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13 11:43:13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共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语文教案(共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蝙蝠和雷达》一课让我们了解到:人类在蝙蝠夜行本领的启示下,发明了雷达,使飞机能在茫茫黑夜中安全航行。是的,大自然不仅风光无限,而且是“人类的老师”,既给了我们许多的警示,又启迪了人类的智慧,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去获得新的认识吧。

  二、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出示生字词,同桌两个互读。

  3.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识字方法准确认读。

  殃 帚 腐 壤 翼 略 键 鲸

  不折不扣 枯枝烂叶 异想天开 机毁人亡 轻而易举

  引导学生自主识记形声字:“殃.腐.翼.键.鲸”等,读准后鼻音“殃.壤.鲸”。

  3.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主要讲什么?分别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三、了解内容,自主探究

  1.再读两篇短文,哪些句子给你启发,在文中画出来。

  2.交流汇报,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

  出示重点句,小组合作探究大自然中的事物是怎样相互联系的。

  (1)“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3)“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6.说说自己的体会,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这句话。

  7.小结学法:①划出感受深的语句写批注,②相互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

  四、小结

  谈谈你学完本课的收获。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第12课,明白了人与大自然应和谐相处,虚心地向大自然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

  五、拓展延伸。

  1.认识仿生学。

  2.大自然给我们许多启发,你能说一些有关这方面的例子吗?

  六、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富兰克林的生平事迹,学习并传承富兰克林的精神,感受专主的人格魅力。

  2、学习本文简朴凝练、准确明了的语言风格。

  3、比较沈从文和富兰克林的风格异同。

  4、从情感的角度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作者从生活细小处所领悟到的深刻人生哲理。

  2、把握传记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富兰克林的资料

  2、预习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谁能介绍一下富兰克林?(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补充:富兰克林生平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年)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出身寒微,10岁便辍学回家做工,12岁起在印刷所当学徒、帮工。但他刻苦好学,在掌握印刷技术之余,还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自学数学和4门外语,潜心练习写作,所有这一切为他在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注意观察自然现象,研究科学问题。他从实践出发,从事科学实验和观察,在电学上解答了“电为何物”的问题,将不同状态下的电称为“正电”和“负电”,提出了电学中的“一流论”,在大气电学方面揭示了雷电现象的本质,被誉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他以仅读过两年小学的学历,被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圣安德鲁大学等六七所大学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2、听完了老师的关于富兰克林的介绍与你们预习时的感觉相比较一下这是同一个人吗?(目的在于引起学生探索其中原因的兴趣)

  二、情感激励

  1、用一句话给幸福下定义。幸福是什么?

  2、围绕“幸福”写一段话,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参考资料

  1)幸福

  只不过是对待生活的一种心态

  当你感到心理平衡的时候

  幸福正悄悄地蹲在你的口袋里呢

  2)幸福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帮值得信赖的朋友和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3)《求求你表扬我》电影对白:

  “什么是幸福,你对幸福的理解是什么?”

  “幸福呀,幸福就是我饿了,看到别人手里拿着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

  “天冷了,看到别人身上穿件皮棉袄,那他就比我幸福。”

  “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在哪来,那你就比我幸福。”

  4)幸福是什么?在我眼里,幸福不是一叠厚厚的钞票,一件华丽无比的衣裳;也不是遮掩痛苦的工具,贪图片刻欢娱的美酒。幸福,应该是心灵深处微妙的感受,是一个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在你颓丧无助时,路人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都会带给你幸福;幸福是你口渴难耐时一捧甘甜的泉水;幸福是你筋疲力尽时一张松软的大床;幸福是你孤寂时一封远方的素笺;幸福是你噩梦后一张慈祥的笑脸。

  3、你认为怎样才能获得幸福?(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整体把握

  1、请你找出全文的主旨句,作者是从哪些事情上得出这个结论的?

