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春节的作文【实用】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广州的春节的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广州的春节的作文1
广州的春节温暖如春,道路两旁挂满了鲜艳的五星红旗、摆满了五彩缤纷的鲜花。在我们居住的小区里也挂上了鲜红的国旗和大大小小的红灯笼,大门边是鲜花簇拥着的橘子树、门窗上贴上了喜庆的对联和年画,处处洋溢着过年的气氛,伴着小孩们的喧闹和嬉笑声非常的`热闹。
除夕逛花市是我们家的传统,今年也如此。花市里人头攒动,人们兴高采烈赏花、挑花应接不暇,我们拿着喜爱的花卉,走在多姿多彩的鲜花丛中,扑面而来阵阵鲜花的芬香,让人久久不舍离开。
除夕的晚上,我吃着丰盛的年夜饭,一边看着央视播放的春节联欢晚会,大人们谈笑风生相互祝福,我也高兴地接过了祝福的红包。谈笑中不知不觉晚会就快要到喊倒计时了,我好想坚持到“过年”守岁,但还是因为太困而睡觉了。
大年初一,我们去逛了庙会,广州的庙会延续了传统的风俗习惯,有吃的玩的还有舞狮游街的非常热闹。今年的庙会上人山人海,差不多就是随着拥挤的人群在里面转了一圈,什么也没看到又回到了进来的地方,不过我还是很开心的。
广州的春节娱乐的地方很多,电影院是大家喜欢的场地,看电影的多数是大人带着孩子,虽然人多但没有喧闹和拥挤,次序井然。电影是喜剧片,在欢笑中结束了一天的活动。
广州春节期间迎来了很多的外地游客,广州的气温舒适宜人,广州的美食令人垂涎,广州的迎春花市万紫千红,到处繁花似锦。
广州的春节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此一游。
广州的春节的作文2
听别人说,广州的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二十八之前就开始了。是的,广州的年味在年前就渐渐浓郁起来。在年二十八以前,家里面的大人就从早到晚的忙着过年的食物,如:炸油角、煎堆,蒸年糕、萝卜糕、芋头糕等过年的传统食品。过年前那一个星期,我经常都是早上起床看不到妈妈,平时在家也看不到妈妈,她非常得忙:做盐焗鸡,做调料,列菜单,烧猪肚等等。
“年廿八,洗邋遢”,家家还必须大扫除一次。每次大扫除,我们都是全家出动。我爷爷负责拆窗帘,奶奶就负责洗窗帘,妈妈就把一些电器,例如吊扇,空调擦洗擦洗,我们这些大朋友小朋友就会去晒窗帘,晒被子,被单等等,这样晚上睡的'时候就会非常暖和,姑姑会去扫地拖地,连刚会瞒姗学步,牙牙学语的小孩子都拿着湿抹布用力地擦着家里的桌子,椅子,柜子等等。全家人都陷入一种忙碌中。
而在年二十九,广州人总会到市场去买些瓜籽儿,糖,巧克力,苹果等,那都是小朋友们爱吃的。在那一天,我们还会好好装饰一下我们的家,买一些福字,春联,花卉摆在家里,可喜庆了。
除夕这天,恐怕就是广州人最繁忙,又最开心的一天了。家中被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红福字,红春联,红灯笼,人人都穿着漂漂亮亮的衣服。在这天晚上,大家都聚在一起吃团圆饭,老人和小孩最开心了:老人可以看到自己的儿女们,孙子们,健健康康,有说有笑地吃着饭;小孩子们可以吃到丰盛的饭菜,和其他小孩子们一起玩,一起放烟花,笑得见牙不见眼,嘴都快咧到耳根了。吃完团圆饭就是看春晚的时候了,我们一边啃着瓜籽儿,一边在说说笑笑中看着春节晚会,大家还得守岁啊,但我每次除夕总是非常累,守岁就做不到了。
在广州这个“花城”,过年那一天我总会和家人一起去逛花街,广州的花街,体现出了“花城”——广州独有的风俗。一般在花市开始的前一个星期,花街就已经搭建好了。花街一直伸展,像是几条花的长廊。花市一开始,人近距离地接触,近距离地欣赏,近距离地嗅着春天的气息。花街上张灯结彩,人山人海。花市结束后,几乎人人都挂满了笑容,人人都对新的一年充满了希望。那可真是棒极了。
