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味道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的味道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节的味道作文1
路上已有些淡淡的火药味,偶尔也能听到孩子们放鞭炮的声音。我走在去医院的路上。已是夜,路上几乎没有行人,漫天大雾更增添了几分诡异,我心急如焚……
虽然早就知道奶奶的病情不乐观,但却没想到奶奶会在今天——大年三十病危!这无疑是个晴天霹雳。跌跌撞撞地走在去医院的路上,漫天大雾浸得我泪眼朦胧,看不清方向。
到了医院,医生正在抢救,姐姐们在一旁痛哭,爸爸眼中也含着泪水。奶奶双眼紧闭,像断了线的木偶,躺在苍白无色的病床上,身体随着医生的按压一起一伏。一旁的机器“嘀—嘀—”的叫着。一遍又一遍地向人们宣告死亡的降临。看着这一幕,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扑了过去,大喊着奶奶。我要把奶奶叫醒!奶奶最疼的就是我了,我一哭,奶奶一定会像平常一样起来哄我:“奶奶!我是思雨啊!思雨来了!看看思雨好不好!奶奶不是最疼思雨吗?为什么不看看思雨?……”可无论我怎么哭喊,奶奶都没有再睁眼。
那夜,奶奶走了,没来得及看我最后一眼。
春节已逝,然而内心并未有太多的留恋。对于过年,早已少了太多的欣喜和乐趣。看着电视里热闹的`春晚,望着天空中五彩缤纷的礼花,我怎么也找不回过年的感觉。过年的味道,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变淡……
不晓得从何时开始,习惯的放下了对年的等待与期盼。不喜欢街上挤满置办年货的人,不喜欢看每个人脸上急忙而又开心的表情。不懂得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不喜欢,只是有时会这样想:难道过年已成为了渗入人们骨子当中的习惯,难道没有了过年,就等于没有了生活吗?可不管怎样,过年的味道真的在我心中渐渐散去,可我,却怎么也不想去追。
如今过年,尽管多了各式各样的选择,尽管少了这样那样的忙碌,但也丢掉了原汁原味的过年味儿。很多人喜欢走出家门,在富丽堂皇的酒店中吃上一顿年夜饭。更有甚者,在吵闹的KTV中唱通宵以示对节日的庆祝。
大年初一的夜晚,耳边依旧会传来稀稀散散的爆竹声,街道上也依旧会看到高挂的红光。
希望明年,心中会增添几分对于年的欣喜,也希望年的味道,可以重回人们的心中。
春节的味道作文2
年味里是日常,是烟火,是红火的世俗的心。因为柴米油盐,年,便有了年味。——题记
今年,早早得,我们回到了嵊州,在县镇的集市寻些“年”的味道,可是,仿佛一夜之间,县镇集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无数“嵊州麻糍”的小摊,摊旁挤满了喧闹吵嚷讨价还价的归人,摊后站立着油嘴滑舌却又分心照看隆隆运作的麻糍机器的摊主。我站在街头,脚下石路依旧,却似乎少了些什么味道……
无味,也罢,我们便回到村里。穿过沿着石板路走,两侧屋顶上青瓦鳞鳞千瓣,古朴素雅,沉稳宁静,古路古拙,桑间鸡鸣,桃源犬吠,姗姗可爱。
踱步家中,寻至火炭炉边。在绍兴山区,家家都有一个火塘,用四块石头彻成井字形,位置一般都在灶头近旁,以方便镬窠里的炭火随时舔入。为了做饭,火炉便早早生起来了。此后直到来年开春,山里人每个个寒冷而又漫长的冬夜就是在火炉边度过的。火炉自清晨红起来后便不再熄灭,人走开去,便覆些炭灰,放上竹篾编成的鸡罩晒破旧湿衣裳;人坐下来,便把炭火再拨旺些。放上方桌,吃饭喝酒打麻将;方桌挪开去,老少围炉夜话,聊节气农事聊家长里短聊狐鬼精怪。聊到意兴阑珊处,肚子也饿了,便在火塘里煨东西吃。香榧、板栗,还有麻糍呢——
这个时候,大的`就会差小的,奶奶,便去捞一块麻糍来。麻糍浸在偏屋的七石缸里。蓄的冬水,经年不腐。手伸进去,那个冷真是入骨沁心啊。但是不行,还是够不着,还得返回去拿火钳。夹到了,就要捞出水了,“扑通”,调皮的麻糍又滑入冰水,真是趣味横生。这时,奶奶已经准备了砧板薄刀。横的分成三段,竖着再切成三块。横卧的火钳上排排齐正好能搁三块。炭火斯斯文文,麻糍的表皮在一点点地变焦变黄,内里也在悄悄地肿胀。翻上两遍,有人说,可以吃了,蘸上用炒黄豆磨成的粉,赶紧抢一块入嘴。有些烫,但是,真的香啊——跟先前那个入骨沁心的冷对等的香,比现在更有年味的醇香。
在我们那,麻糍都是手工做,须历经配、淘、磨、蒸、打、切、晾和浸等多道工艺。用石臼打好的麻糍若压到特制的印板上,便成了印糕麻糍。那滋味大概就是“笃螺蛳过酒,强盗来了也勿走”的意境了吧!
