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

时间:2024-05-28 12:52:2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1

  教材分析:

  本课设计依据文本特点,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

  教学中,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认知“鸟语花香”等七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者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重点:

  识字和朗读教学是重点

  教学难点:

  词语理解严寒、酷暑。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带有生字的卡片。(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篇很好听的拼音课文《古对今》。

  2.板书课题,揭示本课特点。本课的每一句中都有一个“对”字,“对”字前后分别是两种相对的事物,我们也可以叫它“对子歌”。(课件展示课文)

  3.齐读课题。认读生字“古”。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2.指名读、开火车读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

  4.再读课文,识词。

  5.认读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读韵文,感知对子。

  1.自读课文,遇到读得不熟的字或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或指定小组互读对子,全班交流正音。

  3.各种形式读对子,直到读熟。

  (1)师生交叉读

  (2)男女生对读

  (3)学生分三大组拍手赛读,优胜组集体表演读。

  4.交流对子歌中的特点:

  (1)反义词对:古对今圆对方晨对暮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

  (2)天气现象对: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

  (3)植物和动物对:桃对。李柳对杨莺歌对燕舞鸟语对花香

  (4)课件展示几种对子及相关图片。

  5.背诵《古对今》指名背,小组背、齐背。

  四、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指导7个生字的书写。

  (1)认读7个生字并组词。

  (2)师范写,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顺,讨论交流。

  (3)作品展示,全班评价。

  2.布置作业:

  (1)同桌互背《古对今》

  (2)抄写课后词语。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字音教学的重点为“圆、严、寒”;书写指导的重点是“夕、语”;词语理解的重点是“严寒、酷暑”。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认读生字“严、酷、暑、凉、朝、霞、夕”。书写“古、夕”,重点指导写好“夕”。

  2、认读词语“朝霞、夕阳、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联系实际借助图片理解这些词。

  3、朗读、背诵课文第1、2节,感受课文展现的自然之美,和谐之美。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书写“古”

  1、我们已经读过一次对韵歌了,大家还记得吗?谁来背一背。

  2、师引导: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对韵歌,题目是“古对今”。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指导书写“古”。

  二、看图说话,认读词语

  1、出示早晨、朝霞、暮色、夕阳等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上景色,认读词语。

  2、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说话,想象并描述春天的情景。随机出示“和风、细雨、柳树、鸟语花香”等词语让学生认读。

  三、反复朗读,读出节奏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要求:(1)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正确,难读的词多读几遍。

  (2)用“——”划出新词。

  2、自读检查。

  指名轮读,一人一个小节。相机正音。

  同桌对读,正音。

  3、听老师读,注意哪里停顿,模仿老师读出节奏。

  4、师生对读,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然后交换。

  四、熟读成诵,定位识字。

  1、学生尝试背诵第1、2节。

  2、认读词语、生字卡片。

  五、多法巩固,书写生字

  1、联系实际理解。

  读词卡时相机引导理解“寒冷、酷暑、和风、细雨、晚霞、夕阳”

  2、找对子游戏

  3、书写“夕”:看老师范写,说清书写要点,学生描一个,临写两个。

  4、课后实践:找找对子歌,并请大人指导读正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生字,能写好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3、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已学生字,指名朗读并口头组词两个。

  2、指名朗读课文第1、2小节,说说什么是“对”?

  二、学习课文第3小节

  1、指名朗读,齐读。

  2、说说词语的.意思。出示画面,重点理解“莺歌、燕舞”

  3、提醒学生注意:课后练习中的“古今、和风细雨、鸟语花香”在对子歌中是分开的,这里组合成一个词语了。可以比较着读,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三、继续学习生字

  1、出示课文生字:圆、寒、晨、细、物,指名读,口头组词两个,挑一两个说话练习。

  2、写一写:教学“凉、细、李、香、语”在田字格中的书写

  指导读贴,说说你要提醒同学注意哪些地方。

  3、师范写,学生练习,反馈。

  四、作业:

  完成习字册和语补上的相关练习。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3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正确书写7个生字。认识偏旁“酉”。

