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12 09:21:25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语文教案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推荐)语文教案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练习写字,比较字形相近的字,并能口头组词;

  2、学习灵活运用词语,并能给词语分类;

  3、练习补充句子;

  4、阅读练习,使学生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5、收集图片并介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描一描,写一写。

  1、 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 出示“找”字,练习书空。(注意“找”字后写“点”。)

  3、 观察“找”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描一描。

  4、 学生练习写“找”字。

  二、 比一比,再组词。

  1、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出示“渴”和“喝”,比一比,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抽学生口头组词。

  4、学生分小组自己学习“乌”和“鸟”、“外”和“处”。

  5、学生在全班交流。

  三、 选词填空。

  1、 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 比较“怎么”和“什么”的意思。

  3、 出示句子,填空,再读一读句子。观察每个句子的后面都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再读一读句子。

  第二课时

  一、 照样子,说一说。

  1、 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 读例句,说说谁在干什么?

  3、 指导完成补充句子,再读一读句子。

  4、 分小组将自己补充的句子读给同学听听。

  二、 读一读,做一做,说一说。

  1、 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3、 学生自己读短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4、 同桌互相读读课文,正音。

  5、 全班齐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6、 做一做:自己试着做一个太阳钟,并向同学们介绍是怎么做的。

  第三课时

  一、 将下列词语分分组。

  1、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读读有哪些词语,想想它们指的是什么?

  3、 它们哪些词语是一类的'?找出来填在括号里。再读一读。

  二、 找一张你喜欢的图片,想同学们介绍一下图片的内容。

  1、 看图,听听冬冬和丁丁的介绍。

  2、 拿出自己准备的图片,向同桌的同学介绍图片的内容,你为什么这它?

  3、 抽生全班交流。

  4、 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收集图片不但有趣,还能增长许多课外知识呢!

  三、 老师总结,完成作业。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读课文,了解鸟岛是个美丽的地方,鸟的数量多,种类多,鸟类在遇到敌害来犯时能共同对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语文教案-15 神 奇 的 鸟岛。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一个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4、能复述“鸟岛保卫战”这部分内容。

  5、能把课文分成三部分,能用找出重点句的方法了解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了解鸟岛是个美丽的地方,鸟的数量多,种类多,鸟类在遇到敌害来犯时能共同对敌,感受鸟岛的神奇。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鸟岛是神奇的?理解课文第2自然段,体会这一段是怎样写具体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15 神 奇 的 鸟岛》。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 从题目入手进行质疑,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齐读课题《神奇的鸟岛》,通过读题目,你了解到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了解到了课文内容是写鸟岛的景色,还想知道这个鸟岛在什么地方?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神奇的鸟岛?……)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并看看初读课文后你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1)学生小声读课文,读不准字音的字,查字典并标读音。

  (2)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

  正音:乘车 倒淌河 碧波万顷 眼花缭乱 一幅幅 锦绣画卷 鸟巢 几乎 披 着 黑颈鹤 踱 步 融 洽 掠 取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一只小猴子下山来了,一路上,它看见山下有又大又多的玉米、又大又红的桃子、又大又圆的西瓜、可爱的小兔子,感到非常高兴。可是当它回家的时候,却是两手空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跟着这只小猴子来看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一块”“非常”“往前”“西瓜”“蹦蹦跳跳”等生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词语的意思。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猴、瓜”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理解;学习“掰、扛、扔、摘、捧、抱、蹦、追”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块、常、往”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形近字示例:

  块(石块)--快(快乐)--诀(口诀)

  常(经常)--赏(欣赏)--裳(衣裳)

  往(来往)--驻(驻足)--炷(一炷香)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地”“土”作部首时,末横变提。

  “非”横间距均匀,两边最下横稍长。

  “常”上宽下窄,“巾”的竖在竖中线上。

  “往”“主”的三横长短不一。

  “瓜”第一画是短撇,要写得平一些。

  “进”写“辶”的捺时,要写成平捺,托住被包部分。

  “空”““稍扁一些,”工“的上横短、下横长。

  易错提示:

  “往”左部是“彳”,不要写成“亻”。

  “瓜”不要漏写点,不要写成“爪”。

  “空”上部是““,不要写成”宀“。

  (3)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示例:

  土:地(土地)--场(场面)--坏(坏人)

  扌:扛(扛起)--扔(扔掉)--摘(采摘)--捧(吹捧)--抱(拥抱)

  彳:往(向往)--行(行走)--街(街道)

  量词归类示例:

  块:一块玉米地一块糖一块石头

  棵:一棵桃树一棵青松一棵白菜

  片:一片瓜地一片树叶一片月光

  只:一只兔子一只袜子一只小船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猴子下山,先后去了哪些地方?

  明确:玉米地里、桃树下、西瓜地里。

  2、小猴子这一路上看见了哪些东西?

  明确: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又大又多的玉米、又大又红的桃子、又大又圆的西瓜、蹦蹦跳跳的小兔子,这可都是好东西!可是,小猴子不仅没有满载而归,反而一无所获。同学们,你们知道原因是什么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寻找答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3、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4、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

  1、进行口语交际。

  2、积累名人名言。

  3、了解成语故事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我的发现、读读背背)

  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句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1、齐读句子、体会。

  2、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第三课时(我会填、成语故事)

  一、我会填

  1、观察每一组形近字,发现规律,记住区分方法。

  2、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二、成语故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口语交际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下列词语:

  玲珑 噩耗 恸哭 愤怒 恍惚 突如其来 晴天霹雳 变幻无常

  小心翼翼 支离破碎 与日俱增 踽踽独行

  二、能力目标:

  通过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的可贵。

  重点难点

  1、 重点:理清文章的结构,会分析文章的线索。

  2、 难点:体会语句背后的深层含义;会分析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手足深情是如何贴切的表达出来的。

  3、 解决办法:对于文章的重点通过指导学生分段来解决。难点通过指导学生抓重点词语,重点句把握作者的 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教学导入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有各种各样,总的说可以概括为:友情、亲情、爱情。亲情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情感,她是 人世间纯天然的情感。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章,名为“金盒子”。本文所写的事虽然发生在很久以前,但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手足之 情,至今仍使人为之泪下。

  二、指导研究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自读提示”中的词语从文中找出来画上,查字典注好拼音,并根据上下文掌握词 语在文中的意思,记在生字本上。

  玲珑:精巧细致。

  噩耗: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恸哭:极悲哀的大哭。 教师备注

  愤怒:非常气愤。

  恍惚:不真切,不清楚,神志不清。

  突如其来:意想不到的到来。(事情发生在突然之间)

  晴天霹雳:比喻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

  变幻无常:变化很多,无法掌握,难以预测。

  小心翼翼:本是严肃虔敬的意思,现在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支离破碎:形容零散破碎,不成整体。

  与日俱增:一天天增长,形容增长快。

  踽踽独行:形容一个人走路孤零零的样子。

  2、解题:题目“金盒子”与文章是什么关系?

  题目“金盒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3、划分层次:边读边思考文章写了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全文可分为几部分?为什么这么分?

  明确:文章围绕金盒子写了作者与早逝的哥哥和弟弟之间曾发生过的`事,表现了作者与兄弟之间深深的手足 之情。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8)记叙了金盒子的来历和“我”与哥哥的交往与哥哥的去世后金盒子对我们所具有的特殊 意义。

  第二部分:(9—14)记叙了“我”与弟弟围绕金盒子所发生的故事。

  第三部分:(15)当父母相继去世后留下孤独的我一人,金盒子成为了“我”痛悼手足深情寄托之物。

  分段的根据:是按时间顺序来分的。

  4、阅读课文你最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说明受感动的理由。

  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有类似的金盒子这样的玩具吗?它的背后是否也有一些故事呢?它引起你哪些联想和感受呢?写 下来,一二百字。

语文教案 篇6

  本诗是儿童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诗歌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生动形象,旋律欢快、活泼,多年来一直是孩子们爱唱的歌曲之一。诗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队员们欢庆自己节日时快乐、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达了他们长大后决心报效祖国的志向。全诗以“乐”为线,心情之乐、成长之乐、理想之乐、场面之乐,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了少年儿童欢庆节日时的快乐心境和欢乐热闹的情景。

  1、能学会本课中的生字,会读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以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随着优美的曲调歌唱。

  3、感受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幸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从小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远大理想。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训练学生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韵味。

  《快乐的节日》这首小诗共有四个小节,重点是第二、三小结。教学时应从诵读和引发学生想象为主,首先抓住题眼,从学生的旧知识入手,激发学生读的欲望,然后通过不同的朗读要求,引导学生不断的与文本对话,逐层感悟诗歌的内涵,体会其意境。要合理的将本课和其它课整合,利用音乐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诗歌内容的快乐和语言的优美,培养学生的语感。课文配有彩图,学习时可根据画面展开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本文是一首优美的儿歌,在设计片断教学前,我让学生事先充分预习课文,感知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在预习时熟读课文,自我探索识字,然后再进行课堂教学,检测学生预习效果,逐步指导归纳识字方法。

  第一课时

  歌曲导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激起学习的兴趣,通过不同形式地朗读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齐读——指板书:快乐的节日

  2、点击课件:(聪明猴来了,他说小朋友们要想去过快乐的节日,就一定要完成他设置的闯关任务,你们有信心吗?)