春节的味道作文3
最喜欢过年的味道。快到新年时,那热热闹闹的景象无处不在。大街上,更是人满为患。最拥挤的,就是各家大大小小的超市,全是采购年货的人,商店里各类物品都供不应求,超市老板往往会趁此机会大捞一笔,但采购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每到过年,奶奶最喜欢往超市跑,有事没事就跑去转转,就喜欢那热闹的'气氛。奶奶手提一只竹篮子,在超市转悠,另一只手则拿着一张广告纸“年货大减价”,在精打细算一阵子后,便着人流,一会儿就装一篮子东西提回家。我总忍不住,东翻翻,西找找,一袋子零食不免让我有些失望。第二天,拿回来的都是些鱼啊,肉啊。第三天,就都是包装精美的礼品,什么红酒啊,广柑啊,盐水鸭之类的。第四天,我眼前一亮,都是一些非常喜庆的小玩意,红底金字的福字帖,可爱的玩具小金牛和小红牛,大红色的灯笼,塑料爆竹,春联,金牛的剪纸,中国结等等一堆好东西。这下我可乐坏,马上忙活起来:窗子上贴上金牛剪纸,马上就觉得家里又多份喜庆;大门上贴上倒福字和春联,我的脸上也是喜洋洋的;书桌上摆上一对小牛,书架上挂着一串爆竹;连晾衣架也被我挂上中国结和红灯笼。家里,马有“年味儿”,我嘴里也轻轻哼着那支小曲儿《你最牛》。
和家人逛街时,可以看到,无论是大小商场,还是新店开张,都挂上灯笼,贴上福字贴,一片热闹的红色。往往那灯笼上都写着几个金字,生意兴隆。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也让我感受到即将过年。瞧,那边一位年轻的阿姨身穿大红底,金色花纹的旗袍,戴着中国结式样的耳环,手提一个小巧玲珑的红包,无不为这即将来临的新年增份光彩。这被染红的大街,更是年味儿十足。
饭店这段日子生意也格外兴隆,请客吃饭大出血已经是家常便饭,饭店天天爆满,老板乐得合不拢嘴。大过年的,年夜饭尤为重要,儿女在外工作一年,难得回趟家,吃团圆饭自然不能含糊,找一家好饭店,办得热热闹闹的,那是在所难免。要订好饭店,还得抓紧时间,晚,就只能在家里吃,有些人甚至几个月前就订好位置。在爆满的饭店里,那花样百出的菜名,如“五福临门”、“牛气冲天”等,更是让我感受到深深的“年味儿”。
“年味儿”是过年不可缺少的调味剂,让过年热热闹闹,开开心心。
春节的味道作文4
父亲用哥才买的新手机给我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我,哥也买手机了,父亲说这玩意儿还真怪,他在那边轻轻一按,我在这边就有了反应,父子俩就像面对面在说话了;接着又问我何时回家过年,到时要不要他去车站接我。父亲的电话将我从繁忙的“年终总结”中拉回到了现实,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又该回家过年了。记得去年回家过年时,村里已经出现几部手机,看来,哥今年干的不错,过年也用上手机了。
故乡小山村的上空炊烟缕缕,肉香四溢,过年的味道于刹那间变得出奇地浓郁了,只是,我还在这浓浓的味道中闻出了一丝淡淡的乡愁,我的心早已飞回故乡那个遥远的小山村了。故乡的父老乡亲,大概已经在忙着杀猪宰羊、磨豆腐、打糍粑了;无论男女老少,人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对方的年货办的如何,不等对方回答,自己却先笑出声来;家有出门在外打工的人员,也开始陆续返乡,他们背着大包小包,逢人就派烟发糖,讲讲自己在外面精彩世界里的新鲜见闻,令沉闷了一年的村庄又热闹起来;我那顽皮侄儿,已将一个很大的爆竹点燃烧,只听得“轰”的一声,铁皮碗飞出二十几米,宛如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将孩子们过年的欢乐捎向广阔的天空。
有时,人们三五一群、七八一伙围坐在八仙桌旁,打“斗地主”或者下象棋,赢的拿来纸,让输的一方撕下一块儿贴在脸上,每当这时,围观者不是哈哈大笑就是大声起哄,十分热闹。牌打完了,棋下好了,主人家便端出瓜子与糖果来招待。
大年三十早晨与正月初一早晨的两顿饭称为年夜饭,必须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吃,饭前一般要敬祖宗和燃放鞭炮。因此,天气阴冷一点,炉火生大一点,鞭炮放多一点,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喝酒吃饭,传统过年的气氛与味道从浓浓的酒香菜香中飘溢出来了。换句话说,所谓过年的味道,在这里其实就是指的一家团聚与亲情的味道,正是有了这种味道,才孕育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乡愁。