大年初一一过,很快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那一天,街上到处都悬灯结彩,广州还真是个不夜城,永远都灯火通明,整个城市都陷入喜庆的氛围中。
一眨眼,春节在元宵节后就结束了。学生们该上学的又上学去了,大人又忙他们该忙的活了。广州的春节虽然会和其他地区的有些不同或是相同,但是,我们也一样过得多姿多彩。
广州的春节的作文3
按照老广州的的规矩,过春节从年二十八就开始了。广州的俗话说,“年二十八,洗邋遢”。
到了年二十九,人们第一件事是上街买又叫油角、煎堆、年糕、年桔、糖果,还有鲜花和年画。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摆满年货。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家吃团圆饭。
闻名的广州的花市张灯结彩,各色各样的奇花异草琳琅满目,银花朵朵,粉红的梅花,火红的玫瑰,金黄的菊花……我在花的海洋中转来转去。
夜幕降临,绚丽多彩的礼花竞相开放,有的像铁水奔流,有的像秋菊怒放……
大年初一,男女老少穿着美丽的.新衣,个个喜气洋洋,见面拱手互问新年好,我和爸妈带上礼物到亲戚朋友家拜年,还收到许多厚厚的红包哩!
元宵节是春节的高潮,人们闹花灯和吃汤圆,满城花灯,花样新潮,有冰灯、牛灯、马灯,数不胜数,火树银花,我如入仙境一般。
春节结束了,我又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
广州的春节的作文4
广州人是由古越人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岭南最早的居民共同体,操粤方言,主要居住在珠江三角洲和粤中、粤西一带。珠江三角洲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广州在19世纪中叶就已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华南商品交易中心。这独特的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群体心态、性格特征和风俗习惯。
广州人不怀旧,不拘泥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新鲜事物。他们善变兼容,讲求实效。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一方面大胆追求西方物质文明,另一方面又不忘本土文化。他们一面在咖啡厅里享受西式美点,一面在大排档前吃狗肉、饮蛇羹。一面用“的士’花车接新娘,一面又拜天地拜祖宗、“纳姐妹钱”。一面开卡拉OK歌舞厅,一面设粤曲、粤剧茶座。广州风俗,既有中原文化哺育的结果,又有古越族遗风的韵味,更有面对世界吸取海外新鲜时尚的情趣。
广州旧有“新春习俗歌”云:“腊月二十三,晒被洗衣衫;腊月二十四,清洁房边地;腊月二十五,扫房掉尘土;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腊月二十七,里外洗归一;腊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腊月二十九,脏物都搬走。”从腊月二十三谢灶那天起,广州谓之“入年关”,每日的活动都安排得紧紧的,前面那首民谣反映的是郊区农村的情况。城里则是二十三谢灶,二十四开炸,二十五蒸糕,二十六扫屋,二十七洗华(东西),二十八包粽,二十九贴对,三十过年。
迎春花市,是广州春节风俗的最大的特色。家家户户都在除夕逛花市,买鲜花,这是外地所少见的。一般家庭都买一枝桃花,一盆金桔,两头水仙以及一束菊花、芍药、剑兰、银柳之类。