  第一关:词语(点击课件)

  祝贺 敬爱 丰满 红领巾

  歌唱 希望 健康 白杨树

  鲜艳的红领巾 美丽的衣裳 美丽的小鸟

  可爱的祖国 敬爱的老师 亲爱的伙伴

  快乐的时光 健康的成长 勇敢地飞翔

  (1)你们会读吗?指名学生读。

  (2)齐读。

  第二关:句子

  你能用上刚才的词语,说说课文内容吗?(指名2——3名学生说)

  第三关:朗读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用闯关的游戏形式让学生朗读词语、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很好地激发。用上几个词语说说课文内容,训练了说话能力,并检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二、理解课文,感受意境:

  过渡:小朋友们真棒,词语、课文都读得那么好!聪明猴要带大家一起享受快乐的节日!请打开书本81页。

  (一)学习第一小节

  出示: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着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像朵朵花儿开放。

  1、喜欢这小节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吧!

  2、没有读的小朋友评价:你们觉得他们读得怎样?

  3、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这一小节。

  4、理解

  (1)为什么把“我们”比成“春天”呢?

  (春天充满生机,小朋友们也象春天一样充满活力。)

  师:在小鸟和风儿的陪伴下,小朋友们在广阔的天地间尽情地玩耍,充满了活力。就像春天一样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所以说我们——引读。

  (2)理解句意: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像朵朵花儿开放。

  (讨论后小结:小朋友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穿着美丽的.衣裳,就像一朵朵花儿一样美。)

  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学生齐读。

  5、小朋友们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最想说什么?最想做什么?(指名学生说)(板书:花园 草地)

  6、师:他们是那么快乐,那么幸福,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员,读一读这一小节。

  7、小朋友们,这么好听的儿歌,你们可要仔细听哦,感受那份快乐。(播放《快乐的节日》)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朗读课文,感悟字、词、句的意思,使学生的情感表现地淋漓尽致,进而体验到生活的快乐。最后听歌曲,优美的歌声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小朋友们,在这快乐的节日里,还有谁也在为我们高兴呢?

  出示:花儿向我们点头,白杨树哗啦啦地响。它们同美丽的小鸟,向我们祝贺,向我们歌唱。它们都说有了我们,可爱的祖国就更有希望。

  1、指名读,思考:它们同美丽的小鸟,向我们祝贺,向我们歌唱。“它们”指谁?(板书:花儿 白杨树 小鸟)

  2、理解“祝贺”。你能用“祝贺”说句话吗?

  3、创设情境:家里爸爸生日了,你想对爸爸说什么?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你想对他说什么?(学生说)那么花儿、白杨、小鸟都在向我们祝贺,为我们歌唱。它们会向我们说什么?(指名答)

  4、老师也想想你们祝贺,想听吗?(教师范读)听懂老师的祝贺了吗?

  5、男女生赛读,体会。

  师:是啊,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就更加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因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创造。

  6、出示:它们都说有了我们,可爱的祖国就更有希望。

  7、指名读,评价。

  8、齐读这一小节。

  (设计意图:理解课文内容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发挥了他们的想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让学生进行评价,既锻炼了学生听的能力,也指导了朗读。)

  (三)学习第三小节

  过渡:可爱的祖国有了我们就更有希望。所以我们要感谢祖国。

  出示:感谢亲爱的祖国,让我们健康地成长。我们像小鸟一样,等身上的羽毛长丰满,就勇敢地向着高空飞翔,飞向我们的理想。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

  (1)为什么要感谢祖国?(板书:祖国)

  (党和祖国就像妈妈一样,哺育着少年儿童幸福成长,没有祖国妈妈的培养、爱护,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2)出示句子,理解含义:

  我们像小鸟一样,等身上的羽毛长得丰满,就勇敢地向着高空飞翔,飞向我们的理想。

  (3)学生讨论后小结

  (开始,小鸟羽毛没有长好,不能飞翔,等翅膀硬了,就能独立飞向蓝天。小朋友们也一样,随着身体、知识、思想等方面都比较成熟,就能独立生活,建设祖国,保卫祖国。)

  (4)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将来准备怎样建设祖国?

  分小组讨论一下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什么样的本领?这些本领你现在还没有,应该怎么办呢?

  小结: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认真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长大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3、指导朗读,读出自豪感和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读、然后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设计学生说自己的理想,意在让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

  (四)学习第四小节

  过渡:在这快乐的节日里,我们怎能不又唱又跳呢!

  出示:唱啊,跳啊,敬爱的老师,亲爱的伙伴,我们一起度过这快乐的时光。

  1、指名读,“伙伴”指谁?(同学们)

  2、我们唱啊,跳啊,度过了——(板书:快乐的时光)

  3、指导朗读第四小节。(欢快的语气)

  (五)总结全文

  过渡:聪明猴说小朋友们学得很认真,他要奖励我们(点击课件听录音朗读)

  1、聪明猴读得怎么样?你知道她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吗?

  2、小结:对,因为她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读了,我们读书不但要声音洪亮,读流利,而且还要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读,你们想不想读好啊?

  3、下面,我们就学学聪明猴的样子来读课文,也把它读得有感情!(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听录音朗读课文,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学生更能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

  三、指导背诵

  1、同学们真聪明!学得真快,有的同学偷偷地告诉老师说他已经会背诵这一篇课文了,还有的同学告诉老师说他还会边背边动作呢!真了不起,现在先让同学们准备一下,等下请你到上面来好好表现一下。(学生自由准备)

  2、指名同学背诵,评一评谁最棒。

  3、接龙背诵。

  (设计意图:设置表演背诵和接龙背诵,激发了学生的背诵兴趣。)

  四、唱诵诗文,升华内涵。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非常神奇,它不但读起来好听,而且唱起来也非常好听,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歌吧!(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

  2、学生听歌,可以一边听一边小声跟唱或是打节拍,做动作。

  3、同学们,除了用歌声来表达我们快乐外,你还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的快乐呢?(学生回答:可以读诗歌,也可以唱歌曲,也可以表演诗歌,还可以画画等)

  (设计意图:通过听歌曲,使学生对课文更感兴趣,更想把它背诵下来,珍藏起来。)

  五、情感升华,总结全文。

  1、同学们,今天你过得快乐吗?你有没有想过快乐是谁送给我们的?(学生回答)

  2、对,是祖国妈妈。是我们的祖国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没有祖国妈妈对我们的培养、爱护,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希望同学们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说是谁让我们这么快乐,主要就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六、作业设计

  回家把这篇课文用不同的形式演给父母看。

  板书设计:

  花园 草地

  快乐的节日 花儿 白杨树 小鸟 快乐的时光

  祖国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句子中说话人在前、在中、在后时,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

  2.了解叠词在表达上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能在交际场合中对大家关心或感兴趣的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根据书的封面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

  5.运用已学方法自主阅读短文。

  教学准备

  教师:叠词卡片,词语接龙所需的生字卡片,搜集的新闻报道稿等。

  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

  1.读一读、想一想。

  ⑴自由读一读这三句话,说说写对话时要注意些什么?

  ⑵小结。对话的三种形式,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时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2痹俣粒体会表达效果。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不同的对话形式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

  3痹擞谩

  (1)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运用恰当的对话形式,写一两句人物的对话。

  (2)交流点评。

  二、词语拾趣

  1.自由读第一排范例,说说发现什么。

  2.同桌合作读,完成后面的词语接龙。

  3.教师抽读。

  4.开火车接龙。

  三、互动平台

  1.自由读,说说自己从这几段话中知道了什么。

  2.指名举例说说什么叫叠词。

  3.同桌比赛:看谁知道的叠词多。

  4.举例体会叠词的'表达效果。

  (1)生动形象。

  (2)富有美感和韵味。

  (3)感觉亲切。

  5.试着运用叠词说一两句话。

  四、自主阅读园地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刘翔创造亚洲奇迹》和《亚洲飞人——刘翔》。

  2.用自己的读书符号,留下你阅读的痕迹,记下你阅读中的感悟。

  3.引导学生交流读后感悟。

  (1)说说这两则新闻报道分别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你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倾向?

  (3)说说你对新闻报道的认识。

  五、口语交际:说出自己的见解

  1.课中联系旧知,引出话题。

  从本单元的课文中,我们认识到:一场暴风雨,有的人认为是一种毁灭,可拉法埃莱·费拉里斯却认为它带来的是更加绚丽华美的景色;在多数人眼里,丝瓜是再常见不过的了,可季羡林先生却认为它是那么神奇,仿佛既有思想,又有行动;有人觉得兰花要种在花盆里,有人却觉得还是长在空谷的幽兰好;就连那小小的天窗,也会让我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来。我们认识到: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看起来很平常的现象,很普通的事物,人们往往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你心中也一定有你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看法。想不想说出来,看看其他同学和你的想法有没有不一样?(板书课题)

  2.进行了解。

  3.交流了解情况。

  (1)同学间互相说说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

  (2)说说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交流可先在小组内进行,然后在全班组织开展。师指导学生就态度大方、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尤其是有独特的见解方面进行互提意见、互相评价。

  六、习作百花园

  1.联系课文,复习写法。

  (1)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你学到了哪些状物的方法?