大年初一,天一亮,鞭炮轰鸣,所有人互至问候,祝福新的一年。随着村里手机等现代通讯手段的慢慢普及,手机短信与电话问候,大概将为故乡传统新年带来新的气象;那些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法回家与父母团聚的儿女,可以通过手机与电话,给父母捎去新年的祝福,给儿女送来欢乐!稍稍弥补心中的遗憾,缓解醉人的乡愁……
春节的味道作文5
盼望着,盼望着,灯笼挂起来了,春联贴起来了,春节的脚步近了,春节的味道浓了。
烟花,是小孩子们春节最爱玩的。我喜欢那种没有响声的“电光火花”,点燃后拿在手里,多像魔术师手里的魔法棒啊!“电光火花”喷出的火花就如同一个个顽皮的小精灵,在空中跳跃着,嬉戏着。不过,那些调皮地男孩子可不喜欢“电光火花”,他们喜欢声音响亮、刺激的“甩炮”。他们不时地从兜里掏出一只,用力往地上一甩,“啪”地一声大响。如果你正好从那儿经过,肯定会吓得一个激灵,那些“小调皮们”则哈哈大笑。当然,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大礼花炮。当礼花炮点燃,各种各样的图案,五彩缤纷的颜色就会呈现在空中。有的礼花炮冲上天空如同花蝴蝶般纷纷扬扬洒落下来;有的礼花炮冲上天变成了牡丹花、菊花,犹如花仙子在空中翩翩起舞;还有的礼花炮冲上天后变成大大的“笑脸”,仿佛在向大家说:“新年快乐!”春节的味道就在这烟花中绽放开来。
美食,是春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火锅是家家户户都爱吃的。肉丸、木耳、香菇、蔬菜在锅中沸腾着,翻滚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气腾腾地吃着,真是回味无穷。小孩们则一般喜欢吃年糕和冰糖葫芦。年糕软软的,甜甜的,拿起一块放在嘴里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尝,令孩子们百吃不厌。红红的山楂裹上一层糖,串在竹签上就成了美味的冰糖葫芦。咬上一口,“嘠吱,嘠吱”地响,糖的甜味和山楂的酸味混搭在一起,让人吃了一个还想再吃一个。春节的味道就在舌尖上扩散开来。
看春节晚会和走亲戚是大家春节期间的传统活动。吃过除夕团圆饭,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热闹的歌舞、幽默的相声、高超的杂技、神秘的'魔术让大家看得津津有味,笑声不断。正月里家家户户走亲访友,人人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见面都相互说着祝福吉祥的话儿。孩子们则对大人们伸出手,嘴里大声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然后一边清点着“战利品”,一边心里盘算着这笔钱是用来交学费呢还是买文具,玩具呢?春节的味道就在这欢声笑语中弥漫开来。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无论你身在祖国,还是身在海外,春节的味道永远烙在炎黄子孙的心中!
春节的味道作文6
“春节到,喜洋洋,家家户户红灯笼;团圆饭,必来吃。喜气洋洋过大年!”伴随阵阵歌谣,把新年接来。各个习俗也相继登场了!过年得味儿自然就洋溢开来!
我们台州人过春节,花样可多了,家家户户挂上红灯笼、红布条。办年货、赶集市、备压岁钱样样都透露出过年得喜悦。除此之外,这一天美食也不少,现在就要做一道团圆饭上少不了得菜。这道美味佳肴叫做:“面饼”!把搅拌好得面糊糊倒入平底锅中,中火烘烤。不出几十分钟,一张白白嫩嫩、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得大饼就大功告成了。夹上炒好得菜、肉、面等美味得食物,一卷一包,不一会儿,一筒色味双全得面饼就完成了。你是不是已经流口水了呢?
小孩子家过年头等大事就是购买花炮,一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每家每户准有一群孩子聚在院子里放鞭炮。我放一个“熊猫爬杆”;你点一个“冲天炮”。这不是单纯、简单得放鞭炮,而是鞭炮比拼赛,人人都积极地、自告奉勇地参加这场比拼赛,看谁放得多,看谁放得最漂亮。第二天地上就全是鞭炮们剩下得“残肢断腿”了!