小食方面,过去要炸煎堆、油角,家家必备,人有我有,近年已为中式糖果,高级点心所代替。另外,广州人喜欢蒸糕,主要有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等,糕分九层,名曰“九层糕”,象征“新春步步高”。
娱乐方面,民间至今仍有舞狮志庆的习惯,狮子队沿街起舞,谁家要招徕这一瑞兽,即悬“青”于门,内有“利是”(红包),少则 18 元,多则 180元,取个好意头而已。有些户主还引狮入屋,上床要舞,唯图吉利。
在人际交往中,必备“利是”,亲朋相见,大人要给小孩“利是”,特别是市民阶层,十分讲究,要给“双封”,内包纸币多少不拘,但没有“利是”即为无礼,所以春节期间到广州人家作客,要多带几个红包为好。
“人日”游花地也是春节的一项活动。
过去世俗以正月初七为“人的生日”,传说这一日天气晴好,主所生之物盛发。南国春早,正月初七前后各种花卉正在盛开,人们举家出游,到郊野去“寻春”,或登白云山、越秀山,或到广州的花卉基地“花地”去游览,品花局,作花诗,别有一番情趣。
早在五代南汉时,广州芳村一带居民,就有种植花木的习惯。宋代以来,更广泛引种各种外来花卉,到清朝的时候,芳村花地的香花佳果,已发展到1000多个品种。清朝有个秀才叫沈复南,自称 “无花不识”。然而,他到了广州花地,顿觉眼花缭乱,“识者仅十之六七”。清中叶以降,花地先后建立了大小园林30多处,著名的大名园有留香、醉观、纫香、群芳、新长春、余香圃、翠林、合记等。每逢节日诞会,各名园都要摆设花局,供人观赏。有些园主和还邀集文人学士,吟诗联句,以助雅兴。他们还成立诗社画苑,如“花田”、“杏林”、“海楼诗社”等,都是当时颇负盛名的.诗书画社。纫香园主还特邀光绪年代的举人梁修,为园中诸花—一题咏,书于花木之前。后来又辑集成册,成为著名的《花埭百花诗》,刊印行世,名噪一时,流传至今。
从此以后,到花地赏花游园,品诗作对的人更多。特别是正月初七“人日”那天,游人更众,在游览中还要评选“人日皇后”,主理当天的事务。久而久之,相沿成习,形成了人日游花地的风俗。
如今,花地更是“花圃干家红似火,珠楼百尺碧凌烟”。花圃由原来的几十个发展到150多个,到处万紫千红,香风扑鼻。近年来,花农视野更为开阔。他们引进了许多名优品种,单菊花就有100多种,珍稀的如“虎爪黄”、“日本白”、“火舞金黄”、“桃山带归”、“台红”等,一年四季,五彩缤纷,金菊吐艳。大田中有各色蟹爪菊,盆栽有大型立菊。他们还培植了许多巧夺天工的盆景,被誉为“立体的图画,无声的诗篇”,大量畅销东南亚和欧洲。每年运往全国各地的花木达150万株。
广州的春节的作文5
春节是中国最大众化,影响力最广,最重要的节日。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地的春节有各地的特色,装点着中华文化的百花园。广州的春节,自然有别具一格的广州特色。
在除夕的前几天,广州的大街小巷都变得熙熙攘攘,街上的人群川流不息,就像海洋里掀起的无数朵浪花。北京路上彩旗飘扬,到处都是“中国红”,绘制成一张红色的画卷。这代表着广州人已经吹响了春节来临的号角。
在春节的号角吹响之际,广州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也大张旗鼓地拉开了序幕。各区的花市上摆满了娇艳欲滴的鲜花,绘制成一片广阔的花海。空气中弥漫着馥郁的`花香,被染得甜滋滋的。现在的迎春花市,不但是卖花,还出售一些春节特有的精致工艺品和各式玩具。在所有的花市中,以北京路、西湖路花市最著名。每年的春节时,这两条路上彩旗迎风招展,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四处繁花似锦,让人感觉如坠花海之中。路上人海如潮,大家都慕名而来,体验广州独有的民俗文化。整个花市热闹极了。
花市过后,广州的春节依然好戏连连。广府庙会。同样是在北京路,又营造出一派热闹祥和的气氛。
广州的春节,还有许多民俗。例如,派利是、送大橘、回娘家······广州的春节,就一个词——热闹!
