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荆棘鸟的读书笔记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荆棘鸟的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荆棘鸟的读书笔记1
《荆棘鸟》的主题,也是永恒不变的:爱,与命运。究竟爱在跌宕起伏的命运中有怎样的纠缠究竟命运在悲喜交织的爱中有怎样的痕迹究竟是爱主宰了命运,或是命运主宰了爱呢荆棘鸟的传说,一向在淡淡地讲述着。哀伤弥漫,但也许哀伤并不是传说想要表达的。从麦吉和拉尔夫的跨越了时空距离的感情纠葛中我们也许能够领悟些不一样以往的东西。有关爱,也有关于命运。
也许看过这部小说的人会说我小题大作,煽情得有点过。但我在看这本书的大部分时间,眼睛的确是湿润的`----这并不需要得到大多数人的相信和理解。我总是惊讶于作者那种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和对人性,感情的深刻透漏。我一向在想,这是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天可怜见,看得途中我总是想起这句话。虽然它的大抵意思我并不很了解,但我明白,倘若天可怜见,会喜欢小说里面的每一个人,如果我们也同样以宽容的眼光来看待,不会去恨里面的任何一个人---当然,我还没有看完全部的小说,只是有些话不吐不快。
首先使我触到悲伤的是弗兰克---这个私生子,我总是不可避免把它和希斯克里夫放在一齐想象。尽管他们没有任何背景的相似。他的出场也太少,仅有几年的时间他的生活对我来说是可知的,它使我悲伤,是因为他对于母亲和妹妹那种不可比拟的爱。我总是细细去品味这一个细节,当在学校被阿加莎鞭打了的梅吉找到弗兰克,扑在他怀里寻求安慰。仅有在弗兰克怀里梅吉才能毫无顾忌地哭出来。对于梅吉来讲,弗兰克是她幼年时期的唯一一个能够依靠和信任的港湾吧。
可是弗兰克一出场就注定要走,不只是因为他的身世。更因为他对现有生活的一种厌恶和悲哀,在他心目中,母亲永远像一个女神般美丽,而即使父亲对母亲足够的重视和崇拜,也不能弥补他气质上的差距-----在我看来的确如此,一个美丽的贵妇人,一个憨厚老实的长工,完全不是能够生活的人。弗兰克总是固执地认为父亲侵犯了母亲,她在弗兰克明白男女之事后的日子里,每一次怀孕都让弗兰克大为光火---他怎样能忍受一个老大粗骑在自我那高贵的母亲的身上呢
弗兰克因为身高矮小而自卑,他不得不用强壮的身体来弥补这一不足,于是他成了全镇气力最大的人------这一优势也让他成为打架的一把好手,事实上,他更乐于以此来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
荆棘鸟的读书笔记2
1977年,有一本书刚问世就跃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冠军,不仅在美国创下销售记录,也迅速传到世界各国,这本书就是《荆棘鸟》,它在宏观的历史背景下演绎绝世爱情,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
作者的开卷语是这么写:在南半球有一种鸟,它的歌声比世界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美好动听,但是它只有找到一种荆棘树,落在长满荆棘的树枝上,让荆棘刺进自己的肉体,才能够歌唱。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开始了寻找荆棘树的旅程,直到如愿以偿,找到那种长满如针一样锋利荆棘的荆棘树。这个时候,它就落下来,而且要选择最尖、最锋利、扎进肉体最长的荆棘。它的身体被锋利的荆棘刺得血流如注,疼痛难忍,生命就要奄奄一息了,它开始了让所有会歌唱的鸟自惭形秽的歌唱。一向自比歌王的云雀和夜莺,在它的歌声面前也黯然失色。不久,荆棘鸟的血流尽了,一曲最美妙的歌声也戛然而止。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着。所有听到歌声的人和鸟儿都在向荆棘鸟致最后的敬意,因为大家都知道,最美好的东西,只有用深痛巨创才能换取。
这段话说的是梅吉,因为家庭的贫苦她过早的承受很多的艰辛,从她出生的那天起,疼痛已被荆棘扎进了她的生命里。但她最大的痛苦却却是她的爱情,他们都是可挑剔的出众,而且对梅尔也特别照顾,很爱她。他们之间本没有任何阻拦,只除了一条——他是个教士。
在她随家人踏上澳大利亚的土地后是他迎接的他们,是他给了她父亲般的慈爱,兄长似的关怀,他带她参加集市,他教她骑马,他关心在意着她的任何一个不快和烦恼。她第一次见到他时才十岁,是他陪着她从一个女孩变成了少女,爱情的种子早已种下。
但他是教士,他们永远不能结婚。他走了,她嫁给了一个她以为像他的剪羊毛的工人。她就到了另一个国家,在那里,她既不能经常的见到自己的丈夫更不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她身上甚至连一分钱也没有。
虽然她的丈夫对她是这样的苛刻,但她还是以特有的坚韧坚持了下来。当拉尔夫来了,那疯狂而甜蜜的天堂般的生活改变了一切。梅吉带着拉尔夫未出生的宝宝离开了。那是一个和拉尔夫一样孩子,那样的高大、健美、优雅、善良,她爱着这个孩子,甚至比爱拉尔夫更爱,但就是这样的孩子却想要走上了一条同自己父亲一样的路——他要去做一个教士。
梅尔想尽办法阻止他的梦想,但最后她的儿子还是死了,在他终于结束了长达八年的学院生活而利用假期在希腊度假时为了救两个女郎被海水吞没了。她想要孩子的尸体,没办法告诉拉尔夫,那个孩子是他的。最后拉尔夫也死了。
荆棘鸟一边忍受着疼痛一边唱着使上帝微笑的歌,其实生活本身就是这样:假如你不能忍受,那么你就无法生存,而在你忍受的同时生活也继续了残酷下来。
男主人公拉尔夫——虔诚与野心的人。很多人并不喜欢这个教士,因为在面对一千三百万英镑时,他出卖了梅吉的一家。虽然他之后将他们的生活照顾的很好,但无论怎么说,他夺取了他们的财产。
拉尔夫的性格在某种程度上布满了矛盾。他信仰上帝,即使背弃了誓言他也敢于在上帝面前忏悔,虽然也许这忏悔可能彻底把他毁了,从这方面看他是虔诚的。但在另一方面,他的心中又布满了功利,他渴望升迁,渴望向上爬,就是为了这个目标,他背弃了梅吉。这点在我来看有些无法理解,因为我一向觉得虔诚和功利是互不相容的,我无法想象一个得道高僧一面念着佛经一面接受钱财。但无论我怎样的不理解,这种矛盾却统一在了拉尔夫的身上,并且使他这个人彻底的活了起来:我是一个教士,但同时,我也是一个男人。作为教士的`他,是虔诚的,作为男人的他,是有野心的。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所以,这也注定了拉尔夫的痛苦。
在和梅吉相见的第一眼他就爱上了她,确切的说是拉尔夫爱上了梅吉身上的女性特征:温柔、美丽、顺从、韧性、孩子气、纯真、善良、包容、理解……这种爱因为梅吉只是个孩子所以被所有的人都忽略了,包括拉尔夫自己,可是他却恼恨着梅吉的成长,恼恨着她那不停发育的身体,因为他知道,当她长大就是他不得不离开的时候。拉尔夫爱梅吉,但却不能说出来。只能一遍遍的粉刷她的卧室,只能以一个父亲对女儿或者兄长对妹妹的方式表达,而随着梅吉的成长,他的这种痛苦更为加深,甚至当梅吉向他示爱时,他也要摇头拒绝。梅吉终于像他所希望的那样嫁给了别人,而他得到的并不是想象中的救赎,而是更大的痛苦,这痛苦又是自己亲手造成的。
这本书真的不错,不愧能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教父》媲美。如果有时间的空余,就看看这部书吧;如果没有,就去看看电影,电影版也很棒的!
荆棘鸟的读书笔记3
作者——考琳·麦卡洛是澳大利亚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她出生于一个牧业工人家庭,十二岁移居悉尼。此前,一家人过着游牧生活。考琳〃麦卡洛从小就表现出不凡的艺术才能,她从五岁起就写诗歌,讲故事,学画画。《荆棘鸟》的问世使更多的读者认识了这位伟大的作家。
荆棘鸟原本是产自南美的一种珍稀鸟类,因其擅长在荆棘灌木丛中觅食,其羽毛象燃烧的火焰般鲜艳而得名。传说这种鸟,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界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她就在寻找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然后,她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深刻里,她超脱了...作者以荆棘鸟为名,是有象征意义的。荆棘鸟象征着执着、无畏而又悲怆的追求,为了最美好的理想而毕生追求,而最终牺牲了了生命。也象征着生命最终的绝唱,如流星划落,一生一次的美好是超越了人世的普通美丽。
《荆棘鸟》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全书分七部,每部以一人为中心,但又彼此联系,前后呼应。本书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作为一部家世小说,《荆棘鸟》里的人物并不算多,但都极具个性。作品为我们展示的是丰满的的奇妙人物。
作为一部巨著,很多东西让我有的可读。如细腻的人物内心的刻画,生动的环境描写。。。时间关系,我在文中重点读了主人公梅吉的经历,所以就重点讲讲我读到的梅吉及读后的感受吧!四岁的梅吉就有了打动人的力量,她就象她的生日礼物洋娃娃一样,温顺而美丽、可爱。岁月流逝,这朵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放着。金红色的美丽头发,灰色的眼睛柔和、纯洁,象一对熔化的宝石,或者象卢克眼中看到的:是融进了蓝色光谱中的一切颜色,柔软的身材,娇嫩的体态。这样温柔、美丽的结合,世上仅有这一枝。梅吉有着天生的母性,对孩子特殊的迷恋。熟练地给弟弟妹妹换尿布时的梅吉象个小妈妈,那些动作让拉尔夫着迷。费兰克走后,弟弟小哈尔成了梅吉的中心。在照顾小哈尔的过程中,梅吉的母性不断增强,她甚至觉得她就是小哈尔的母亲,并渴望真正成为母亲,成为菲那样的女人。母性为梅吉增添了圣洁的光芒。梅吉天真烂漫,纯洁无暇,这朵玫瑰一尘不染地静静开放。
作为一个美丽的女性,梅吉又有着与生俱来的坚韧。在15岁遇到初潮,单纯无知的她以为得了绝症,沉默地隐藏着自己的恐惧。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已经做好了死亡的准备!
梅吉最打动人的精神力量,也是女性永久的美的力量——执着。拉尔夫几乎就是梅吉所有的梦想,甚至生存的目的。拉尔夫英俊而优雅,父亲般的慈爱,兄长般地关怀,带她参加集市,教她骑马,关心在意着她的任何一个不快和烦恼,象保护小鸡一样保护她,甚至在梅吉初潮时当起了母亲的角色。于是这个男人在梅吉的心灵里撒下了爱的种子,她对拉尔夫的爱情,一天天随着她的成长,不可抗拒地发芽、开花。为了这爱情,梅吉用了她的一生来换取。然而她爱上的男人却把自己给了上帝,她永远无法得到这个男人,这就是对于梅吉,是最锋利、最长的荆棘。尽管梅吉在执着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受到深痛巨创,体会到了爱的刻骨铭心,生命却有了完整的意义。在爱的寻找中,她理解了母亲,在失去最心爱的儿子后,她终于发现并从心底真正接受了自己的女儿。上帝并没有带走一切。梅吉因无法得到而显得孤单与可怜,她的灵魂只是在戴恩和拉尔夫死后才得到真正的`解放。花开花会落,即便消亡也会变成春泥,这无穷无尽的循环,生生不息,这便是生命的意义。
作为一个纯粹的读者,我感叹梅吉的顽强,感叹一个女性能够如此默默地的坚持!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小说中的境遇不完全雷同,但都是真实而残酷的。一个个纯真的女孩成为坚强的女人然后成为伟大的母亲,这个历程的确令无数人感慨!对于我们这些喝着黄河水长大的中国人,尤其是从战争年代到建设时期,再到应对无数大灾大难的中国女性,从没有把自己示为弱者,无论是在工作中施展才华,还是在生活中相夫教子,平凡的日子,不求鲜花掌声,浪漫的假期,默默奉献劳动,“中国的半边天”岂止是半边天,简直就是坚韧顽强的化身!回看生活中那些成家立业的女性,总会不难发现那份可贵的坚持与顽强!所以我喜欢书中顽强的梅吉,苦苦追寻又无怨无悔的梅吉!
