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格言> 曾国藩格言

曾国藩格言

时间:2024-11-25 08:23:38 格言 我要投稿

曾国藩格言(通用100句)

  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曾国藩家书》下面这篇文章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一些曾国藩格言,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曾国藩格言(通用100句)

1、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2、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3、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4、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5、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6、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7、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8、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

9、死与生,我已置之于度外,但求临死的时候,心中没有悔憾之事,这就大幸了。

10、傍晚,与子序登楼聊天,说到老年人的读书用功,不能有骄气和暮气。

11、小心谨慎安于天命,埋头做事不问其他。

12、精神要常常保持在治事上有剩余,这样才能体气充沛而心思不散漫。

13、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曾国藩书信》。

14、凡有血气,必有争心,人之好胜,谁不如我,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此强恕之事也。一日强恕,日日强恕;一事强恕,事事强恕,久之则渐近自然。以之修身,则顺而安;以之涉世,则谐而详。——《曾国藩书信》。

15、看者如商贾趋利,闻风即往,但求其多;读者如富人积钱,日夜摩拳,但求其久。看者如攻城拓地,读者如守上防隘。——《曾国藩书信》。

16、大抵与兵勇及百姓交际,只要此心真实爱之,即可见谅于下。余之所以颇得心民勇心者,此也。——《曾国藩书信》。

17、凡兵勇与百姓交涉者,总宜伸民气而抑兵勇,所以感召天和者在此,即所以要获名誉者在此,望阁下实心行之,幸勿视为老生常谈也。——《曾国藩书信》。

18、调军出战,不可太散。——《曾国藩书信》。

19、每日饭后走数千步,是养生家第一秘诀。——《曾国藩家书》

20、体强者,如富人因戒奢而益富;体弱者,如贫人因节啬而自全。节啬非独食色之性也,即读书用心,亦宜俭约,不使太过。——《曾国藩家书》

21、养生以少恼怒为本。——《曾国藩家书》

22、寿之长短,病之有无,一概听其在天,不必多生妄想去计较他。——《曾国藩家书》

23、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曾国藩家书》

24、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朱子教人读书之法,此二语最为精当。——《曾国藩家书》

25、大凡人之自诩智识,多由阅历太少。——《曾国藩家书》

26、戒奢要从苗头开始,而不是等待以成习惯再行改变,那就是极为困难了。——《曾国藩家书》

27、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曾国藩家书》

28、凡利之所在,当与人共分之;名之所在,当与人共享之。——《曾国藩家书》

29、兄弟之间,一言欺诈,终不可久。尽行揭破,虽目前嫌其太直,而日久终能相谅。——《曾国藩家书》

30、居家之道,推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曾国藩家书》

31、吾则不忘落市街卖菜篮情景,弟则不忘竹山场拖碑车风景,昔日苦况,安知异日不再尝之?——《曾国藩家书》

32、君子有高世独立之志,而不与人以易窥;有藐万乘却三军之气,而未常轻于一发。——《曾国藩家书》。

33、挺然特立,做第一等人物。——《曾国藩家书》。

34、举世之所迷,智者之所独觉。——《曾国藩日记》。

35、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曾国藩家书》。

36、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曾国藩笔记》。

37、贤者敬而贵之,不肖者敬而远之。——《曾国藩家书》。

38、府畏人言,仰畏天命,皆从磨练后得来。——曾国藩

39、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曾国藩

40、天下大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清·曾国藩

41、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

42、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曾国藩

43、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曾国藩

44、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曾国藩

45、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曾国藩

46、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曾国藩

47、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曾国藩

48、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曾国藩

49、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曾国藩

50、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

51、宁可忍耐而死,不可向利而生。

52、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气,我贪必至启人之争端,是皆存乎我者也。

53、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则轻重乖发。 ——曾国藩

54、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曾国藩

55、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之责。

56、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

57、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搏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58、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曾国藩

59、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60、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61、吾不如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

62、忿怒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

63、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64、人有才而露,只是浅,深则不露。方为一事,即欲人知,浅之尤者。凝重之人,德在此,福亦在此。心定气平,而身体之安和舒泰,不待言。

65、善果证前因,愿斯世无灾无害;拈花参妙谛,惟神功能发能收。

66、荆楚九歌,客中聊作枌榆社;江山六代,劫后重闻雅颂声。

67、巨石咽江声,长鸣今古英雄恨;崇祠彰战绩,永奠湖湘子弟魂。

68、一心履薄临深,畏天之鉴畏神之格;两眼沐日浴月,由静而明由敬而强。

69、苍天不忍没斯楼,全仗那国手神工,再造千秋名胜;黄鹤依然来此地,愿借得仙人玉笛,长吹一片承平。

70、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

71、禁大言以务实。

72、世事变化反复,往往出乎意想之外。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饱历事故,焉知局中之艰难哉!