除夕总算来了,家家户户都赶着做年夜饭,春节也进入了高潮时期。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裳。门外贴上了墨迹未干得红对联;屋里粘上了各式各样得年画。夜里家家灯火通宵,从不间断,从八九点开始,打开电脑、电视,都是新年祝福和愿望。手机里也纷纷传来声声祝福!看着小品、相声屋里传来阵阵爽朗得笑声!电视看完了,还可以放孔明灯、修剪花草,打灯笼上别人家拜年要糖吃!最重要得是修剪自家院中花草,让来年得生活不再杂乱。五、四、三、二、一!当一字喊下后。全台州市得天空同时响起数百声烟花,望着绚丽多彩得天空,喝上一口腊八粥,吃一颗姜糖,给美妙得除夕夜画上一个“完美”“圆满”得句号!
除夕夜过后得第一天,才是最忙得一天!集市上叫卖得小摊小贩多了,金鱼、发糕、牛奶……五花八门、各种各样得东西映入眼帘。买了糖葫芦得小孩子在街上跑来跑去地闹腾;几个抱着娃娃得妇女意犹未尽地聊着昨夜得欢乐!每个人得脸上全是笑容。接着各家得阳台上摆上了许多水果和食品,拜天地、拜各路好人、拜亲人、拜平安。忙过这阵子后又是“元宵”了。大人又要热热闹闹得张罗了!
春节这些事,别提多好玩了;春节这些事,别提多热闹了!过年这些事儿,怎么也说不完。过年真有趣!我看北京得春节也没有我们台州春节那么欢乐、热闹呢!
春节的味道作文7
平日里爱吟诵古诗,每当我吟诵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此类诗句时,家乡春节的味道就涌上心头。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家乡人说春节是做年。做年是表示庆贺一个生产周期的成果。旧时家乡做年始自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做尾牙,终于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历时一个月之久。由于父母工作忙的缘故,我家过年要从廿九开始,那时爸爸会拿上春联,站在椅子上,他先在春联的背面涂上胶水,再把旧春联撕下来,小心翼翼地把新春联贴在门的两边,好像是门的守护神。他会贴上福星高照平安宅好景常临康乐家等此类春联,我想肯定是希望一家人新一年平平安安、和和美美、福星高照。
到了晚上,鞭炮声、烟花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暗黑的天空变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犹如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在夜空中尽情开放,点亮了黑夜,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此刻,妈妈已经准备好了年夜饭。酸溜溜的糖醋排骨,口感嫩滑的红烧鱼、香气四散的油焖鸡、色如翡翠的炒青菜一应俱全,可以称得上满汉全席了。一家人团团围坐在桌前品美食,互调侃,餐桌上充满了笑声。
吃过年夜饭,爸爸和妈妈将压岁钱发给了我,并勉励我在新的一年里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然后妈妈开起了家中所有的灯,以示过年的喜庆。接着妈妈要装岁饭,准备初一早上食用的蔬菜、线面、鱼肉。然后洒扫庭院,添满水缸。以前民间还有煨火母的风俗,表示灶火延续、家庭兴旺。最后带领全家人围坐一起看电视,聊快乐的话题,一起守更待岁。到了午夜刚交,人们开始燃放鞭炮,寓意初一起得早,全年都起早。
初一这天的早饭,各家各户都要吃线面,并配上太平蛋两个,希望一年中福寿绵长,太平如意。民间还有第一口吃蛋而不喝汤的风俗,说是第一口喝汤出门便逢雨。初一这天禁忌多,如忌扫地,怕扫掉财运;忌操九,怕不慎伤了皮肉不吉利;忌讲晦气话,怕言语相左伤了和气;忌打小孩,怕哭声不祥;等等。一家人都穿上了新衣,当然以亮丽鲜艳为主打,好在新年显出万象更新的气氛。准备好一切,我和爸爸、妈妈出门到朋友、亲戚家拜年。孩子们在亲友家里只要说新年好,便可以获得鼓鼓的压岁钱。
这样快乐的时光,喜庆的气氛会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虽然大家都各奔东西,但春节的余味却久久不会散去。
春节的味道作文8
在中国那么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春节。
春节的名字洋溢着幸福的味道,总能令人联想到美好的事物。它象征着新年的伊始,同时也代表去年所有的悲欢离合都已谢幕,化作记忆留在生命的史册上。
尽管是寒冷的冬日,可是春节的出现仿如一轮暖日,高挂在空中,融化了街道两旁的积雪。路人们的脚步踩着轻快的.节拍,飞扬的嘴角写满了无法控制的喜悦心情。
过年了!过年了!
