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19 12:48:5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

  2.了解汉字“换一换”的汉字方法,学会巧妙识记汉字、理解汉字所表达的意思。

  3.会用生字口头扩词语,丰富学生的词汇。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了解汉字“换一换”的汉字方法,学会巧妙识记汉字、理解汉字所表达的意思。

  3.会用生字口头扩词语,丰富学生的词汇。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10)

  1.出示加一加的几组汉字,开火车认读。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咱们读的这些汉字间有什么关系,吗?

  3.今天咱们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认识汉字,什么方法呢?(教师板书课题:换一换)

  4.指题,并教学生认读“换”。

  二、找出规律,认读生字(15)

  1.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认读生字,一边认读生字,一边观察,今天要认识的生字和以前认过的生字有什么关系?

  2.学生按要求自读。

  3.反馈:小朋友,你们发现了它们间的关系了吗?

  4.教师:对了,这些新的生字,都是通过把原来我们会认的字的部首换部首得来的。

  5.激发学生的兴趣,认读、识记生字:这样,这些生字不是长的很像了吗?怎样才能不把它们认错、记错、用错了呢?小朋友,你们快快动动脑筋,和你的小伙伴商量商量。

  6.小组讨论后,集体反馈:说说应该怎么记。

  7.教师出示生字词卡,集体认读。

  8.指名认读,其他评议。

  9.互相读一读,互相考一考。

  三、游戏巩固,加深印象(10)

  1.指名用生字口头扩词。

  2.组织学生进行词语接龙游戏。

  四、布置作业(5)

  1.认读生字。

  2.写本课学的生字。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学习、积累汉字,鼓励他们课后探究,提高识字及识字量。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10)

  1.以摘苹果的方式,认读生字,巩固复习。

  2.读一读课文中的几组词语。

  3.指名认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4.进行生字扩词练习。

  二、语文实践,拓展延伸(15)

  1.小朋友们,其实咱们这学期已经学习了不少这样能够互相换一换得来的生字,你们快行动,把它们找出来,越快越好。

  2.引导学生在课本后面的生字表里头去找。

  3.学生反馈,教师按组写在黑板上。

  4.集体复习这些生字的认读。

  5.指名说一说如何识记、区别这些生字,并用它们组词。

  6.动手练习。

  跑→袍 进→( ) 限→( )

  7.集体讲评。教师激励学生课后自行对本学期学过的生字进行归纳、。

  三、指导写字(15)

  1.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要写好每个生字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3.学生反馈后,教师。

  (1)看清字形,不能写错。

  (2)看清楚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尽量写漂亮。

  (3)坐姿端正,态度要认真。

  (4)尽可能做到每个笔画运笔鲜明。

  4.学生自行观察生字,自己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5.作业展示,互相评议,互相学习。

  6.教师表扬、激励学生认真写字,争取人人写一手漂亮的字。

  四、布置作业(5)

  抄写本课生字。

  教后感

语文教案 篇2

  目标

  引导学生热爱语文学科,激发他们的兴趣。

  一、导语

  同学们好!以后就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语文(自我介绍)。如果同学们在学习上有什么疑难问题,或者在生活中有什么困惑,我都愿意和同学们交流、探讨,我希望能成为同学们的良师益友。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课。我主要是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怎样学习语文。

  初二的同学们,已经进入了知识和能力大幅度提升的关键时刻--因为在初中阶段,它的大部分教学内容都是在二年级进行的,我真诚地希望每一名同学都明白这一点,珍惜时间,充分利用。在初一至初二平稳过渡的基础上,为自己在新学期制定新计划、新目标。尤其,语文的学习,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想要一蹴而就几乎是不可能的,需要同学们有明确的目标,并锲而不舍地去达成。

  二、师生交流

  1、师:同学们经过从小学到初一的语文学习,对这一学科应该比较了解。

  哪些同学对语文学习兴趣浓厚?说说你感兴趣的方面。

  哪些同学觉得自己学习语文比较吃力?在哪些方面不够得心应手?

  2、通过师生交流可以把语文学习概括为两大方面:⑴阅读(现代文、古文诗词)⑵写作

  3、教师简单讲述二者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从而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①.广泛而大量的阅读。

  ②.有所取舍的精读。

  ③.美文、诗词的背诵。

  ④.定期整理读书笔记、摘抄。

  ⑤.通过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点滴,作为写作素材。

  ⑥.与优秀范文进行比较,突破自己的写作瓶颈。

  三、讲故事激励

  ①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这人问:“你是观音吗?” 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遇到问题,不要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记住:成功者自救,我们只能自己救自己。)

  ②一位农民朋友曾给我讲述了一段他自己的故事。

  那天,我拖着沉甸甸的板车疲惫地来到了山脚下。望着前面那一段长长的上坡路,我不禁畏而却步。心想,今天靠自己一个人绝对拉不上去了,肯定得有人帮一把才行正在为难之际,正巧过来了一个热心的路人。他看出了我的窘境,对我说:“没关系,我来帮你。”说着,便利落地卷起袖子,拉开一副推车的架势。于是,我就咬紧牙使劲地拉车。在热心人“加油,加油”的鼓劲声中,我们终于将车拉到了坡顶。当我感谢热心人的鼎力相助时,没想到他却说:“你用不着感谢我。这两天我的腰扭伤了,根本就不能用劲。我只是喊喊‘加油’而已。能将这趟车拉上去,全靠的是你自己。”