  明确:人类的幸福,并不是由百年难遇的机遇带来的,而是由每天产生的细小利益汇集而成。

  促使从市场到居民住处的路上铺上石头;

  让居民一起支付费用清运垃圾;

  策划城市铺路,并改良路灯;

  想办法有效地清扫道路。

  2、根据刚才的分析,看看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不作重点,简单带过)

  3、富兰克林做了这几件小事,带来了怎样的效果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富兰克林所做的是小事,但是收到的效果却是巨大的,从而进一步领悟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旨)

  4、自传体的文章注重细节描写,试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是一个非常注重细小之处的人。

  明确:(1)P65页第一段;

  (2)P66页第三——五段;

  (3)P66页第二段;

  5、富兰克林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你认为这些细小琐碎得似乎不值一提的事情有必要写进自传吗?

  你赞成作者的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引导学生认识,其实往往是小事才体现大智慧,不要因为善小而不为,恶小而为之)

  三、鉴赏语言风格

  1、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试跟原文(P66页第二段“一天早晨……像大病初愈似的”)作比较

  在一个阳光明媚、春风和送的早晨,我在整齐、平直的克莱文大街上,看见了一位脸色苍白、身体羸弱的老妇人。看上去她象大病初愈似的。我看见她正在用一把桦树枝做成的,很结实耐用的扫帚在清扫街道。她清扫街道时,很仔细认真,生怕扫少了点什么似的。

  (学生可以进行讨论、分析写传记时的语言风格,为写作打下基础,同时掌握如何集中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明确:表达方式不同:原文用叙述,而改写文段多用描写,两相比较原文显得准确明了,符合传记的文体要求;两段文字的侧重点不同:原文侧重于花很少的'时间就能把大街扫得很干净,改写的文段侧重于老妇人如何认真地打扫。

  2、《我读一本小书的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和《幸福从细小处开始》都是自传,这两篇文章在文风上有什么异同?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再拓展一些向研究性方向发展,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明确:关于差别答案是开放的,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传主的个人经历;2)作者的写作风格;3)作者所处的国家情况等等。

  四、拓展探讨

  沈从文和富兰克林都是只受过小学教育,但他们最后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阅读下面两段材料,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我生活中充满了疑问,都得我自己去寻找解答,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有太少,有时便有的发愁。……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似乎就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我得用这方面得到的知识证明那方面的的疑问,我得从比较中知道谁好谁坏。(《从文自传》)

  1749年,一位英国科学家在波士顿利用玻璃管和莱顿瓶表演了电学实验。富兰克林怀着极大的兴趣观看了他的表演,并被电学这一刚刚兴起的科学强烈地吸引。随后富兰克林开始了电学的研究。富兰克林在家里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了两种电荷的性能,说明了电的来源和在物质中存在的现象。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威廉,我被点击了!”这便是著名的风筝实验。

  明确: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遇到有疑问时,都比较注重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这点是值得我们中学生借鉴的。

  五、作业

  1、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根据文章的自传内容,给富兰克林写一份自我简介,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200字。

  2、明天上课前10钟交流大家的作品。

  作业设计的意图是:

  1、再次熟悉课文,达到复习课文内容的目的

  2、感受富兰克林的人格魅力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胆量

语文教案 篇3

  课题:

  能说会写 向人请教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训练使学生学会如何向别人请教问题。

  2、使学生体会到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认真听别人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如何向别人请教问题。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切入话题

  同学们看文文和龙龙在做什么呢?

  二、展开讨论,明确话题

  1、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学习中向哪些人请教过问题,向别人请教过什么问题,是怎么请教的。

  2、学生搜集话题。

  3、教学生应如何向别人请教:

  (1)自己要先想清楚,打算向别人请教些什么,要问几个问题。请教过程中,发现没听懂的问题要及时问明白。

  (2)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谦虚、诚恳,要讲礼貌,还要一边听,一边记。

  三、扮演角色,小组练习

  1、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形式,如,向老师请教,向家长请教,向同学请教。

  2、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行“体验性”演练。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选出三组进行全班表演。

  2、引导学生从请教的内容、态度等方面进行。

  板书设计:

  向别人请教:

  内容方面——要先想清楚,心中有数

  态度方面——谦虚、诚恳、有礼貌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3、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4、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学习重点】

  赏析诗歌意象意境,把握诗歌内涵,体会作者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学习难点】

  学习和运用生动形象、凝练精美的诗歌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我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请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

  ——雨。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阅读郑愁予的诗《雨说》,看看这位天空的泪水是如何给田野带来微笑的?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注意:

  2、标题为“雨说”,那么,雨说了些什么呢?