爷爷奶奶从老家赶回来,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乐得我合不拢嘴。爸爸妈妈商讨着需要购置的年货,列了一张长长的单子。喜爱干净的外婆指挥无所事事我和舅舅把房子里里外外打扫一遍,然后摸了摸亮得能映出人影的窗户,点了点头,欣慰地说:“这样才好,除去了去年的污垢,干干净净地迎来新年。”
春节的味道是多元的香。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到头来终于可以休息休息,例外的是那些勤劳的主妇们。妈妈把从超市买来的花生倒入锅内,熟练地翻炒它们,出锅后再撒盐入盘。夹上一颗,脆脆的外皮裹着乳白的果仁,香浓四溢。她还想炸鱼,可是对生熟情况掌握不到位,只好请来奶奶作指导。奶奶笑眯眯地接过铲子,演示起来。奶奶站在一旁认真虚心地接受奶奶的言传身教。客厅里放着大小不一的果盘,里面堆着小山一般的果干和水果。我满足地吸吸鼻子。走在阳台上看下面,几个小孩子在玩小烟花,火光流离之间燃出快乐的花朵。一阵轻烟消失在空气中,我在二楼闻到了那种专属烟花的清香,心情在闲情逸致中得到了放松,我开心地笑了。
那样温暖的情绪还残留在我心间。然而,曾几何时,这份浓郁的春节味道淡了些许。
近年来,西方的节日传到中国。年轻人一到万圣节、圣诞节或者情人节,激动的劲头不亚于中了头彩。而对于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提不起多少兴趣“噢,又过年了?”而后凑和着和家人吃一顿年夜饭,再继续他们直线一样的生活。
其实呢,他们总有一天会发现,那些“洋节日”就是图个新鲜,戴上面具跳一场假面舞会。真正经久不息的还是我们的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那种温馨和幸福是经过岁月的沉淀酿成的蜜,能够甜到你的心里。
我喜欢春节,更迷恋它多姿多彩的味道。
春节的味道作文9
年味,字面意思就是过年的味道。我记得最深的年味,就是酸辣牛肉和松花糖。
不论是奶奶还是舅娘做的年夜饭,都免不了一道酸辣牛肉,全家人都爱吃。
在我看来,酸辣牛肉吃的就是嫩和那股酸甜味。切成小块,放生面粉勾芡,牛肉就不容易炒老,如果厨艺好,还能炒出劲道来。最好加莴笋一起炒,就会有令人着迷的甜味了,莴笋切丝不要片,切片太大,不容易入味。至于酸,就需要请出外婆压箱底的宝贝——酸辣椒。酸辣椒用的是红椒,一般不买我们本地产的,太小了,又太辣了,我们一家没什么人吃辣。辣椒外婆要自己挑,卤水外婆要自己舀,味道全由她一手把控。去年压在陶制的坛子里面,今年底过年就能拿出来吃,时间刚刚好。
从外婆家的地下室里抓出来一把酸辣椒,接下来就要交给厨房里的那位了。最先炒牛肉,但如何炒熟又保证嫩滑,我等小屁孩就不得而知了,这是只有征战厨房多年的奶奶和舅娘才知道的秘密。酸辣椒再下锅,把蔫蔫的辣椒炒出卤水来,酸味四散,从厨房门的缝隙里溢出去。乘机就要把莴笋丝下锅,翻炒逼出莴笋的`甜味,只在最表面留下原本的痕迹,内部的甜已经和酸辣椒的酸味完美融合。
酸辣牛肉一上桌,我必定要眼观六路,挑莴笋多的地方夹。莴笋比牛肉入味,于是乎一入口,只有那一瞬间的甜,其余就剩下绵长的酸,不像醋,这酸味细细的,一丝一丝的在舌头上跳,过瘾得很。
吃完饭,由妈妈带头,按照惯例拿出了饭后的甜点——松花糖。做工材料很简单,面粉和红糖,油一炸,完工。每次妈妈都只分了一小块给我,她拿着剩下的一大块,我抢不过来,只能要求从她那里咬来两口。松花糖很粘牙,吃完之后粘了满嘴的糖,但是却意外的脆,咬住一角悄悄一用力,啪的一下就断开了。把糖咬开甜味就爆出来,侵入口腔的每一个角落,有时候松花糖的甜味甚至会留一个晚上。相比又硬又腻的麦芽糖,我更加喜欢这种松花“糖”。
过去说年味,我不觉得,每年吃好几次,有什么稀奇的?现在倒真就每年吃一次了。于是我格外喜欢上这酸辣牛肉和松花糖了。
春节的味道作文10