  (2)《天窗》一课中,你懂得了怎样去展开想象?

  2.指导观察和想象。

  (1)看看语文书封面上有些什么?具体说说他们的样子,色彩等。

  (2)这些会让你想到什么?

  3惫顾枷白鳌

  你是怎么说的,你就怎么写。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口头语言转变为书面语言。知道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以书面语的形式写下来。

  4自读自改。

  运用修改符号,自读自改,知道修改在作文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5.师生合作,当面评改,以点带面。

  老师重在指导作文修改的方向和方法。

  6.分小组,学生互评自改。

  指导学生在互评过程中,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在评别人的作文中自己学会思考,力求得到一些启发。运用修改符号,反复修改,养成良好作文习惯。

  7.小组内互相赏读。

  8.面向全班赏读,增加学生习作的信心和兴趣,互相取长补短。

语文教案 篇8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一年级学生的认字、识字能力不强,而本课识字量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依据儿童心理特点,本课教学设计采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抓住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做到识用结合。同时依据教材图文并茂,内容活泼形象的特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富有情境的图画,多种形式的朗读为载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启迪孩子的灵性!在教学中体现三个结合:把阅读和巩固识字相结合,阅读和培养语感相结合,阅读与促进学生的发展相结合。

  课前准备

  1.(1)制作有文中景物和生字的课件。(教师)

  (2)制作水珠、蝌蚪、青蛙等头饰。(教师)

  2.生字、生词卡片,收集并认识各种常用标点符号。(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学:(教师边讲故事,边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孩子们快看,我们的黑板变成了一个美丽的荷花池,荷花池里都有什么啊?(荷叶、荷花、小蝌蚪、水泡泡、一串小水珠)呀!下雨了!这时,从池塘里跳出一只青蛙。它要给我们写诗了!

  2.设疑导入: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写诗》。

  3.教师板书,学生跟着书写,齐读课题。

  4.学习“写、诗”这两个字。通过定位联想法识记生字并组词。同时强调:“诗”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且是翘舌音,引导学生反复认读。

  5.认识新偏旁“冖”。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犹如一台戏的序幕。利用简笔画画出本课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讲故事般引出课题,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之中入情、移情、陶情,并认识了生字“写、诗”,分散了识字的量,降低了识字的难度。

  二、初读课文,定位识字

  1.导学: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读儿歌,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本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圈画出来。

  2.学生按要求自由拼读儿歌,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圈画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遍。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知生字的读音及课文的内容。学生重点注意听清自己圈画的生字词的读音。

  4.多种形式读文。先同桌互读纠错,再组内赛读,最后指名读文,其他学生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通顺两个方面评价。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环节本着这一原则,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然后与同桌、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最后班内汇报学习成果,使学生体会到自学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深入读文,随文识字

  1.学习第1小节,认识“点、要”两个生字。

  (1)指名朗读第1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做出评价。

  (2)指导朗读,注意感叹句的读法,要读出青蛙的喜悦之情。

  (3)识记生字“点”,认识新偏旁“灬”。“灬”有时表示尾巴,如在“燕”字中就表示尾巴;有时表示“火”,如在“热”“蒸”等字中就表示“火”。

  (4)识记“要”字,引导学生认读,并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5)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写”“诗”“点”“要”,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灵活巩固认读。(小老师领读并组词,开火车认读并组词,班内竞赛抢读,猜一猜读。)

  2.学习第2~4小节,认识“过、给、当、串、们、以”。

  (1)导学:青蛙写诗了,它是怎样写的呢?都有谁来帮忙了?我们来看第2~4小节。

  (2)学生自由读文,圈画出谁来帮忙了。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并贴图。

  (4)出示第2小节,指名朗读。

  (5)导学:在这一节中藏着三个生字宝宝,你能找到吗?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预设:

  过:用加一加的办法记,辶+寸=过。组词:过去过来过年

  给:用加一加的办法记,纟+合=给。组词:送给给你

  当:也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当。当是一个多音字。

  (6)导学:水珠也来帮忙了,多少水珠来帮忙呀?

  预设:一串水珠。

  ①学习“串”,可以用象形记忆法,两块肉用一根竹签穿起来,就是“串”。

  ②课件演示“串”的古今字变化。学生认真观察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③运用:有什么东西是成串的?(一串项链、一串辣椒、一串香蕉、一串灯笼、一串葡萄、一串冰糖葫芦、一串羊肉。)

  (7)谜语:门外有人——们。学习“们”字,强调读音是轻声。

  (8)用数笔画的方法学习“以”字。

  (9)导学:这么多小伙伴来帮忙,它们是怎么帮忙的?

  ①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学生说说谁像谁,潜移默化地学习比喻句。)

  ②导学:这些都叫标点符号。让我们用“……像……”的句式说说这些标点符号。

  预设:小蝌蚪像逗号;水泡泡像句号;一串水珠像省略号。

  ③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标点符号?(?;!)(课件播放:标点符号歌)

  3.学习第5小节,教学“成”字。

  (1)导读: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小青蛙,它终于把诗写成了。出示生字“成”,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记住“成”字。

  (2)指名读第5小节。其他同学要思考:听了青蛙写的诗,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只有一个字“呱”。

  (3)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青蛙的诗”。

  4.创设游戏情境“小蝌蚪找家”,巩固识字效果。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小蝌蚪,学生认读生字,读正确了小蝌蚪就可以回家了。

  生字回文,与阅读再次结合。

  导学:这些生字放回课文里你们会读吗?

  设计意图:本文生字较多,随文识字的形式降低了学生认字的难度。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丰富了学生识字记字的经验。游戏巩固识字,寓教于乐,提高了识字教学的实效。

  四、指导写字

  1.指导书写“们”字。

  (1)引导学生观察“们”的间架结构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汇报交流,强调“们”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学写生字“下”。

  (1)引导学生观察“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汇报交流,书写。

  (3)学生练习书写。(提醒书写姿势。“三个一”。)

  3.引导欣赏:你认为哪个字写得好,就对它笑一笑,并向同桌夸夸你写的字。

  4.师生共议,展示优秀作业,发“笑脸”奖。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写字指导至关重要。本环节在写字指导的过程中并没有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所侧重。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中,“们”是难点,它是一个合体字,所以在指导时重点指导“们”字,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发现合体字的书写规律。“下”字笔画较少,而且对于独体字的书写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不作为重点指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在指导书写中培养学生自主观察、评议及正确书写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观察体验,并让学生在扎实的书写练习、交流评议中给予“笑脸”鼓励,使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五、课堂小结,自主作业

  1.再读思考:通过阅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不懂的地方时,如果是简单的可以当堂解决,其他的内容引入下一课时教学。)

  2.自己给自己留作业:

  预设: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在本节课即将结束之时,让学生回顾读懂的内容,并对没有读懂的内容进行梳理,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和问题意识,同时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改变以往的老师留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给自己留作业,不仅激发了学生作业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巩固生字

  1.(课件演示:青蛙图)引导学生和青蛙交流,打个招呼。

  2.引导学生结合图画,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语。

  (1)课件出示字词:写诗、雨点儿、我要、过来、一串水珠、可以、给你、当心、我们、成了。

  (2)自读、小组内读、全班汇报读。

  3.去掉拼音,利用卡片开火车读生字词。

  4.生字回文,整体感知。

  5.导入:还记得你上节课结束时的疑问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解决这些“?”吧!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对生字记得快,忘得也快,学习的主动性还不强,需要老师有目的地帮助强化复习字词,夯实语文基础知识。通过回读课文,不仅巩固生字词,还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此环节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注重与上节课知识间的联系,从巩固学习内容入手,抓住学生心中的疑问,实现自然过渡,导入新课。

  二、创设情境,感悟课文

  1.学习第1小节——感受雨天的美。

  (1)(课件出示插图的动画)创设情境:快听:嘀嗒,嘀嗒……什么声音?(下雨了)是啊!文中哪句话也写到下雨了?(指生读句子: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你感受到了什么?(雨下得很小。)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启发想象:

  ①雨点儿一滴一滴落到了水里,落到了荷叶上,落到了……快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

  预设:生1:雨点儿落到绿绿的荷叶上滚来滚去的。

  生2:雨点儿落到水里,小河的水呀一圈一圈的可美啦!

  生3:水里的小蝌蚪们都来啦,它们都把小脑袋露出来了。

  ②如果你是青蛙,想想雨点儿落到了你的身上,你会是什么感觉?

  预设:我会感觉凉凉的,痒痒的,很好玩!

  ③如果你是青蛙,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样啊?

  预设:高兴极了;觉得景色太美了!