广州的春节的作文6
广州的春节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美食节”。
在广州,大体上与北方过年相同,只是没有“二十三”过小年。俗话说:“年二十八,洗邋遢”。在近除夕的前几天里,家家户户都在打扫自己的房子,以求“除旧迎新”。到了年二十九,家人们都尽量赶回家中。大人们在熙攘的街上一边拉紧小孩子的手,一边用“广式砍价大法”“扫荡”年货和食品,小孩子们则在街上目不转睛地看着各种各样的玩具,唯有“不能燃放烟花爆竹”这一项令他们扫兴罢了。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便是在除夕早上热闹的菜市场。脆皮烧肉是经典的广东烧腊名菜之一。它向来以其肉松化、香脆出名,其口感富有层次感,被称为一绝。因为烧猪烤好之后呈金黄色,所以,百姓赋予它许多喜庆的名称,比如“金玉满堂”、“鸿运当头”、“招财进宝”等,是寿筵喜宴、开店新张、春茗宴客的重要菜品。因此,作为“老广”的奶奶让我买烧肉也是“理所当然”的,在路口远远就可以闻到烧肉的香味。不料来到店前人山人海,我足足等了半个小时。
到了除夕,家里每个人陆续赶回家里,都有自己的“岗位”,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一桌丰盛的年夜饭,菜品多得数不清。在一个真正广州人的饭桌上,可以没有菜,可以没有肉,但绝不能没有汤。同理,我家也有几道过年“必吃”菜:鱼或鲍鱼(象征年年有余)、红虾(象征红红火火)、烧肉、生菜(生财)和“发财好事汤”(不过现在几乎没有真正的发菜买了)。大家吃完年夜饭后就会逛花街、看春晚,有些地方甚至会舞狮,热闹极了。
到了年初一和年初二,尽管等位的人很多,但仍然不能扑灭我们全家对喝早茶的.热情。虾饺、凤爪、烧卖、牛肉丸、蒸排骨、叉烧包和肠粉都是喝早茶的必点。喝完早茶后,就是小孩子们最开心,同时也是最考验“文化功底”的环节——争先恐后地背诵一大串四字祝福语来“逗利是”(拿红包)。在茶几上吃的也不少,一般会有一个大转盘,里头有花生、糖冬瓜、开心果等,多是小孩子吃。
可惜的是,广州的春节十分短,过了初六,店铺开张,大人们要上班,春节也相当于结束了。小孩子们心满意足,“美食节”结束,准备上学了。
广州的春节的作文7
围绕着春节,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有些习俗,如接神、敬天等,带有迷信色彩。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渐被淘汰了,有的习俗,赋予了新的内容,如燃放鞭炮、张贴春联和年画、耍龙灯、舞狮等等,迄今仍广为盛行。
四季如春的广州,每当春节到来之际,按历代习俗,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年宵花市。
年宵花市,旧时称为除夕花市,大约始于明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就提到明代广州已出现花市。当时广州河南三十三乡的百姓,多半是以种花为生的花农,他们从河南到河北来卖花,就从五仙门附近的码头过渡登岸,后人称这地方为“花陟头”,这就是广州最早的花市。今天的年宵花市就是昔日花市演变而来的。
为了迎接年宵花市的到来,人们早在春节到来之前一个月就着手准备了,郊外到处可看到树上挂着的串串鲜花。年宵花市到来前几天,广州花市已陆续搭架,许多人陆陆续续前往,买回一把鲜艳夺目的花插在瓶内,把家里点缀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到了花市那天,人山人海,汇合成一股巨大、温馨的热流。除夕之夜,花市进入了高潮。花市上有“竞夸天下无双色,独占人间第一春”的牡丹,有“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各色名菊,还有誉满南国的大丽、玫瑰、芍药、米兰……淡妆素裹的“沙漠美人”——肉质植物仙人掌、仙人球,落户在广州的“凌波仙子”水仙也在花市上笑脸迎人。“花坛盟主”的山区贵客“吊钟花”,一枝就有百个,甚至几百个花蕾,只要调节适当,到了初一,一个个、一双双地吊在枝头,给节日的家庭环境添上了热烈、蓬勃的`生机。花市里还有桔果流金的各种果实,一盘盘、一层层,枝头上挂满的柑、橙、桔……更有那“水中鲜花”的各种各样金鱼,随风摇曳的各色彩灯,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
当你望着那一片花海,端详着那香气袭人,微微颤动和舒展着叶芽怒生的五彩缤纷的珍品,你会情不自禁地赞叹,人们选择和布置这么一个场面来作为迎春的高潮,真是匠心独具!那千千万万朵笑脸迎人的鲜花,仿佛在用清脆细碎的声音,在浅笑低语:“春来了!”“春来了!”