73、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曾国藩

74、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官事不省而望从容,可得乎?——曾国藩

75、"世事痴聋百不识,笑置诗书如埃尘。

76、"吾近于官场,颇厌其繁俗而无补于国计民生。惟势之所处,求退不能。

77、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诸葛长青:君子当刚柔并济!

78、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79、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曾国藩

80、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曾国藩

81、读经要就情事参理道,读史要就理道定是非。 ——曾国藩

82、处事当务详慎,不可尽兴燥脾。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尽兴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无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杀身,终至杀身而有余也。 —— 曾国藩

83、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 曾国藩

84、凡遇事须安详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详,为处事第一法。

85、知己之过失,即自为承认之地,改去毫无吝惜之心,此最难之事。

86、凡人皆不可侮,无用人尤不可侮。——曾国藩名句

87、人之精神有限,过用则竭。

88、患在略识世态而又怀一肚皮不合适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软,所以到处寡合。出处:曾国藩全集

89、道听途说,聪明的人嘲笑你,无知的人为之惊骇。惊骇之人也最终会弄明白,会说你实际上在欺骗他。嘲笑你的人看不起你,你再发誓他们也会怀疑你。——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90、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曾国藩

91、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难事,姑韬光忍耻,以图他日贵达之时,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处为两截人,即既仕之后,又为两截人矣。——曾国藩

92、一毫善行皆可为,勿徼福望报;一毫恶念不可萌,当知出乎尔者反乎尔。

93、学莫贵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曾国藩

94、学习和为本,取次之,行次之,言次之。

95、立品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反面不行以接物,不严不行以驭下。

96、繁华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荡是真正受用。

97、刻薄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98、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反面,虽世家宦族必败。

99、国度之强,以得工钱强。

100、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行恭然自馁也。

《曾国藩格言(通用100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曾国藩格言】相关文章:

曾国藩格言短句(精选100句)08-28

关于曾国藩格言90句精选07-06

曾国藩格言短句(精选40句)11-14

关于曾国藩格言汇总100句精选05-13

曾国藩格言说说50句精选05-01

曾国藩格言说说(精选30句)11-05

关于曾国藩格言句子(通用40句)04-14

曾国藩名人格言(通用100句)06-18

曾国藩名人格言短句50句精选10-01

曾国藩格言(通用100句)

  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曾国藩家书》下面这篇文章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一些曾国藩格言,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曾国藩格言(通用100句)

1、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2、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3、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4、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5、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6、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7、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8、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

9、死与生,我已置之于度外,但求临死的时候,心中没有悔憾之事,这就大幸了。

10、傍晚,与子序登楼聊天,说到老年人的读书用功,不能有骄气和暮气。

11、小心谨慎安于天命,埋头做事不问其他。

12、精神要常常保持在治事上有剩余,这样才能体气充沛而心思不散漫。

13、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曾国藩书信》。

14、凡有血气,必有争心,人之好胜,谁不如我,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此强恕之事也。一日强恕,日日强恕;一事强恕,事事强恕,久之则渐近自然。以之修身,则顺而安;以之涉世,则谐而详。——《曾国藩书信》。

15、看者如商贾趋利,闻风即往,但求其多;读者如富人积钱,日夜摩拳,但求其久。看者如攻城拓地,读者如守上防隘。——《曾国藩书信》。

16、大抵与兵勇及百姓交际,只要此心真实爱之,即可见谅于下。余之所以颇得心民勇心者,此也。——《曾国藩书信》。

17、凡兵勇与百姓交涉者,总宜伸民气而抑兵勇,所以感召天和者在此,即所以要获名誉者在此,望阁下实心行之,幸勿视为老生常谈也。——《曾国藩书信》。

18、调军出战,不可太散。——《曾国藩书信》。

19、每日饭后走数千步,是养生家第一秘诀。——《曾国藩家书》

20、体强者,如富人因戒奢而益富;体弱者,如贫人因节啬而自全。节啬非独食色之性也,即读书用心,亦宜俭约,不使太过。——《曾国藩家书》

21、养生以少恼怒为本。——《曾国藩家书》

22、寿之长短,病之有无,一概听其在天,不必多生妄想去计较他。——《曾国藩家书》

23、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曾国藩家书》

24、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朱子教人读书之法,此二语最为精当。——《曾国藩家书》