  (3)导读:快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4)引读:所以青蛙高兴地说——齐读本小节最后一句:我要写诗啦!

  2.学习第2~4小节。分角色朗读对话,感悟童趣。

  (1)过渡:听到青蛙要写诗啦,瞧瞧谁来帮忙啦?

  (2)随着学生回答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3)导学:你是从哪几小节知道的?(2、3、4)自由读这三个小节,思考:它们都帮了什么忙?

  (4)随着学生回答板书:小蝌蚪()——逗号;水泡泡()——句号;一串水珠()——省略号。

  (5)导学:为什么它们能当逗号、句号、省略号呢?

  ①出示小蝌蚪图片,你们发现什么了?(小蝌蚪真像逗号。)

  ②师请孩子吹泡泡,你们发现什么了?(水泡泡圆圆的,很像句号;我觉得它不但圆,还透明,很漂亮!)

  ③指导学生朗读:多有趣啊!快出声地读一读第2、3小节。(学生练读后指名读。)

  ④引导学生认识省略号。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一串水珠”。为什么不说一个水珠呢?

  预设:省略号是六个点,一个水珠不像,我觉得一串水珠排起来很有趣!水珠们很团结!

  ⑤引读:快把你的想法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6)引读:是啊!多有趣的对话呀!多好的朋友啊!快试着小组内分角色有感情地读一读。

  (7)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8)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多紧密呀!我们和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好朋友。

  (9)依据板书,引领孩子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的背下来。

  3.拓展延伸,训练语言。

  (1)导学:多有趣的诗歌呀!快根据课文内容,想想大自然中的.事物还有什么可以当逗号、省略号和句号?

  (2)通过班级讨论得出:圆圆的( ),当个小句号;一串( ),当省略号;( )带个小尾巴可以当个小逗号。

  4.学习第5小节,美读诗文,启迪灵性。

  (1)导学: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青蛙,它终于把诗写成了(课件出示第5小节),快大声地读一读,看看自己能发现什么?(诗的内容只有一个“呱”字。)

  (2)导学:青蛙写的诗多有意思,只有一个字——呱。这个字是拟声词。再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3)导学:“呱呱,呱呱”是青蛙的语言,你能不能做个小翻译,给大家解释一下青蛙的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4)学生自由猜测青蛙“呱呱”的内容。

  5.引读全文:雨天的景色多美呀!青蛙的朋友们多团结呀!所以青蛙才能写出这么美的诗,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出发,利用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为什么小蝌蚪能当逗号,水泡泡能当句号,一串水珠能当省略号。把识字与理解诗文结合起来,同时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加上适度的拓展与想象,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语感,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启迪了孩子的灵性。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指导观察,自主书写

  1.指导书写“雨”字。

  2.导学:观察这个生字,书写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预设:中间的四个点的方向要一致。

  3.引导观察“雨”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根据学生汇报,教师范写指导。

  4.引领孩子按“一写二看三对照”的方法主动去写好字。

  5.用投影把写得好的展示给大家看。

  6.观察“个”字,自己尝试写一个。

  7.班内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评价。(重在发现优点,鼓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让学生体会发现的快乐,同时也使写字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指导的层面上,更多的是学生的积极参与。有重点地指导书写和课件演示观察仿写相结合,使生字教学扎实有效且富有趣味,不乏味。

  四、背诵课文,总结全文

  1.学生参看板书练习背诵课文。

  2.齐声背诵课文。

  3.师生谈收获小结。

  设计意图:在课堂的结尾让学生背诵课文谈谈收获,不仅能帮助低年级学生丰富语言积累,还能提高学生的总结和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快乐。

语文教案 篇9

  ——采用“异步渗透识字法”

  基本教法:阅读课文的识字教学,执教者采用“异步渗透识字法”,即识字教学的“四会”分四步在语言环境中进行。第一步侧重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拼音能力,自己读准字音;第二步侧重在阅读课文中理解字词义;第三步侧重通过指导书写与书写练习掌握字形;第四步在综合练习中侧重在字词的运用。但,各步之间有机渗透,不截然分开。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大雁”,让学生读准“雁”(y2n),然后打出幻灯——大雁投像,教师简介大雁的外形特征,它是一种侯鸟。

  评析:揭题中,在读准“雁”的字音后,介绍大雁的有关知识,这就是在读准字音时有机地渗透字义教学。

  二、预习课文。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拼音能力自己去读准全部生字的字音,并读通课文。给予自读课文5~7分钟时间。

  (1)读准生字字音,对读错的字音进行强化矫正。如:

  “往”(w3ng),第三声读音要到位。

  “一群”、“一会儿”、“一字”的三个“一”,根据语言环境要变调,初步教给变调规则。

  “一会儿”的“儿”,在这里要读轻声。

  (2)读通课文。看生字回到课文中,有否读准字音。强化课文中“,”、“。”的语气停顿时间。

  评析:这一步教者重视拼音能力的迁移,侧重读准字音,采用边看汉字边看音节读出字音的方法。这一方法体现在读准字音中渗透字形;在读准字音后,生字回到课文中去巩固,体现整体性识字原则。

  三、阅读课文,理解字、词、句意义。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和指导学生观察幻灯上投影——大雁飞翔在课文插图后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为什么大雁要在这个时候往南飞?(引导理解“来”、“凉”两字意思,对“来”与“去”、“凉”与“冷”作字义的比较。

  指名学生读:“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然后提问:

  (1)读读这个句子,看看插图,“一群大雁”的“一群”是多少只?(学生甲说,我从图上看出一群是七只,学生乙说,不对,“一群”不一定是七只,是很多只。教师引:“一群”,正确地说应该是多少只呢?老师给大家举例:“一群小朋友在玩耍。”“一群小鸡在寻食。”“一群羊在山坡上吃草。”这些句子中的“一群”是多少只呢?经过老师启发后,这个班的一名优等生发言:“‘一群’,‘七只’不准,‘很多’不够明确。应该是三只以上的.数字。”老师表扬他肯动脑筋,是“最佳发言”。)

  (3)句子中“往南飞”的“往”,谁能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说说。(往——向(xi2ng)、朝(ch2o)“往南飞”的“往”与“来来往往”的“往”意思是不是相同?(“来来往往”的“往”是“去”的意思。)

  (4)“一群大雁往南飞”的“南”,谁能在黑板的挂图上指出“南”的方位。课文中的插图大雁飞的方向是往南吗?(插图是往“西”飞的。)

  (5)“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这两个“一会儿”说明大雁飞行时队形怎样?(大雁的飞行队形不断在变化。教师并用幻灯动片片基在投影上表示大雁飞行的队形在不断的变化。那么,“一会儿……一会儿”表示前后间歇的时间多长?(间歇的时间不太长)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二句话。(进一步矫正“往”。三个“一”的读音。)

  评析:这一步侧重理解字词意义,而字词教学在课文的整体中进行。这样,通过教学既理解了字词意义,同时也读懂了句子。并在字词意义的理解过程中巩固了字音,渗透了字形。

  四、指导书写和书写练习。

  教师教学“雁、往、群、排”四个字的部首名称。“(厂字头),(双人旁),(羊字旁),(提手旁)”。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全部生字:“雁、群、往、儿、排”后问:哪几个生字的字形你已经记住?是怎样记住的?哪几个有困难?动脑筋怎样把它们记住?(前后座四人小组讨论,启发学生运用已学习过的八种识字方法——数笔画法、分析结构法、部件法、象形法、比较法、联想法、猜谜法、编儿歌法,提出自己识记生字的思路。)

  指导书写,不平均使用力量。“排、群、往”这三个左右结构的字,选“排、群”,指导在田字格上书写。“排”,左边占1/3格;“群”左右各占1/2格。

  书写练习(5分钟)

  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

  (1)听写生字。中下类型学生四人到黑板上写,其余学生把生字写在“听写本”上。

  (2)朗读课文(检查“,”、“。”号的语气停顿时间是否对;生字字音是否读准确、到位)。

  二、填空练习

  秋天来了,天气(),树叶(),菊花(),大雁()

  三、口头扩词练习

  群——一群、群众、合群、羊群

  往——来往、往来、往东、往西

  排——排成、排队、排长

  口头词语搭配练习:

  一群(大雁)一群(小孩、小朋友)

  一群(山羊)一群(小蝌蚪)

  小红一会儿(唱歌),一会儿()

  小玲一会儿(),一会儿(笑)

  四、看图说话。看课文插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意思。(这一环节的要求是促使学生把学过的生字、新词在口头中正确运用。)

  五、你喜欢大雁吗?为什么?