  “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人生之路并非一马平川,并非无须费劲就能轻松前行。许多时候,正是由于我们放弃了努力,便白白地错失了成功的良机。结果便是半途而废,无功而返。(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

  ③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要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四、如何学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1.你听说过什么办法?你认为哪些比较可行?(自由发言,小组讨论,请另一人发言。也要先报姓名。)

  2.老师总结:课堂内外须做到“六要四多”

  课内①要认真预习、听课、作业、复习

  ②要积极思考并努力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③要养成记好笔记的习惯

  ④要把字写得工整美观、笔划清楚,万不可潦草

  ⑤要把话说得清楚、明白、响亮

  ⑥要把作文写得新颖、生动、流畅

  课外①多阅读文章、报刊、文学作品

  ②多写日记、周记、心得体会

  3.语文学习的具体要求

  ㈠、做好课文的预习:

  ①.标好自然段序号后读课文一遍,利用注释或工具书读准字音,在预习本上抄生字词,给生字注音、生词解释一遍,词语抄三遍。预习本第一行写课题,第二行开始写内容,抄生字词要标序号,预习作业题要写题号、抄好题目,空好位置作答。次日老师(小组长)课堂检查或者上交。

  ②.再读课文,完成预习作业。

  试着了解作者写了哪些内容,然后明晰作者的思路是什么,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最后总结出文章的写作技巧是什么,语言运用特点是什么;文章值得借鉴的是什么,读后受到的启发有哪些,文章有什么不足及需要商榷的地方。如果是名家名篇,还需要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情况及文章诞生的背景等。书上留下读过的痕迹。

  ③.三读课文,试着用有声的语言表达出作品的意境和思想情绪。特别是抒情性强的作品,如诗歌、抒情散文等,吟诵得好,就学好了一大半。

  ㈡、有目的的认真听好课,做好笔记。争取课堂多发言,积极参加讨论,注意要收放自如。有疑问的地方先做好记号,等合适的时机再问。

  禁止一切违反课堂纪律的举动!

  ㈢、按时的、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及时掌握好字词,每篇课文字词上完后的第二天准备好听写,字词听写不能有错,(古诗文默写也不允许有错),有错误,及时订正,每个写十遍。不合格的重做重听。书上课后作业的,做在书上。练习册或者周报按要求完成,不能有空着不做的,一经发现,将此题抄写20遍。

  ㈣、其他事项:

  1. 随堂作文,45分钟完成。写在作文本上。

  2.做个随笔集、摘抄集,给它取个名字,自己也可以配点画。老师有安排则按老师要求做,如果没有就每周随笔1篇,思想健康,内容自定,形式不限,字数最少300字。

  3.按要求做好名著阅读。

  4.每人每天练习一篇钢笔字。

  5.背诵默写每个人都要过关,先找组长背,老师抽查,然后默写巩固。

  6.关于早读: (自由背诵古诗词/朗读训练) 、检查(古诗词背诵/默写)、订正

  五、如何学语文

  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正说明了“好”、“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同学们,你如果你现在暂时对语文,并不感兴趣,没关系,你可以从“0”开始。培养兴趣,可以去背诵,抄录一些精彩的片断,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以及课外知识都可以。这样,慢慢积累,在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原来当一个才多识广,知识渊博的学者就是如此容易。

  但是,每位同学都要坚定学好语文的信念和决心,丝毫不能动摇。我强调三点。一是你们都能学好语文,这不是信口开河。我批改过你们的试卷,有一部分基础很不错,相对差一点的,也很有潜力。二是你们要充分相信我。同时,我还要特别提醒和告戒大家,语文学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永无止境,要对自己有十分高的要求。

  学习语文没有捷径,但绝对是要讲方法的。《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就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把它慢慢融入我们的学习之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又给我们敲响“学”“思”结合的警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有许多的名人对学习做出了总结,我们不妨一试方法因人而异,但原则是需遵循的。古人讲:工夫在诗外,很适合现在语文学习的现状。综观近几年来的中考,我们不难发现,要从课本中寻找到中考试卷的标准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也就是说,学习语文要灵活,不能死板,要以教材为参照,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原指写文章的最佳状态,引用到这里就是指学习语文的感觉,只要有了这种感觉,你的语文水平也就真出来了。学习语文的方法还很多,此处我不多讲,在今后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有更多的机会一起探讨,就此打住。

  中途换了一个老师,讲课风格也换了,同学怎么也要有个适应的过程的。我虽然谈不上是个优秀老师,但自认是个善解人意认真负责的老师。准备好了,我热爱的课堂,我回来了!

