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话题作文>春节> 春节的的作文

春节的的作文

时间:2024-06-29 09:13:28 春节 我要投稿

春节的的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的的作文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节的的作文

春节的的作文 篇1

  春节里,我最快乐的一天就是年三十。年三十那天我在吃过年饭前放了烟花。然后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饭,晚上我久久没睡,因为等着看礼花.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十二点。看着那多姿多彩的礼花我想起了在20xx年里的欢乐和忧伤.我在20xx年发生的一切不愉快的事情都随着这些礼花消失。

  年三十是我最快乐的'一天。

春节的的作文 篇2

  过年的时候,人们总爱说要过一个有年味的春节,但谁也不知道年味究竟是什么。是那年夜饭的味道,还是空气中弥漫的鞭炮味,又或是贴春联的那股油墨味。其实,只要投入自己的心去过年,就能明白什么才是年味。

  我慢慢地靠近放在地上的烟花筒,颤巍巍的手拿着打火机靠近那根墨绿色的导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点燃了导线并立马跑得老远。我站在那等待着它开放的那一刻,空间如同凝固了一般,终于,“咻”的一声,烟火在我的眼前绽放开来,它像喷泉一般涌出火星,看着它在空中划过的优美的弧线,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烟花的硝烟味立马弥漫开来,不过,这仅仅是个开头而已。因为每年过年的主场必是——年夜饭。

  年夜饭的`味道令人着迷,当然不仅仅是饭菜飘香四溢的味道,更是因为这里亲情的味道浓得惊人,或许全家人只有在今天才能团聚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我悉心地摆好碗筷,待大家都围在圆桌旁时,我感到这里沸腾了,不仅仅是讨论的声音,而是年夜饭的气氛。好像家里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沸腾的气氛了。

  我用筷子夹起菜来放入碗中,顾不上吃,看着火锅的缕缕白烟慢慢地在空气中散发。耳边的交谈声,问侯语竟不让人觉得嘈杂,反而觉得有一丝温暖注入心头。大家互相夹菜、问候、谈笑,好久没有有一丝温暖了呢。

  我闻着空气中愈来愈浓的亲情味,突然猛地一震原来,这才是年味。只有在今天,大家才会抛开手机、电脑、工作、学业和自己血脉相通的人进行心与心的碰撞。只有在今天,大家才可以慢慢地和家人吃一顿热闹的晚餐。只有在今天,才能清楚地看见父母双鬓的白发,孩子的成长,以及时间飞逝的痕迹。

  在这个时光飞逝的今天,能看见时间的流逝是弥足珍贵的。也许正是因为过年浓厚的亲情味,才使它如此让人着迷。

春节的的作文 篇3

  俗话说“年廿十八,洗邋遢”,在粤西地区大部分城市,都会选择农历年二十八收拾二十九这两天进行大扫除,有洗去霉运的意思;

  除夕夜,通常都是贴春联、红纸的日子。另外,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一天宰好鸡鸭,做年夜饭。同时,这做好的鸡鸭也会留一部分到第二天(正月初一那天)食用。因为,在正月初一那年是不允许动刀杀生的。

  除夕夜的二十四时,也就是年初一的零点。家家户户都会将苹果(平安)、金桔(大吉大利)、糖果饼干、烧酒等东西摆在祭台上烧香拜年。通常还会用红纸包裹着红片糖和生葱,寓意新的一年里甜蜜和聪明。拜年的鞭炮烧完后,爸爸妈妈就会给家里的孩子老人发红包了。

  正月初一这天,早上要一叫就起,不能赖床。起来后见人就要问好,绝不允许出现有问没答的现象。早饭跟平常的早餐不一样,这天的早饭是要吃饭的,代表丰衣足食。鸡鸭鱼肉类的荤菜是除夕那天准备好的了,另外还要炒一道生菜,寓意“生财”。这天一定要小心的就是筷子碗杯子什么的一定要拿好,不可以摔倒在地。还有,当天是不能扫地和倒垃圾的,不然就有破财的说法。

  正月初二,是探望娘家的好日子。当天回娘家的女儿女婿要备好水果饼干的礼物,娘家有小孩的尽量准备好红包。

  以往,由初一到初七这七天,长发的女性是不可以在家里洗头的,尤其是初一那天。后来,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忍受不了头痒头屑的困扰,便会选择在初一后的某天洗头。有时候为了避开家里婆婆的`责怪,便会到外面发廊洗了再回家。从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八这段时间都属于新年探望亲朋好友的日子,越往后年味就越淡了。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也叫上元节,这一天人人手里都爱提着一个灯笼,食物以汤圆、饺子为主。