  (雨说: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万物的;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三、局部品味:(逐一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既然“雨说,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那么,“雨”为什么要来探访四月的大地?第一节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注:齐读第一节诗后,讨论板书如下)

  田圃

  禁锢

  种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鱼塘

  滞留

  游鱼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大地枯旱的景象

  小溪

  喑哑

  调子

  (暗示了社会生活的艰辛)

  2、“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你们”是指什么?说说“雨”怎样来亲近它们的?作者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揭示了怎样的思想意义?(重点探讨:第5、7、8这三节诗。)

  踩——田圃——润如油膏

  看——牧场——抽发新苗

  绕——池塘——说声好

  听——溪水——练习洗衣谣

  物

  柳条——笑弯腰

  石狮子——笑出泪

  小燕子——笑斜翅膀

  大地复苏的景象

  教

  爱的使者和美好生活情景

  旗子——笑得哗啦啦响

  人(儿童)

  注:(1)、联系上面的内容,说清对比手法的运用。

  (2)、联系写作背景以及雨的作用,揭示中心。

  (3)、认真体会第五节诗中采用拟人手法的运用并充分的联想,说说牧场是如何的'抽发出怎样的新苗?雨是如何对鱼儿说声好?溪水是如何的练习怎样的洗衣谣?

  (4)、想象第七节诗所描绘的画面。

  (注:采用读的形式来完成。)

  (5)、第八节诗中的“旗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春天”仅指季节吗?为什么?

  (6)、讨论以下的问题3。

  3、为什么说雨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它所说的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A、白云——自由的象征。

  B、(1)、雨具有返老还童之心;即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2)、雨是带给下一代人以自由、幸福的使者,是作者本人的化身;(3)、雨希望万物都像它一样,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所以这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憧憬。

  4、雨为什么说“来了就不再回去”?“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句中的“苹果”的含义是什么?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注:A、见书中句子;B、引导学生体验吃苹果时的感受以及“擦着嘴”的神态后。点明:“苹果”的深刻含义具有双关语意:一是指真正的苹果;一是指作者带给少年儿童的自由、快乐、幸福就像甜美的“苹果”一样。C、表明了“雨”的真正来意。

  四、作业:

  1、说出描写春雨的诗句。(至少两句)

  《初春小雨》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五。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眠》孟浩然:“春…处处…夜…花…”

  2、以“雨的自述”为题,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字”“代”等7个生字。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正确地朗读词语、小诗。背诵小诗《小鸟》。

  3.在和同学交流时,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4.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愿意爱护身边的环境。

  课前准备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识字“苹果树”。

  3.学生课前搜集食品商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小朋友在学习语文园地一、二时,已经发现了一些识字方法,小朋友还记得吗?(生交流)今天,你们又会发现什么呢?

  我会认1

  1.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自己认认书上的这些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组里的小朋友(四人小组自由读生字)。

  2.指名读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3.学生互相交流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朋友。

  4.谁在我们今天的识字中又有新发现(四人小组交流并派代表说)。

  我会认2

  1.(出示课件:秋、灯)

  谁认识这两个字?(指名读)

  2.你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出示课件

  秋 灯

  禾 火 火 丁

  3.(出示课件:秒、炒)

  这两个字谁认识?(出示拼音,指名拼读)。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

  (四人小组交流在识字中自己的发现)

  (学生得出不同的结果:如两个字可以合成一个字,或“秋”字把“火”换成“少”就是“秒”)。

  “展示台”。

  1.老师知道小朋友在课外认识了很多字,买东西时,还收集了许多商标呢?请大家把收集的商标拿出来。

  2.小组里的同学互相看看组内同学收集的商标,读读上面的字,不认识的字可以询问,组长安排好交换顺序(四人小组互相识字)。

  3.你们在课外识字时又有什么新发现吗?