广州的春节的作文8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过年特色,而在广州里,却颇有一番独特的过年风俗。
腊月中下旬,人们也就陆陆续续地去准备年货。孩子们个个兴高采烈地挑选新衣服,买鞭炮什么的玩意儿,还买了一大堆好吃的。而大人们也不停地准备糖果、瓜子、花生、开心果、饮料、鸡、鹅、爆竹、桔子等等。
年二十八,更为忙碌。俗语“年甘八,洗邋遢”。家家户户都大扫除,大人们忙得手忙脚乱,把屋子清理后,还要洗鞋子、椅子、被子,把家里布置得焕然一心。到处散发着新年的味道。人们通常都去行花街。俗话说“花开富贵”啊!花街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五彩缤纷,千紫万红,使我应接不暇。花随风摇曳,翩翩起舞,空气里充满了浓郁的香味。菊花傲然怒放,数百朵小菊花环绕簇拥,争妍斗芳;百合花就如同在张大嘴巴笑哈哈,漂亮而高贵;郁金香就如一个杯子,艳丽得叫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除夕热热闹闹。家人们都从四面八方聚在一起吃丰盛而有意义的团圆饭。孩子们的脸上绽放天真可爱的笑容,他们个个穿着新衣服到处嬉闹玩耍。家长也融入在这热闹的气氛,忙忙碌碌。屋里谈笑风生,外面鞭炮齐鸣!当晚上十二点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放爆竹,噼里啪啦,连夜不绝。
年初一,一家人在家吃喝玩乐,一边嚼着瓜子,一边聊得津津有味。还有那么一个规矩,大家都不能在这节日里说脏花,不可借东西给别人,不能哭,不可以扫地。如果谁家的孩子违背了,大人就得教育孩子。在这一天里,大家最喜欢去拜神了,很多人都去千里迢迢的“南华寺”求神。然而,走在大街上,看见亲戚朋友就送几句祝福语,压岁钱就这么到手了,挺有趣的!
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儿们纷纷都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家,都是带着好吃的,需要用的给母亲。大包小包的,真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元宵节,是新年的尾声。亲戚朋友从五湖四海赶来欢乐地聚在一块儿,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欣赏那夜空中的光彩夺目的火树银花。
按照老广州的规矩,过新年从年二十八就开始了。广州俗话说,“年二十八,洗邋遢”。
到了年二十九,人们第一件事是上街买又叫油角、煎堆、年糕、年桔、糖果,还有鲜花和年画。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摆满年货。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家吃团圆饭。
闻名的广州花市张灯结彩,各色各样的奇花异草琳琅满目,银花朵朵,粉红的梅花,火红的玫瑰,金黄的菊花……我在花的海洋中转来转去。
夜幕降临,绚丽多彩的礼花竞相开放,有的像铁水奔流,有的像秋菊怒放……
大年初一,男女老少穿着漂亮的新衣,个个喜气洋洋,见面拱手互问新年好,我和爸妈带上礼物到亲戚朋友家拜年,还收到许多厚厚的红包哩!