  扩展阅读: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为了入乡随俗,特介绍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春节的的作文 篇4

  我们海阳的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家家户户都有条不紊地熬腊八粥、泡豆腐、泡腊八蒜,春节的开门红,就隆重地以“美食展览会”的形式开始了。接着就迎来孩子们最喜欢的时候了,早有卖糖葫芦、卖气球的小贩在村头卖力地吆喝,然后小孩们就欢天喜地地开始了一年中难得一次的“奢侈大采购”。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儿,是春节的总序曲,这天与春节没什么两样,凌晨便有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响起。远远望去,烟花在空中尽情地绽放,或呈花朵状,或成星空状,真是各式各样,姿态万千。此时的小孩们最快乐,手里拿着一种可以燃放的“呲花”兴奋地边跑边放。更有淘气的孩子拿着点燃的“呲花”互相交杯,真是很刺激,但也很危险。还有一些老人则会在家里烧一种黄纸,说是让亲人在冥界多用一些钱,暖和暖和。

  眨眼便到了除夕。除夕夜,真热闹,酒肉的香味儿从一间又一间房中溢了出来,出门散步的.我鼻中充满了鸡鸭鱼肉的香味儿和对联儿的阵阵墨香,真是惬意呀!大家都换上了新衣,提着红灯笼走上街头相互问好,那“窜天猴”“玉米杆”也都放上天空,画出了一幅最美的图画。这一夜,除了一两岁的娃娃没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过年的气息洋溢在我们心中。

  第二天就是初一。东方刚露出一道鱼肚白,爸爸便拉着我的手去拜年。每到一家,我就能把许多糖果“收入囊中”,还可以“贪污”许多红包,看到长辈把红包都给我,心中不免得意洋洋。

  正月十五元宵节,大概算是春节的完美谢幕。大队上有一列列秧歌队在操场上舞起秧歌,在这天大家还要吃元宵。这的确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大人们喝酒猜谜,小孩们吃着元宵为春节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开启新一年的美好生活。

  转眼间,春节已经过去,但家乡的年味仍被我含在嘴里。

《春节的的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春节的的作文】相关文章:

春节作文:春节09-13

春节的春节的作文01-13

春节春节作文11-28

春节春节的作文09-22

我的春节春节作文04-05

推荐春节春节作文04-20

(精华)春节春节的作文04-29

愉快的春节春节作文11-27

春节作文作文06-02

于春节作文12-02

春节的的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的的作文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节的的作文

春节的的作文 篇1

  春节里,我最快乐的一天就是年三十。年三十那天我在吃过年饭前放了烟花。然后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饭,晚上我久久没睡,因为等着看礼花.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十二点。看着那多姿多彩的礼花我想起了在20xx年里的欢乐和忧伤.我在20xx年发生的一切不愉快的事情都随着这些礼花消失。

  年三十是我最快乐的'一天。

春节的的作文 篇2

  过年的时候,人们总爱说要过一个有年味的春节,但谁也不知道年味究竟是什么。是那年夜饭的味道,还是空气中弥漫的鞭炮味,又或是贴春联的那股油墨味。其实,只要投入自己的心去过年,就能明白什么才是年味。

  我慢慢地靠近放在地上的烟花筒,颤巍巍的手拿着打火机靠近那根墨绿色的导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点燃了导线并立马跑得老远。我站在那等待着它开放的那一刻,空间如同凝固了一般,终于,“咻”的一声,烟火在我的眼前绽放开来,它像喷泉一般涌出火星,看着它在空中划过的优美的弧线,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烟花的硝烟味立马弥漫开来,不过,这仅仅是个开头而已。因为每年过年的主场必是——年夜饭。

  年夜饭的`味道令人着迷,当然不仅仅是饭菜飘香四溢的味道,更是因为这里亲情的味道浓得惊人,或许全家人只有在今天才能团聚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我悉心地摆好碗筷,待大家都围在圆桌旁时,我感到这里沸腾了,不仅仅是讨论的声音,而是年夜饭的气氛。好像家里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沸腾的气氛了。

  我用筷子夹起菜来放入碗中,顾不上吃,看着火锅的缕缕白烟慢慢地在空气中散发。耳边的交谈声,问侯语竟不让人觉得嘈杂,反而觉得有一丝温暖注入心头。大家互相夹菜、问候、谈笑,好久没有有一丝温暖了呢。