  (学生上台说,同时用实物展示台展示收集的商标)。

  (如果学生答出语文园地中学的识字方法,教师鼓励;如果答出新的识字方法,老师应大加赞赏。)

  4.把收集的商标贴在本组的展示台内。

  5.学生下座位去认识其他组小朋友收集的商标上的字,不认识的可以互相询问。(学生下座位识字,交流)

  第二课时

  导入

  小朋友真聪明,上节课又认识了许多字。这节课,我们来做个游戏。我会读。

  1.(出示识字“苹果树”,树上一个一个的“苹果”上写着“我会读”中的词语)

  我们来开展一个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组内每个小朋友都能正确读出“苹果”上的词语,获胜小组的奖品就是这些漂亮的“苹果”。

  2.竞赛要求:

  a.小组内每个同学都会读后,就插上小旗告诉老师。

  b.检查读词时,小组内同学一人读一个词,轮流读,组内同学不准提醒,违反规定的取消成绩。

  3.小组同学自由读词,准备竞赛。

  (教师下位巡视点拨方法;组内同桌可以按顺序一人读一遍,派一人做好记录,不会读的词,互相帮助,反复多读,增强记忆)。

  4.识字比赛

  a.按插旗顺序,每个小组同学轮流读一遍。

  b.选派一名同学做好记录。

  5.按时间和读的正确率评出第一名,给予奖励。

  6.请第一名的小组汇报学习经验。

  读读背背

  1.(课件出示画面:一棵小树慢慢长高了,一只小鸟在小树上跳来跳去,小树摇摇摆摆)小朋友,看见了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小鸟》。

  3.小组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我”为什么要小鸟轻轻地跳?

  4.指名分小节朗读,学生评议。

  5.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感情朗读小诗,背诵小诗。

  6.配乐、配动画背诵。

  第三课时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阜新正在创建文明卫生城吗?你觉得阜新城干净吗?(播放阜新风光或校园风光,让学生感受到城市的整洁美)

  城市的垃圾哪里去了呢?今天我们的口语交际要谈的话题是:

  我们身边的垃圾

  二、小调查的汇报交流

  1.每人在小组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互相帮助,互相补充。

  2.每组派代表交流。

  3.教师小结:

  垃圾的果皮纸屑、塑料袋、各种瓶子、吃剩的食品等(校园垃圾)厨房垃圾。

  三、开展活动,处理垃圾

  小朋友在学习生活中,少不了出现垃圾,但是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城市仍然这么美丽干净,你们知道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吗?

  1.让学生自由说说,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学生可能会说扔到垃圾桶里,垃圾房里去了,那么老师就追问:“垃圾房装满了怎么办?”)

  2.该怎么处理垃圾呢?今天我们来成立“点子公司”,为处理垃圾出出点子吧。

  (1)学生自由组合,成立公司,动脑筋、想办法。

  (2)分组汇报,注意评议:

  谁听的认真?谁的点子好,好在哪里?

  你认为还有哪里不够好?可以提出问题要求解答。

  四、介绍科学的垃圾处理方法

  1.阜新的处理方法:垃圾填埋场。

  2.焚烧法。

  3.积肥法。

  五、讨论质疑,求真创新

  1.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呢?请说出理由。

  引导学生从环保、废物利用等方面谈谈看法。

  2.介绍美国科学家研制出用人造闪电处理垃圾的新方法。

  六、导行

  我为创建出力,携手共建卫生城。

  成立环保小卫队。

《实用的语文教案(共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备课教案01-25

语文教案07-18

语文教案07-18

语文教案07-18

语文教案07-18

语文教案07-18

语文教案07-18

语文教案07-18

实用的语文教案(共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语文教案(共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蝙蝠和雷达》一课让我们了解到:人类在蝙蝠夜行本领的启示下,发明了雷达,使飞机能在茫茫黑夜中安全航行。是的,大自然不仅风光无限,而且是“人类的老师”,既给了我们许多的警示,又启迪了人类的智慧,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去获得新的认识吧。