元宵节是新年的高潮,人们闹花灯和吃汤圆,满城花灯,花样新潮,有冰灯、牛灯、马灯,数不胜数,火树银花,我如入仙境一般。
新年结束了,我又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
广州的春节的作文9
广州在过节时看似一座“空城”,但花城毕竟是花城,长春不尽。春节这天,最热闹的就是“逛花市”,人们会来到体育中心,每个人脸上都会带着笑容,来迎接春节。
这天,不论大人、小孩都得穿上新衣,去逛花市。一片红彤彤的,花市内挤满了人,真是望头不见其尾。人们来来往往,为自己买一些琐碎的小东西。喧闹锣声一片,店铺里的老板们也在吹捧自己的商品,讨顾客的欢喜。顾客们也顾一时的欢喜,见东西就买。别的顾客看见这些人一出来,也就一拥而上。
亲访友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在广州男人要带上全家去亲戚家问这问那,互相拜年。当然也是要穿上一身新,与亲戚们一起吃团圆饭。女人们在厨房里做菜,男人们则摆放宴席,小孩们则打在一起。开饭了,大家一起谈笑风生、热闹非凡。菜样并不新鲜,只是把最好的鱼肉菜拿出来招待众客。但是在麻烦的是,怎么称呼站在你面前的这位长辈。站在他(或她)面前的你,可以说是一脸懵。
快乐的.时光可以说是非常短暂的,春节一过,就差不多要上学了。小孩们上学,大人们就投入到辛勤的工作当中。在这时,每个人都会对春节里的事回味无穷。
广州的春节的作文10
拜年。
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逛花市。
现代新式花街上世纪初到50年代中期,广州市的中心花市都在桨栏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市一度金融较为稳定,工商业有所发展,花市也随之兴旺。人们在马路两旁搭架做花档,中间行人。夜市灯光明亮,如同白昼。花市高峰时人如潮涌,摩肩接踵,花市里红紫纷华,使人眼花缭乱。由于人潮拥挤,买了花枝花束,都要高高举起,否则就要给人挤落,空剩残枝。那时花的品种不多,工商业户多采购桃花。虽然物价较低,但花较昂贵,一枝中等桃花可售数元,中上的达一二十元。
新中国成立后,花市更加兴旺。上个世纪50年代,在太平路(今人民南路),从上九路口至晏公街口这一段马路和大新西路一段设为花市。后来,为适应需要,广州市分开几个地区开设花市,中区花市设教育路,为广州市的中心花市;西区花市在多宝路、逢源路;东区原来设在东较场,后来迁到东川路;南区则设在海珠区的滨江路。
近二十多年,政府也开始重视花市,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有效管理。传统花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开始,历时三天,第三天延至新年初一凌晨才结束。一般在除夕前一个星期,花街已禁止通行。过年期间,十里花街,吐艳争芳,张灯结彩,人流川流不息,日夜不分。南国的浪漫,此刻达到极致。
广州的春节的作文11
按照广州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下旬就开始 。
广州的春节可热闹 !特别是除夕那一天。在除夕这一天,每个广州人都不空闲,一大清早,人们就起床 。大人们都把各种各样的'年货拿出来,准备晚上的团年饭。小孩子们则在家里玩,有的还跑出去街上嬉戏。这一天,每户人家都要拜祭祖神。到 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尽情地吃。广州人一吃完团年饭就会全家大小一起去逛花市。广州素有花城之称,迎春花市更是花城春节的重头戏。广州的每一条主要街道都会摆设上一条花街,各大主要公园也都会举行迎春花会。花市一般会从除夕前三天开始,一直到除夕晚深夜两点。广州的花市上的鲜花、花木多不胜数,这些鲜花和花木更是美不胜收!花市上除 鲜花之外,还有很多柑橘、柚子、柠檬果等喜庆的果树,一点都不比花逊色。花市上还有许多生肖的面具和各种玩意儿。
初一早上,许多广州人都在休息,吃完中午饭后,男女老少都会出去逛街,旅游或拜访亲友。
元宵,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 。这天,全家人都会围在一起,甜甜蜜蜜地吃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
一眨眼,春节就过去 。我们该去上学,大人们也该去做自己该做的事。但我回忆起春节那几天,心里还是觉得甜滋滋的!