  2、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7个字;认识偏旁“酉”,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识读12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课本、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6古对今》,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课题并口述目标:

  2、回忆《对韵歌》,理解“对”含义。

  二、比赛读课文:(第一次“先学后教”)

  第一场比赛:比谁字音读得准

  1、老师范读,学生仔细听清字音。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现在,自己赶紧试读一遍,有不会读的字词画上符号。

  2、自己练习读,还有不认识的字问同桌。

  全部会读的请举手。下面开始比赛,请听老师提的要求:读的同学比谁声音响亮,能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听得同学比谁听得认真,听出有错音及时举手给他纠正。

  3、同桌朗读比赛,比谁读得字音准,句子流利,声音响亮。

  4、指名轮读。

  (一人一句,以学困生为主,尽量让多点人发言,大量暴露问题。)

  5、课文读得字音真准!老师加大难度来考你们了,生字宝宝能不能难住你?

  园 严 寒 酷 暑 凉 晨 细 朝 霞 夕 杨

  生练读一一同桌互相检测,再指名读。

  6、认识偏旁“酉”。

  7、口头扩词练习。

  有错及时纠正,师适时板书、引导。(充分发挥兵教兵),再齐读两遍。

  8、去掉音节找刚读错的人再次读。

  字音大家能读准了。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比谁能流利朗读课文。先给你 们2分钟练读时间,待会我们继续比赛。

  三、课文读得流利。(第二次“先学后教”)

  时间到,想读的请举手,找谁呢?都想啊!这样吧:我们小组赛读吧?

  1、生自由练读(2分钟)

  2、男、女赛读

  男生的声音响亮,女生的声音优美,如果合起来读相信会更好的。来齐读一遍。

  3、齐读课文

  课文读得真是既正确又流利。最后我们进行第三场比赛,比会写字写得正确、规范。

  四、比赛会写字(第三次“先学后教”)

  1、师出示会写字,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生字,注意它的笔顺笔画、在田字格中的` 位置及压线笔,并自己书空一遍它的笔顺。

  2、生说笔顺——齐书空。

  3、生说提醒的地方。

  4、生描红并练写。

  ①写最不好的两名学生上台临摹。

  ②指名上台纠正。

  ③师适时引导总结。

  ④生再练写。

  五、当堂训练:写生字并组词。

  六、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园 严 寒 酷 暑 凉 晨 细 朝 霞 夕 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对子”含义,感受祖国文字的魅力。

  2、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对子”含义,感受祖国文字的魅力。

  教学准备:课件、课本、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6古对今》,请跟老师口述目标:

  二、了解“对子”含义(第一次“先学后教)

  1、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节?标上序号。

  2、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对子歌的内容与什么有关?交流反馈。

  4、引导学生了解“对子”含义。

  对子又叫对联,是我国独有的语言表现形式,有独特的祖国文字的魅力。

  三、背诵课文(第二次“先学后教”)

  1、快速连读,练习背诵。

  2、抽背展示,并让背诵的学生交流自己快速背诵的方法,其他借鉴学习。

  3、加入动作,自由轻声背诵课文。

  四、当堂训练: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

  五、拓展活动:课后收集自己家中的春联,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细”等7个生字,从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朝霞、夕阳”。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准生字,特别是“圆、严、寒”等容易读错的字;指导“夕、语”的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通过多种多样的诵读方式,达到熟读成诵。

  难点: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莺歌燕舞”等词语,学会想象和口头表达。

  【教学过程】

  课前背诵古诗:《春晓》、《赠汪伦》、《咏柳》、《千字文》

  一、游戏导入认识“古”

  1、同学们,我们做一个相反词语对对碰的游戏,我说上、你说下。我说左,你说右。谁听清楚了?