经典的爱情总是以悲剧而告终的。《乱世佳人》,《呼啸山庄》,《简.爱》,《红楼梦》等著作能流芳百世,悲剧的意义在于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正像书中最后说的那样: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明明白白的,而我们就是要像荆棘鸟一样发出绝唱。最后想对所有的老师们说: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
荆棘鸟的读书笔记4
我亲爱的孩子,将来我会给你那样一封信的。因为你虽然是女儿,可我从一开始就相信你是神秘的奇迹。而且,我希望,我们都能够善良地去过这一生。
《荆棘鸟》是一本非常厚重的书。我非常喜欢。可是中文译本非常不好读,越到后来越有吃鱼被小刺困扰的感觉。我打算买一本英文版放在床头,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好好读。我甚至觉得,即使像读《红楼梦》那样来读这本书也不为过。因为这样想了,心里就能感到宽慰,不为自己匆匆结束这本书而感到自责和失望。
说它是一本厚重的书,因为可探讨的主题实在是太多了。比如,澳大利亚移民家族的历史,是否也是一部《百年孤独》?比如,梅吉和拉尔夫的爱情,是世俗感情与上帝的争抢还是上帝自己布的局?比如宿命。比如“荆棘鸟”。
可我们都在通过读书读自己。所以当我读到最后的时候,让我感动到想哭的是梅吉写给朱思婷的那封信,是母女之间的和解。
这本书里母女之间的感情和实际关系让我很不舒服。梅吉四岁的时候收到妈妈给买的布娃娃礼物,可她的妈妈对她有着什么样的感情呢?她去看睡着的孩子们,“只顺便瞟了她一眼。梅吉没什么神秘之处,她是一个女性,菲知道她的命运将会如何,她既不羡慕她,也不怜悯她。男孩子可就不一样,他们是奇迹……”
实际上菲才不是什么重男轻女的老迷信,她是把自己的命运投射到女儿的身上,所以把对自我的漠然感情也投射到女儿身上。这是一种诅咒,因为宿命般的,她“偷”来一个生命但最终失去这个生命的命运最终落到了梅吉身上。去读读她告诉梅吉她早就看出戴恩是拉尔夫的孩子时的那几页吧,我读得心惊胆战。开始我觉得菲怎么能那么残忍,怎么可以对女儿说出“你等着吧!你会失去戴恩的”那样的话。后来我明白,她是同情、自知,是自己撕扯自己的.伤口,同时昭示给梅吉她也将有的伤口。
再说梅吉和朱思婷之间。是梅吉的渴望和“阴谋”带来了朱思婷的降生,可是从那一刻起她就不爱这个女儿。女儿时刻提醒她那段屈辱的经历,并且还抢夺了她跟儿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在戴恩死前,无论是直觉还是理性,她都没认真喜爱过这个女儿。
我开始也不喜欢朱思婷,不喜欢这个过于异样的生命。她长得不好看,性格也不好,关键是我们真的可以把戴恩的死归咎于她。我很奇怪,她何德何能,能获得雷恩的爱情。
——直到我读了那封信。
好吧,亲爱的朱思婷,那时候我才懂了你,通过你的母亲懂了你。你就是你,你决定不了任何人的命运,尤其是戴恩的,他属于上帝。你天生就不属于德罗海达,尽管它美得让所有人沉醉,所以不要觉得对母亲和德罗海达的所有人负有责任,觉得应该回到那个地方,其实,大家对你的爱从来不是要牵绊你。你那些让人讨厌的与众不同,是你能够逃脱外祖母和母亲命运的预示。对,谁也不知道你的命运将会如何,你就是神秘的,你就是奇迹!所以你那令人羡慕的爱情,是命运给你独特的赏赐。
张艾嘉有一段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当你到了某一个年纪,当你自己成长到成为要负责任的家长的时候,或者你有自己家庭的时候,你就开始回溯自己的成长,你会发现很多教育和影响都来自你的上一代。如果你发现你跟你的上一代有很多东西还没有和解,你会发现其实那是一种痛苦。那种东西沉淀久了会变酸、会变苦,会变得不健康。”
不得不说,我感触这么深,是因为我和我的母亲并没有取得这样的和解。她想让我“回家”但又不想成为我的羁绊,我不想回去却又深怀内疚。我们之间的那种东西,伴随着刻薄的言语和债务般的感情纠葛,真的变酸变苦了。
“我们各自的心中都有某些不愿意摈弃的东西,即使这东西使我们痛苦的要死。我们就是我们,就是这样。就像古老的凯尔特传说中那胸前带着荆棘的鸟,泣血而啼,呕出了血淋淋的心儿死去。因为它不得不如此,它是被迫的。有些事明知道行不通,可是咱们还是要做。但是,有自知之明并不能影响或改变事情的结局,对吗?每个人都在唱着自己那只小小的曲子,相信这是世界从未聆听过的最动听的声音。难道你不明白吗?咱们制造了自己的荆棘丛,而且从不停下来计算其代价。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忍受痛苦的煎熬,并且告诉自己,这是非常值得的。”
对家一边眷念一边抵触,对自己的命运一边乐观一边绝望,这就是我的荆棘丛。如果我也能收到那样一封信,也许我能得到朱思婷那样的幸福。
我亲爱的孩子,将来我会给你那样一封信的。因为你虽然是女儿,可我从一开始就相信你是神秘的奇迹。而且,我希望,我们都能够善良地去过这一生。
读到这封信之前,我一直觉得这本书的作者——考琳·麦卡洛——是个心思细腻但是过于狠毒的人,看看她对那些死亡结局的安排:帕迪和斯图没有任何征兆的忽然死亡让我们来不及承受,戴恩未出生就有了必死的预言让我们心如死灰,战争中的双生子在生死线上的徘徊让我们的心被无情撕扯。可是当我读完这封信,我明白这是个善良的作者。她让梅吉和朱思婷和解了,就是让所有人和他们的命运和解了,也是让读者和作者和解了。
我爱这样善良的作者,上帝就是作者。
荆棘鸟的读书笔记5
这篇小说讲述了德罗海达牧场上的人的故事,以三代女主人为主角。第一代为玛森和菲。玛森是一名富可敌国的遗孀,在丈夫去世后继承了他的遗产并扩大了财富,终身未再婚。衰老后找来在新西兰到处打零工的弟弟帕迪一家,帮忙管理德罗海达。帕迪的妻子是一名富家千金,因私通一已婚男士生下弗兰克给家族蒙羞被嫁给剪羊毛工帕迪,婚后勤敏理家,但只爱弗兰克,忽视帕迪和他们的孩子。第二代是梅吉。梅吉是菲唯一的女儿,但一直被忽视,她的生命中有过弗兰克和拉尔夫,后来还有儿子戴恩,只是前者不堪受辱离家出走,神父投身教会,儿子也回到天上。第三代是梅吉的女儿朱丝婷,这女孩性子独立,行事凭本心,只是内心不像她以为的那么坚强,她需要爱。总体来说,玛恩给她们留下了生活无忧的资本,她们也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在生命的长河中,她们是幸运的。
最不喜欢的是年轻时的菲,一心祭奠她失去的爱情,旁观着自己的生活。总觉得她的儿子们一辈子未婚,与她有很大关系,他们不曾体验家的温暖,所以宁愿把一切奉献给大地。比较喜欢梅吉,可能因为她的故事最圆满,行事也合乎情理,当然中途有一段她嫁给卢克的时候,我挺怒其不争,也连带反感菲。对朱丝婷无感,可能现实中最不会和这种人有交集,她目的明确,看似无情,只是用疏离掩饰了她的情感需要。
在这片土地上,很多人死去了。深爱菲的帕迪,梅吉的'哈尔,菲的斯图。后来也有人死在别处,葬回故里的,比如主的戴恩。似乎人死前对周遭环境的感受更灵敏,外界越美,他的死就越动人。
这家的男人们,很沉默。女性虽少,却似是灵魂。帕迪是大地,帕迪的儿子们也是。拉尔夫和卢克,外表相似,追求不同但本质相同,只是对梅吉的在意不同。戴恩肖似其父,对主确是真心爱戴。雷纳目标明确,手段高明。
德罗海达的时代要过去了。
有点好奇,为啥男人们比女人们大那么多,其他西方小说也大多如此。
荆棘鸟的读书笔记6
用了很长时间看完这本书,不是因为它太长,而是书中看似平静的叙述隐藏的巨大的悲哀让人无法承受。至此,我明白了我永远不会有作家的冷静与近乎残酷,我写小说时,在动笔的那一刻,就先被自己的感情淹没了。
最幸福的时候,也是痛苦将至的时候。就像荆棘鸟扑向尖刺的时候,也是她唱得最动听的时候。
菲奥娜是一位贵族的女儿,未婚先育,孩子弗兰克的父亲是一位有名的政客,他爱菲却不能娶她。菲被家族遗弃,被父亲安排嫁给了剪毛工人帕迪。婚后,她对帕迪与孩子极其冷漠,她把自己埋在繁重的家务之中,每天一言不发像陀螺一样劳作着。她可以给帕迪生儿育女,可以劳累,但她不会爱他,她爱的只有弗兰克及弗兰克的父亲,她一直都生活在对自己早年的欢乐的幻想之中。直到帕迪被大火烧死,她才突然发现自己原来如此深爱着他。而在他生前,她从没说过,也从未知晓。
有的爱情就是这样莫名其妙,就像《神雕侠侣》里的郭芙,直到嫁给耶律时才明白自己爱的是杨过。她以前专门跟他作对是因为她为得不到他的爱而气恼。我们总是自以为很透彻,却在自己对自己的判断的坚持中做了傻瓜。
菲的女儿梅吉在孩提无知时,虽然有痛苦的时候,如在教会学校读书被阿加莎修女责打,被迫和小朋友特丽莎分手及弗兰克逃走,都曾让她深深痛苦,然那时她有真实的欢乐,就象艾格尼丝的到来、认识拉尔夫、哺育小哈尔,梅吉都感到了上帝的仁慈。只有当拉尔夫被利欲权势,将自己卖给玛丽死去的灵魂和天主教廷后,梅吉的生活才陷入无底的黑暗。“梅吉,我把你卖了,卖了一千五百万银币。”拉尔夫说。对穿着玫瑰灰衣服的梅吉说。他痛苦的说,我爱你,梅吉,可是,我是个教士,我将只能忠诚于上帝。然而梅吉始终都爱着拉尔夫。她嫁给了有点象拉尔夫的卢克,只为了生一个象拉尔夫的孩子。失去的爱情没有在卢克那得到丝毫弥补;习惯单身的卢克从没有把梅吉当妻子看,充其量只是迷恋她的美貌罢了。而最让卢克迷恋的不是梅吉的美貌,而是她的钱。这是他接近梅吉的最初的原因。两个人在一起的理由都与爱情无关。这以后,她对生活的态度与其说是一种热爱,毋宁说是一种无奈的面对。
结婚时,她没有告诉拉尔夫,当拉尔夫回到德罗海达农场梅吉的家时,万分痛苦。梅吉生产的时候(卢克的孩子,叫朱丝婷),卢克都没来看她一眼。这时来寻找拉尔夫神父突然出现,陪梅吉度过痛苦。此时的梅吉,看着他,看似没有爱,也没有恨。其实梅吉还爱他,一生只爱他一个人。然而她有种极强的自尊心,就像她的母亲一样,深深的隐藏着自己的感情。不表示爱,也不表示痛恨嚎啕大哭。