  六、结束语

  希望大家都能证明自己是真诚、善良、懂事,并且勤奋学习的人,也希望你们用信心作桨,用坚持作帆,驾驶着知识的小舟,在老师的引导下到达成功的彼岸。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邮票是时代的一扇窗口,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从中可以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感知一个时代的脉搏。本单元课文风格各异,反映出许多人爱好集邮或喜欢邮票是因为小小的邮票里蕴涵着丰富的知识、无限的乐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对不起眼的小小的邮票的诞生历史和功能作用有所了解,而且通过对邮票内容的理解。

  体验一种新的求知方法。

  学习21个生字,会灵活运用。

  在词句的积累中,注意辨析近义词

  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扩大知识视野和丰富文化底蕴。

  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重点难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对不起眼的小小的邮票的诞生历史和功能作用有所了解,而且通过对邮票内容的理解。

  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扩大知识视野和丰富文化底蕴。

  进行成语积累,并能用形容词的动词进行正确的搭配。

  教学策略

  结合语言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锻炼自己表现得能力。

  教学过程

  1、《美丽的集邮册》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喜欢邮票吗?小小的方寸之间蕴藏着许多秘密,不知在其中你是否也发现了许多美丽的色彩。

  二、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你喜爱美丽的集邮册吗?赶快打开书来读一读。

  2、老师提要求:看准生字,读准音,要读流利。

  3、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着重指导能力不强的学生。

  4、[出示投影]

  神圣庐山琢磨

  轩辕敦煌歌颂

  不朽硕果

  5、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小组内互相检查一下,评选出“识字能手”。

  6、老师随机检查生字掌握一般的学生。对每组评选出的“识字能手”,给予奖励。

  7、谁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学生初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出示挂图):

  看在这些图中,你看到邮票上都有什么图案。

  2、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

  3、指大面积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其他画面来表达)

  4、老师小结,引出下一环节:

  是呀!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从这些缤纷的邮票中发现了什么

  5、分小节朗读诗歌,你从诗歌中了解到什么?

  6、将全班交流的结果在读书笔记中作摘抄。

  学生自己练习朗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7、指朗读优秀的学生进行师范朗读,大家来点评。

  9、小组内互相朗读点评,评选小组内“朗读优胜者”和“朗读进步者”。

  10、全班进行“朗读大比拼”,一人读群人评,评选“朗读快乐之星”。

  11、老师小结:同学们在五彩的世界里,快乐的长大。

  三、课堂小结:

  五彩的邮票给大家带来了快乐,用你明亮的眼睛去发现去欣赏吧!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生字。

  二、讲授新课:

  (一)巩固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1、出示生字卡片

  2、随机抽一组学生读生字卡片。

  3、出示词语卡片

  (二)认识^新学生字,记忆^新学生字。

  [出示投影]

  你认识这些生字吗?

  谁来带领大家读一读?

  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老师根据学生记忆生字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

  (三)学习生字的书写方法。

  出示这三种结构的生字:

  小组讨论,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指学生说说这几类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重点指导“蔚乘”的写法。

语文教案 篇4

  【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儿歌,以诗歌的形式写出了农历一年十二个月中每个月所特有的景色、风土习俗等。

  【设计理念】

  设计实践性强而又富有情趣的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课文,学习语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个月的特色。

  2.学会认读“龙、放、外”等十二个生字。正确书写“九、女、牛、午、四、六”六个字,认识“撇点”基本笔画。

  【重点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每个月的特色。

  【教具准备】

  课件(收集每个月的景色、风土习俗的录像)、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放录像,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欣赏一些风景和了解一些风土习俗。

  2、谈感受:看了录像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3、揭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卡片,指导读准字音。

  龙灯、风筝、清明、端午、池塘、龙舟、织女、大雪、青松、梅花。

  3、互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再读课文,想想: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小组读课文,看谁读得好。

  2、小组交流,选择其中一个月,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月的特色是什么?

  3、出示课件(或图片),共同欣赏,进一步了解每个月的特点。

  4、指导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读出停顿、节奏。朗读停顿如下:

  正月/新春/舞龙灯,

  二月/郊外/放风筝,

  三月/清明/杨柳绿,

  四月/牡丹/花正红,

  五月/端午/赛龙舟,

  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牛郎/会织女,

  八月/中秋/桂花香,

  九月/登高/过重阳,

  十月/满园/橘子黄,

  冬月/大雪/压青松,

  腊月/腊梅/傲冰霜。

  (四)想想画画。

  把你喜欢的月份的景色画下来,互相欣赏一下。

  (五)指导书写。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九、女、牛、午、四、六”六个生字。

  (六)小结。

语文教案 篇5

  一、导入揭题

  1.出示黄叶:同学们请看,今早老师在上班的路上,玄武湖边捡了两片――黄叶,我为什么要悄悄珍藏这两片黄叶呢?因为在我的心目中,“黄叶”是秋天的象征,那么在你们的心目中,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

  2.你们眼中的秋天色彩斑斓,转眼间,有到秋天了。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让我们跟随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大自然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板书:秋天王宜振)

  3.简介王宜振:王宜振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山东人,今年60岁了,和我们学校的王校长、卢校长、卢老、耿老崔老师(正好在听课)他们是同辈人。他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等,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知心朋友。(指读名字,注意“振”的发音)