  六、默写课文(包括标点)

  评析:以上五个过程,是进行听说读的综合训练和思想教育,但侧重在字词的口头运用。

  总评:低年级阅读课文的识字教学,目前有的老师仍采用“同步教学法”,而王老师迥然不同,采用“异步渗透法”。根据评者去该班实地了解,采用这一教法后,生字“四会”要求落实,阶段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效益高;既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推荐)语文教案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荷花》教案03-21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教案(精选)08-09

(精选)语文教案08-16

《小学语文》教案06-09

语文教案08-20

(推荐)语文教案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推荐)语文教案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练习写字,比较字形相近的字,并能口头组词;

  2、学习灵活运用词语,并能给词语分类;

  3、练习补充句子;

  4、阅读练习,使学生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5、收集图片并介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描一描,写一写。

  1、 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 出示“找”字,练习书空。(注意“找”字后写“点”。)

  3、 观察“找”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描一描。

  4、 学生练习写“找”字。

  二、 比一比,再组词。

  1、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出示“渴”和“喝”,比一比,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抽学生口头组词。

  4、学生分小组自己学习“乌”和“鸟”、“外”和“处”。

  5、学生在全班交流。

  三、 选词填空。

  1、 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 比较“怎么”和“什么”的意思。

  3、 出示句子,填空,再读一读句子。观察每个句子的后面都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再读一读句子。

  第二课时

  一、 照样子,说一说。

  1、 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 读例句,说说谁在干什么?

  3、 指导完成补充句子,再读一读句子。

  4、 分小组将自己补充的句子读给同学听听。

  二、 读一读,做一做,说一说。

  1、 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3、 学生自己读短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4、 同桌互相读读课文,正音。

  5、 全班齐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6、 做一做:自己试着做一个太阳钟,并向同学们介绍是怎么做的。

  第三课时

  一、 将下列词语分分组。

  1、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读读有哪些词语,想想它们指的是什么?

  3、 它们哪些词语是一类的'?找出来填在括号里。再读一读。

  二、 找一张你喜欢的图片,想同学们介绍一下图片的内容。

  1、 看图,听听冬冬和丁丁的介绍。

  2、 拿出自己准备的图片,向同桌的同学介绍图片的内容,你为什么这它?

  3、 抽生全班交流。

  4、 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收集图片不但有趣,还能增长许多课外知识呢!

  三、 老师总结,完成作业。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读课文,了解鸟岛是个美丽的地方,鸟的数量多,种类多,鸟类在遇到敌害来犯时能共同对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语文教案-15 神 奇 的 鸟岛。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一个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4、能复述“鸟岛保卫战”这部分内容。

  5、能把课文分成三部分,能用找出重点句的方法了解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了解鸟岛是个美丽的地方,鸟的数量多,种类多,鸟类在遇到敌害来犯时能共同对敌,感受鸟岛的神奇。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鸟岛是神奇的?理解课文第2自然段,体会这一段是怎样写具体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15 神 奇 的 鸟岛》。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 从题目入手进行质疑,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齐读课题《神奇的鸟岛》,通过读题目,你了解到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了解到了课文内容是写鸟岛的景色,还想知道这个鸟岛在什么地方?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神奇的鸟岛?……)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并看看初读课文后你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1)学生小声读课文,读不准字音的字,查字典并标读音。

  (2)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

  正音:乘车 倒淌河 碧波万顷 眼花缭乱 一幅幅 锦绣画卷 鸟巢 几乎 披 着 黑颈鹤 踱 步 融 洽 掠 取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一只小猴子下山来了,一路上,它看见山下有又大又多的玉米、又大又红的桃子、又大又圆的西瓜、可爱的小兔子,感到非常高兴。可是当它回家的时候,却是两手空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跟着这只小猴子来看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一块”“非常”“往前”“西瓜”“蹦蹦跳跳”等生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词语的意思。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猴、瓜”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理解;学习“掰、扛、扔、摘、捧、抱、蹦、追”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块、常、往”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形近字示例:

  块(石块)--快(快乐)--诀(口诀)

  常(经常)--赏(欣赏)--裳(衣裳)

  往(来往)--驻(驻足)--炷(一炷香)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地”“土”作部首时,末横变提。

  “非”横间距均匀,两边最下横稍长。

  “常”上宽下窄,“巾”的竖在竖中线上。

  “往”“主”的三横长短不一。

  “瓜”第一画是短撇,要写得平一些。

  “进”写“辶”的捺时,要写成平捺,托住被包部分。

  “空”““稍扁一些,”工“的上横短、下横长。

  易错提示:

  “往”左部是“彳”,不要写成“亻”。

  “瓜”不要漏写点,不要写成“爪”。

  “空”上部是““,不要写成”宀“。

  (3)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示例:

  土:地(土地)--场(场面)--坏(坏人)

  扌:扛(扛起)--扔(扔掉)--摘(采摘)--捧(吹捧)--抱(拥抱)

  彳:往(向往)--行(行走)--街(街道)

  量词归类示例:

  块:一块玉米地一块糖一块石头

  棵:一棵桃树一棵青松一棵白菜

  片:一片瓜地一片树叶一片月光

  只:一只兔子一只袜子一只小船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猴子下山,先后去了哪些地方?

  明确:玉米地里、桃树下、西瓜地里。

  2、小猴子这一路上看见了哪些东西?

  明确: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又大又多的玉米、又大又红的桃子、又大又圆的西瓜、蹦蹦跳跳的小兔子,这可都是好东西!可是,小猴子不仅没有满载而归,反而一无所获。同学们,你们知道原因是什么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寻找答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3、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4、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

  1、进行口语交际。

  2、积累名人名言。

  3、了解成语故事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我的发现、读读背背)

  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句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1、齐读句子、体会。

  2、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第三课时(我会填、成语故事)

  一、我会填

  1、观察每一组形近字,发现规律,记住区分方法。

  2、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二、成语故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口语交际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下列词语:

  玲珑 噩耗 恸哭 愤怒 恍惚 突如其来 晴天霹雳 变幻无常

  小心翼翼 支离破碎 与日俱增 踽踽独行

  二、能力目标:

  通过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的可贵。

  重点难点

  1、 重点:理清文章的结构,会分析文章的线索。

  2、 难点:体会语句背后的深层含义;会分析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手足深情是如何贴切的表达出来的。

  3、 解决办法:对于文章的重点通过指导学生分段来解决。难点通过指导学生抓重点词语,重点句把握作者的 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教学导入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有各种各样,总的说可以概括为:友情、亲情、爱情。亲情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情感,她是 人世间纯天然的情感。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章,名为“金盒子”。本文所写的事虽然发生在很久以前,但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手足之 情,至今仍使人为之泪下。

  二、指导研究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自读提示”中的词语从文中找出来画上,查字典注好拼音,并根据上下文掌握词 语在文中的意思,记在生字本上。

  玲珑:精巧细致。

  噩耗: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恸哭:极悲哀的大哭。 教师备注

  愤怒:非常气愤。

  恍惚:不真切,不清楚,神志不清。

  突如其来:意想不到的到来。(事情发生在突然之间)

  晴天霹雳:比喻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

  变幻无常:变化很多,无法掌握,难以预测。

  小心翼翼:本是严肃虔敬的意思,现在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支离破碎:形容零散破碎,不成整体。

  与日俱增:一天天增长,形容增长快。

  踽踽独行:形容一个人走路孤零零的样子。

  2、解题:题目“金盒子”与文章是什么关系?

  题目“金盒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3、划分层次:边读边思考文章写了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全文可分为几部分?为什么这么分?

  明确:文章围绕金盒子写了作者与早逝的哥哥和弟弟之间曾发生过的`事,表现了作者与兄弟之间深深的手足 之情。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8)记叙了金盒子的来历和“我”与哥哥的交往与哥哥的去世后金盒子对我们所具有的特殊 意义。

  第二部分:(9—14)记叙了“我”与弟弟围绕金盒子所发生的故事。

  第三部分:(15)当父母相继去世后留下孤独的我一人,金盒子成为了“我”痛悼手足深情寄托之物。

  分段的根据:是按时间顺序来分的。

  4、阅读课文你最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说明受感动的理由。

  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有类似的金盒子这样的玩具吗?它的背后是否也有一些故事呢?它引起你哪些联想和感受呢?写 下来,一二百字。

语文教案 篇6

  本诗是儿童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诗歌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生动形象,旋律欢快、活泼,多年来一直是孩子们爱唱的歌曲之一。诗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队员们欢庆自己节日时快乐、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达了他们长大后决心报效祖国的志向。全诗以“乐”为线,心情之乐、成长之乐、理想之乐、场面之乐,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了少年儿童欢庆节日时的快乐心境和欢乐热闹的情景。

  1、能学会本课中的生字,会读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以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随着优美的曲调歌唱。

  3、感受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幸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从小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远大理想。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训练学生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韵味。

  《快乐的节日》这首小诗共有四个小节,重点是第二、三小结。教学时应从诵读和引发学生想象为主,首先抓住题眼,从学生的旧知识入手,激发学生读的欲望,然后通过不同的朗读要求,引导学生不断的与文本对话,逐层感悟诗歌的内涵,体会其意境。要合理的将本课和其它课整合,利用音乐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诗歌内容的快乐和语言的优美,培养学生的语感。课文配有彩图,学习时可根据画面展开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本文是一首优美的儿歌,在设计片断教学前,我让学生事先充分预习课文,感知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在预习时熟读课文,自我探索识字,然后再进行课堂教学,检测学生预习效果,逐步指导归纳识字方法。

  第一课时

  歌曲导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激起学习的兴趣,通过不同形式地朗读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齐读——指板书:快乐的节日

  2、点击课件:(聪明猴来了,他说小朋友们要想去过快乐的节日,就一定要完成他设置的闯关任务,你们有信心吗?)