过年是什么味道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只记得过去在我们老家每到腊月二十几号,家家户户门前房后堆码着小山般的柴火,外出的人们陆陆续续背着圆鼓鼓的行囊,引来留守在家大人小孩驻足围观外加一双双羡慕的眼神或是殷实的家庭杀伤一口猪,小院弥漫着肉香味,亲朋好友大口朵颐热气腾腾的鲜肉,空气中飘洒着豆腐的香味,大人小孩都知道这是过年的味道。小孩子都知道女孩在一起互相欣赏着对方新衣服,男孩子口袋里塞上满满的一口的鞭炮,手上捏着几个炮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就是过年的味道。只记得在那个时候一年四季除了雨雪天气,大人们都在忙碌,似乎没有休憩的时间,过年的时候唯一的好处是拎着礼包拖儿带女互相拜年,主家准备满满一桌子饭菜外加热情的招呼,离别之际盛情挽留那也许就是带着浓浓的`年味。而在我们小时候,几乎每逢过年都会照例下上一场雪,孩子们在雪地里滚一个硕大的雪球或者是跟大人一起用推板把厚厚的积雪推到路边,男孩子便从家里偷来长板凳翻一个边,把它当成滑板就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欢乐,我觉得那就是过年的味道。
也不知道是年龄一天天大了起来,还是别的原因,父亲母亲每每提到过年,总是感到年味不浓,物质条件的改善没有让他们感到年越过越是没有味道的,到来甚至于他们和别人谈天时也曾有过相同的体会。说实话我自己也好长时间感受不到年味了,我很清楚物欲横流的今天,超强的生活节奏已经压抑的人们喘不过气来,我们这一代人不再像父辈们一样单纯地在过年的时候有那样好心情去品味过年的滋味,煦煦攘攘的人群,鳞次栉比的高楼中往来穿梭让人感到窒息,年味便在我们煦攘穿梭中溜走,我们似乎再也找不到那一种浓浓的年味了。
父亲每次在菜市场看到腊肉便说过年的腊肉如何,我知道父亲母亲眼里最有年味的年便是炖起一锅美美的腊肉,亲戚邻居围坐在长板凳上你给我夹一口我给你喂一口肉,大口吃肉大碗吃饭,迎来送往的年味。其实我也知道父辈们那一种充满浓情的年味是最值的回味的,但是我却始终停留在记忆里,我多想找到那个时候的年味,我知道那是徒劳的,逝去的永远也不会回来了,岁月不会驻足的,我们只有只有带着些许美好的回忆向前看向前走,把那一份浓浓的年味保留在自己记忆里,让它们在岁月的沉淀过程中满满地发酵成一罐尘封老酒——浓浓的年味。
春节的味道作文11
从我记事开始,我就没在父母身边过过年,也许现在我坚强、独立的性格就是从那时开始养成的。相反,我在舅舅、阿姨身边度过了10个除夕,几乎每一张在除夕夜拍的相片上都有我的身影,照片上的人也永远不会变:祖母,祖父,舅舅,阿姨和我。唯一变的是相片上我的身高,祖父祖母日渐佝偻的身躯。那时,我体会到这过年的味道是平静,幸福,温暖。我——很满足。
可,每当放完假从广州回到衡阳,听同学们说起过年与父母的趣事时,不知道为什么,又会有着一种莫名的羡慕。是因为离开父母,身处异地,亦或是……我无从知晓,也无从洞悉我的心底。终于,20xx年的除夕,我留在了衡阳。望着家中的一切,我有少许的陌生,却又分明嗅得到那浓浓的喜气与亲情,我的心底触动了。这——似乎就是我渴望已久的那种感觉!门外鞭炮声与烟花炸开的声音,裹着浓浓的热情,父母的欢笑声,祖父祖母的笑颜,也让我觉察到了那炙热的温度,就连桌上红酒在杯中的“摇曳”声与雪碧开瓶时的.气流声都夹杂着万分热情。
哦!原来过年的味道如此热情。似含在嘴里的跳跳糖一般。
吃完除夕宴,坐在沙发上,亲人们纷至沓来的祝福让我的心甜丝丝的,原来,有这么多人在关心着我。远在海外的亲人赶不回来,也会送个电话回家,向亲人报告自己的平安,再一一祝福。我听着这些话语,无论是真情实意,还是礼节客套,我都能听出甜味……
咿!原来过年的味道如此甜蜜。似化在嘴里的牛奶丝滑巧克力。
躺在沙发上,我昏昏欲睡,却又在朦胧间感觉到了母亲温暖的手,又听见了祖母与母亲的拉家常,多好呀!让我长期以来冰冷的心又温暖了过来,让我血管中流淌着的毫无温度的血又重新感到了暖意!这温馨的画面使我倍感惬意。
啊!原来过年的味道也是如此温暖的,让我想起了含在口中那余温未化的麦芽糖。
现在,我总算知道那羡慕从何而来,我缺少的是真正过年的味道!