  二、初读课文

  4.请看(出示课件秋景图,《秋日私语》音乐响起),老师朗诵全诗。

  5.看了秋景,听了描写秋天的诗,你对秋天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呢?(生自由发言)

  6.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迷人的,而诗人笔下的秋天更令人陶醉。你一定也很想读读这首诗吧?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7页。

  注意听要求:(1)边读边标出小节数;(2)读准字音,圈出生字;(3)读顺句子,注意长句子中间的停顿。

  放声地朗读这首诗吧。(生自由读书,圈点)

  7.这么美的诗,我们要想读好,首先要读准(字词)。

  (1)出示词语:桂子、香气、苹果、红袄、葡萄、紫袍、(后面是书后3词语);

  (2)注意读音(这些读音和写法也要看仔细):脚印、柔韧、珍藏、红缨、嚷着。

  8.全诗共有几小节?想不想读给大家听听?(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好,看看他们字音读准了没有,语句读通顺了没有,听上去是不是很美?

  (指名读每一节,注意正音评析;重要的诗节,正音后全班齐读或男女生分读)

  9.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你最喜欢哪些部分呢?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然后,再指名读,喜欢这部分的同学一起读)(老师注意引导每一节的熟读)

  10.我们读了自己最喜欢的诗节,跟着诗人走进秋天,看到了秋天,那么你能告诉大家这首诗主要写了秋天的哪些美丽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呢?(板书:美景――红色笔)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生自由读画)

  11.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老师顺势引导归类、板书:秋阳、秋风、秋色、秋实、秋香)

  12.风景如画的秋天,秋阳娇艳,秋风飒爽,秋实累累,秋色怡人,秋香飘溢(师指板书),让我们伴随《秋日私语》的优美乐曲,再次轻轻齐读这首诗。

  三、教师小结

  13.读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呢?(生自由说)

  下节课我们继续品读,继续欣赏。

  四、练习写字

  14.现在来看看这一课的生字,你认为哪些字读写时要特别当心的。

  15.老师范写“柔”、“肠”。(边写边将注意点,生跟着书空)

  16.学生完成书后2描红练习。

  五、板书设计

  4 秋天

语文教案 篇6

  阅读《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伽利略)选段,回答7~10题。(共13分)

  ①基于长期的经验,我似乎发现,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处于这种境地: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想夸夸其谈;相反知识丰富倒使人在判断某些事物时,变得非常优柔寡断。

  ②……可当他后来观察到,黄蜂、蚊子与苍蝇不是象鸟雀那样,靠气息发出断断续续的啼叫声,而是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出一种不间断的嗡嗡声时,与其说他的好奇心越发强烈了,毋宁说他在如何产生声音的学问方面变得茫昧了,因为他的全部阅历俱不足以使他理解和相信:蟋蟀尽管不会飞,但它却用翅膀而非气息发出那般和谐且响亮的声音。嗣后,当以为除了上述声音方式之外,几乎已不可能另有他法时,他又知悉了各式各样的风琴、喇叭、笛子和弦乐器,种类繁多,直到那种含在嘴里,以口腔作为共鸣体,以气息用为声音媒介物的奇特方式而吹奏的铁簧片。这时他以为无所不晓了,可他捉到一只蝉后却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之中:无论睹住蝉口还是按住蝉翅,他都甚至无法减弱那极其尖锐的鸣叫声,而不见蝉振动躯壳或其它什么部位。他把蝉体翻转过来,看见胸部下方有几片硬而薄的软骨,以为响声发自软骨的振动,便将它折断,要止住蝉鸣。但是一切终归徒然;乃至他用针刺透了蝉壳,也没有将蝉连同其它声音一道窒息。最后,他依然未能断定,那鸣声是否发自软骨。从此,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问他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他坦率的说知道某些方法,但它笃信还有上百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象的方法。

  ③我还可以试举另外许多例子,来阐释大自然在生成事物中的丰富性,其方式在感觉与经验尚未向我们启示之时,都是我们无法设想的。故此,倘若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某种宽宥的,况且我从未声言能够做到这点,因为我懂得它会以某种不同于我们任何臆度的方法形成。对于握在我们手心的蝉儿,都难以弄明白其鸣声生自何处,因而对于处在遥远天际的.彗星,不了解它的成因何在,更应当予以谅解了。

  7.选文选自《智慧的灵光》,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表达的最重要的智慧经验。(3分)

  8.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把第②段中划线句的意思说得更直白些。(2分)

  9.作为一个著名的天文学家,他为何说“倘若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某种宽宥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4分)

  10.选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试结合具体内容探究选文在说明事理上的两个主要特色。(4分)

  答案:

  7.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要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共3分。意对即可)

  8.他越研究越觉得自己在如何产生声音的学问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甚至无知。(共2分。意对即可)

  9.(1)一方面说明他对彗星的成因虽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没有什么进展的现实,另一方面也正是突出了本文说明的中心,即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2)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坦然谦逊、求真自信的人。(共4分。两部分各2分,意对即可)

  10. 提示:可围绕用例典型、说明形象、一波三折、巧用类比等方面展开,能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说明分析。(共4分。特色与分析各2分,意对即可)

《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长征教案02-10

语文试讲教案03-19

语文《风筝》教案 11-14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

  2.了解汉字“换一换”的汉字方法,学会巧妙识记汉字、理解汉字所表达的意思。

  3.会用生字口头扩词语,丰富学生的词汇。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了解汉字“换一换”的汉字方法,学会巧妙识记汉字、理解汉字所表达的意思。

  3.会用生字口头扩词语,丰富学生的词汇。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10)

  1.出示加一加的几组汉字,开火车认读。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咱们读的这些汉字间有什么关系,吗?