  第一关:词语(点击课件)

  祝贺 敬爱 丰满 红领巾

  歌唱 希望 健康 白杨树

  鲜艳的红领巾 美丽的衣裳 美丽的小鸟

  可爱的祖国 敬爱的老师 亲爱的伙伴

  快乐的时光 健康的成长 勇敢地飞翔

  (1)你们会读吗?指名学生读。

  (2)齐读。

  第二关:句子

  你能用上刚才的词语,说说课文内容吗?(指名2——3名学生说)

  第三关:朗读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用闯关的游戏形式让学生朗读词语、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很好地激发。用上几个词语说说课文内容,训练了说话能力,并检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二、理解课文,感受意境:

  过渡:小朋友们真棒,词语、课文都读得那么好!聪明猴要带大家一起享受快乐的节日!请打开书本81页。

  (一)学习第一小节

  出示: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着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像朵朵花儿开放。

  1、喜欢这小节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吧!

  2、没有读的小朋友评价:你们觉得他们读得怎样?

  3、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这一小节。

  4、理解

  (1)为什么把“我们”比成“春天”呢?

  (春天充满生机,小朋友们也象春天一样充满活力。)

  师:在小鸟和风儿的陪伴下,小朋友们在广阔的天地间尽情地玩耍,充满了活力。就像春天一样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所以说我们——引读。

  (2)理解句意: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像朵朵花儿开放。

  (讨论后小结:小朋友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穿着美丽的.衣裳,就像一朵朵花儿一样美。)

  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学生齐读。

  5、小朋友们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最想说什么?最想做什么?(指名学生说)(板书:花园 草地)

  6、师:他们是那么快乐,那么幸福,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员,读一读这一小节。

  7、小朋友们,这么好听的儿歌,你们可要仔细听哦,感受那份快乐。(播放《快乐的节日》)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朗读课文,感悟字、词、句的意思,使学生的情感表现地淋漓尽致,进而体验到生活的快乐。最后听歌曲,优美的歌声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小朋友们,在这快乐的节日里,还有谁也在为我们高兴呢?

  出示:花儿向我们点头,白杨树哗啦啦地响。它们同美丽的小鸟,向我们祝贺,向我们歌唱。它们都说有了我们,可爱的祖国就更有希望。

  1、指名读,思考:它们同美丽的小鸟,向我们祝贺,向我们歌唱。“它们”指谁?(板书:花儿 白杨树 小鸟)

  2、理解“祝贺”。你能用“祝贺”说句话吗?

  3、创设情境:家里爸爸生日了,你想对爸爸说什么?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你想对他说什么?(学生说)那么花儿、白杨、小鸟都在向我们祝贺,为我们歌唱。它们会向我们说什么?(指名答)

  4、老师也想想你们祝贺,想听吗?(教师范读)听懂老师的祝贺了吗?

  5、男女生赛读,体会。

  师:是啊,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就更加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因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创造。

  6、出示:它们都说有了我们,可爱的祖国就更有希望。

  7、指名读,评价。

  8、齐读这一小节。

  (设计意图:理解课文内容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发挥了他们的想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让学生进行评价,既锻炼了学生听的能力,也指导了朗读。)

  (三)学习第三小节

  过渡:可爱的祖国有了我们就更有希望。所以我们要感谢祖国。

  出示:感谢亲爱的祖国,让我们健康地成长。我们像小鸟一样,等身上的羽毛长丰满,就勇敢地向着高空飞翔,飞向我们的理想。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

  (1)为什么要感谢祖国?(板书:祖国)

  (党和祖国就像妈妈一样,哺育着少年儿童幸福成长,没有祖国妈妈的培养、爱护,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2)出示句子,理解含义:

  我们像小鸟一样,等身上的羽毛长得丰满,就勇敢地向着高空飞翔,飞向我们的理想。

  (3)学生讨论后小结

  (开始,小鸟羽毛没有长好,不能飞翔,等翅膀硬了,就能独立飞向蓝天。小朋友们也一样,随着身体、知识、思想等方面都比较成熟,就能独立生活,建设祖国,保卫祖国。)

  (4)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将来准备怎样建设祖国?

  分小组讨论一下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什么样的本领?这些本领你现在还没有,应该怎么办呢?

  小结: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认真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长大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3、指导朗读,读出自豪感和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读、然后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设计学生说自己的理想,意在让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

  (四)学习第四小节

  过渡:在这快乐的节日里,我们怎能不又唱又跳呢!

  出示:唱啊,跳啊,敬爱的老师,亲爱的伙伴,我们一起度过这快乐的时光。

  1、指名读,“伙伴”指谁?(同学们)

  2、我们唱啊,跳啊,度过了——(板书:快乐的时光)

  3、指导朗读第四小节。(欢快的语气)

  (五)总结全文

  过渡:聪明猴说小朋友们学得很认真,他要奖励我们(点击课件听录音朗读)

  1、聪明猴读得怎么样?你知道她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吗?

  2、小结:对,因为她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读了,我们读书不但要声音洪亮,读流利,而且还要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读,你们想不想读好啊?

  3、下面,我们就学学聪明猴的样子来读课文,也把它读得有感情!(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听录音朗读课文,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学生更能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

  三、指导背诵

  1、同学们真聪明!学得真快,有的同学偷偷地告诉老师说他已经会背诵这一篇课文了,还有的同学告诉老师说他还会边背边动作呢!真了不起,现在先让同学们准备一下,等下请你到上面来好好表现一下。(学生自由准备)

  2、指名同学背诵,评一评谁最棒。

  3、接龙背诵。

  (设计意图:设置表演背诵和接龙背诵,激发了学生的背诵兴趣。)

  四、唱诵诗文,升华内涵。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非常神奇,它不但读起来好听,而且唱起来也非常好听,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歌吧!(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

  2、学生听歌,可以一边听一边小声跟唱或是打节拍,做动作。

  3、同学们,除了用歌声来表达我们快乐外,你还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的快乐呢?(学生回答:可以读诗歌,也可以唱歌曲,也可以表演诗歌,还可以画画等)

  (设计意图:通过听歌曲,使学生对课文更感兴趣,更想把它背诵下来,珍藏起来。)

  五、情感升华,总结全文。

  1、同学们,今天你过得快乐吗?你有没有想过快乐是谁送给我们的?(学生回答)

  2、对,是祖国妈妈。是我们的祖国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没有祖国妈妈对我们的培养、爱护,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希望同学们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说是谁让我们这么快乐,主要就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六、作业设计

  回家把这篇课文用不同的形式演给父母看。

  板书设计:

  花园 草地

  快乐的节日 花儿 白杨树 小鸟 快乐的时光

  祖国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句子中说话人在前、在中、在后时,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

  2.了解叠词在表达上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能在交际场合中对大家关心或感兴趣的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根据书的封面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

  5.运用已学方法自主阅读短文。

  教学准备

  教师:叠词卡片,词语接龙所需的生字卡片,搜集的新闻报道稿等。

  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

  1.读一读、想一想。

  ⑴自由读一读这三句话,说说写对话时要注意些什么?

  ⑵小结。对话的三种形式,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时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2痹俣粒体会表达效果。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不同的对话形式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

  3痹擞谩

  (1)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运用恰当的对话形式,写一两句人物的对话。

  (2)交流点评。

  二、词语拾趣

  1.自由读第一排范例,说说发现什么。

  2.同桌合作读,完成后面的词语接龙。

  3.教师抽读。

  4.开火车接龙。

  三、互动平台

  1.自由读,说说自己从这几段话中知道了什么。

  2.指名举例说说什么叫叠词。

  3.同桌比赛:看谁知道的叠词多。

  4.举例体会叠词的'表达效果。

  (1)生动形象。

  (2)富有美感和韵味。

  (3)感觉亲切。

  5.试着运用叠词说一两句话。

  四、自主阅读园地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刘翔创造亚洲奇迹》和《亚洲飞人——刘翔》。

  2.用自己的读书符号,留下你阅读的痕迹,记下你阅读中的感悟。

  3.引导学生交流读后感悟。

  (1)说说这两则新闻报道分别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你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倾向?

  (3)说说你对新闻报道的认识。

  五、口语交际:说出自己的见解

  1.课中联系旧知,引出话题。

  从本单元的课文中,我们认识到:一场暴风雨,有的人认为是一种毁灭,可拉法埃莱·费拉里斯却认为它带来的是更加绚丽华美的景色;在多数人眼里,丝瓜是再常见不过的了,可季羡林先生却认为它是那么神奇,仿佛既有思想,又有行动;有人觉得兰花要种在花盆里,有人却觉得还是长在空谷的幽兰好;就连那小小的天窗,也会让我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来。我们认识到: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看起来很平常的现象,很普通的事物,人们往往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你心中也一定有你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看法。想不想说出来,看看其他同学和你的想法有没有不一样?(板书课题)

  2.进行了解。

  3.交流了解情况。

  (1)同学间互相说说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

  (2)说说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交流可先在小组内进行,然后在全班组织开展。师指导学生就态度大方、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尤其是有独特的见解方面进行互提意见、互相评价。

  六、习作百花园

  1.联系课文,复习写法。

  (1)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你学到了哪些状物的方法?