  二、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出示生字词,同桌两个互读。

  3.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识字方法准确认读。

  殃 帚 腐 壤 翼 略 键 鲸

  不折不扣 枯枝烂叶 异想天开 机毁人亡 轻而易举

  引导学生自主识记形声字:“殃.腐.翼.键.鲸”等,读准后鼻音“殃.壤.鲸”。

  3.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主要讲什么?分别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三、了解内容,自主探究

  1.再读两篇短文,哪些句子给你启发,在文中画出来。

  2.交流汇报,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

  出示重点句,小组合作探究大自然中的事物是怎样相互联系的。

  (1)“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3)“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6.说说自己的体会,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这句话。

  7.小结学法:①划出感受深的语句写批注,②相互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

  四、小结

  谈谈你学完本课的收获。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第12课,明白了人与大自然应和谐相处,虚心地向大自然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

  五、拓展延伸。

  1.认识仿生学。

  2.大自然给我们许多启发,你能说一些有关这方面的例子吗?

  六、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富兰克林的生平事迹,学习并传承富兰克林的精神,感受专主的人格魅力。

  2、学习本文简朴凝练、准确明了的语言风格。

  3、比较沈从文和富兰克林的风格异同。

  4、从情感的角度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作者从生活细小处所领悟到的深刻人生哲理。

  2、把握传记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富兰克林的资料

  2、预习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谁能介绍一下富兰克林?(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补充:富兰克林生平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年)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出身寒微,10岁便辍学回家做工,12岁起在印刷所当学徒、帮工。但他刻苦好学,在掌握印刷技术之余,还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自学数学和4门外语,潜心练习写作,所有这一切为他在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注意观察自然现象,研究科学问题。他从实践出发,从事科学实验和观察,在电学上解答了“电为何物”的问题,将不同状态下的电称为“正电”和“负电”,提出了电学中的“一流论”,在大气电学方面揭示了雷电现象的本质,被誉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他以仅读过两年小学的学历,被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圣安德鲁大学等六七所大学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2、听完了老师的关于富兰克林的介绍与你们预习时的感觉相比较一下这是同一个人吗?(目的在于引起学生探索其中原因的兴趣)

  二、情感激励

  1、用一句话给幸福下定义。幸福是什么?

  2、围绕“幸福”写一段话,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参考资料

  1)幸福

  只不过是对待生活的一种心态

  当你感到心理平衡的时候

  幸福正悄悄地蹲在你的口袋里呢

  2)幸福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帮值得信赖的朋友和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3)《求求你表扬我》电影对白:

  “什么是幸福,你对幸福的理解是什么?”

  “幸福呀,幸福就是我饿了,看到别人手里拿着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

  “天冷了,看到别人身上穿件皮棉袄,那他就比我幸福。”

  “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在哪来,那你就比我幸福。”

  4)幸福是什么?在我眼里,幸福不是一叠厚厚的钞票,一件华丽无比的衣裳;也不是遮掩痛苦的工具,贪图片刻欢娱的美酒。幸福,应该是心灵深处微妙的感受,是一个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在你颓丧无助时,路人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都会带给你幸福;幸福是你口渴难耐时一捧甘甜的泉水;幸福是你筋疲力尽时一张松软的大床;幸福是你孤寂时一封远方的素笺;幸福是你噩梦后一张慈祥的笑脸。

  3、你认为怎样才能获得幸福?(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整体把握

  1、请你找出全文的主旨句,作者是从哪些事情上得出这个结论的?