  3.今天咱们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认识汉字,什么方法呢?(教师板书课题:换一换)

  4.指题,并教学生认读“换”。

  二、找出规律,认读生字(15)

  1.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认读生字,一边认读生字,一边观察,今天要认识的生字和以前认过的生字有什么关系?

  2.学生按要求自读。

  3.反馈:小朋友,你们发现了它们间的关系了吗?

  4.教师:对了,这些新的生字,都是通过把原来我们会认的字的部首换部首得来的。

  5.激发学生的兴趣,认读、识记生字:这样,这些生字不是长的很像了吗?怎样才能不把它们认错、记错、用错了呢?小朋友,你们快快动动脑筋,和你的小伙伴商量商量。

  6.小组讨论后,集体反馈:说说应该怎么记。

  7.教师出示生字词卡,集体认读。

  8.指名认读,其他评议。

  9.互相读一读,互相考一考。

  三、游戏巩固,加深印象(10)

  1.指名用生字口头扩词。

  2.组织学生进行词语接龙游戏。

  四、布置作业(5)

  1.认读生字。

  2.写本课学的生字。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学习、积累汉字,鼓励他们课后探究,提高识字及识字量。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10)

  1.以摘苹果的方式,认读生字,巩固复习。

  2.读一读课文中的几组词语。

  3.指名认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4.进行生字扩词练习。

  二、语文实践,拓展延伸(15)

  1.小朋友们,其实咱们这学期已经学习了不少这样能够互相换一换得来的生字,你们快行动,把它们找出来,越快越好。

  2.引导学生在课本后面的生字表里头去找。

  3.学生反馈,教师按组写在黑板上。

  4.集体复习这些生字的认读。

  5.指名说一说如何识记、区别这些生字,并用它们组词。

  6.动手练习。

  跑→袍 进→( ) 限→( )

  7.集体讲评。教师激励学生课后自行对本学期学过的生字进行归纳、。

  三、指导写字(15)

  1.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要写好每个生字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3.学生反馈后,教师。

  (1)看清字形,不能写错。

  (2)看清楚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尽量写漂亮。

  (3)坐姿端正,态度要认真。

  (4)尽可能做到每个笔画运笔鲜明。

  4.学生自行观察生字,自己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5.作业展示,互相评议,互相学习。

  6.教师表扬、激励学生认真写字,争取人人写一手漂亮的字。

  四、布置作业(5)

  抄写本课生字。

  教后感

语文教案 篇2

  目标

  引导学生热爱语文学科,激发他们的兴趣。

  一、导语

  同学们好!以后就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语文(自我介绍)。如果同学们在学习上有什么疑难问题,或者在生活中有什么困惑,我都愿意和同学们交流、探讨,我希望能成为同学们的良师益友。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课。我主要是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怎样学习语文。

  初二的同学们,已经进入了知识和能力大幅度提升的关键时刻--因为在初中阶段,它的大部分教学内容都是在二年级进行的,我真诚地希望每一名同学都明白这一点,珍惜时间,充分利用。在初一至初二平稳过渡的基础上,为自己在新学期制定新计划、新目标。尤其,语文的学习,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想要一蹴而就几乎是不可能的,需要同学们有明确的目标,并锲而不舍地去达成。

  二、师生交流

  1、师:同学们经过从小学到初一的语文学习,对这一学科应该比较了解。

  哪些同学对语文学习兴趣浓厚?说说你感兴趣的方面。

  哪些同学觉得自己学习语文比较吃力?在哪些方面不够得心应手?

  2、通过师生交流可以把语文学习概括为两大方面:⑴阅读(现代文、古文诗词)⑵写作

  3、教师简单讲述二者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从而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①.广泛而大量的阅读。

  ②.有所取舍的精读。

  ③.美文、诗词的背诵。

  ④.定期整理读书笔记、摘抄。

  ⑤.通过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点滴,作为写作素材。

  ⑥.与优秀范文进行比较,突破自己的写作瓶颈。

  三、讲故事激励

  ①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这人问:“你是观音吗?” 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遇到问题,不要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记住:成功者自救,我们只能自己救自己。)

  ②一位农民朋友曾给我讲述了一段他自己的故事。

  那天,我拖着沉甸甸的板车疲惫地来到了山脚下。望着前面那一段长长的上坡路,我不禁畏而却步。心想,今天靠自己一个人绝对拉不上去了,肯定得有人帮一把才行正在为难之际,正巧过来了一个热心的路人。他看出了我的窘境,对我说:“没关系,我来帮你。”说着,便利落地卷起袖子,拉开一副推车的架势。于是,我就咬紧牙使劲地拉车。在热心人“加油,加油”的鼓劲声中,我们终于将车拉到了坡顶。当我感谢热心人的鼎力相助时,没想到他却说:“你用不着感谢我。这两天我的腰扭伤了,根本就不能用劲。我只是喊喊‘加油’而已。能将这趟车拉上去,全靠的是你自己。”