产后的梅吉在好心的安妮夫人的帮助下去了一个小岛度假,在静谧的氛围中,她开始想以后的路该怎样走。“跟卢克就这样过吧,拉尔夫永远是一个梦。”她对自己说。可是就在她决定将拉尔夫忘掉的时候,他却来海岛上找了她。她没有告诉拉尔夫,在海岛上,她有了拉尔夫的孩子——戴恩——跟拉尔夫长的一模一样的孩子,那象是她所希翼的全部,事实上只是一种微薄的安慰。她说,拉尔夫是属于上帝的,她得不到,但终于从上帝那里偷走了一样东西。她对戴恩越喜欢,越衬托出她的孤单与可怜,爱的无力及失去爱人的虚空。她的母亲菲说:“没有人能从上帝那里偷走什么,偷的东西总要还回去的。有一天,你必定失去戴恩。”长大后的戴恩第一次见到拉尔夫就开始崇拜他,并最终决定当一名教士。梅吉伤痛欲绝,却由他去了。在希腊的海边,戴恩为救落水的几个女人而死。在梅吉要求拉尔夫帮她找到戴恩的遗体带他回澳大利亚时,拉尔夫才知道戴恩是他的孩子。主持完戴恩的葬礼后几个小时,拉尔夫红衣主教停止了呼吸。在最后一刻,他没有想到梅吉。他痛苦与欢乐的来源,他一生只爱过一个的人。他在爱情与权力间痛苦挣扎的一生终于结束了,也解脱了。
在拉尔夫与戴恩死后,梅吉才得到真正的解放。就像帕迪死后,老去的菲才得到安宁一样。此时歌声最为响亮,也由于痛失所爱而分外悲伤。
同样因戴恩的死而悲伤的还有戴恩的姐姐朱丝婷。本来她打算与戴恩一起去希腊度假的,可是为了陪雷恩,却去了伦敦。她觉得如果自己不是那么自私为了陪自己爱的人而是陪着弟弟戴恩的话,弟弟就不会死。这个外表冷漠粗鲁却感情浓烈的女子,因此逃避雷恩。她觉得自己唯一爱的就是弟弟,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弟弟。雷恩也不能。
雷恩去了澳大利亚德罗海达找梅吉,希望梅吉能帮助他说服朱丝婷留在他身边而不是回德罗海达。他说:“一般人是不能满足朱丝婷的,奥尼尔太太。如果朱丝婷选择了我,她还可以在舞台上表演,这是德罗海达无法给她的好处。”这时,他坚定地望着她,就像望着一个敌手一样。“我是来请求你使她务必选择我的。说这话似乎很残酷,但是,我对她的需要超过你可能对她的需要。”当梅吉说朱思婷留在德罗海达没什么不好时,雷纳说:“朱丝婷好奇心太盛,在德罗海达她会感到寂寞的。”他最了解朱思婷,胜过她的母亲。可是当朱思婷说收到母亲不同寻常的'信时,他的心头一沉。他想梅吉确实从从容容地考虑了这件事,但是,本能告诉他,这是她的行动的开端,但不是他所喜欢的那种行动。梅吉开始耍弄她的女儿弄回德罗海达,以使那个王朝传之久远的把戏了。他开始劝朱思婷回家。他开始怀疑,也许她的母亲是对的,而自己却错了。他的眼睛突然之间显得冷漠了,好像他的思想非常艰难地集中在与他说的话不同的事情上。
她义地反顾地执行着自己离开英国的计划。在一片混乱之中,某个有这种力量的人打电话来了,只不过不是劝说她改变主意的;雷恩甚至还不知道她要走呢。他仅仅是来请她在他将于莱恩公园他的房子里举行的一次宴会上当女主人。“好姑娘,求求你!不要哭!来作我的女主人吧!”他说。最后,朱思婷还是说:“我告诉你我要永远回德罗海达老家去了吗?”他从烟盒里取了一支烟;那双大手既没有犹豫,也没有发抖,反而运用灵活。“你很清楚你没有告诉我。”他说道。
她要走,他绝不会拦。他还没有想清楚,到底怎样对朱思婷才是最好的。
朱思婷走的时候,她的一生中第一次注意到自己的外表要让他高兴。
他似乎并没有仔细看;至少他没有说到她精神疲乏或可能有病,甚至连行李都没提到。这一点儿也不像他。过了一会儿,她开始体验到世界末日即到来的感觉。他和他平时的那样子大不一样。
能帮助她把这顿饭吃好,使它成为那种可以在旅行中缅怀往事的时候感到愉快、有趣的事情。只要她使自己相信他是为她的离去而感到烦恼,也许事情就好办了。但是,她做不到。他也没有那种情绪,相反,他显得这样冷淡,使她觉得自己似乎和一个纸人坐在一起,薄薄的,真让人担心会让一阵清风吹走,以前她从来没有见过他这样。
他再也不管她叫好姑娘了;最近以来,她已经注意到这个词的使用频率下降了,今天晚上他一次也没用这个旧日的昵称。
朱思婷回到房间时,收到了母亲的信,梅吉劝她回到雷那身边,她终于明白了朱思婷怎样才会幸福。此时雷纳已经派人来接朱思婷。“其实我自己不了解我自己,不得不需要某种帮助。”朱思婷对雷纳说。
“不是你想的那种方式。我知道你爱我,我可以等待。我总是相信,一个有耐性的男人最终会胜利的。”
雷纳比朱思婷成熟很多。有雷纳,朱思婷才会得到照顾。
故事的结尾,朱思婷嫁给了雷纳。
这是《荆棘鸟》中,最称得上完整的爱情。
“鸟儿胸前带着棘刺,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棘刺扎进胸膛。”
每一个人,都在艰辛地爱着。不管结果。
荆棘鸟的读书笔记7
荆棘鸟在荆棘插进身体最深,最痛的时候发出最响亮,最悲壮的叫声,然而,梅吉和拉尔夫何尝不是呢。
梅吉是一个没有什么大志大理想的典型简单追求小民的简单生活的女人,拉尔夫是一个渴望权力的事业型男人。这样的两个人相爱注定是一种悲剧。梅吉以家庭为中心,爱她身边所有的家人,然而家人的一个个离开,使得她痛苦不堪,更加地渴望得到一种一家圆满的生活。拉尔夫用了一生来追求他的事业,为了得到罗马教会的权力,他不得不放弃对梅吉的爱。我们且不说他们谁对谁错,但他们相爱了是上帝对他们开得最大的玩笑,使相爱的两个人一生都活在折磨与痛苦中。最终梅吉在失去爱子的也在失去爱人的时候,命运可以说的上得到了一种解脱,因为世上的对她来讲最重要的两个人已不再是她的.牵挂了。拉尔夫得知死去的戴恩是自己的儿子的时候也已经向命运屈服了,痛苦折磨对他的伤害达到最高境界,最终能死在梅吉怀中可能是最好的结局。
文末,我感叹两个人错误地相爱,幸福永远只能被痛苦淹没。
荆棘鸟的读书笔记8
考琳·麦卡洛是澳大利亚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她于一九三七年六月一日出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西部惠林顿一个牧业工人家庭,十二岁移居悉尼。此前,一家人过着游牧生活。考琳·麦卡洛从小就表现出不凡的艺术才能,她从五岁起就写诗歌,讲故事,学画画。但是经济大萧条给这个劳动家庭带来的巨大打击使她很早就意识到,文学艺术很难给一家人带来温饱,而她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天赋和兴趣促使她走上与文学创作全然不同的道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考琳·麦卡洛开始在悉尼大学攻读神经生理学,毕业后,在悉尼皇家北岸医院创建了神经生理学部。五年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她到英国伦敦大学儿童健康学院从事研究工作。此后移居美国,在耶鲁医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长达十年,成为颇具影响的神经生理学家。她至今仍为威尔士王子医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澳大利亚老年医学基金会资助人、悉尼皇家北岸医院神经生理学部名誉顾问,同时为促进第三世界神经生理学研究,特别是培养该学科女医生,她协助美国耶鲁医学院创建了神经生理学系。她和著名医学家罗登·卡特勒爵士同登澳大利亚一百名杰出人物榜。
然而,真正使考琳·麦卡洛享誉世界的是她儿时即已显露的文学才华。一九七二年,她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提姆》。这部书一九七四年在美国出版之后,很快被拍成电影,不但为考琳·麦卡洛带来不菲的经济收益,而且使她一夜之间成为西方文坛耀眼的明星。对于考琳·麦卡洛,这仅仅是她在文学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一九七七年,她调动自己的全部生活积累,创作出版了呕心沥血之作《荆棘鸟》这本书一经出版,便引起轰动,不但拍成电影广为流传,而且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成为当代世界最畅销的小说之一,仅平装本版税所得就高达一百九十万美元,创当时美国出版界版税收入之最。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
就《荆棘鸟》一书的略浅还请指教
《荆棘鸟》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述了克里利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故事开始于20世纪初,结束于半个多世纪以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横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是主人公梅吉和拉尔夫的爱情,这本书里还有其他精彩的东西,比如
朱思婷和雷纳的爱情,他们的爱情观,
菲与帕迪的爱情,菲与弗兰克父亲的爱情
两代人之间爱情观、生活观的对比,
两次世界大战,战争的残酷,
澳大利亚、新西兰不同地域的特殊景观,
生活的深沉与热情
书中其他人物的生活等
整整讲述了克利里家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考琳.麦卡洛试图通过克利里家的沧桑和感情历程揭示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正如小说结尾所写的那样:“鸟儿胸前带着棘刺,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但是,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荆棘扎进胸膛。”
《荆棘鸟》魅力的第二个源泉是书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作为一部家世小说,《荆棘鸟》里的人物并不多,但极富个性。《荆棘鸟》在结构上分为七部,每部以一个主要人物为中心进行叙述,而将这七个部分贯穿在一起的,正是梅吉和拉尔夫神父之间的爱情纠葛为全书定下基调的,是在书中作为题记的那个凄婉的传说,全书以荆棘鸟那凄婉的歌声开始,又在那凄婉的歌声中结束。
下面就书中人物展开与大家的分享
菲奥娜和帕迪
菲象一个自动陀螺一样从早到晚在厨房和后园子里转,疲劳得难以缓解,因为她处在一个收入菲薄的家庭,哺育了六个孩子,后来有添了三个,她昼夜不停地劳作,直到最后麻木,只当她失去劳动能力,到了风烛残年,才赢得她自年轻时就想要的闲适。