  (2)《天窗》一课中,你懂得了怎样去展开想象?

  2.指导观察和想象。

  (1)看看语文书封面上有些什么?具体说说他们的样子,色彩等。

  (2)这些会让你想到什么?

  3惫顾枷白鳌

  你是怎么说的,你就怎么写。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口头语言转变为书面语言。知道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以书面语的形式写下来。

  4自读自改。

  运用修改符号,自读自改,知道修改在作文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5.师生合作,当面评改,以点带面。

  老师重在指导作文修改的方向和方法。

  6.分小组,学生互评自改。

  指导学生在互评过程中,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在评别人的作文中自己学会思考,力求得到一些启发。运用修改符号,反复修改,养成良好作文习惯。

  7.小组内互相赏读。

  8.面向全班赏读,增加学生习作的信心和兴趣,互相取长补短。

语文教案 篇8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一年级学生的认字、识字能力不强,而本课识字量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依据儿童心理特点,本课教学设计采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抓住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做到识用结合。同时依据教材图文并茂,内容活泼形象的特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富有情境的图画,多种形式的朗读为载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启迪孩子的灵性!在教学中体现三个结合:把阅读和巩固识字相结合,阅读和培养语感相结合,阅读与促进学生的发展相结合。

  课前准备

  1.(1)制作有文中景物和生字的课件。(教师)

  (2)制作水珠、蝌蚪、青蛙等头饰。(教师)

  2.生字、生词卡片,收集并认识各种常用标点符号。(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学:(教师边讲故事,边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孩子们快看,我们的黑板变成了一个美丽的荷花池,荷花池里都有什么啊?(荷叶、荷花、小蝌蚪、水泡泡、一串小水珠)呀!下雨了!这时,从池塘里跳出一只青蛙。它要给我们写诗了!

  2.设疑导入: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写诗》。

  3.教师板书,学生跟着书写,齐读课题。

  4.学习“写、诗”这两个字。通过定位联想法识记生字并组词。同时强调:“诗”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且是翘舌音,引导学生反复认读。

  5.认识新偏旁“冖”。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犹如一台戏的序幕。利用简笔画画出本课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讲故事般引出课题,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之中入情、移情、陶情,并认识了生字“写、诗”,分散了识字的量,降低了识字的难度。

  二、初读课文,定位识字

  1.导学: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读儿歌,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本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圈画出来。

  2.学生按要求自由拼读儿歌,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圈画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遍。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知生字的读音及课文的内容。学生重点注意听清自己圈画的生字词的读音。

  4.多种形式读文。先同桌互读纠错,再组内赛读,最后指名读文,其他学生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通顺两个方面评价。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环节本着这一原则,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然后与同桌、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最后班内汇报学习成果,使学生体会到自学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深入读文,随文识字

  1.学习第1小节,认识“点、要”两个生字。

  (1)指名朗读第1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做出评价。

  (2)指导朗读,注意感叹句的读法,要读出青蛙的喜悦之情。

  (3)识记生字“点”,认识新偏旁“灬”。“灬”有时表示尾巴,如在“燕”字中就表示尾巴;有时表示“火”,如在“热”“蒸”等字中就表示“火”。

  (4)识记“要”字,引导学生认读,并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5)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写”“诗”“点”“要”,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灵活巩固认读。(小老师领读并组词,开火车认读并组词,班内竞赛抢读,猜一猜读。)

  2.学习第2~4小节,认识“过、给、当、串、们、以”。

  (1)导学:青蛙写诗了,它是怎样写的呢?都有谁来帮忙了?我们来看第2~4小节。

  (2)学生自由读文,圈画出谁来帮忙了。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并贴图。

  (4)出示第2小节,指名朗读。

  (5)导学:在这一节中藏着三个生字宝宝,你能找到吗?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预设:

  过:用加一加的办法记,辶+寸=过。组词:过去过来过年

  给:用加一加的办法记,纟+合=给。组词:送给给你

  当:也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当。当是一个多音字。

  (6)导学:水珠也来帮忙了,多少水珠来帮忙呀?

  预设:一串水珠。

  ①学习“串”,可以用象形记忆法,两块肉用一根竹签穿起来,就是“串”。

  ②课件演示“串”的古今字变化。学生认真观察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③运用:有什么东西是成串的?(一串项链、一串辣椒、一串香蕉、一串灯笼、一串葡萄、一串冰糖葫芦、一串羊肉。)

  (7)谜语:门外有人——们。学习“们”字,强调读音是轻声。

  (8)用数笔画的方法学习“以”字。

  (9)导学:这么多小伙伴来帮忙,它们是怎么帮忙的?

  ①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学生说说谁像谁,潜移默化地学习比喻句。)

  ②导学:这些都叫标点符号。让我们用“……像……”的句式说说这些标点符号。

  预设:小蝌蚪像逗号;水泡泡像句号;一串水珠像省略号。

  ③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标点符号?(?;!)(课件播放:标点符号歌)

  3.学习第5小节,教学“成”字。

  (1)导读: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小青蛙,它终于把诗写成了。出示生字“成”,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记住“成”字。

  (2)指名读第5小节。其他同学要思考:听了青蛙写的诗,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只有一个字“呱”。

  (3)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青蛙的诗”。

  4.创设游戏情境“小蝌蚪找家”,巩固识字效果。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小蝌蚪,学生认读生字,读正确了小蝌蚪就可以回家了。

  生字回文,与阅读再次结合。

  导学:这些生字放回课文里你们会读吗?

  设计意图:本文生字较多,随文识字的形式降低了学生认字的难度。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丰富了学生识字记字的经验。游戏巩固识字,寓教于乐,提高了识字教学的实效。

  四、指导写字

  1.指导书写“们”字。

  (1)引导学生观察“们”的间架结构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汇报交流,强调“们”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学写生字“下”。

  (1)引导学生观察“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汇报交流,书写。

  (3)学生练习书写。(提醒书写姿势。“三个一”。)

  3.引导欣赏:你认为哪个字写得好,就对它笑一笑,并向同桌夸夸你写的字。

  4.师生共议,展示优秀作业,发“笑脸”奖。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写字指导至关重要。本环节在写字指导的过程中并没有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所侧重。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中,“们”是难点,它是一个合体字,所以在指导时重点指导“们”字,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发现合体字的书写规律。“下”字笔画较少,而且对于独体字的书写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不作为重点指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在指导书写中培养学生自主观察、评议及正确书写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观察体验,并让学生在扎实的书写练习、交流评议中给予“笑脸”鼓励,使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五、课堂小结,自主作业

  1.再读思考:通过阅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不懂的地方时,如果是简单的可以当堂解决,其他的内容引入下一课时教学。)

  2.自己给自己留作业:

  预设: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在本节课即将结束之时,让学生回顾读懂的内容,并对没有读懂的内容进行梳理,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和问题意识,同时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改变以往的老师留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给自己留作业,不仅激发了学生作业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巩固生字

  1.(课件演示:青蛙图)引导学生和青蛙交流,打个招呼。

  2.引导学生结合图画,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语。

  (1)课件出示字词:写诗、雨点儿、我要、过来、一串水珠、可以、给你、当心、我们、成了。

  (2)自读、小组内读、全班汇报读。

  3.去掉拼音,利用卡片开火车读生字词。

  4.生字回文,整体感知。

  5.导入:还记得你上节课结束时的疑问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解决这些“?”吧!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对生字记得快,忘得也快,学习的主动性还不强,需要老师有目的地帮助强化复习字词,夯实语文基础知识。通过回读课文,不仅巩固生字词,还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此环节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注重与上节课知识间的联系,从巩固学习内容入手,抓住学生心中的疑问,实现自然过渡,导入新课。

  二、创设情境,感悟课文

  1.学习第1小节——感受雨天的美。

  (1)(课件出示插图的动画)创设情境:快听:嘀嗒,嘀嗒……什么声音?(下雨了)是啊!文中哪句话也写到下雨了?(指生读句子: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你感受到了什么?(雨下得很小。)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启发想象:

  ①雨点儿一滴一滴落到了水里,落到了荷叶上,落到了……快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

  预设:生1:雨点儿落到绿绿的荷叶上滚来滚去的。

  生2:雨点儿落到水里,小河的水呀一圈一圈的可美啦!

  生3:水里的小蝌蚪们都来啦,它们都把小脑袋露出来了。

  ②如果你是青蛙,想想雨点儿落到了你的身上,你会是什么感觉?

  预设:我会感觉凉凉的,痒痒的,很好玩!

