爸倒下了,可是战争停止了吗?课文哪些写战争还没停止?(6、7段)

  ④读完课文6、7段,同学们想到了些什么?

  ⑤孩子们,我们一想到战争就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读7段

  ⑥课件出示:战争给人类带来惨烈深重的画面及统计伤亡数据

  看完,再读7段

  三、感受品味,升华情感

  1、战争是残酷的,战争让多少像雷利一样的家庭妻离子散,战争又让多少原本美好的家园毁于一旦,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雷利向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发出了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联合国在总部大堂挂上了这幅标语——四海之内皆兄弟,目的就是向全世界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你,我,我们大家,我们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都应该深深地发出我们的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2、二十一世纪已经来到,可是战争的丧钟还没有敲响,今天战争仍然充斥在世界各地,学完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思考一下,把它写下来。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孩子们,我们的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要和平不要战争!)

  相信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呼声!也相信我们的世界会由此变得更加美好,最后,送给大家一段音乐《让世界充满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憧憬美好的.明天吧!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的教学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感情朗读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中。

  首先运用老师的导语,给学生创造“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和谐氛围,伴着老师动情的演说,让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之中,为下一步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其次,老师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式,如文章的重点部分,作者对爸爸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渴望,采取以读代讲,以讲促读,鼓励学生抓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通过师生互背,学生的感情读等方式来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渗透理解文章内容。使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体会文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对文章最后发出呼吁的部分,老师做了精心的设计,通过三次呼吁,引导学生在激情的齐读中共同升华了维护和平、热爱和平、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最高境界。

  拓展延伸部分,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诉之于笔端,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笔纸的交流,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事物,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了语文的思想性,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散发思维的训练。

  总之,本课的教学我都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控教学的节奏,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和谐、融洽、平等、互动的氛围,学生参与意识也积极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