菲和帕迪的结合是利益与遮羞的产物,未婚先孕与遭人遗弃让贵族身份的菲奥娜屈身下嫁给了贫穷的剪羊毛工帕迪,帕迪受宠若惊,迎回了天仙一般的妻子。可从结婚后,帕迪就陷入了冷漠的深渊,菲奥娜可以跟他过艰难而繁重的生活,可以给帕迪生儿育女,可她却永远不爱帕迪,对于帕迪,菲奥娜就是几乎一具“行尸走肉”,对初恋男友的迷恋与狂热的思念毁灭了菲奥娜的一生,也毁灭了帕迪的一生和未婚先孕的儿子弗兰克的一生;菲奥娜那种病态的几乎伴随一生的迷恋与冷漠彻底毁灭了她一生的爱情;直到帕迪不幸在夏季雷电引起的大火中丧生,生命中巨大痛楚的刺激才激起了她那冷漠的冰山,奥菲娜漠然中惊醒,痛苦地喊出:我竟然是那么深爱着帕迪!我竟然傻到因为漠然和对过去的狂热迷恋忽视了帕迪一生,竟然没有对他说过一句我爱你。帕迪在大火中丧生的姿态,鲍勃在发现父亲的尸体时说:“那简直是一个活人的姿态。”深爱着菲奥娜的帕迪菲奥娜因为愚蠢的迷恋,毁灭与痛楚伴随自己、也带给了他人。
梅吉和拉尔夫
梅吉一家以前是住在新西兰,后来迁往澳大利亚的姑妈玛丽·卡森家,澳洲最大的牧场之一德罗海达,从此便一直在那里生活。有一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例如梅吉和拉尔夫红衣主教的爱,在梅吉是一个10岁小姑娘,在拉尔夫只是一个穷教士时;在拉尔夫从尘土中抱起小梅吉时,这种爱就开始了;天主教的神父是不能结婚的,所以这段爱情是禁爱,所以这两个人,尤其是梅吉一直陷于欲爱不能的痛苦之中。拉尔夫一直陪在梅吉身边,看着她成长,直到玛丽·卡森一张遗嘱把德罗海达的一切交给拉尔夫、交给教会,无论梅吉一家是否接受这份遗嘱,拉尔夫都没脸再跟他们一家长期相处。梅吉的姑姑、玛丽·卡森用一顶红衣主教的帽子让拉尔夫抉择,拉尔夫最终倒向了上帝,用玛丽·卡森这本该属于克利里,即梅吉的一千三百万英镑登上了高级教士的行列,梅吉对拉尔夫的爱似乎已经歇斯底里了,连嫁给卢克的原因都只是因为卢克长得简直是拉尔夫的翻版;她竭力从拉尔夫那儿得到了一个孩子,可惜的是,这个孩子后来又像拉尔夫那样投入了上帝的怀抱。
为了教士的忠贞、为了将来,拉尔夫公开了这份遗嘱,然而梅吉的爸爸却没有因此感到气愤,梅吉家族的宽容让拉尔夫无法再在德罗海达呆下去,于是便离开了梅吉。当梅吉在心情最低谷一个人去大堡礁度假的时候,他立刻前往大堡礁去找梅吉。在那个没有任何人打扰的.小岛上,他们度过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但是卢克一直沉迷于工作,这让梅吉伤透了心,在她一个人前往大堡礁度假的时候,在那里与拉尔夫度过一生中最浪漫的时光并怀上了他的孩子后,她终于决心离开卢克,回到德罗海达
玛丽.凯森——疯狂的爱恨交织
在我看来,一本优秀的著作里必定会出现几个让人无法评价的人物,他们游走于好与坏之间,你甚至无法肯定的指出他是灰色的。这种人,表面看和普通人是一样的,我们都不能肯定的说自己是好人或是坏人,起码我不能。但,他们和我们是不同的,比起普通人,他们更为疯狂,他们的疯狂往往是推动情节的关键因素,和他们的人品一样,他们的疯狂也无法定义。
玛丽.凯森是疯狂的。她没有任何后台,没有高贵的出身,但当她老的时候却拥有上千万的财产。虽说她的成功在很大一部分上是来自女人的天赋,但若是没有十足的努力,她也不会有此后的成就。
她的出场并不多,可每一次都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当看到六十多岁的玛丽爱上二十八的拉尔夫时我还是瞪大了眼。她恨自己的年纪,用妒忌的眼光追随着拉尔夫和梅吉的身影,终于,她采取了报复。这个报复是在她死后运做的,但却改变了拉尔夫和梅吉的一生。一份只有拉尔夫才知道的遗嘱,只要他公布出来,就可以马上拥有一千三百万英镑,他会马上飞黄腾达,可以立刻在教会里占有一席之地,但如果他隐瞒下来,那么那一千三百万巨款就还是属于梅吉家的。
60多岁的玛丽爱拉尔夫,疯狂的爱,所以她要令他痛苦,永远的痛苦。
要如何总结玛丽的疯狂呢?也许疯狂的并不是她,她唯一的错误就是在一具年老的身体里还跳动着一颗活跃年轻的心…
弗兰克
使我触到悲伤的是弗兰克---这个私生子,他的出场很少,只有几年的时间他的生活对我来说是可知的,它使我悲伤,是因为他对于母亲和妹妹那种不可比拟的爱。我总是细细去品味这一个细节,当在学校被阿加莎鞭打了的梅吉找到弗兰克,扑在他怀里寻求安慰。只有在弗兰克怀里梅吉才能毫无顾忌地哭出来。对于梅吉来讲,弗兰克是她幼年时期的唯一一个可以依靠和信任的港湾。可是弗兰克一出场就注定要走,不只是因为他的身世。更因为他对现有生活的一种厌恶和悲哀,在他心目中,母亲永远像一个女神般美丽,而即使父亲对母亲足够的重视和崇拜,也不能弥补他气质上的差距----一个美丽的贵妇人,一个憨厚老实的长工。弗兰克总是固执地认为父亲侵犯了母亲,她在弗兰克明白男女之事后的日子里,每一次怀孕都让弗兰克大为发火---他怎么能忍受一个老大粗和自己那高贵的母亲有孩子呢?
弗兰克因为身高矮小而自卑,他不得不用强壮的身体来弥补这一不足,于是他成了全镇气力最大的人------这一优势也让他成为打架的一把好手,事实上,他更乐于以此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就是存在的价值,我想弗兰克一直这么阴郁这么偏激,也是因为找不到他存在的价值,所以他才会在成年后便离家出走。“不要告诉我妈妈”,这是他留给我的最后一个印象,在他杀人入狱之后----小说中对这一段的描写仅仅来自于一则新闻,一则入狱的新闻。之后弗兰克在监狱中度过
卢克
至于卢克,因为他张的像拉尔夫,梅吉选择了他,希望他能让梅吉幸福。但是当发现他是个情场老手。更发现他冲着梅吉来原因之一是梅吉是德罗海达的唯一女性继承人的时候,他是目的是不纯的。结婚后卢克带着梅吉到昆士兰州创业,卢克为了省租房子的钱让梅吉留在穆勒夫妇家中当管家,而自己却迷上了收甘蔗的工作,他常年在外几乎没有怎么跟梅吉一起。男人出去打拼,让妻女留守也是常有的,很难说卢克不爱梅吉,但很确定的是他从来没有关心过梅吉。他总是给梅吉画饼充饥……按照穆勒夫人的说法,卢克不仅没有生意头脑,还是个守财奴,不敢听从穆勒夫人的意见买下一块土地来投资。到了最后,估计他一辈子都在割甘蔗,买不到一块地与梅吉过上正常的生活,直到割不动了。所以梅吉离开他是相当明智的。
之后便是开始她的一双儿女的故事。戴恩长得很像拉尔夫,而且最后也成为了一名神父,只可惜年仅26岁便死于一次海上救助。女儿朱丝婷最终也确定在欧洲发展她的演员事业。
作者的笔法胜在多人物的细腻描绘上。就像开始写到:从梅吉在拆开礼物之前的心理,一直到最后都是相当地细致。当梅吉拆开礼物的时候,那种惊喜甚至有点点难以置信的心理,她一直以为她不会得到这个小娃娃,竟然在生日的时候得到了;两个淘气的哥哥过来抢走了她的艾格尼丝,梅吉那种悲伤无助的心情。弗兰克赶走两个弟弟之后,对妹妹的细心安慰,当梅吉看到被扯得四分五裂的艾格尼丝时那种惊慌的表情。一个场景下来,如此纯洁的小女孩,如此温馨的家庭场景。
全书里面,最让我惊讶的是梅吉的母亲菲奥娜(小说中一直简称为“菲”)。那个优雅、性格沉默温和,在弗兰克离家出走、丈夫和儿子死后心如死灰的人,表面看上去她谁也不关心的人,却是最了解梅吉的人。她和梅吉感情不算很亲密,但是自从菲从女儿手上接过孙子戴恩的时候,她就知道戴恩不是卢克的儿子,而是拉尔夫的儿子。这在很后面才交代了出来。她理解梅吉,不仅因为她明白既然梅吉不想跟卢克过日子了,自然就不会跟他再有第二个孩子。更是因为她和梅吉的经历是惊人地相似。她的大儿子弗兰克是她和别人的儿子(她是带着弗兰克嫁给后来的丈夫的),而弗兰克的生父在新西兰是一个有头有脸的有妇之夫,他们也是相爱但注定无法在一起,当她怀上弗兰克的时候,她非常开心,因为菲觉得就算没办法嫁给他,也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个孩子,也能从他身上“偷”来一个孩子。这个想法跟梅吉怀上拉尔夫的孩子时一模一样。然而她也告诉梅吉,是“偷”来的终究要付出代价,弗兰克身陷囹圄,而仿佛预言一般,戴恩年仅26岁就死了。
荆棘鸟,明知用荆棘刺穿胸膛后,在那首生命绝唱完成之后,自己也会死去,然而它不得不如此,明知事情行不通却仍然要这样做。然而还是菲的那一席话点破了一切:每个人都唱着自己那支小小的曲子,相信这是世界从未聆听过的最动听的声音。难道你不明白吗?咱们自己制造了自己的荆棘丛,而且从不停下来计算其代价。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忍受痛苦的煎熬,并且告诉自己,这是非常值得的。
荆棘鸟的读书笔记9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处女作,也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最成功的一部小说。这恐怕也是目前为止,澳大利亚—新西兰太平洋南大陆和岛屿的最成功的一部文学作品。
全书以梅吉和拉尔夫的爱情为主线,展开了一幅生动的新西兰—澳大利亚的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的画卷。内容生动、情节紧凑、故事跌宕、人物刻画也非常到位。
克利里家从新西兰来到澳大利亚的德罗海达大牧场定居和经营,这是他们一家最大的转机,也为许多悲喜剧,更多的是为悲剧埋下了种子。
克利里家很富有,克利里家也不缺乏社会地位,拉尔夫能成为红衣主教,位高权重非常人所能想象。然而金钱和地位并不重要,重要的还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一些东西:爱情、亲情、故乡、事业、梦想、自然、人生大舞台的精彩、身心疲累时的偷得的宁静,等等等等,正是它们带来了极大的幸福和极大的痛苦,让人在尘世中温享着美好,却又留下了累累伤痕!
拉尔夫和梅吉
当拉尔夫神父去火车小站迎接他们一家的时候碰到了梅吉,两个人的孽缘就此注定了,尽管两人的年龄相差一辈。孽缘,是因为相互爱上了注定不可能在一起的,不该爱上的人。
一个追求上帝、追求事业、追求权势并毫不犹豫地为了这一切而付诸行动,但是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男人,他摆脱不了人性,他在尘世生活唯一的渴求就是希望拥有一位有着独特吸引他的气质的小女孩——梅吉。但是,得到了前者就不可能得到后者。他只能在事业飞黄腾达的时候,内心忍受着感情的煎熬。
另一个单纯善良,坚强而高傲,渴望浪漫的而又正常的爱情和婚姻生活,但是这最平凡的愿望却成了最不可能的幻想。梅吉为了这份感情,嫁错了人,有了失败的婚姻,进而大半辈子守在了德罗海达,那青春年华,那一辈子的家庭浪漫,都没有得到,这是多么大的代价!也正因为这些代价,那个最平凡的愿望变得如此伟大!