细细品尝那过年的味道,我尝出了热情,品出了甜蜜,觉出了温暖……
原来,异地的年再美,再绚烂,再诱人,也抵不过家中的温暖、热情、甜蜜袭来时,那一刻的沉醉,我,沉溺在中……
春节的味道作文12
听着那清脆的鞭炮声,看着那红红的灯笼,吃着那鲜美可口的饺子,望着那红彤彤的对联就知道过年了。
没当过年的前一天,每家每户都特别忙。妈妈把一整串香肠先抄熟用保鲜膜罩着,然后放在柜子里。奶奶则把腊鱼、腊肉挂在通风处。爸爸就在炸肉丸,看着那一颗金灿灿的肉丸我的口水就一直流不停。而我就负责采购过年用品。大包小包的东西推积起来,留着过年用。
新年到了,大街小巷挂满了灯笼。小孩子和伙伴们追跑着。热闹极了。我和姐姐手拉着手去给长辈们拜年,看着那鼓鼓的红包送到我的手上。心中不由的兴奋起来。回到家后一桌子丰盛的年夜饭,有辣椒炒香肠,蘑菇炖鸡,油爆大虾等都是我爱吃的。水足饭饱后我约上小伙伴和姐姐一起去放鞭炮。我先拿出冲天炮,吧它们摆成“新年好”的字形。随后点燃了它们,它们就像喷泉一样一个劲的往上爬。然后爸爸来了,他带着一串貌似长龙的鞭炮摆在了我们面前。引爆后就像花朵一样,一个接着一个绽放着。放完鞭炮后感到全身暖哄哄的。我兴冲冲的'告别了朋友回到了家中。一到家我便打开了电视观看春晚。我拿出好吃的零食,一边吃一边看小品。“咚,咚,咚”只听见一阵敲门声,原来是我的小表妹来了。我连忙迎接她和她一起过春节。晚上12点的钟声响起来了,春晚倒计时“10,9,8,7,6。。。1”新的一年到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爸爸拉着我说:“我俩下去放鞭炮。”我拖着鞭炮下了楼,爸爸小心翼翼的找着导火线并用烟头点燃。只听见“啪,啪,啪,”人们欢呼着,高叫着迎接新的一年。我也不例外和达人们一起叫着。看着那冉冉升起的国旗心中不由得有一种爱国之心。手举过头顶向那用鲜血染成的国旗敬礼。那一刻我感觉到我长大了,肩上的胆子变的重了。新的一年预示着新的学习生活,所以在新的一年里我一定要努力。加油,我一定行。
过年的味道,在年夜饭里品出味道;在放鞭炮里放出乐趣;在拜年的过程中拜出礼貌。过年的味道是各式各样的,有温暖的,有悲伤的。。。但我们要笑着过新年。
春节的味道作文13
不知不觉间西风就多份肃杀的凛然,梧桐的枝干借此抖落一身的枯黄,倏忽间亭亭玉立,门前的街道便有一种通透的明净感,骤然间宽阔起来。太阳挂在光秃秃的枝梢屋脊也不再耀眼,明晃晃的像个橘红的大盘子,当大红的春联上门楣,年节就在这样的氛围中热烈的光临。
旧时过年一直是杀猪宰羊的快乐,这样经典的中国味如今已只能回味,但我依然能享受“总把新桃换旧符”的陈年旧味,只为老爸是一位尚能称得上“家”的书法爱好者。
祖传的年味在父辈那一代便已失传,我们这个各地移民聚集的大都市为传统留下的生存空间极小。炮仗震耳的吵闹和硝烟的刺鼻都是我反对的,我钟情的年味只有老爸那一手苍劲与婉转并举的毛笔字写出来的春联,喜洋洋贴上门楣的时候,年味才赋予精神上的'味道。
老爸自幼酷爱书法,及长日课不辍,但平时大多临帖,经常是一手《淳化阁》抑或《石门颂》,很少创作,只在逢年过节,才写些应景的毛笔字。一律是行笔大草,清明便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秋便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至于重阳,当然是那首著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均是逸笔草草的名士状。老爸说小节只能苟且,只有捱到腊月三十,才拿出积攥一年的精气神,精力弥满地在大红纸上濡笔慢行,真、行、篆、隶,各来几幅对联,他说唯此隆重,才当得起一岁一度的大年。我则一旁忙于展纸滴墨,及至写成,便是第一个赞叹者。一老一少就是这样,以其乐融融的场景迎接年关的来临。
我固然也喜欢嘴里吃出来的味道,但那样的味道很难让我有经久的回味,很难让我在记忆的深处扎根,很难让我在怀想中成为温馨的图画和依恋的风景。但看老爸的写春联便不一样,书法是传统的,春联是传统的,写春联的兴致也是传统的,一切都很国粹,但内容是现代的。但见老爸兴致勃勃地提笔舒腕:“月朗风清万家团聚,民安国泰千载难逢”,“春归大地百业继起,策顺民心万马奔腾”,节未至而兴已浓,迎接祖国春天的笑靥映射在脸上,歌颂国家强盛的自豪流动在笔下,过年的味道便溢满我的心胸,这场景已成为我家年年不变的风景。
春节的味道作文14
当过年的钟声再次响起,年的味道便飘进了千家万户。你知道我心里的年是什么味道的吗?甜的?咸的?苦的?还是辣的?其实都不是。在我心里,过年的味道是快乐的、幸福的,它储存着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的欢声笑语,承载着一家人对新一年的期望和祝福,保留着一家人忙碌后的收获与成绩。
年的味道,是过年的福字在千家万户的门上载歌载舞,欢迎着年的到来,为每个家庭送去祝福;是家里的大人们忙忙碌碌、热热闹闹,为迎接年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我和弟弟吃着美味的团圆饭、收着大人们给我们的压岁钱,看着电视上的春节晚会,穿着妈妈给我们买的全家福套装,享受着新年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我真的不想让年过得太快,我太喜欢这样的味道了,她是快乐和幸福的味道。