  明确:人类的幸福,并不是由百年难遇的机遇带来的,而是由每天产生的细小利益汇集而成。

  促使从市场到居民住处的路上铺上石头;

  让居民一起支付费用清运垃圾;

  策划城市铺路,并改良路灯;

  想办法有效地清扫道路。

  2、根据刚才的分析,看看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不作重点,简单带过)

  3、富兰克林做了这几件小事,带来了怎样的效果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富兰克林所做的是小事,但是收到的效果却是巨大的,从而进一步领悟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旨)

  4、自传体的文章注重细节描写,试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是一个非常注重细小之处的人。

  明确:(1)P65页第一段;

  (2)P66页第三——五段;

  (3)P66页第二段;

  5、富兰克林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你认为这些细小琐碎得似乎不值一提的事情有必要写进自传吗?

  你赞成作者的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引导学生认识,其实往往是小事才体现大智慧,不要因为善小而不为,恶小而为之)

  三、鉴赏语言风格

  1、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试跟原文(P66页第二段“一天早晨……像大病初愈似的”)作比较

  在一个阳光明媚、春风和送的早晨,我在整齐、平直的克莱文大街上,看见了一位脸色苍白、身体羸弱的老妇人。看上去她象大病初愈似的。我看见她正在用一把桦树枝做成的,很结实耐用的扫帚在清扫街道。她清扫街道时,很仔细认真,生怕扫少了点什么似的。

  (学生可以进行讨论、分析写传记时的语言风格,为写作打下基础,同时掌握如何集中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明确:表达方式不同:原文用叙述,而改写文段多用描写,两相比较原文显得准确明了,符合传记的文体要求;两段文字的侧重点不同:原文侧重于花很少的'时间就能把大街扫得很干净,改写的文段侧重于老妇人如何认真地打扫。

  2、《我读一本小书的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和《幸福从细小处开始》都是自传,这两篇文章在文风上有什么异同?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再拓展一些向研究性方向发展,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明确:关于差别答案是开放的,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传主的个人经历;2)作者的写作风格;3)作者所处的国家情况等等。

  四、拓展探讨

  沈从文和富兰克林都是只受过小学教育,但他们最后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阅读下面两段材料,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我生活中充满了疑问,都得我自己去寻找解答,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有太少,有时便有的发愁。……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似乎就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我得用这方面得到的知识证明那方面的的疑问,我得从比较中知道谁好谁坏。(《从文自传》)

  1749年,一位英国科学家在波士顿利用玻璃管和莱顿瓶表演了电学实验。富兰克林怀着极大的兴趣观看了他的表演,并被电学这一刚刚兴起的科学强烈地吸引。随后富兰克林开始了电学的研究。富兰克林在家里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了两种电荷的性能,说明了电的来源和在物质中存在的现象。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威廉,我被点击了!”这便是著名的风筝实验。

  明确: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遇到有疑问时,都比较注重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这点是值得我们中学生借鉴的。

  五、作业

  1、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根据文章的自传内容,给富兰克林写一份自我简介,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200字。

  2、明天上课前10钟交流大家的作品。

  作业设计的意图是:

  1、再次熟悉课文,达到复习课文内容的目的

  2、感受富兰克林的人格魅力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胆量

语文教案 篇3

  课题:

  能说会写 向人请教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训练使学生学会如何向别人请教问题。

  2、使学生体会到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认真听别人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如何向别人请教问题。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切入话题

  同学们看文文和龙龙在做什么呢?