梅吉的母亲菲欧娜并不喜欢她和帕蒂生的孩子,包括梅吉。梅吉的父亲和哥哥们也都爱梅吉,但是他们毕竟没有那么细心,没有那么敏感,他们并不能替代母亲的角色。从小最疼爱梅吉的是弗兰克,恰恰弗兰克在梅吉的成长岁月里出走,进而进了监狱。剩下的能从生活、思想、情感上各个方面来教导和关怀梅吉的,只有拉尔夫了。梅吉从小女孩到少女情窦初开的过程,都是有拉尔夫精心关怀的,梅吉对他的感情也由一种对于兄长家长的依恋之情,变成了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这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也是必然的。在那个相对封闭的牧场环境里,在梅吉周围比较亲近的人当中,还有谁能取代拉尔夫吗?拉尔夫对梅吉温柔、体贴、情感上关怀备至,思想和知识上又是梅吉的老师。拉尔夫必然成为梅吉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在终于确定拉尔夫不能和她厮守的时候,梅吉选择嫁给和拉尔夫极为相像的卢克。然而卢克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动物,一个守财奴,一个外表魁伟内在猥琐狭小的人。这就和拉尔夫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梅吉最终决定返回德罗海达,再也没有嫁给他人的念头。只是,她和她母亲一样,更加偏爱拉尔夫的儿子戴恩,而相比之下卢克的'女儿朱丝婷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这一点上,梅吉并不比她的母亲更高尚,甚至让人觉得有点狭隘和厌恶。但是这毕竟就是人性,这就是女人的心理,原谅她吧。
拉尔夫是一个矛盾的化身。他有能力、有城府;他善于交际,能赢得上至教皇下至平民甚至包括纳粹的好感;他的厚黑学也不错,该黑时黑,该厚时厚,所以能步步登天。这些都是他强势的一面。但他却守着内心的折磨,那就是身为一个男人,对正常感情、对爱情的渴求。而这段爱情甚至从他年轻时候开始一直到老,折磨了他一生。拉尔夫第一眼就被梅吉的气质和美貌所吸引,从此内心被这个女人所俘虏,再也没有逃出。他外表刚强,内心其实比梅吉要柔弱,所受的痛苦是一种近乎于在绝望中挣扎的痛苦。直到当他得知戴恩其实是他自己的儿子,亲自给戴尔举行完葬礼仪式后,再也无法承受这一生的折磨和打击,阖然去世。
无疑,拉尔夫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功利心,他虽然非常矛盾和痛苦,但还是宁愿舍弃儿女情长,舍弃婚姻生活,舍弃一个正常的人所拥有的最平凡也是最伟大的权利。这就是代价。当拉尔夫获得巨大的权利和地位的时候,他必然要舍弃很多极为宝贵的东西,当他通过不算正当的手段取得本该克利里家族所拥有的财富的时候,他的死亡必然也是因为克利里家族。虽然克利里家族和他本人其实都是善良的,并且一直关系融洽,互相关照爱护。这又是人性的一道美丽的光芒。
梅吉和拉尔夫之间的爱情是非常可悲而可叹的,梅吉几乎殉道士一样的对爱情的执着,拉尔夫在上帝和世俗面前的苦苦挣扎,都让人感受到一种人性的张力。
但是,梅吉和拉尔夫之间的爱情又是因为一个极其可笑而可鄙的浅薄的理由,却造成了这么大的悲剧,可见人类一点点的狭隘会造成多少人间悲剧,造成人类解放的多少重重障碍。基督新教的牧师可以结婚生子,为什么天主教的教士却不可以谈恋爱?必须禁欲主义?这多么像中国落后的封建礼教做造成的各种匪夷所思的惨象?一直延续到文革,一直延续到今天,那些被父母横加干预的恋人们,那些传统落后理念下被深深束缚着的人们。天主教的禁欲主义的丑恶本质,在这本小说里被暴露得一览无遗。
如果上帝是伟大的,他就不应该如此丑恶,如果真有所谓上帝的话,真有上帝吗?哈哈哈哈!(我想梅吉会非常赞同我的。)
玛丽·卡森
玛丽是个非常厉害的女人。
她最可怕的地方是三点:
1、心机深。她利用各种手段配合自己的美貌成功俘获了澳大利亚最富有的人的心,并进而成了澳大利亚最富有的寡妇。她也是最早看穿拉尔夫对梅吉的特殊感情的人。
2、自制力强。她可以忍受着对于拉尔夫那种占有欲的煎熬而并不展开什么追求,她可以在拉尔夫的裸体面前大笑着离开,尽管内心受着欲望的啃噬和折磨。
3、精明强干。她的丈夫留给她的遗产,她打点得很好,在不同行业、不同国家都有投资,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最富有的人。她管理德罗海达大牧场游刃有余,对各项事情都了如指掌,安排得丝丝入扣。
有了这三点,这个女人一定非常厉害。
但是上天不会如此厚待一个人的,她一辈子孤独、自闭、怀有强烈的对年轻貌美而有气质的拉尔夫的占有欲,但却不能得到他。最后死的时候,那种腐臭的味道,那双可怕的眼睛,让人直接和那些最可怖的女巫联系起来。
帕蒂和菲欧娜
帕蒂和菲欧娜都是可怜的,也都是幸运的。可怜的地方是:都没有真正得到自己所深爱的人。幸运的是:两人能够结合和过一辈子。帕蒂作为一个剪羊毛工竟然和天仙般的贵族式的女孩相伴一生,并且这女孩还任劳任怨地跟着他过苦日子;而菲奥娜嫁给了一个虽然她不爱但却是最适合她、最能照顾她的好人。
帕蒂是最代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新移民性格的人,这种性格在帕蒂的儿子们身上也可以看到。他们热爱土地,热爱牧场,勤劳勇敢。他们对外界的兴趣不大,最喜欢的就是牧场、大地、自然,最喜欢的就是用一年到头的实实在在的劳动来换取收获和一丁点奢侈的安逸。他们不追求浮夸的名利,双手就是他们的美德和勋章!
帕蒂知道菲欧娜并不真正爱他,但他还是对菲一如既往地好,尽到了做丈夫的责任。他是温暖的,可靠的,最朴质的男人品质在他身上闪光,这要比背叛菲的那位成功的政治家,或者比拉菲尔都要强得多。
菲欧娜让人爱不起来,她幽幽地就像一座冰冷的美人雕像,不会笑,不轻易表露感情。她把自己的结缘洒向了周围许多爱她的人,包括帕蒂、梅吉还有其它儿子们。她只钟爱弗兰克,她的爱情,乃至于她的人生早在她被她爱的人抛弃的时候就终止了。
菲欧娜身上的很多性格特点都遗传给了梅吉。她们都内向、极为坚强、极度痴情、有强烈的自尊心、对于儿女的偏爱严重。她们身上所发生的情感故事也是惊人的类似。这种戏剧性的巧合又有着性格决定的必然性,两个女人的爱情悲剧深刻决定和影响了两代人的生活。
菲欧娜和梅吉最大的不同,就是对于命运的态度,两者的勇气差之甚远。菲欧娜自从受到了恋爱和背叛的打击之后,就几乎完全丧失了生活的乐趣,丧失了人生的追求,她的一生都是偏安状态,偏安于新西兰的破旧房子里,偏安于富庶的德罗海达。她对于生活就是任其自然,怎么都行,没有什么大的追求。
但帕蒂和孩子们还是潜移默化地让她深深爱上了这个家庭,爱上了帕蒂,爱上了德罗海达。虽然,她更爱大儿子弗兰克,大概就是因为弗兰克是那位感情背叛者的延续和影子。
弗兰克
弗兰克的偏狭暴烈的性格是因为长期极度的压抑,和心中越来越强烈的无名的愤恨而决定的。他首先是个男人,有着强烈的功利心和事业心。但挚爱的人只有他的母亲和他的小妹妹梅吉。正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他充满了叛逆,而叛逆必须有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帕蒂。最终,他因为他的性格葬送了30年的大好光阴,一个人就这么毁了。
鲍勃和其他兄弟们
这帮兄弟很像他们的父亲,继承了良好的品质。他们都善良、朴实、勤劳、勇敢,有着大陆的性格。但是有一点非常奇怪,他们都没有结婚,都非常腼腆,不善于追求女人。这是这部小说里很难用逻辑和常理来解释的,我觉得很牵强。但是这也是为了小说的需要,为了突出主要人物,比如梅吉等。如果个个都结婚,拖家带口的几十号人物,那梅吉、她的两个孩子都要大大弱化了。
这帮兄弟是如此喜欢德罗海达,如此喜欢牧场的生活,他们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心灵的归宿。尽管那里充满了苍蝇、燥热、沙尘、干旱和洪水,尽管那里离现代文明似乎很遥远,但毫无疑问,那里也是一片心灵舒展、心旷神怡的地方。他们呆在德罗海达,无意识也是在追求心灵的一种宁静,这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城市里的人是不会有的。
朱丝婷
克利里家族终于出现了一位叛逆者,要走出德罗海达,要追求现代人的生活。她忍受不了一成不变,她的心无法静下来,她要精彩,她要无羁,她甚至要放纵。这就是朱丝婷,很明显遗传了父亲的性格,而不是母亲的。
朱丝婷表面上对于感情是随意的,不在乎的,但其实是非常在乎,同时又非常矛盾的。这从她对雷纳的态度能看出来。虽然她也随便交过一些男友,但她并没有真正投入。她的爱情需要一个足够实力的人去激发和引导,这个人当然必须很成熟才行。符合这一条件的也只有雷纳了。
朱丝婷和戴恩之间的姐弟之情让人感动。两个人的性格完全相反却又非常互补,性格上的差异反而成了一种兄妹之情的必要基础,如齿轮咬合一般。两个人真的是难得见到的姐弟搭档。
戴恩
这是小说中一个比较极端的人物,虽然我觉得每个人都典型得有点极端。这个家伙简直是完美的化身,上帝的最忠实信徒,最不应该来到凡间的人。如果说朱丝婷的叛逆经常可以在世界找到,卢克的守财奴形象也到处都是,就算是德罗海达那一帮不结婚的兄弟也可以理解的话,那么戴恩这种形象是最不可能的形象,虽然戴恩人很好,但很多他的思想和行为并不符合人性,所以这个人物的刻画非常虚假。
上帝所希望看到的很多品德都能在戴恩身上找到,过于完美了。过于完美的人,往往是短命的。于是戴恩为了一个很偶然的事件去了,在作者眼里又是必然的。我实在觉得戴恩的离去时不必要的,作者在很多事情上的描写都过于极端,不符人性,在戴恩的去世上编得真是太假了,我看不出任何性格发展的不可避免性,看不出任何情节发展的逻辑必然性,只为了一个牵强的理由:戴恩太完美了,所以上帝喜欢要把他召回去。那上帝是不是太白痴了?如果是为了突出拉尔夫知道戴恩是他儿子所发生的反应的话,那我没觉得必须通过一个轻率的戴恩的死亡来表现这一情节,毕竟那早就是二战以后欧洲的黄金发展时期,如果戴恩在二战中死去我倒是没觉得太多惊异。
戴恩内敛的性格和朱丝婷相反,但又是那么喜欢姐姐,只有他一个人真正懂得朱丝婷。其实戴恩如何钟爱上帝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我反而觉得他受了宗教的欺骗,浪费一生的时光。但是他对姐姐的无私的和真正理解的爱,让我觉得他很温暖,也是他最散发人性光芒的地方。
戴恩的离去只能说明一点:他是用来陪衬朱丝婷、拉尔夫、梅吉和所谓的上帝的,作者对戴恩是否太残忍了?不把其当人看了。
雷纳
最终需要有人来接替拉尔夫照顾德罗海达,最终需要有人为德罗海达的克利里家族延续家族血脉,所以这个人物不得不出现,他就是雷纳,最终有能力承担起照顾德罗海达,并和朱丝婷结合在一起的人。
《荆棘鸟》总的来说,是一部成功的作品。所有的形象都非常典型,栩栩如生;情节没有拖沓,波澜起伏;展示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也比较广阔,横跨三代人,从新西兰到澳大利亚到罗马天主教廷到伦敦;小说可以挖掘的题材很多,包括移民、故土、自然、幸福、宗教、金钱、亲情等等;这部小说所阐释的许多对爱情尤为打动人心,特别是梅吉和拉尔夫之间的爱情,深深感染着读者。
《荆棘鸟》所揭示的,早已超出了爱情、亲情、宗教等概念的范畴。读者可以从那段描写荆棘鸟的文字中,感同身受到,那生活的种种艰辛、人生的勇气、活着的血泪、生命的高歌!人生需要多的经历,而往往经过最刺痛胸膛和心脏的荆刺的伤害,流出殷红的鲜血的时候,才能唱出人生的最强音——同时也是最美的音色!生命只有一次,弥足弥足珍贵!宇宙中再也没有比一次生命更宝贵的事物了!只有那些,极少数的有心者,才会像荆棘鸟一样,不庸庸碌碌度过这个人生,不浑浑噩噩地追求猪圈般的满足低级感官和趣味的生活,他们一定是天底下心灵最富有,人生最精彩的人,因为他们就像荆棘鸟一样,在人生中无怨无悔,奋力向前向上,经历命运的风风雨雨,面对荆刺,挺起胸膛,引吭高歌!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这就是荆棘鸟的传说。