  上——下 左——右 远——-近 开——关

  男——女 粗——细 高——低

  安静——热闹 勇敢——胆小 寒冷——炎热

  2、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的一首对韵歌吗?出示(指名读、齐读)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对韵歌,题目叫做《古对今》。板书课题:古对今古是今天要学的生字,你怎么记住它,谁来组个词。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这首对子歌,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谁听清读书要求了举手。

  2、谁来读第一小节,(我读书,我倾听)第二小节,第三小节(评一评读书吧,优点,提出建议)

  3、师生合作读。(老师读前半句,你们接后半句)

  4、男女生合作读。

  5、我们读一读今天要认识的生字,用手指着带拼音的字。

  6、(1)出示图片,谁读这两个字:古今

  (2)看这两个图形:圆方比较圆和园

  (3)看到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词语呢?(严寒)

  (4)冬天过去了,我们来到了什么季节?(酷暑)①“暑”是什么意思?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叫“暑”,“暑”就是热的意思。

  “酷暑”是什么意思呢?“酷”的意思是很,非常。那么“酷暑”的意思就是——非常热

  (5)谁读这两个词语?(春暖秋凉)看第一幅图:说几句话,第二幅图:秋天来了,天气转凉了,树上的叶子有什么变化?

  (6)读第一小节。

  7、(1)再看这两幅美丽的图片,谁发现了这两个字都有什么?(日)

  “晨”可以组什么词?(早晨、清晨)晨:日下的“辰”是指星星,星也叫辰。在星星还没落下,太阳已经升起的时候就叫“晨”;所以早上就是“早晨”,暮:“暮”也含有“日”,两个日字都藏到草丛中,太阳藏起来了,不就是太阳下山了。这时候就叫“暮”。

  (2)谁发现了,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雨字头)

  (3)什么是“和风”?“和风”和“微风、大风、狂风”中哪个意思相近?

  有谁知道什么季节(时候)有和风、细雨?

  春天。春天风轻轻地吹,雨丝细细的。读这两个词。

  (4)什么时间能看到“朝霞”?(早晨)

  “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黄昏、傍晚)夕和哪个字相似?(多的一半)

  多美的自然景象啊!让我们读一读第二小节吧!

  8、(1)谁流口水了?什么样的桃子?什么样的李子?

  (2)柳杨都是什么偏旁?看着图片背诵《咏柳》

  (3)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想象说话:

  师:听,它们叽叽喳喳,好像在说什么呀?

  ——鸟语花香。

  (5)感情朗读:多美的.春天啊!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三小节,赞美春天的美景。

  三、送字回文,诵读韵文(拍手读)背诵。

  四、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1、读词语,同桌互读,找一组展示。

  2、有不认识的吗?找同学帮忙。

  3、单独出字,同桌互查,组词,展示。

  4、多音字,

  5、坐汽车放气球游戏。

  五、手指操游戏。

  六、观察字形,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凉、细、语

  2、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左窄右宽。

  3、指导书写,强调主笔。

  4、观察写字姿势。

  5、自己练写,老师巡查,同桌互评。

  七、学习四字词语

  八、语境中识字。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三段韵文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首先在识字方面,为了让孩子们学习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在写字方面我进行“李、香”两个字的写字指导,重点强调了结构和占位,通过希沃白板的一些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部件的长短宽窄布局,以便于正确书写生字。并在指导写字时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写字姿势。

  在理解课文和指导朗读的环节中,我借助图片或实际理解重点词语,唤醒学生对词语内容的感知,在对韵歌的朗读指导时,采用了学生自由读,同桌合作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孩子们在朗读时兴趣盎然。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镂空关键字、图片引导回忆等方式,使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基本背诵出课文第一小节。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电子白板的运用,配乐朗诵,视频拓展,写字魔法棒运用等,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把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本节课还设计了这节课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需要及时反思,今后改正。

  第一是生字拓展不足。识字环节应该多向外拓展,例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者给生字组词等方法识字。

  第二是环节设计不到位。这节课对课文的处理过于细碎,应该加以整合。并且前面环节处理过慢,最后的朗读部分时间不够充分,应该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更加从容。

  第三是应设计让学生参与电子白板操作的环节,让孩子上台拖动电子白板上的图片和线条,给学生以新奇的感受,极大地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这节课朗读时间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通过及时、丰富、有针对性的点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力求让每一次课堂都精益求精。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05-23

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案01-06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12-02