25、大凡人之自诩智识,多由阅历太少。——《曾国藩家书》

26、戒奢要从苗头开始,而不是等待以成习惯再行改变,那就是极为困难了。——《曾国藩家书》

27、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曾国藩家书》

28、凡利之所在,当与人共分之;名之所在,当与人共享之。——《曾国藩家书》

29、兄弟之间,一言欺诈,终不可久。尽行揭破,虽目前嫌其太直,而日久终能相谅。——《曾国藩家书》

30、居家之道,推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曾国藩家书》

31、吾则不忘落市街卖菜篮情景,弟则不忘竹山场拖碑车风景,昔日苦况,安知异日不再尝之?——《曾国藩家书》

32、君子有高世独立之志,而不与人以易窥;有藐万乘却三军之气,而未常轻于一发。——《曾国藩家书》。

33、挺然特立,做第一等人物。——《曾国藩家书》。

34、举世之所迷,智者之所独觉。——《曾国藩日记》。

35、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曾国藩家书》。

36、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曾国藩笔记》。

37、贤者敬而贵之,不肖者敬而远之。——《曾国藩家书》。

38、府畏人言,仰畏天命,皆从磨练后得来。——曾国藩

39、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曾国藩

40、天下大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清·曾国藩

41、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

42、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曾国藩

43、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曾国藩

44、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曾国藩

45、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曾国藩

46、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曾国藩

47、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曾国藩

48、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曾国藩

49、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曾国藩

50、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

51、宁可忍耐而死,不可向利而生。

52、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气,我贪必至启人之争端,是皆存乎我者也。

53、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则轻重乖发。 ——曾国藩

54、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曾国藩

55、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之责。

56、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

57、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搏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58、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曾国藩

59、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60、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61、吾不如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

62、忿怒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

63、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64、人有才而露,只是浅,深则不露。方为一事,即欲人知,浅之尤者。凝重之人,德在此,福亦在此。心定气平,而身体之安和舒泰,不待言。

65、善果证前因,愿斯世无灾无害;拈花参妙谛,惟神功能发能收。

66、荆楚九歌,客中聊作枌榆社;江山六代,劫后重闻雅颂声。

67、巨石咽江声,长鸣今古英雄恨;崇祠彰战绩,永奠湖湘子弟魂。

68、一心履薄临深,畏天之鉴畏神之格;两眼沐日浴月,由静而明由敬而强。

69、苍天不忍没斯楼,全仗那国手神工,再造千秋名胜;黄鹤依然来此地,愿借得仙人玉笛,长吹一片承平。

70、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

71、禁大言以务实。

72、世事变化反复,往往出乎意想之外。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饱历事故,焉知局中之艰难哉!

73、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曾国藩

74、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官事不省而望从容,可得乎?——曾国藩

75、"世事痴聋百不识,笑置诗书如埃尘。

76、"吾近于官场,颇厌其繁俗而无补于国计民生。惟势之所处,求退不能。

77、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诸葛长青:君子当刚柔并济!

78、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79、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曾国藩

80、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曾国藩

81、读经要就情事参理道,读史要就理道定是非。 ——曾国藩

82、处事当务详慎,不可尽兴燥脾。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尽兴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无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杀身,终至杀身而有余也。 —— 曾国藩

83、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 曾国藩

84、凡遇事须安详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详,为处事第一法。

85、知己之过失,即自为承认之地,改去毫无吝惜之心,此最难之事。

86、凡人皆不可侮,无用人尤不可侮。——曾国藩名句

87、人之精神有限,过用则竭。

88、患在略识世态而又怀一肚皮不合适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软,所以到处寡合。出处:曾国藩全集

89、道听途说,聪明的人嘲笑你,无知的人为之惊骇。惊骇之人也最终会弄明白,会说你实际上在欺骗他。嘲笑你的人看不起你,你再发誓他们也会怀疑你。——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90、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曾国藩

91、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难事,姑韬光忍耻,以图他日贵达之时,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处为两截人,即既仕之后,又为两截人矣。——曾国藩

92、一毫善行皆可为,勿徼福望报;一毫恶念不可萌,当知出乎尔者反乎尔。

93、学莫贵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曾国藩

94、学习和为本,取次之,行次之,言次之。

95、立品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反面不行以接物,不严不行以驭下。

96、繁华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荡是真正受用。

97、刻薄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98、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反面,虽世家宦族必败。

99、国度之强,以得工钱强。

100、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行恭然自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