鸟儿胸前带着荆棘,他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荆棘刺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么做。我们依然把荆棘刺进胸膛。”
荆棘鸟的读书笔记10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题记
惜之童年1传说中有那么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但歌声却比世界上任何生物的歌声都悦耳。它一旦离巢去寻找荆棘树,就要找到才肯罢休。它把自己钉在最尖最长的刺上,在蓁蓁树枝间婉转啼鸣。它超脱了垂死的剧痛,整个世界都在屏息聆听。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只有忍受极大的痛苦,才能达到尽善的境界……也许传说就是这样。
惜之童年1这是《荆棘鸟》书页的开端。当尚年幼对世界的认知还懵懵懂懂的我初次翻开这本厚厚的书的时候,就被荆棘鸟的传说所吸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进入了荆棘鸟的世界。作者考琳?麦卡洛用细腻的笔触为我描绘了从20世纪初叶到半个多世纪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澳大利亚广阔恢弘的画面,充斥着克利里家族传奇式的家世历史。
惜之童年1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曲折优美的情节发展,刻骨铭心的爱情历程,都深深地把我带入了那个传奇的时代,那片美丽的土地。而到现在,当我重启记忆,当初的那份热情早已冷却,少了些稚气,多了些成熟和理智,也渐渐能从人生的角度来看待这本曾经深深吸引我的小说,最终发现的,也是犹如新大陆般丰盈的感受。这,的确是一本值得读的,充满魅力和生命精华的书。
惜之童年1当然当初那个懵懂的孩子依旧是不能领会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深沉的沧桑。无论是帕迪的含蓄温雅,或是菲奥娜的冷漠脆弱;无论是暴烈渴望的弗兰克,或是骄横尖酸的卡森夫人;无论是单纯执着的丹尼,或是古怪理智的朱丝婷。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棱有角的面容次第出现,我却无法真正地感觉到他们的爱恨纠缠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
惜之童年1直至现在,我依旧是无法完全理解这个家族的命运。而我所最钟爱也是最迷恋的,只有麦吉和拉尔夫神父之间的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几乎让我肝肠寸断,情不自禁。
惜之童年1也许是女孩子对这样无奈又沉痛的爱情的无限憧憬,然而,在初次读着其中的每字每句的时候,我的情绪都是在时刻为麦吉和拉尔夫而波动起伏,为他们的相遇而欣喜,为他们的相知而温暖,为他们的相别而哀伤,为他们的相忆而唏嘘,直到最终的最终,拉尔夫在麦吉的怀中平静而安详地死去的时候,忍了许久的泪,终于落在了书页上。
惜之童年1也许死亡并不是终结,生命依旧在延续,因此这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深沉的爱恋也终究是在世界上留下了痕迹。亦如麦吉依旧活着,亦如拉尔夫依旧爱着。
惜之童年1其实从一开始就是明白的,这份爱,无论多么铭记,也终究只会化为回忆里逐渐淡去的风景。就如初见的时候,10岁的麦吉和28岁的拉尔夫,距离的不仅仅是18年的长度,更是,一生的无法逾越。神父的身份注定了拉尔夫会走上对爱情来说是条一去不复回的无归之途,也注定了麦吉从少女成长初始就在悄然萌芽的依恋终会没有回报。
惜之童年1因此,此后的分离、重逢、再次永别似的别离,直到,生死殊途。至始至终,麦吉和拉尔夫都是寂寞的,尽管他们之间的爱超越了距离,超越了世俗,甚至,超越是生死。但是,彼此的独自等待,无法相守,亦无法相见,还有欲爱不能,欲罢也不能的情感挣扎,都在书里抹染得淋漓尽致,也是,让人痛彻心肺。
惜之童年1正如小说结尾中写的那样:“当我们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明白的。我们是了解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依然要把荆棘扎进胸膛。”是的.,尽管清楚地懂得这份爱没有完美的终点,却矢志不渝;尽管清楚地懂得这份爱痛远远多于幸福,却至死不悔。荆棘鸟的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觅自己生命的意义——歌唱,也是绝唱。虽然短暂,虽然逝去,但歌声犹在,但爱犹在。绚烂的的生命也从此不再苍白。
惜之童年1曾经听人把荆棘鸟和枯叶蝶作为对比。荆棘鸟,把所有的生命浓缩在最后的绝唱中,虽然短促却是倍加绚烂;枯叶蝶,把所有的生命铺垫在持久的宁静中,虽然单调却是岁月绵延。截然不同的选择,也就注定了截然不同的命运。一个,缩短了生命,只为了瞬间灿烂;一个,放弃了华丽,只为了延长生命。
惜之童年1大千世界就是这么奇特,一种生命所追求的,却恰恰是另一种生命所放弃的。然而,你又能说谁是谁非呢?你是愿意做一只追求最后绚丽的荆棘鸟,还是原因做一只追求永久淡泊的枯叶蝶?只是看你想要的是什么罢了。而这本书,正是说明了前者存在的意义。即使付出生命,即使需要难以想象的代价,也要绚烂的终结,也要所梦想的一切爱,与美好。
惜之童年1重读小说的时候我就在想,麦吉,这个内向却倔强的女子,从单纯天真的小女孩到饱经岁月风霜的女人,从对爱情的懵懂无知到对无望的爱恋依旧孤独坚定地守侯,她经历的究竟是多沉痛的挣扎,面临的究竟是多残酷的将来,但她依旧是挺过去了,并且坚持了她一直想坚持的爱。整本书从始至终几乎贯穿了麦吉的一生,作者在麦吉身上也是落笔最多也是最不留余力的。
惜之童年1可以说,在麦吉飘摇浮荡的一生中,寄托了整本书的灵魂所在——坚定、执着、不顾一切,即使痛也要爱着,即使受伤也要孤独地走下去。麦吉,就是一只荆棘鸟,她穷尽一生,不过是为了守住那渺茫的爱情中曾经微弱的光芒。包括和拉尔夫的结晶丹尼死后,她最后的慰藉也终于坍塌。然而,她依旧选择了坚强,选择了宽恕。
惜之童年1麦吉似乎什么也没有得到,其实她也是什么都得到了。像荆棘鸟一样,一旦走上了那难以想象的艰难而痛苦的道路,她从没有后悔,她也无从后悔。荆棘鸟始终都是遵循着一个永不改变的法则:痛得愈深,也就爱得愈沉。
惜之童年1《荆棘鸟》的主题,也是永恒不变的:爱,与命运。究竟爱在跌宕起伏的命运中有怎样的纠缠?究竟命运在悲喜交织的爱中有怎样的痕迹?究竟是爱主宰了命运,或是命运主宰了爱呢?荆棘鸟的传说,一直在淡淡地讲述着。哀伤弥漫,但也许哀伤并不是传说想要表达的。从麦吉和拉尔夫的跨越了时空距离的爱情纠葛中我们也许可以领悟些不同以往的东西。有关爱,也有关于命运。
惜之童年1在终于重读完《荆棘鸟》后,我才豁然开朗。也许真的,经典都是随着自身的成长而不断地产生新的感受。和从前初次被它吸摄的那个懵懂的孩子相比,现在的我,似乎懂得了更多,但也会在以后,懂得更多的更多。我期待着将来,《荆棘鸟》会给我更加迷人的答案。
惜之童年1合上最后一页,忽然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不知怎么,却觉得格外地应景。荆棘鸟,是不是也正是梦想着那夏花般绚烂的歌唱呢?
荆棘鸟的读书笔记11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考林·麦卡洛的长篇小说,小说叙述的是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爱情故事,其中主线是梅吉与拉尔夫的爱情悲剧,作者以一种平铺的文笔演绎了克利里家族及相关人物的命运,其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拉尔夫,一个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献给上帝的人,一个以成为红衣主教为自己人生追求的人,他不能谈情说爱,在遇到梅吉之前,他做到了,可在遇到梅吉的那一刻,他是内心就发生了巨大变化,伴随着梅吉的长大,他们的感情愈来愈深,矛盾与痛苦也与日俱增,最终拉尔夫选择了他的教会,远离了梅吉。可上天弄人,梅吉结婚之后,他们却又重逢了,而且拉尔夫也理智让位于情感,他们有了自己的儿子,梅吉也因此离开了自己的丈夫,可儿子后来又永远的离开了她,接着是拉尔夫的离去。梅吉,这个痴情的女人,将孤独的过完她的人生。
看完这本书,我不禁地在想:难道美好的东西只能因最深痛的巨创甚至于生命来换取吗?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与织女,外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斯嘉丽与白瑞德,无不如此。那么,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形时,是要一份刻骨铭心的爱,却要受尽磨难,还是要一份平静无波的情感,庸碌地度过一生?我想,我们要解决这问题,应该再不是什么难事,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好时代,我们是幸福的现代人。
荆棘鸟的读书笔记12
“传说中有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但歌声却比世界上任何生灵的歌声都悦耳,它一旦离巢去找荆棘树,就要找到才肯罢休。它把自己钉在最尖最长的刺上,在蓁蓁树枝间婉转啼鸣。它超脱了垂死的剧痛,歌声胜过百灵和夜莺。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然而整个世界都在屏息聆听,就连天国里的上帝也开颜欢笑。只有忍受极大的痛苦,才能达到尽善的境界……也许传说就是这样”
这是澳大利亚女作家科林.麦卡洛所著《荆棘鸟》一书的引子。
《荆棘鸟》是一部传奇式的家世小说,描写了三代人的生活经历,反映出澳大利亚社会的发展,包括畜牧业的进步、牧场主的“苦心经营”及其对雇工的残酷剥削。全书分七部,每部以一人为中心,但又彼此联系,前后呼应。贯串全书的线索是女主人公麦琪与神父拉尔夫之间的爱情纠葛。拉尔夫一心向往罗马教廷的最高权力,不惜用尽心机钻进天主教会的核心,施展其纵横捭阖的手腕,以达到目的;可是作为一个有血肉之躯的盛年男子,他又禁不住感情的诱惑,从而酿成了他深刻的内心矛盾以及有意无意加于麦琪身上的无法摆脱的痛苦,读书笔记大全《《荆棘鸟》读书笔记800字》。因为麦琪的姑妈玛丽的去世,这个矛盾被锋利地凸显出来。她留下来的遗产足以使拉尔夫得到他梦想的“红衣主教”职位,但是如果拉尔夫这么做了又是在暗中夺取了本应属于麦琪家的财产。最终他的权利欲望获得胜利,也从此把他和麦琪分割开来。女主人公麦琪生于一个自律严谨的宗教家庭,她的母亲出生名门贵族,但是被恋人抛弃。因此她带着极端的悲酸下嫁给麦琪的父亲,无怨无悔地过着穷苦日子,守着她和前恋人的私生子。因为自己的经历,她一直忽视麦琪的存在,认为女人生下来就是被命运玩弄的。也是因为这样的家庭,拉尔夫的靠近和帮助使得年幼的麦琪对神父拉尔夫有种特别的亲近感。长大后的'麦琪为了和上帝争夺自己倾心相爱的拉尔夫,辛苦奋斗了一生,最后却还是以失败告终,就如同荆棘鸟毕生只唱一次,这个可怜的女人用一生去爱了一个有意无缘的男人。
荆棘鸟象征着执着、无畏而又悲怆的追求,为了最美,好的理想而毕生追求,而最终牺牲了了生命。
也象征着生命最终的绝唱,如流星划落,一生一次的美好是超越了人世的普通美丽。
一切最美好的事物都是必须付出最高的代价才能得到的----这是这本书所要阐述的道理。虽然两位主人公结局是悲切的,但生命中能够拥有真爱是幸福的...所以,不管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女主人公也去争取.....然而这种代价是惨重的.最终,女主人公的命运由自己女儿朱丝婷来得以转折,一切美好的生活即将开始......很值得一看的!
