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10以内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10以内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7 17:23:4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10以内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0以内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0以内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10以内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10以内数加减法是孩子们最早接触到的数学概念之一。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忽视基础知识的教授,使得孩子们在后续的学习中遇到了困难。

  我们的教学应该重点强调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与孩子们的生活相关的例子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概念。例如,我们可以用小球的'数量来解释加法和减法,或者用食品的数量来教授孩子们如何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视觉辅助工具,比如数轴、计数器和手指。将数学问题可视化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还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孩子的学习需求。部分孩子比较喜欢图像和图表,而另一部分孩子善于逻辑思维。因此,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到有效的教育,我们可以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最后,我们要注意巩固知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将10以内数加减法作为基础,引导孩子们学习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并且定期总结和复习,巩固孩子们的学习成果。

  教授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需要认真对待,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的教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10以内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2

  1、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法)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选取了充满童趣的素材,以儿童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动画片《西游记》导入,创设了“走进花果山”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花果山”的强烈愿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做好了情感的准备。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年级小学生上学之前,有90%以上的学生基本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对加法的意义还不理解,所以本节课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情境图,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再让学生自己解决其他的几个问题;其次,通过编故事、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等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并能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自主学习,鼓励创新。

  学生在入学之前,对10以内数的加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学生之间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互相启发,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注重过程,重视体验。

  本节课,无论是对加法意义的理解,还是算法的掌握,我都不急于下结论、定算法,而是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体会加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10以内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10以内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万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06-25

2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01-18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4-12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4-16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4-06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04-17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3-01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1-06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04-22

10以内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0以内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0以内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10以内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10以内数加减法是孩子们最早接触到的数学概念之一。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忽视基础知识的教授,使得孩子们在后续的学习中遇到了困难。

  我们的教学应该重点强调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与孩子们的生活相关的例子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概念。例如,我们可以用小球的'数量来解释加法和减法,或者用食品的数量来教授孩子们如何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视觉辅助工具,比如数轴、计数器和手指。将数学问题可视化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还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孩子的学习需求。部分孩子比较喜欢图像和图表,而另一部分孩子善于逻辑思维。因此,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到有效的教育,我们可以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最后,我们要注意巩固知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将10以内数加减法作为基础,引导孩子们学习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并且定期总结和复习,巩固孩子们的学习成果。

  教授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需要认真对待,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的教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10以内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2

  1、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法)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选取了充满童趣的素材,以儿童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动画片《西游记》导入,创设了“走进花果山”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花果山”的强烈愿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做好了情感的准备。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年级小学生上学之前,有90%以上的学生基本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对加法的意义还不理解,所以本节课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情境图,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再让学生自己解决其他的几个问题;其次,通过编故事、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等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并能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自主学习,鼓励创新。

  学生在入学之前,对10以内数的加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学生之间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互相启发,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注重过程,重视体验。

  本节课,无论是对加法意义的理解,还是算法的掌握,我都不急于下结论、定算法,而是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体会加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