  ③如果你是青蛙,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样啊?

  预设:高兴极了;觉得景色太美了!

  (3)导读:快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4)引读:所以青蛙高兴地说——齐读本小节最后一句:我要写诗啦!

  2.学习第2~4小节。分角色朗读对话,感悟童趣。

  (1)过渡:听到青蛙要写诗啦,瞧瞧谁来帮忙啦?

  (2)随着学生回答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3)导学:你是从哪几小节知道的?(2、3、4)自由读这三个小节,思考:它们都帮了什么忙?

  (4)随着学生回答板书:小蝌蚪()——逗号;水泡泡()——句号;一串水珠()——省略号。

  (5)导学:为什么它们能当逗号、句号、省略号呢?

  ①出示小蝌蚪图片,你们发现什么了?(小蝌蚪真像逗号。)

  ②师请孩子吹泡泡,你们发现什么了?(水泡泡圆圆的,很像句号;我觉得它不但圆,还透明,很漂亮!)

  ③指导学生朗读:多有趣啊!快出声地读一读第2、3小节。(学生练读后指名读。)

  ④引导学生认识省略号。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一串水珠”。为什么不说一个水珠呢?

  预设:省略号是六个点,一个水珠不像,我觉得一串水珠排起来很有趣!水珠们很团结!

  ⑤引读:快把你的想法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6)引读:是啊!多有趣的对话呀!多好的朋友啊!快试着小组内分角色有感情地读一读。

  (7)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8)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多紧密呀!我们和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好朋友。

  (9)依据板书,引领孩子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的背下来。

  3.拓展延伸,训练语言。

  (1)导学:多有趣的诗歌呀!快根据课文内容,想想大自然中的.事物还有什么可以当逗号、省略号和句号?

  (2)通过班级讨论得出:圆圆的( ),当个小句号;一串( ),当省略号;( )带个小尾巴可以当个小逗号。

  4.学习第5小节,美读诗文,启迪灵性。

  (1)导学: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青蛙,它终于把诗写成了(课件出示第5小节),快大声地读一读,看看自己能发现什么?(诗的内容只有一个“呱”字。)

  (2)导学:青蛙写的诗多有意思,只有一个字——呱。这个字是拟声词。再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3)导学:“呱呱,呱呱”是青蛙的语言,你能不能做个小翻译,给大家解释一下青蛙的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4)学生自由猜测青蛙“呱呱”的内容。

  5.引读全文:雨天的景色多美呀!青蛙的朋友们多团结呀!所以青蛙才能写出这么美的诗,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出发,利用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为什么小蝌蚪能当逗号,水泡泡能当句号,一串水珠能当省略号。把识字与理解诗文结合起来,同时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加上适度的拓展与想象,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语感,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启迪了孩子的灵性。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指导观察,自主书写

  1.指导书写“雨”字。

  2.导学:观察这个生字,书写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预设:中间的四个点的方向要一致。

  3.引导观察“雨”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根据学生汇报,教师范写指导。

  4.引领孩子按“一写二看三对照”的方法主动去写好字。

  5.用投影把写得好的展示给大家看。

  6.观察“个”字,自己尝试写一个。

  7.班内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评价。(重在发现优点,鼓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让学生体会发现的快乐,同时也使写字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指导的层面上,更多的是学生的积极参与。有重点地指导书写和课件演示观察仿写相结合,使生字教学扎实有效且富有趣味,不乏味。

  四、背诵课文,总结全文

  1.学生参看板书练习背诵课文。

  2.齐声背诵课文。

  3.师生谈收获小结。

  设计意图:在课堂的结尾让学生背诵课文谈谈收获,不仅能帮助低年级学生丰富语言积累,还能提高学生的总结和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快乐。

语文教案 篇9

  ——采用“异步渗透识字法”

  基本教法:阅读课文的识字教学,执教者采用“异步渗透识字法”,即识字教学的“四会”分四步在语言环境中进行。第一步侧重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拼音能力,自己读准字音;第二步侧重在阅读课文中理解字词义;第三步侧重通过指导书写与书写练习掌握字形;第四步在综合练习中侧重在字词的运用。但,各步之间有机渗透,不截然分开。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大雁”,让学生读准“雁”(y2n),然后打出幻灯——大雁投像,教师简介大雁的外形特征,它是一种侯鸟。

  评析:揭题中,在读准“雁”的字音后,介绍大雁的有关知识,这就是在读准字音时有机地渗透字义教学。

  二、预习课文。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拼音能力自己去读准全部生字的字音,并读通课文。给予自读课文5~7分钟时间。

  (1)读准生字字音,对读错的字音进行强化矫正。如:

  “往”(w3ng),第三声读音要到位。

  “一群”、“一会儿”、“一字”的三个“一”,根据语言环境要变调,初步教给变调规则。

  “一会儿”的“儿”,在这里要读轻声。

  (2)读通课文。看生字回到课文中,有否读准字音。强化课文中“,”、“。”的语气停顿时间。

  评析:这一步教者重视拼音能力的迁移,侧重读准字音,采用边看汉字边看音节读出字音的方法。这一方法体现在读准字音中渗透字形;在读准字音后,生字回到课文中去巩固,体现整体性识字原则。

  三、阅读课文,理解字、词、句意义。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和指导学生观察幻灯上投影——大雁飞翔在课文插图后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为什么大雁要在这个时候往南飞?(引导理解“来”、“凉”两字意思,对“来”与“去”、“凉”与“冷”作字义的比较。

  指名学生读:“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然后提问:

  (1)读读这个句子,看看插图,“一群大雁”的“一群”是多少只?(学生甲说,我从图上看出一群是七只,学生乙说,不对,“一群”不一定是七只,是很多只。教师引:“一群”,正确地说应该是多少只呢?老师给大家举例:“一群小朋友在玩耍。”“一群小鸡在寻食。”“一群羊在山坡上吃草。”这些句子中的“一群”是多少只呢?经过老师启发后,这个班的一名优等生发言:“‘一群’,‘七只’不准,‘很多’不够明确。应该是三只以上的.数字。”老师表扬他肯动脑筋,是“最佳发言”。)

  (3)句子中“往南飞”的“往”,谁能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说说。(往——向(xi2ng)、朝(ch2o)“往南飞”的“往”与“来来往往”的“往”意思是不是相同?(“来来往往”的“往”是“去”的意思。)

  (4)“一群大雁往南飞”的“南”,谁能在黑板的挂图上指出“南”的方位。课文中的插图大雁飞的方向是往南吗?(插图是往“西”飞的。)

  (5)“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这两个“一会儿”说明大雁飞行时队形怎样?(大雁的飞行队形不断在变化。教师并用幻灯动片片基在投影上表示大雁飞行的队形在不断的变化。那么,“一会儿……一会儿”表示前后间歇的时间多长?(间歇的时间不太长)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二句话。(进一步矫正“往”。三个“一”的读音。)

  评析:这一步侧重理解字词意义,而字词教学在课文的整体中进行。这样,通过教学既理解了字词意义,同时也读懂了句子。并在字词意义的理解过程中巩固了字音,渗透了字形。

  四、指导书写和书写练习。

  教师教学“雁、往、群、排”四个字的部首名称。“(厂字头),(双人旁),(羊字旁),(提手旁)”。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全部生字:“雁、群、往、儿、排”后问:哪几个生字的字形你已经记住?是怎样记住的?哪几个有困难?动脑筋怎样把它们记住?(前后座四人小组讨论,启发学生运用已学习过的八种识字方法——数笔画法、分析结构法、部件法、象形法、比较法、联想法、猜谜法、编儿歌法,提出自己识记生字的思路。)

  指导书写,不平均使用力量。“排、群、往”这三个左右结构的字,选“排、群”,指导在田字格上书写。“排”,左边占1/3格;“群”左右各占1/2格。

  书写练习(5分钟)

  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

  (1)听写生字。中下类型学生四人到黑板上写,其余学生把生字写在“听写本”上。

  (2)朗读课文(检查“,”、“。”号的语气停顿时间是否对;生字字音是否读准确、到位)。

  二、填空练习

  秋天来了,天气(),树叶(),菊花(),大雁()

  三、口头扩词练习

  群——一群、群众、合群、羊群

  往——来往、往来、往东、往西

  排——排成、排队、排长

  口头词语搭配练习:

  一群(大雁)一群(小孩、小朋友)

  一群(山羊)一群(小蝌蚪)

  小红一会儿(唱歌),一会儿()

  小玲一会儿(),一会儿(笑)

  四、看图说话。看课文插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意思。(这一环节的要求是促使学生把学过的生字、新词在口头中正确运用。)

  五、你喜欢大雁吗?为什么?

  六、默写课文(包括标点)

  评析:以上五个过程,是进行听说读的综合训练和思想教育,但侧重在字词的口头运用。

  总评:低年级阅读课文的识字教学,目前有的老师仍采用“同步教学法”,而王老师迥然不同,采用“异步渗透法”。根据评者去该班实地了解,采用这一教法后,生字“四会”要求落实,阶段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效益高;既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