  二、展开讨论,明确话题

  1、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学习中向哪些人请教过问题,向别人请教过什么问题,是怎么请教的。

  2、学生搜集话题。

  3、教学生应如何向别人请教:

  (1)自己要先想清楚,打算向别人请教些什么,要问几个问题。请教过程中,发现没听懂的问题要及时问明白。

  (2)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谦虚、诚恳,要讲礼貌,还要一边听,一边记。

  三、扮演角色,小组练习

  1、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形式,如,向老师请教,向家长请教,向同学请教。

  2、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行“体验性”演练。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选出三组进行全班表演。

  2、引导学生从请教的内容、态度等方面进行。

  板书设计:

  向别人请教:

  内容方面——要先想清楚,心中有数

  态度方面——谦虚、诚恳、有礼貌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3、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4、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学习重点】

  赏析诗歌意象意境,把握诗歌内涵,体会作者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学习难点】

  学习和运用生动形象、凝练精美的诗歌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我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请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

  ——雨。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阅读郑愁予的诗《雨说》,看看这位天空的泪水是如何给田野带来微笑的?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注意:

  2、标题为“雨说”,那么,雨说了些什么呢?

  (雨说: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万物的;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三、局部品味:(逐一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既然“雨说,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那么,“雨”为什么要来探访四月的大地?第一节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注:齐读第一节诗后,讨论板书如下)

  田圃

  禁锢

  种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鱼塘

  滞留

  游鱼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大地枯旱的景象

  小溪

  喑哑

  调子

  (暗示了社会生活的艰辛)

  2、“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你们”是指什么?说说“雨”怎样来亲近它们的?作者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揭示了怎样的思想意义?(重点探讨:第5、7、8这三节诗。)

  踩——田圃——润如油膏

  看——牧场——抽发新苗

  绕——池塘——说声好

  听——溪水——练习洗衣谣

  物

  柳条——笑弯腰

  石狮子——笑出泪

  小燕子——笑斜翅膀

  大地复苏的景象

  教

  爱的使者和美好生活情景

  旗子——笑得哗啦啦响

  人(儿童)

  注:(1)、联系上面的内容,说清对比手法的运用。

  (2)、联系写作背景以及雨的作用,揭示中心。

  (3)、认真体会第五节诗中采用拟人手法的运用并充分的联想,说说牧场是如何的'抽发出怎样的新苗?雨是如何对鱼儿说声好?溪水是如何的练习怎样的洗衣谣?

  (4)、想象第七节诗所描绘的画面。

  (注:采用读的形式来完成。)

  (5)、第八节诗中的“旗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春天”仅指季节吗?为什么?

  (6)、讨论以下的问题3。

  3、为什么说雨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它所说的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A、白云——自由的象征。

  B、(1)、雨具有返老还童之心;即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2)、雨是带给下一代人以自由、幸福的使者,是作者本人的化身;(3)、雨希望万物都像它一样,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所以这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憧憬。

  4、雨为什么说“来了就不再回去”?“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句中的“苹果”的含义是什么?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注:A、见书中句子;B、引导学生体验吃苹果时的感受以及“擦着嘴”的神态后。点明:“苹果”的深刻含义具有双关语意:一是指真正的苹果;一是指作者带给少年儿童的自由、快乐、幸福就像甜美的“苹果”一样。C、表明了“雨”的真正来意。

  四、作业:

  1、说出描写春雨的诗句。(至少两句)

  《初春小雨》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五。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眠》孟浩然:“春…处处…夜…花…”

  2、以“雨的自述”为题,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字”“代”等7个生字。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正确地朗读词语、小诗。背诵小诗《小鸟》。

  3.在和同学交流时,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4.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愿意爱护身边的环境。

  课前准备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识字“苹果树”。

  3.学生课前搜集食品商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小朋友在学习语文园地一、二时,已经发现了一些识字方法,小朋友还记得吗?(生交流)今天,你们又会发现什么呢?

  我会认1

  1.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自己认认书上的这些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组里的小朋友(四人小组自由读生字)。

  2.指名读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3.学生互相交流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朋友。

  4.谁在我们今天的识字中又有新发现(四人小组交流并派代表说)。

  我会认2

  1.(出示课件:秋、灯)

  谁认识这两个字?(指名读)

  2.你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出示课件

  秋 灯

  禾 火 火 丁

  3.(出示课件:秒、炒)

  这两个字谁认识?(出示拼音,指名拼读)。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

  (四人小组交流在识字中自己的发现)

  (学生得出不同的结果:如两个字可以合成一个字,或“秋”字把“火”换成“少”就是“秒”)。

  “展示台”。

  1.老师知道小朋友在课外认识了很多字,买东西时,还收集了许多商标呢?请大家把收集的商标拿出来。

  2.小组里的同学互相看看组内同学收集的商标,读读上面的字,不认识的字可以询问,组长安排好交换顺序(四人小组互相识字)。

  3.你们在课外识字时又有什么新发现吗?