  “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人生之路并非一马平川,并非无须费劲就能轻松前行。许多时候,正是由于我们放弃了努力,便白白地错失了成功的良机。结果便是半途而废,无功而返。(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

  ③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要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四、如何学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1.你听说过什么办法?你认为哪些比较可行?(自由发言,小组讨论,请另一人发言。也要先报姓名。)

  2.老师总结:课堂内外须做到“六要四多”

  课内①要认真预习、听课、作业、复习

  ②要积极思考并努力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③要养成记好笔记的习惯

  ④要把字写得工整美观、笔划清楚,万不可潦草

  ⑤要把话说得清楚、明白、响亮

  ⑥要把作文写得新颖、生动、流畅

  课外①多阅读文章、报刊、文学作品

  ②多写日记、周记、心得体会

  3.语文学习的具体要求

  ㈠、做好课文的预习:

  ①.标好自然段序号后读课文一遍,利用注释或工具书读准字音,在预习本上抄生字词,给生字注音、生词解释一遍,词语抄三遍。预习本第一行写课题,第二行开始写内容,抄生字词要标序号,预习作业题要写题号、抄好题目,空好位置作答。次日老师(小组长)课堂检查或者上交。

  ②.再读课文,完成预习作业。

  试着了解作者写了哪些内容,然后明晰作者的思路是什么,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最后总结出文章的写作技巧是什么,语言运用特点是什么;文章值得借鉴的是什么,读后受到的启发有哪些,文章有什么不足及需要商榷的地方。如果是名家名篇,还需要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情况及文章诞生的背景等。书上留下读过的痕迹。

  ③.三读课文,试着用有声的语言表达出作品的意境和思想情绪。特别是抒情性强的作品,如诗歌、抒情散文等,吟诵得好,就学好了一大半。

  ㈡、有目的的认真听好课,做好笔记。争取课堂多发言,积极参加讨论,注意要收放自如。有疑问的地方先做好记号,等合适的时机再问。

  禁止一切违反课堂纪律的举动!

  ㈢、按时的、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及时掌握好字词,每篇课文字词上完后的第二天准备好听写,字词听写不能有错,(古诗文默写也不允许有错),有错误,及时订正,每个写十遍。不合格的重做重听。书上课后作业的,做在书上。练习册或者周报按要求完成,不能有空着不做的,一经发现,将此题抄写20遍。

  ㈣、其他事项:

  1. 随堂作文,45分钟完成。写在作文本上。

  2.做个随笔集、摘抄集,给它取个名字,自己也可以配点画。老师有安排则按老师要求做,如果没有就每周随笔1篇,思想健康,内容自定,形式不限,字数最少300字。

  3.按要求做好名著阅读。

  4.每人每天练习一篇钢笔字。

  5.背诵默写每个人都要过关,先找组长背,老师抽查,然后默写巩固。

  6.关于早读: (自由背诵古诗词/朗读训练) 、检查(古诗词背诵/默写)、订正

  五、如何学语文

  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正说明了“好”、“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同学们,你如果你现在暂时对语文,并不感兴趣,没关系,你可以从“0”开始。培养兴趣,可以去背诵,抄录一些精彩的片断,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以及课外知识都可以。这样,慢慢积累,在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原来当一个才多识广,知识渊博的学者就是如此容易。

  但是,每位同学都要坚定学好语文的信念和决心,丝毫不能动摇。我强调三点。一是你们都能学好语文,这不是信口开河。我批改过你们的试卷,有一部分基础很不错,相对差一点的,也很有潜力。二是你们要充分相信我。同时,我还要特别提醒和告戒大家,语文学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永无止境,要对自己有十分高的要求。

  学习语文没有捷径,但绝对是要讲方法的。《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就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把它慢慢融入我们的学习之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又给我们敲响“学”“思”结合的警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有许多的名人对学习做出了总结,我们不妨一试方法因人而异,但原则是需遵循的。古人讲:工夫在诗外,很适合现在语文学习的现状。综观近几年来的中考,我们不难发现,要从课本中寻找到中考试卷的标准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也就是说,学习语文要灵活,不能死板,要以教材为参照,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原指写文章的最佳状态,引用到这里就是指学习语文的感觉,只要有了这种感觉,你的语文水平也就真出来了。学习语文的方法还很多,此处我不多讲,在今后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有更多的机会一起探讨,就此打住。

  中途换了一个老师,讲课风格也换了,同学怎么也要有个适应的过程的。我虽然谈不上是个优秀老师,但自认是个善解人意认真负责的老师。准备好了,我热爱的课堂,我回来了!