可是,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转眼,年的脚步离我越来越远了,但是她的离开代表着绿色满园、鸟语花香的春天就要来了,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里,我马上又能见到我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了。这个年虽然离开了,但她在临走之前送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礼物,那就是我最喜欢的季节――春天。当过年的钟声再次响起,年的味道便飘进了千家万户。你知道我心里的年是什么味道的吗?甜的?咸的?苦的?还是辣的?其实都不是。在我心里,过年的味道是快乐的、幸福的,它储存着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的欢声笑语,承载着一家人对新一年的期望和祝福,保留着一家人忙碌后的收获与成绩。
年的味道,是过年的福字在千家万户的门上载歌载舞,欢迎着年的到来,为每个家庭送去祝福;是家里的大人们忙忙碌碌、热热闹闹,为迎接年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我和弟弟吃着美味的团圆饭、收着大人们给我们的压岁钱,看着电视上的春节晚会,穿着妈妈给我们买的全家福套装,享受着新年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我真的不想让年过得太快,我太喜欢这样的味道了,她是快乐和幸福的味道。
可是,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转眼,年的脚步离我越来越远了,但是她的离开代表着绿色满园、鸟语花香的春天就要来了,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里,我马上又能见到我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了。这个年虽然离开了,但她在临走之前送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礼物,那就是我最喜欢的季节――春天。
春节的味道作文15
“春节到,喜洋洋,家家户户红灯笼;团圆饭,必来吃。喜气洋洋过大年!”伴随阵阵歌谣,把新年接来。各个习俗也相继登场了!过年的味儿自然就洋溢开来!
我们台州人过春节,花样可多了,家家户户挂上红灯笼、红布条。办年货、赶集市、备压岁钱样样都透露出过年的喜悦。除此之外,这一天美食也不少,现在就要做一道团圆饭上少不了的菜。这道美味佳肴叫做:“面饼”!把搅拌好的面糊糊倒入平底锅中,中火烘烤。不出几十分钟,一张白白嫩嫩、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大饼就大功告成了。夹上炒好的菜、肉、面等美味的食物,一卷一包,不一会儿,一筒色味双全的面饼就完成了。你是不是已经流口水了呢?
小孩子家过年头等大事就是购买花炮,一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每家每户准有一群孩子聚在院子里放鞭炮。我放一个“熊猫爬杆”;你点一个“冲天炮”。这不是单纯、简单的放鞭炮,而是鞭炮比拼赛,人人都积极地、自告奉勇地参加这场比拼赛,看谁放得多,看谁放的最漂亮。第二天地上就全是鞭炮们剩下的“残肢断腿”了!
除夕总算来了,家家户户都赶着做年夜饭,春节也进入了高潮时期。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裳。门外贴上了墨迹未干的红对联;屋里粘上了各式各样的年画。夜里家家灯火通宵,从不间断,从八九点开始,打开电脑、电视,都是新年祝福和愿望。手机里也纷纷传来声声祝福!看着小品、相声屋里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电视看完了,还可以放孔明灯、修剪花草,打灯笼上别人家拜年要糖吃!最重要的是修剪自家院中花草,让来年的生活不再杂乱。五、四、三、二、一!当一字喊下后。全台州市的天空同时响起数百声烟花,望着绚丽多彩的天空,喝上一口腊八粥,吃一颗姜糖,给美妙的除夕夜画上一个“完美”“圆满”的句号!
除夕夜过后的.第一天,才是最忙的一天!集市上叫卖的小摊小贩多了,金鱼、发糕、牛奶……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东西映入眼帘。买了糖葫芦的小孩子在街上跑来跑去地闹腾;几个抱着娃娃的妇女意犹未尽地聊着昨夜的欢乐!每个人的脸上全是笑容。接着各家的阳台上摆上了许多水果和食品,拜天地、拜各路好人、拜亲人、拜平安。忙过这阵子后又是“元宵”了。大人又要热热闹闹的张罗了!
春节这些事,别提多好玩了;春节这些事,别提多热闹了!过年这些事儿,怎么也说不完。过年真有趣!我看北京的春节也没有我们台州春节那么欢乐、热闹呢!
【春节的味道作文】相关文章:
春节的味道作文06-28
春节味道作文12-24
春节味道的作文11-20
春节的味道06-13
精选春节味道作文4篇03-20
【精选】春节的味道作文四篇03-21
春节味道作文10篇01-17
春节的味道作文15篇12-02
春节的味道的作文13篇12-10
春节味道作文600字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