小学一年级语文《池上》教案01-23

小学一年级语文aoe教案01-05

小学一年级语文拼音教案11-18

小学一年级语文《影子》教案12-26

小学一年级语文《aoe》教案04-04

小学一年级语文《梅花》教案11-01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05-24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1

  教材分析:

  本课设计依据文本特点,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

  教学中,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认知“鸟语花香”等七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者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重点:

  识字和朗读教学是重点

  教学难点:

  词语理解严寒、酷暑。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带有生字的卡片。(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篇很好听的拼音课文《古对今》。

  2.板书课题,揭示本课特点。本课的每一句中都有一个“对”字,“对”字前后分别是两种相对的事物,我们也可以叫它“对子歌”。(课件展示课文)

  3.齐读课题。认读生字“古”。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2.指名读、开火车读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

  4.再读课文,识词。

  5.认读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读韵文,感知对子。

  1.自读课文,遇到读得不熟的字或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或指定小组互读对子,全班交流正音。

  3.各种形式读对子,直到读熟。

  (1)师生交叉读

  (2)男女生对读

  (3)学生分三大组拍手赛读,优胜组集体表演读。

  4.交流对子歌中的特点:

  (1)反义词对:古对今圆对方晨对暮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

  (2)天气现象对: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

  (3)植物和动物对:桃对。李柳对杨莺歌对燕舞鸟语对花香

  (4)课件展示几种对子及相关图片。

  5.背诵《古对今》指名背,小组背、齐背。

  四、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指导7个生字的书写。

  (1)认读7个生字并组词。

  (2)师范写,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顺,讨论交流。

  (3)作品展示,全班评价。

  2.布置作业:

  (1)同桌互背《古对今》

  (2)抄写课后词语。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字音教学的重点为“圆、严、寒”;书写指导的重点是“夕、语”;词语理解的重点是“严寒、酷暑”。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认读生字“严、酷、暑、凉、朝、霞、夕”。书写“古、夕”,重点指导写好“夕”。

  2、认读词语“朝霞、夕阳、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联系实际借助图片理解这些词。

  3、朗读、背诵课文第1、2节,感受课文展现的自然之美,和谐之美。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书写“古”

  1、我们已经读过一次对韵歌了,大家还记得吗?谁来背一背。

  2、师引导: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对韵歌,题目是“古对今”。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指导书写“古”。

  二、看图说话,认读词语

  1、出示早晨、朝霞、暮色、夕阳等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上景色,认读词语。

  2、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说话,想象并描述春天的情景。随机出示“和风、细雨、柳树、鸟语花香”等词语让学生认读。

  三、反复朗读,读出节奏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要求:(1)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正确,难读的词多读几遍。

  (2)用“——”划出新词。

  2、自读检查。

  指名轮读,一人一个小节。相机正音。

  同桌对读,正音。

  3、听老师读,注意哪里停顿,模仿老师读出节奏。

  4、师生对读,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然后交换。

  四、熟读成诵,定位识字。

  1、学生尝试背诵第1、2节。

  2、认读词语、生字卡片。

  五、多法巩固,书写生字

  1、联系实际理解。

  读词卡时相机引导理解“寒冷、酷暑、和风、细雨、晚霞、夕阳”

  2、找对子游戏

  3、书写“夕”:看老师范写,说清书写要点,学生描一个,临写两个。

  4、课后实践:找找对子歌,并请大人指导读正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生字,能写好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3、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已学生字,指名朗读并口头组词两个。

  2、指名朗读课文第1、2小节,说说什么是“对”?

  二、学习课文第3小节

  1、指名朗读,齐读。

  2、说说词语的.意思。出示画面,重点理解“莺歌、燕舞”

  3、提醒学生注意:课后练习中的“古今、和风细雨、鸟语花香”在对子歌中是分开的,这里组合成一个词语了。可以比较着读,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三、继续学习生字

  1、出示课文生字:圆、寒、晨、细、物,指名读,口头组词两个,挑一两个说话练习。

  2、写一写:教学“凉、细、李、香、语”在田字格中的书写

  指导读贴,说说你要提醒同学注意哪些地方。

  3、师范写,学生练习,反馈。

  四、作业:

  完成习字册和语补上的相关练习。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3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正确书写7个生字。认识偏旁“酉”。

  2、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7个字;认识偏旁“酉”,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识读12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课本、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6古对今》,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课题并口述目标:

  2、回忆《对韵歌》,理解“对”含义。

  二、比赛读课文:(第一次“先学后教”)

  第一场比赛:比谁字音读得准

  1、老师范读,学生仔细听清字音。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现在,自己赶紧试读一遍,有不会读的字词画上符号。

  2、自己练习读,还有不认识的字问同桌。

  全部会读的请举手。下面开始比赛,请听老师提的要求:读的同学比谁声音响亮,能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听得同学比谁听得认真,听出有错音及时举手给他纠正。

  3、同桌朗读比赛,比谁读得字音准,句子流利,声音响亮。

  4、指名轮读。

  (一人一句,以学困生为主,尽量让多点人发言,大量暴露问题。)

  5、课文读得字音真准!老师加大难度来考你们了,生字宝宝能不能难住你?

  园 严 寒 酷 暑 凉 晨 细 朝 霞 夕 杨

  生练读一一同桌互相检测,再指名读。

  6、认识偏旁“酉”。

  7、口头扩词练习。

  有错及时纠正,师适时板书、引导。(充分发挥兵教兵),再齐读两遍。

  8、去掉音节找刚读错的人再次读。

  字音大家能读准了。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比谁能流利朗读课文。先给你 们2分钟练读时间,待会我们继续比赛。

  三、课文读得流利。(第二次“先学后教”)

  时间到,想读的请举手,找谁呢?都想啊!这样吧:我们小组赛读吧?

  1、生自由练读(2分钟)

  2、男、女赛读

  男生的声音响亮,女生的声音优美,如果合起来读相信会更好的。来齐读一遍。

  3、齐读课文

  课文读得真是既正确又流利。最后我们进行第三场比赛,比会写字写得正确、规范。

  四、比赛会写字(第三次“先学后教”)

  1、师出示会写字,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生字,注意它的笔顺笔画、在田字格中的` 位置及压线笔,并自己书空一遍它的笔顺。

  2、生说笔顺——齐书空。

  3、生说提醒的地方。

  4、生描红并练写。

  ①写最不好的两名学生上台临摹。

  ②指名上台纠正。

  ③师适时引导总结。

  ④生再练写。

  五、当堂训练:写生字并组词。

  六、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园 严 寒 酷 暑 凉 晨 细 朝 霞 夕 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对子”含义,感受祖国文字的魅力。

  2、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对子”含义,感受祖国文字的魅力。

  教学准备:课件、课本、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6古对今》,请跟老师口述目标:

  二、了解“对子”含义(第一次“先学后教)

  1、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节?标上序号。

  2、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对子歌的内容与什么有关?交流反馈。

  4、引导学生了解“对子”含义。

  对子又叫对联,是我国独有的语言表现形式,有独特的祖国文字的魅力。

  三、背诵课文(第二次“先学后教”)

  1、快速连读,练习背诵。

  2、抽背展示,并让背诵的学生交流自己快速背诵的方法,其他借鉴学习。

  3、加入动作,自由轻声背诵课文。

  四、当堂训练: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

  五、拓展活动:课后收集自己家中的春联,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细”等7个生字,从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朝霞、夕阳”。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准生字,特别是“圆、严、寒”等容易读错的字;指导“夕、语”的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通过多种多样的诵读方式,达到熟读成诵。

  难点: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莺歌燕舞”等词语,学会想象和口头表达。

  【教学过程】

  课前背诵古诗:《春晓》、《赠汪伦》、《咏柳》、《千字文》

  一、游戏导入认识“古”

  1、同学们,我们做一个相反词语对对碰的游戏,我说上、你说下。我说左,你说右。谁听清楚了?