  六、结束语

  希望大家都能证明自己是真诚、善良、懂事,并且勤奋学习的人,也希望你们用信心作桨,用坚持作帆,驾驶着知识的小舟,在老师的引导下到达成功的彼岸。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邮票是时代的一扇窗口,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从中可以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感知一个时代的脉搏。本单元课文风格各异,反映出许多人爱好集邮或喜欢邮票是因为小小的邮票里蕴涵着丰富的知识、无限的乐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对不起眼的小小的邮票的诞生历史和功能作用有所了解,而且通过对邮票内容的理解。

  体验一种新的求知方法。

  学习21个生字,会灵活运用。

  在词句的积累中,注意辨析近义词

  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扩大知识视野和丰富文化底蕴。

  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重点难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对不起眼的小小的邮票的诞生历史和功能作用有所了解,而且通过对邮票内容的理解。

  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扩大知识视野和丰富文化底蕴。

  进行成语积累,并能用形容词的动词进行正确的搭配。

  教学策略

  结合语言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锻炼自己表现得能力。

  教学过程

  1、《美丽的集邮册》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喜欢邮票吗?小小的方寸之间蕴藏着许多秘密,不知在其中你是否也发现了许多美丽的色彩。

  二、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你喜爱美丽的集邮册吗?赶快打开书来读一读。

  2、老师提要求:看准生字,读准音,要读流利。

  3、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着重指导能力不强的学生。

  4、[出示投影]

  神圣庐山琢磨

  轩辕敦煌歌颂

  不朽硕果

  5、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小组内互相检查一下,评选出“识字能手”。

  6、老师随机检查生字掌握一般的学生。对每组评选出的“识字能手”,给予奖励。

  7、谁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学生初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出示挂图):

  看在这些图中,你看到邮票上都有什么图案。

  2、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

  3、指大面积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其他画面来表达)

  4、老师小结,引出下一环节:

  是呀!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从这些缤纷的邮票中发现了什么

  5、分小节朗读诗歌,你从诗歌中了解到什么?

  6、将全班交流的结果在读书笔记中作摘抄。

  学生自己练习朗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7、指朗读优秀的学生进行师范朗读,大家来点评。

  9、小组内互相朗读点评,评选小组内“朗读优胜者”和“朗读进步者”。

  10、全班进行“朗读大比拼”,一人读群人评,评选“朗读快乐之星”。

  11、老师小结:同学们在五彩的世界里,快乐的长大。

  三、课堂小结:

  五彩的邮票给大家带来了快乐,用你明亮的眼睛去发现去欣赏吧!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生字。

  二、讲授新课:

  (一)巩固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1、出示生字卡片

  2、随机抽一组学生读生字卡片。

  3、出示词语卡片

  (二)认识^新学生字,记忆^新学生字。

  [出示投影]

  你认识这些生字吗?

  谁来带领大家读一读?

  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老师根据学生记忆生字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

  (三)学习生字的书写方法。

  出示这三种结构的生字:

  小组讨论,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指学生说说这几类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重点指导“蔚乘”的写法。

语文教案 篇4

  【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儿歌,以诗歌的形式写出了农历一年十二个月中每个月所特有的景色、风土习俗等。

  【设计理念】

  设计实践性强而又富有情趣的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课文,学习语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个月的特色。

  2.学会认读“龙、放、外”等十二个生字。正确书写“九、女、牛、午、四、六”六个字,认识“撇点”基本笔画。

  【重点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每个月的特色。

  【教具准备】

  课件(收集每个月的景色、风土习俗的录像)、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放录像,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欣赏一些风景和了解一些风土习俗。

  2、谈感受:看了录像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3、揭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卡片,指导读准字音。

  龙灯、风筝、清明、端午、池塘、龙舟、织女、大雪、青松、梅花。

  3、互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再读课文,想想: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小组读课文,看谁读得好。

  2、小组交流,选择其中一个月,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月的特色是什么?

  3、出示课件(或图片),共同欣赏,进一步了解每个月的特点。

  4、指导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读出停顿、节奏。朗读停顿如下:

  正月/新春/舞龙灯,

  二月/郊外/放风筝,

  三月/清明/杨柳绿,

  四月/牡丹/花正红,

  五月/端午/赛龙舟,

  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牛郎/会织女,

  八月/中秋/桂花香,

  九月/登高/过重阳,

  十月/满园/橘子黄,

  冬月/大雪/压青松,

  腊月/腊梅/傲冰霜。

  (四)想想画画。

  把你喜欢的月份的景色画下来,互相欣赏一下。

  (五)指导书写。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九、女、牛、午、四、六”六个生字。

  (六)小结。

语文教案 篇5

  一、导入揭题

  1.出示黄叶:同学们请看,今早老师在上班的路上,玄武湖边捡了两片――黄叶,我为什么要悄悄珍藏这两片黄叶呢?因为在我的心目中,“黄叶”是秋天的象征,那么在你们的心目中,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

  2.你们眼中的秋天色彩斑斓,转眼间,有到秋天了。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让我们跟随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大自然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板书:秋天王宜振)

  3.简介王宜振:王宜振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山东人,今年60岁了,和我们学校的王校长、卢校长、卢老、耿老崔老师(正好在听课)他们是同辈人。他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等,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知心朋友。(指读名字,注意“振”的发音)