荆棘鸟的读书笔记13
《荆棘鸟》
“鸟儿胸前带着荆棘,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棘刺扎进胸膛。” ——《荆棘鸟》
一、 作家简介:
考琳·麦卡洛,1937年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惠灵顿,澳大利亚当代著名作家。她曾从事过多种工作——旅游业、图书馆、教师,曾就学于美国耶鲁大学,最终成为神经病理学家,曾就学于美国耶鲁大学。现定居于美国。
其小说还有《特洛伊之歌》(1998)年、《摩根的旅程》(1937年)、《罗马主人》、《密萨隆基的淑女们》、《第三个千年的纲领》等。除了小说,还写传记,散文或杂文,甚至写音乐剧。她是数家神经科学研究所和基金会的赞助人,还担任皇家悉尼北岸医院
临床神经生理学顾问。考琳?麦卡洛是一位擅长心理描写的作家。作为女性作家,她尤其对女性的情感及心理活动有着深刻的感悟。
《荆棘鸟》这本书在西方文坛被誉为“继《飘》之后最成功的家世小说和爱情传奇”。《荆棘鸟》被后人称为澳洲的《飘》。与《教父》、《爱情故事》、《穷人、富人》、《洪堡的礼物》等作品一起,被《时代》杂志列为十大现代经典作品。
二、主题:
爱和命运。讲述的是克利里家族传奇式的家族史,故事开始于20世纪初叶,结束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从帕蒂·克利里应无儿无女的老姐姐贵妇人玛丽·卡森之召,携妻子菲奥娜和七个子女从新西兰迁居澳大利亚的德罗海达牧羊场,到帕迪唯一幸存的孙辈、才华横溢的演员朱斯婷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确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爱情归宿,整整讲述了克利里家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其中最主要的是梅吉与拉尔夫神父之间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小说以现实主义手法刻画了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菲奥娜、梅吉和朱丝婷祖孙三代敢于冲破传统以不同方式追求幸福、渴望主宰自身命运的女性形象,表现了自19世纪末以来随着女权运动的萌芽和发展女性自我意识的慢慢觉醒,女性对父权制压抑从自发到自觉的抗争,以及由此而改变的命运。
三、内容概述:
梅吉一家住在新西兰,父亲帕迪替人剪羊毛为生,梅吉的姑母、玛丽从澳大利亚寄来信,准备让他们去继承遗产。梅吉一家德罗海达。刚一露面,梅吉就引起了拉尔夫神父的怜爱。梅吉一家在德罗海达定
居下来,随着梅吉年复一年地长大,她和拉尔夫的感情也逐渐加深,但为了权力,拉尔夫离开了德里海达,离开了梅吉。 而梅吉家也嫁给了剪毛工卢克·奥尼尔,但卢克只为了挣钱,梅吉生活的并不幸福。后来,拉尔夫却又来到梅吉身边,他对梅吉的感情使他在梅吉去到麦特劳克岛之后也去了,并在那儿一起渡过了他们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为了到罗马去担任职务,拉尔夫再次离开梅吉,之后梅吉决定离开卢克,重新回到德罗海达,她生下拉尔夫的孩子,戴恩。 二战暴发时,拉尔夫也已晋升为红衣主教,梅吉的女儿朱丝婷长大后当了演员,戴恩长大了,却提出要当教士,她把戴恩送到罗马的神学院,让拉尔夫照顾他。但在一次游泳中,戴恩因心脏痉挛突然发作,溺死在海里,之后拉尔夫知道了戴恩是他的儿子。拉尔夫悲痛万分,在给戴恩做完弥撒后,在悲伤与悔恨中死去了。
四、主人公人物形象分析:
1、拉尔夫 :
拉尔夫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物形象,爱情与教会、人性与神性的冲突如同一根荆棘横亘在他的心里。拉尔夫爱着梅吉,甚至坦陈爱梅吉远胜过爱上帝,“生活在人世间去追求神性,这不过是一种幻觉,”。但他是一个神父,特殊的身份决定了他与梅吉之间永远都不会有结果,同时他的“目的不是一个男人,永远不是一个男人,而是某种伟大得多的东西,某种超乎仅仅成为一个男人命运的东西”。,戴恩是梅吉与上帝斗争的胜利果实,也是拉尔夫背叛教会的证据。失子之痛与失爱之悔最终彻底击垮了拉尔夫,他“哭泣着,在深红色的
地毯上蜷成一团,像刚刚流淌出来的鲜血,”仿佛一只力竭而死的荆棘鸟。
2、梅吉 :
梅吉,无疑她所有的歌声都是带着伤痛的,她最大的痛苦却还是她的爱情。她爱的人也同样的爱着她,但他是个教士。梅吉是家族中第二代“为爱而生”的女人。明知拉尔夫是个教士,还是义无反顾地接受了命运的挑战,从上帝手中夺回属于她的爱人。这是一条布满荆棘的'漫长之旅。梅吉最终得到了上帝在拉尔夫身上“永远也得不到的东西”——戴恩,然而戴恩却志献身于教会,离开了梅吉,而后在朝圣的路上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从上帝那里夺来的东西又回到了上帝的手中。在与上帝的较量中梅吉最终失败了。“失去得到失去”,为爱与命运抗争了一生的梅吉品尝着生命带给她的得与失。梅吉在历尽沧桑后,梅吉流露出了与菲奥娜一样的神情,回顾一生,梅吉微笑了:“我己尽我所能,我无怨无悔。”
拉尔夫神父和梅吉既是荆棘鸟又是荆棘树。鸟儿寻找荆棘树,就意味着承受连生命都承受不了的痛苦,但只有承受经历这个无比巨大的痛苦,才能唱出最美妙的歌声。最美好的东西,只有用深痛巨创才能换取,才能把生命中美好的爱情释放变成永恒。
五、三位女性命运悲剧分析
1、三只荆棘鸟的不同抉择:
(1)、菲奥娜—无声的荆棘鸟:
“不管是惊人还是平凡寻常,反正我是不幸的女人。不管是因为这个还是因为那个,反正从我遇上帕克哈的那天起,我就开始了不
幸。基本上是我的错。我爱他,但是,他对我所做的对其他女人来说是决不会发生的。” ——菲奥娜
菲奥娜是克利里家族中最早将刺扎入胸膛的荆棘鸟,在追求荆棘的道路上,她曾也为之奋斗过、追求过,为属于自己的幸福争取过、反抗过,但她的斗争是短暂的,她最终还是向命运妥协了,做了一只无声的荆棘鸟,默默的度过一生。
菲奥娜在年轻的时候爱上了有妇之夫帕克哈,并和帕克哈生下了弗兰克,而那个男的最终却抛弃了她。父亲为了维护家庭荣誉,将菲奥娜赶出了家门,买通贫困的剪羊毛工帕迪,让帕迪赶快把女儿娶走。帕迪虽然是以利益关系和菲奥娜结婚的,但他却一生真心喜欢这菲奥娜。他尽其所能的去爱她,让她过得幸福。但他爱着她,她却对他从来没有付出爱。,她只是尽着一个妻子、母亲的责任,勤劳的操持着家。她每天面无表情、神情严肃。菲奥娜后来说到,“我一心扑在了弗兰克身上,忽视了帕迪,他是我能碰上的最好的人!只是我没有明白罢了。我总是一个劲得把他和帕克哈进行对比。哦,我感激他,除了发现他是好人之外,没有别的办法??”直到帕迪死后,菲奥娜才恍然大悟,在她的一生中最爱她的人其实就是离她最近的那个人—帕迪,是帕迪在她最困难的时候收容了她,并给予了她“家”。他一生都在呵护着她,爱着她,她却未去好好珍惜,当得到帕迪死于大火时的消息时,她对拉尔夫说:“他是好人,是世界上唯一爱我保护我给我温暖的人!可我从来没有爱过他;他是最亲切最温柔最值得爱的人;可是直到失去他时我才明白这一点,我爱他,可是我却再也没有机会
荆棘鸟的读书笔记14
一直以来,《荆棘鸟》都是那部最令我钟情的外国小说,它的伟大就在于义无反顾的凄美和悲壮,仿佛一只不顾烈火,扑向荆棘从未放弃歌唱的凤凰,它是荆棘鸟。
澳大利亚作家考林·麦卡洛的巅峰之作《荆棘鸟》一直以来都备受推崇,最受欢迎的长篇小说投票率居高不下,是外国文学作品的经典名著。五年前我读过它,之后就一直念念不忘了。前一段时间,我又重温旧书,书中梅吉与拉尔夫神父的那段超越爱情的爱情依旧令人感受深刻。细节,尤其凸显了清节,引人入胜。
一开始描写克利里一家的生活,就以4岁的小梅吉的生日为牵引,描绘了十九世纪新西兰南部一个普通牧工家庭的生活细节,可以看到梅吉的母亲并没有特别的关注自己的小女儿,连送个生日礼物都漫不经心。但后文可以知道,她太操劳以致于无法给梅吉过多的,或者说应有的成长指引。但是,我们可以从小说对梅吉得到的生日礼物——洋娃娃“艾格尼丝”,的细致刻画中感受到小姑娘的纯真可爱。就连遭到哥哥们欺负后她认真的紧张的伤心难过都表现出小梅吉善良纯真的天性。但是,她的童年时光并不是那么甜美灿烂,自己上学饱受修女的藤条与欺辱、父亲与哥哥弗兰克隐隐约约的矛盾冲突,还有母亲过度劳累的内敛给了她一个过于单纯甚至单调的成长环境,为下文的不平静的移民够大利亚的生活埋下了伏笔。
关于拉尔夫神父,他在进驻德罗海达以后,受到玛丽·卡森的热情“呵护”,他美丽优雅的外貌和对红衣主教权力的渴望就注定了他不是一个纯粹的教士。玛丽·卡森的巨额财富就很有可能为他的成功铺垫脚石,他要想方设法把她的死后的财产送到教会,尽管她本来就可能那样做,她是无儿无女的寡妇,却拥有难以设想的财富。
命运的车轮没有忘记让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越过汪洋大海相遇。就在克利里一家接近穷困潦倒的尽头时,帕迪·克利里收到电报,他的胞姐希望他们全家人移居澳大利亚,并在她死后继承她庞大的遗产。帕迪(梅吉的父亲)的胞姐,她一个十足的铁公鸡——玛丽·卡森——南新威尔士最大最富有的牧场主呀!相遇那年,他是被68岁的老玛丽爱着的28岁教士,而她,是老玛丽的亲侄女,才9
岁。
命运安排了玛丽·卡森庞大的财产,安排了拉尔夫神父英俊优雅的品质,也安排了小梅吉最纯真最无暇的心灵——没有感动天地,却深刻的冲击了拉尔夫神父的心。他们第一次见面,克利里一家登上澳大利亚的那一刻,拉尔夫知道,他的想法——拥握罗马教会神杖的野心和想法——就统统改变了。是受到梅吉的纯洁的洗礼吗?“梅吉独自一人站在他们的`背后,张着嘴,像是瞧着上帝似的傻呆呆的看着他。他似乎没注意到自己的哗叽长袍拖在尘土之中,迈步越过了那些男孩子,蹲下身来,用双手搂住梅吉,那双手坚定、柔和,充满了友爱。‘啊!你是谁啊?’他微笑着,问她。‘梅吉’她说道。”这一段,他们相见的情景,在多年以后,他们分别、重逢都满溢着喜悦的回忆,也不难理解后面情节的发展。
蛊惑的老玛丽不容许他们在她眼皮底下有半点她认为越矩的举动。她孀居了33年的心爱上了这个出众的教士,并嫉妒梅吉的年轻貌美,因此,她在临死前一个晚上改变了她的遗嘱,让拉尔夫神父自己做一个左右为难的决定,她想让他在权力和梅吉之中二选一。绝啊!她要他痛苦!相比梅吉给他带来的快乐,“老蜘蛛”(他对老玛丽的称呼)总是给他无比的痛苦。往往悲剧就是这样的。
可拉尔夫神父对梅吉的爱不是男女之间的情爱,他是善良而体贴的,他是梅吉穿越失去最爱的哥哥弗兰克、失去宝贝的小哈尔,战胜恐惧的灯塔。他照顾好梅吉,甚至比克利里一家的粗心疏忽强一万倍。拉尔夫神父一直呵护着她,直到他最后要离开她,带着玛丽那可以买下英国王位的财富去奔赴罗马权力中心。他要到那个权力巅峰了。而梅吉就在平淡乏味的生活中度过,把自己对拉尔夫神父的爱深埋心底。他的母亲菲被弗兰克的死刑讯重重打击后已经不对梅吉的婚事关心了,她嫁给了一个年轻的牧工。理由就是:这个牧工,卢克,长得几分像拉尔夫神父!
