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秋节的来历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秋节的来历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秋节的来历作文1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的正中,所以称中秋,所以这是中秋节的来历素因之一。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璋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
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日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一说起源于我国古代的秋祀——敬土地神。中国古代以农立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与季节有很大关系,在科学尚不发达的时代,无论是播种还是收获,人们往往祈祷土地神:播种时祭土地神,祈求丰收——叫“春祈”(春祀);八月中旬稻子成熟,向土地神报告丰收——叫“秋报”(秋祀)。
中秋节是秋报的遗俗。八月中旬,正是秋粮收割之际,一年汗水抛洒在土地上,收获在即,因此家家拜祭土地神,答谢神的保佑,于是围绕“秋报”出现了一系列仪式和风俗活动。
第二种中秋节的来历起源于我国古代的月崇拜——祭月亮神。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中秋节是月亮的节日,中秋之夜,月最亮最圆,月色最美好,温柔、圆润、恬静,给人以神秘感,致使崇月甚于崇日。正因为古代人们重视月亮,许多习俗都与月亮有关。我国古代就有祭月、拜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载有:“天子春朝Et,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意思是说,天子祭拜太阳,在春天早晨;祭拜月亮,在秋天晚上。“夕月”就是秋分(中秋前后)晚上祭拜月亮神,是对月的原始宗教崇拜。因为八月十五月亮最圆,适于拜祭,因而便有了中秋节。祭月是历代帝王相沿的礼俗,现在北京阜成门外的月坛,便是建于明代嘉靖年问的祭月之处。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传说故事结合在一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何时有中秋节?成书于南北朝时代,我国目前最早专记岁时节令的专著《荆楚岁时记》惟独无中秋记事,唐代成书的《初学记》也不见中秋节文字,所以书上并不能查到中秋节的来历。但事实上晋代已有赏月习俗,《晋书》中记帝王“谕尚书镇牛渚,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之事,即是例证。唐宋以降,赏月之风大盛。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问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聚会、会集),至于通晓。”另据吴自牧《梦粱录》载:
“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
据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
由此看来,中秋成为节日,是在唐代。到宋代,中秋节日风俗活动大大丰富起来,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蔚然成风,一直延续至今,这是比较权威的中秋节来历。
中秋节的来历作文2
传说是中秋节吃月饼始于元代。当时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广大人民不堪忍受纷纷揭竿而起。当时的朝廷开展大规模搜查活动,各地起义军之间传递消息十分的困难。后来刘伯温想了个主意,命人在饼子里塞入”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再派人分头送到各地起义军中。八月十五那天,各地起义军同时响应,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农民起义。后来朱元璋得了天下,便传下口谕,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中秋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由于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节,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秋吃月饼,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是民间的传统习俗,它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情感。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后来逐步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中秋节的由来之一:“嫦娥奔月”说,早在战国末年成书的《归藏》记载:“昔日嫦娥一西王母的不死药以服之,遂奔月为月精。人们对嫦娥寄以同情,说她登上了天帝的后庭,十分寂寞。所以在唐代开始将八月十五日夜的赏月改称为祭月,期盼嫦娥回归人间。
中秋节的由来之二:”时令节气“说,近人考证,”中秋“一词,始见于春秋末年《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幽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
中秋节是吃月饼的节日,传说月亮上面有个月宫,宫里有个人叫常娥,传说她本来是神仙,因为后羿把玉皇大帝的九个儿子射下来了,所以他们被贬下界,后羿用打猎来生活。
有一次后羿碰见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给他两粒仙丹对他说:“你吃一粒可以长生不老,吃两粒就可以升仙。”回到家后,他就把这是告诉了嫦娥,嫦娥就想独吞掉两粒仙丹,她凑后羿不在家吞掉了这两粒仙丹,后羿就回来了他说:“我们还没吃饭呢。”嫦娥快要到天宫了,后来一想怕王母娘娘生气,所以她就来到了月亮里,那里又寒冷又孤寂,只有一只玉兔陪她,后来这个传说流传到至今。
中秋节有两项必不可缺的活动:赏月和吃月饼。中秋之夜,全家人围坐,由家中长辈负责分月饼,其乐融融,这时候的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每到此时就会想起古人关于中秋赏月的诗词文章,妈妈最喜欢辛弃疾的关于中秋的`名篇《木兰花慢》,其中的一句‘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我也很爱背诵。
我们一路谈论着中秋节,就到了奶奶家,我提着月饼第一个跑进去,我要请奶奶给我们分月饼。
在我国古代是农耕社会,使用的历法是我们现在不常用了的农历,农历的七八九三个月是秋季,八月在中间,这时候秋高气爽,正是收获的时候,人们就选择十五这天祭祀月神,感谢在神的帮助下取得丰收,并祈祷来年神保佑人们再获得丰收。祭祀用的果品在仪式结束后就分给大家。随着时间的推移,祭祀活动变成了今天传统的节日活动。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中秋节,民间也称八月节。从2008年起,国家法定这日全国放假一天。
唐朝以前还没有中秋的记载。到了唐朝,就有“八月中秋月正圆,平分秋色一轮满”等诗句。到了宋朝,中秋的记载就多了。可见,中秋节是从宋朝开始的。宋代的中秋之夜,“贵家结锦台榭,民间争占酒楼”,贫穷的市民也“解衣市酒,勉强迎欢”。这天晚上,儿童嬉戏,夜市骈阗,连宵通晓。此后,一代一代传下去,便成了我国的一个大节日。八月十五夜,月亮圆而无缺,人们视为亲人团圆的象征。并制出圆如明月的月饼祭月,也作为亲人团聚的食品。
【中秋节的来历作文】相关文章:
感恩节的来历作文03-15
圣诞节的来历作文03-18
春节来历作文12-31
春节的来历作文06-13
春节的来历作文11-19
春节的来历的作文12-02
车辆来历证明范文12-19
关于春节的来历作文02-18
[精华]春节的来历作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