  我闻着空气中愈来愈浓的亲情味,突然猛地一震原来,这才是年味。只有在今天,大家才会抛开手机、电脑、工作、学业和自己血脉相通的人进行心与心的碰撞。只有在今天,大家才可以慢慢地和家人吃一顿热闹的晚餐。只有在今天,才能清楚地看见父母双鬓的白发,孩子的成长,以及时间飞逝的痕迹。

  在这个时光飞逝的今天,能看见时间的流逝是弥足珍贵的。也许正是因为过年浓厚的亲情味,才使它如此让人着迷。

春节的的作文 篇3

  俗话说“年廿十八,洗邋遢”,在粤西地区大部分城市,都会选择农历年二十八收拾二十九这两天进行大扫除,有洗去霉运的意思;

  除夕夜,通常都是贴春联、红纸的日子。另外,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一天宰好鸡鸭,做年夜饭。同时,这做好的鸡鸭也会留一部分到第二天(正月初一那天)食用。因为,在正月初一那年是不允许动刀杀生的。

  除夕夜的二十四时,也就是年初一的零点。家家户户都会将苹果(平安)、金桔(大吉大利)、糖果饼干、烧酒等东西摆在祭台上烧香拜年。通常还会用红纸包裹着红片糖和生葱,寓意新的一年里甜蜜和聪明。拜年的鞭炮烧完后,爸爸妈妈就会给家里的孩子老人发红包了。

  正月初一这天,早上要一叫就起,不能赖床。起来后见人就要问好,绝不允许出现有问没答的现象。早饭跟平常的早餐不一样,这天的早饭是要吃饭的,代表丰衣足食。鸡鸭鱼肉类的荤菜是除夕那天准备好的了,另外还要炒一道生菜,寓意“生财”。这天一定要小心的就是筷子碗杯子什么的一定要拿好,不可以摔倒在地。还有,当天是不能扫地和倒垃圾的,不然就有破财的说法。

  正月初二,是探望娘家的好日子。当天回娘家的女儿女婿要备好水果饼干的礼物,娘家有小孩的尽量准备好红包。

  以往,由初一到初七这七天,长发的女性是不可以在家里洗头的,尤其是初一那天。后来,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忍受不了头痒头屑的困扰,便会选择在初一后的某天洗头。有时候为了避开家里婆婆的`责怪,便会到外面发廊洗了再回家。从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八这段时间都属于新年探望亲朋好友的日子,越往后年味就越淡了。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也叫上元节,这一天人人手里都爱提着一个灯笼,食物以汤圆、饺子为主。

  扩展阅读: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为了入乡随俗,特介绍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春节的的作文 篇4

  我们海阳的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家家户户都有条不紊地熬腊八粥、泡豆腐、泡腊八蒜,春节的开门红,就隆重地以“美食展览会”的形式开始了。接着就迎来孩子们最喜欢的时候了,早有卖糖葫芦、卖气球的小贩在村头卖力地吆喝,然后小孩们就欢天喜地地开始了一年中难得一次的“奢侈大采购”。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儿,是春节的总序曲,这天与春节没什么两样,凌晨便有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响起。远远望去,烟花在空中尽情地绽放,或呈花朵状,或成星空状,真是各式各样,姿态万千。此时的小孩们最快乐,手里拿着一种可以燃放的“呲花”兴奋地边跑边放。更有淘气的孩子拿着点燃的“呲花”互相交杯,真是很刺激,但也很危险。还有一些老人则会在家里烧一种黄纸,说是让亲人在冥界多用一些钱,暖和暖和。

  眨眼便到了除夕。除夕夜,真热闹,酒肉的香味儿从一间又一间房中溢了出来,出门散步的.我鼻中充满了鸡鸭鱼肉的香味儿和对联儿的阵阵墨香,真是惬意呀!大家都换上了新衣,提着红灯笼走上街头相互问好,那“窜天猴”“玉米杆”也都放上天空,画出了一幅最美的图画。这一夜,除了一两岁的娃娃没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过年的气息洋溢在我们心中。

  第二天就是初一。东方刚露出一道鱼肚白,爸爸便拉着我的手去拜年。每到一家,我就能把许多糖果“收入囊中”,还可以“贪污”许多红包,看到长辈把红包都给我,心中不免得意洋洋。

  正月十五元宵节,大概算是春节的完美谢幕。大队上有一列列秧歌队在操场上舞起秧歌,在这天大家还要吃元宵。这的确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大人们喝酒猜谜,小孩们吃着元宵为春节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开启新一年的美好生活。

  转眼间,春节已经过去,但家乡的年味仍被我含在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