悲惨的婚姻生活很快就对梅吉展开攻势了,卢克只对金钱和土地感兴趣,他甚至不愿意满足孤独的梅吉想要一个孩子的愿望,他说:“这太浪费钱!”后来,梅吉为生下第一个孩子朱丝婷痛苦到绝望的时候,是心有灵犀让拉尔夫神父来到她的身边,给她慰藉,解除她的痛苦。原来,拉尔夫神父回到过德罗海达,因为见不到梅吉,他最爱的梅吉,而伤心沮丧。“他知道了,他知道了!他终于知道了。他会感到怎样的伤心呢、他为什么要逼迫她做下了这件事?这并没有使事情变得好些。她不爱卢克,永远不会爱卢克的。他除了是个替身,是个能给她孩子——这些孩子的模样和她本来能和拉尔夫·德·布里克萨特一起生下的孩子十分相似——的男人外,什么都不是。‘啊,上帝,真是乱套了!’”
见面后,彼此的心意都明白了,这废了多少年的光阴,多少年的等待和逃避、寻觅啊!的确,他的身份是教士,她的身份是已婚妇女。他们是不准许结合的。可卢克呢?那样摧毁可怜的梅吉的幸福的残忍,他卢克更加没有资格与梅吉结合。产后很久,梅吉身体一直难以恢复,加上澳大利亚内陆气候太过于极端,她已经不能为别人当管家打下手了。她在一个优美小岛准备独自过一个假期,她得疗伤。他出现了。那段日子是梅吉有生以来最自由自在的宝贵时光!最后,她离开卢克,带着孩子回到德罗海达。我们知道,梅吉生下一个儿子,一个菲一看就知道是拉尔夫神父的孩子,他叫戴恩。
孩子们慢慢长大,我也以为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可是等大家都老去,朱丝婷和戴恩都长大时,德罗海达庄园里竟没有继承人!梅吉的兄弟们没有结婚,一个都没有!朱丝婷嫁人后不姓克利里,戴恩,可怜的戴恩,一生下来就拥有与拉尔夫神父奇迹般相同的品质,最不可救药的是,他热爱教士的职业!教士,夺走了梅吉拥有爱情的权利,她以为戴恩是她的,没想到,还是要被教会夺走!心力交瘁了,放手吧。戴恩属于上帝,还没正式成为教士,他就在海边意外死了??
德罗海达的时代要终止了。是的,不仅仅是时代。“鸟儿胸前带着棘刺,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它被不知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棘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要把荆棘刺扎进胸膛。”这一段,我特别喜欢,特别心伤,实在是太美了。《荆棘鸟》般的人生很多,他们义无反顾,无论如何都不曾畏惧过死亡,不管是为爱,还是为了信念。世界因为他们而精彩!
荆棘鸟的读书笔记15
传说中有那么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但歌声却比世界上任何生物的歌声都悦耳。它一旦离巢去寻找荆棘树,就要找到才肯罢休。它把自我钉在最尖最长的刺上,在蓁蓁树枝间婉转啼鸣。它超脱了垂死的剧痛,整个世界都在屏息聆听。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仅有忍受极大的痛苦,才能到达尽善的境界……也许传说就是这样。
这是《荆棘鸟》书页的开端。当尚年幼对世界的认知还懵懵懂懂的我初次翻开这本厚厚的书的时候,就被荆棘鸟的传说所吸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进入了荆棘鸟的世界。作者考琳?麦卡洛用细腻的笔触为我描绘了从20世纪初叶到半个多世纪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澳大利亚广阔恢弘的画面,充斥着克利里家族传奇式的家世历史。
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曲折优美的情节发展,刻骨铭心的感情历程,都深深地把我带入了那个传奇的时代,那片美丽的土地。而到此刻,当我重启记忆,当初的那份热情早已冷却,少了些稚气,多了些成熟和理智,也渐渐能从人生的角度来看待这本以往深深吸引我的小说,最终发现的,也是犹如新大陆般丰盈的感受。这,的确是一本值得读的,充满魅力和生命精华的书。
当然当初那个懵懂的孩子依旧是不能领会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深沉的沧桑。无论是帕迪的含蓄温雅,或是菲奥娜的冷漠脆弱;无论是暴烈渴望的弗兰克,或是骄横尖酸的卡森夫人;无论是单纯执着的丹尼,或是古怪理智的朱丝婷。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棱有角的面容次第出现,我却无法真正地感觉到他们的爱恨纠缠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
直至此刻,我依旧是无法完全理解这个家族的命运。而我所最钟爱也是最迷恋的,仅有麦吉和拉尔夫神父之间的那场刻骨铭心的感情。几乎让我肝肠寸断,情不自禁。
也许是女孩子对这样无奈又沉痛的感情的无限憧憬,然而,在初次读着其中的每字每句的时候,我的情绪都是在时刻为麦吉和拉尔夫而波动起伏,为他们的相遇而欣喜,为他们的相知而温暖,为他们的相别而哀伤,为他们的相忆而唏嘘,直到最终的最终,拉尔夫在麦吉的怀中平静而安详地死去的时候,忍了许久的泪,最终落在了书页上。
也许死亡并不是终结,生命依旧在延续,所以这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深沉的爱恋也终究是在世界上留下了痕迹。亦如麦吉依旧活着,亦如拉尔夫依旧爱着。
其实从一开始就是明白的,这份爱,无论多么铭记,也终究只会化为回忆里逐渐淡去的风景。就如初见的时候,10岁的麦吉和28岁的拉尔夫,距离的不仅仅是18年的长度,更是,一生的无法逾越。神父的身份注定了拉尔夫会走上对感情来说是条一去不复回的无归之途,也注定了麦吉从少女成长初始就在悄然萌芽的依恋终会没有回报。
所以,此后的分离、重逢、再次永别似的别离,直到,生死殊途。至始至终,麦吉和拉尔夫都是寂寞的,尽管他们之间的爱超越了距离,超越了世俗,甚至,超越是生死。可是,彼此的独自等待,无法相守,亦无法相见,还有欲爱不能,欲罢也不能的情感挣扎,都在书里抹染得淋漓尽致,也是,让人痛彻心肺。
正如小说结尾中写的那样:“当我们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明白的。我们是了解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依然要把荆棘扎进胸膛。”是的,尽管清楚地懂得这份爱没有完美的终点,却矢志不渝;尽管清楚地懂得这份爱痛远远多于幸福,却至死不悔。荆棘鸟的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觅自我生命的意义——歌唱,也是绝唱。虽然短暂,虽然逝去,但歌声犹在,但爱犹在。绚烂的的生命也从此不再苍白。
以往听人把荆棘鸟和枯叶蝶作为比较。荆棘鸟,把所有的生命浓缩在最终的绝唱中,虽然短促却是倍加绚烂;枯叶蝶,把所有的生命铺垫在持久的宁静中,虽然单调却是岁月绵延。截然不一样的选择,也就注定了截然不一样的命运。一个,缩短了生命,只为了瞬间灿烂;一个,放弃了华丽,只为了延长生命。
大千世界就是这么奇特,一种生命所追求的,却恰恰是另一种生命所放弃的。然而,你又能说谁是谁非呢?你是愿意做一只追求最终绚丽的荆棘鸟,还是原因做一只追求永久淡泊的枯叶蝶?只是看你想要的`是什么罢了。而这本书,正是说明了前者存在的意义。即使付出生命,即使需要难以想象的代价,也要绚烂的终结,也要所梦想的一切爱,与完美。
重读小说的时候我就在想,麦吉,这个内向却倔强的女子,从单纯天真的小女孩到饱经岁月风霜的女人,从对感情的懵懂无知到对无望的爱恋依旧孤独坚定地守侯,她经历的究竟是多沉痛的挣扎,面临的究竟是多残酷的将来,但她依旧是挺过去了,并且坚持了她一向想坚持的爱。整本书从始至终几乎贯穿了麦吉的一生,作者在麦吉身上也是落笔最多也是最不留余力的。
能够说,在麦吉飘摇浮荡的一生中,寄托了整本书的灵魂所在——坚定、执着、不顾一切,即使痛也要爱着,即使受伤也要孤独地走下去。麦吉,就是一只荆棘鸟,她穷尽一生,可是是为了守住那渺茫的感情中以往微弱的光芒。包括和拉尔夫的结晶丹尼死后,她最终的慰藉也最终坍塌。然而,她依旧选择了坚强,选择了宽恕。
麦吉似乎什么也没有得到,其实她也是什么都得到了。像荆棘鸟一样,一旦走上了那难以想象的艰难而痛苦的道路,她从没有后悔,她也无从后悔。荆棘鸟始终都是遵循着一个永不改变的法则:痛得愈深,也就爱得愈沉。
《荆棘鸟》的主题,也是永恒不变的:爱,与命运。究竟爱在跌宕起伏的命运中有怎样的纠缠?究竟命运在悲喜交织的爱中有怎样的痕迹?究竟是爱主宰了命运,或是命运主宰了爱呢?荆棘鸟的传说,一向在淡淡地讲述着。哀伤弥漫,但也许哀伤并不是传说想要表达的。从麦吉和拉尔夫的跨越了时空距离的感情纠葛中我们也许能够领悟些不一样以往的东西。有关爱,也有关于命运。
在最终重读完《荆棘鸟》后,我才豁然开朗。也许真的,经典都是随着自身的成长而不断地产生新的感受。和从前初次被它吸摄的那个懵懂的孩子相比,此刻的我,似乎懂得了更多,但也会在以后,懂得更多的更多。我期待着将来,《荆棘鸟》会给我更加迷人的答案。
合上最终一页,忽然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不知怎样,却觉得格外地应景。荆棘鸟,是不是也正是梦想着那夏花般绚烂的歌唱呢?
【荆棘鸟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读《荆棘鸟》有感12-14
荆棘鸟读后感10-25
《荆棘鸟》读后感10-07
《荆棘鸟》读后感07-25
读书笔记10-18
红岩读书笔记09-19
《红与黑》读书笔记08-01
《在人间》读书笔记10-19
《背影》读书笔记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