  二、初读课文

  4.请看(出示课件秋景图,《秋日私语》音乐响起),老师朗诵全诗。

  5.看了秋景,听了描写秋天的诗,你对秋天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呢?(生自由发言)

  6.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迷人的,而诗人笔下的秋天更令人陶醉。你一定也很想读读这首诗吧?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7页。

  注意听要求:(1)边读边标出小节数;(2)读准字音,圈出生字;(3)读顺句子,注意长句子中间的停顿。

  放声地朗读这首诗吧。(生自由读书,圈点)

  7.这么美的诗,我们要想读好,首先要读准(字词)。

  (1)出示词语:桂子、香气、苹果、红袄、葡萄、紫袍、(后面是书后3词语);

  (2)注意读音(这些读音和写法也要看仔细):脚印、柔韧、珍藏、红缨、嚷着。

  8.全诗共有几小节?想不想读给大家听听?(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好,看看他们字音读准了没有,语句读通顺了没有,听上去是不是很美?

  (指名读每一节,注意正音评析;重要的诗节,正音后全班齐读或男女生分读)

  9.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你最喜欢哪些部分呢?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然后,再指名读,喜欢这部分的同学一起读)(老师注意引导每一节的熟读)

  10.我们读了自己最喜欢的诗节,跟着诗人走进秋天,看到了秋天,那么你能告诉大家这首诗主要写了秋天的哪些美丽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呢?(板书:美景――红色笔)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生自由读画)

  11.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老师顺势引导归类、板书:秋阳、秋风、秋色、秋实、秋香)

  12.风景如画的秋天,秋阳娇艳,秋风飒爽,秋实累累,秋色怡人,秋香飘溢(师指板书),让我们伴随《秋日私语》的优美乐曲,再次轻轻齐读这首诗。

  三、教师小结

  13.读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呢?(生自由说)

  下节课我们继续品读,继续欣赏。

  四、练习写字

  14.现在来看看这一课的生字,你认为哪些字读写时要特别当心的。

  15.老师范写“柔”、“肠”。(边写边将注意点,生跟着书空)

  16.学生完成书后2描红练习。

  五、板书设计

  4 秋天

语文教案 篇6

  阅读《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伽利略)选段,回答7~10题。(共13分)

  ①基于长期的经验,我似乎发现,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处于这种境地: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想夸夸其谈;相反知识丰富倒使人在判断某些事物时,变得非常优柔寡断。

  ②……可当他后来观察到,黄蜂、蚊子与苍蝇不是象鸟雀那样,靠气息发出断断续续的啼叫声,而是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出一种不间断的嗡嗡声时,与其说他的好奇心越发强烈了,毋宁说他在如何产生声音的学问方面变得茫昧了,因为他的全部阅历俱不足以使他理解和相信:蟋蟀尽管不会飞,但它却用翅膀而非气息发出那般和谐且响亮的声音。嗣后,当以为除了上述声音方式之外,几乎已不可能另有他法时,他又知悉了各式各样的风琴、喇叭、笛子和弦乐器,种类繁多,直到那种含在嘴里,以口腔作为共鸣体,以气息用为声音媒介物的奇特方式而吹奏的铁簧片。这时他以为无所不晓了,可他捉到一只蝉后却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之中:无论睹住蝉口还是按住蝉翅,他都甚至无法减弱那极其尖锐的鸣叫声,而不见蝉振动躯壳或其它什么部位。他把蝉体翻转过来,看见胸部下方有几片硬而薄的软骨,以为响声发自软骨的振动,便将它折断,要止住蝉鸣。但是一切终归徒然;乃至他用针刺透了蝉壳,也没有将蝉连同其它声音一道窒息。最后,他依然未能断定,那鸣声是否发自软骨。从此,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问他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他坦率的说知道某些方法,但它笃信还有上百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象的方法。

  ③我还可以试举另外许多例子,来阐释大自然在生成事物中的丰富性,其方式在感觉与经验尚未向我们启示之时,都是我们无法设想的。故此,倘若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某种宽宥的,况且我从未声言能够做到这点,因为我懂得它会以某种不同于我们任何臆度的方法形成。对于握在我们手心的蝉儿,都难以弄明白其鸣声生自何处,因而对于处在遥远天际的.彗星,不了解它的成因何在,更应当予以谅解了。

  7.选文选自《智慧的灵光》,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表达的最重要的智慧经验。(3分)

  8.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把第②段中划线句的意思说得更直白些。(2分)

  9.作为一个著名的天文学家,他为何说“倘若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某种宽宥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4分)

  10.选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试结合具体内容探究选文在说明事理上的两个主要特色。(4分)

  答案:

  7.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要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共3分。意对即可)

  8.他越研究越觉得自己在如何产生声音的学问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甚至无知。(共2分。意对即可)

  9.(1)一方面说明他对彗星的成因虽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没有什么进展的现实,另一方面也正是突出了本文说明的中心,即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2)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坦然谦逊、求真自信的人。(共4分。两部分各2分,意对即可)

  10. 提示:可围绕用例典型、说明形象、一波三折、巧用类比等方面展开,能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说明分析。(共4分。特色与分析各2分,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