  上——下 左——右 远——-近 开——关

  男——女 粗——细 高——低

  安静——热闹 勇敢——胆小 寒冷——炎热

  2、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的一首对韵歌吗?出示(指名读、齐读)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对韵歌,题目叫做《古对今》。板书课题:古对今古是今天要学的生字,你怎么记住它,谁来组个词。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这首对子歌,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谁听清读书要求了举手。

  2、谁来读第一小节,(我读书,我倾听)第二小节,第三小节(评一评读书吧,优点,提出建议)

  3、师生合作读。(老师读前半句,你们接后半句)

  4、男女生合作读。

  5、我们读一读今天要认识的生字,用手指着带拼音的字。

  6、(1)出示图片,谁读这两个字:古今

  (2)看这两个图形:圆方比较圆和园

  (3)看到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词语呢?(严寒)

  (4)冬天过去了,我们来到了什么季节?(酷暑)①“暑”是什么意思?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叫“暑”,“暑”就是热的意思。

  “酷暑”是什么意思呢?“酷”的意思是很,非常。那么“酷暑”的意思就是——非常热

  (5)谁读这两个词语?(春暖秋凉)看第一幅图:说几句话,第二幅图:秋天来了,天气转凉了,树上的叶子有什么变化?

  (6)读第一小节。

  7、(1)再看这两幅美丽的图片,谁发现了这两个字都有什么?(日)

  “晨”可以组什么词?(早晨、清晨)晨:日下的“辰”是指星星,星也叫辰。在星星还没落下,太阳已经升起的时候就叫“晨”;所以早上就是“早晨”,暮:“暮”也含有“日”,两个日字都藏到草丛中,太阳藏起来了,不就是太阳下山了。这时候就叫“暮”。

  (2)谁发现了,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雨字头)

  (3)什么是“和风”?“和风”和“微风、大风、狂风”中哪个意思相近?

  有谁知道什么季节(时候)有和风、细雨?

  春天。春天风轻轻地吹,雨丝细细的。读这两个词。

  (4)什么时间能看到“朝霞”?(早晨)

  “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黄昏、傍晚)夕和哪个字相似?(多的一半)

  多美的自然景象啊!让我们读一读第二小节吧!

  8、(1)谁流口水了?什么样的桃子?什么样的李子?

  (2)柳杨都是什么偏旁?看着图片背诵《咏柳》

  (3)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想象说话:

  师:听,它们叽叽喳喳,好像在说什么呀?

  ——鸟语花香。

  (5)感情朗读:多美的.春天啊!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三小节,赞美春天的美景。

  三、送字回文,诵读韵文(拍手读)背诵。

  四、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1、读词语,同桌互读,找一组展示。

  2、有不认识的吗?找同学帮忙。

  3、单独出字,同桌互查,组词,展示。

  4、多音字,

  5、坐汽车放气球游戏。

  五、手指操游戏。

  六、观察字形,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凉、细、语

  2、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左窄右宽。

  3、指导书写,强调主笔。

  4、观察写字姿势。

  5、自己练写,老师巡查,同桌互评。

  七、学习四字词语

  八、语境中识字。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三段韵文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首先在识字方面,为了让孩子们学习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在写字方面我进行“李、香”两个字的写字指导,重点强调了结构和占位,通过希沃白板的一些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部件的长短宽窄布局,以便于正确书写生字。并在指导写字时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写字姿势。

  在理解课文和指导朗读的环节中,我借助图片或实际理解重点词语,唤醒学生对词语内容的感知,在对韵歌的朗读指导时,采用了学生自由读,同桌合作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孩子们在朗读时兴趣盎然。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镂空关键字、图片引导回忆等方式,使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基本背诵出课文第一小节。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电子白板的运用,配乐朗诵,视频拓展,写字魔法棒运用等,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把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本节课还设计了这节课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需要及时反思,今后改正。

  第一是生字拓展不足。识字环节应该多向外拓展,例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者给生字组词等方法识字。

  第二是环节设计不到位。这节课对课文的处理过于细碎,应该加以整合。并且前面环节处理过慢,最后的朗读部分时间不够充分,应该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更加从容。

  第三是应设计让学生参与电子白板操作的环节,让孩子上台拖动电子白板上的图片和线条,给学生以新奇的感受,极大地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这节课朗读时间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通过及时、丰富、有针对性的点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力求让每一次课堂都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