  (学生上台说,同时用实物展示台展示收集的商标)。

  (如果学生答出语文园地中学的识字方法,教师鼓励;如果答出新的识字方法,老师应大加赞赏。)

  4.把收集的商标贴在本组的展示台内。

  5.学生下座位去认识其他组小朋友收集的商标上的字,不认识的可以互相询问。(学生下座位识字,交流)

  第二课时

  导入

  小朋友真聪明,上节课又认识了许多字。这节课,我们来做个游戏。我会读。

  1.(出示识字“苹果树”,树上一个一个的“苹果”上写着“我会读”中的词语)

  我们来开展一个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组内每个小朋友都能正确读出“苹果”上的词语,获胜小组的奖品就是这些漂亮的“苹果”。

  2.竞赛要求:

  a.小组内每个同学都会读后,就插上小旗告诉老师。

  b.检查读词时,小组内同学一人读一个词,轮流读,组内同学不准提醒,违反规定的取消成绩。

  3.小组同学自由读词,准备竞赛。

  (教师下位巡视点拨方法;组内同桌可以按顺序一人读一遍,派一人做好记录,不会读的词,互相帮助,反复多读,增强记忆)。

  4.识字比赛

  a.按插旗顺序,每个小组同学轮流读一遍。

  b.选派一名同学做好记录。

  5.按时间和读的正确率评出第一名,给予奖励。

  6.请第一名的小组汇报学习经验。

  读读背背

  1.(课件出示画面:一棵小树慢慢长高了,一只小鸟在小树上跳来跳去,小树摇摇摆摆)小朋友,看见了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小鸟》。

  3.小组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我”为什么要小鸟轻轻地跳?

  4.指名分小节朗读,学生评议。

  5.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感情朗读小诗,背诵小诗。

  6.配乐、配动画背诵。

  第三课时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阜新正在创建文明卫生城吗?你觉得阜新城干净吗?(播放阜新风光或校园风光,让学生感受到城市的整洁美)

  城市的垃圾哪里去了呢?今天我们的口语交际要谈的话题是:

  我们身边的垃圾

  二、小调查的汇报交流

  1.每人在小组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互相帮助,互相补充。

  2.每组派代表交流。

  3.教师小结:

  垃圾的果皮纸屑、塑料袋、各种瓶子、吃剩的食品等(校园垃圾)厨房垃圾。

  三、开展活动,处理垃圾

  小朋友在学习生活中,少不了出现垃圾,但是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城市仍然这么美丽干净,你们知道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吗?

  1.让学生自由说说,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学生可能会说扔到垃圾桶里,垃圾房里去了,那么老师就追问:“垃圾房装满了怎么办?”)

  2.该怎么处理垃圾呢?今天我们来成立“点子公司”,为处理垃圾出出点子吧。

  (1)学生自由组合,成立公司,动脑筋、想办法。

  (2)分组汇报,注意评议:

  谁听的认真?谁的点子好,好在哪里?

  你认为还有哪里不够好?可以提出问题要求解答。

  四、介绍科学的垃圾处理方法

  1.阜新的处理方法:垃圾填埋场。

  2.焚烧法。

  3.积肥法。

  五、讨论质疑,求真创新

  1.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呢?请说出理由。

  引导学生从环保、废物利用等方面谈谈看法。

  2.介绍美国科学家研制出用人造闪电处理垃圾的新方法。

  六、导行

  我为创建出力,携手共建卫生城。

  成立环保小卫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