广州的春节的作文12
按照广州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下旬就开始了。
广州的春节可热闹了!特别是除夕那一天。在除夕这一天,每个广州人都不空闲,一大清早,人们就起床了。大人们都把各种各样的年货拿出来,准备晚上的团年饭。小孩子们则在家里玩,有的还跑出去街上嬉戏。这一天,每户人家都要拜祭祖神。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尽情地吃。广州人一吃完团年饭就会全家大小一起去逛花市。
广州素有花城之称,迎春花市更是花城春节的重头戏。广州的每一条主要街道都会摆设上一条花街,各大主要公园也都会举行迎春花会。花市一般会从除夕前三天开始,一直到除夕晚深夜两点。广州的花市上的鲜花、花木多不胜数,这些鲜花和花木更是美不胜收!花市上除了鲜花之外,还有很多柑橘、柚子、柠檬果等喜庆的果树,一点都不比花逊色。花市上还有许多生肖的面具和各种玩意儿。
初一早上,许多广州人都在休息,吃完中午饭后,男女老少都会出去逛街,旅游或拜访亲友。
元宵,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这天,全家人都会围在一起,甜甜蜜蜜地吃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
一眨眼,春节就过去了。我们该去上学,大人们也该去做自己该做的`事。但我回忆起春节那几天,心里还是觉得甜滋滋的!
广州的春节的作文13
春节是全中国最隆重的节日,不同的地方有不一样的过年特色,而广州市也有与众不同的过年特色
春节一般在一月尾二月初的时候。家家户户的门前都会贴上对联还有福字。而且人们也要在家里大扫除,把家里扫得干干净净,还有把一年来的'霉气全部扫走。
而且人们都要到花市去买花。花市是广州市这样的城市才有的。一走进了花市你就等于走进了花的海洋,花发出来的淡淡清香也使你整个人都陶醉在美丽的花海之中
小孩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因为他们不仅要买花,还要给小孩和自己买新的衣服,好在新的一年里显示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到了大年三十,除了在外省打工回不来的人,全家人都要一起吃团圆饭,而且还要吃汤圆,其寓意就是在新的一年里全家人都可以团团圆圆
到了年初一,街道上变得冷冷清清,大部分的商店都关门休息了,而且人们不是出门拜神,就是去亲戚家拜年
一眨眼,就到了年初十,小孩子们要上学了,大人们也上班了,但是广州市没被这影响,依然是分外热闹
可是现在有许多人都不遵守春节的习俗,使年味越来越淡了,而我希望人们可以遵守春节的习俗,使春节这一个特别的节日不会消失。
广州的春节的作文1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最盛大的节日——春节。
按照广州的习俗,在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挂上了灯笼,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大人们给小孩子发压岁钱……家家户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走亲访友、给长辈拜年,祝愿他们:“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红红火火过大年!
年初二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越秀公园看花灯。一盏盏灯笼做工精细,有的花灯像西瓜那样圆圆滚滚;有的像莲花一样婀娜多姿,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栩栩如生、惟妙惟俏的孙悟空花灯,因为今年是猴年,孙悟空就自然成了灯会的主角了。
元宵节的到来,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元宵节少不得的就是吃元宵了。今年妈妈说要教我做元宵。我们先将糯米粉用开水调和成皮。然后取一块皮在手掌中搓成圆形,我一手托着面团,另一只手以大拇指为圆心,从它的正上方往下按,再慢慢从中间向四周碾开,好不容易捏出了一个小圆盏,可以往里放馅料了。我挑了我最爱的豆沙馅,舀了一大勺。可是没想到馅儿太多,我捏出的“面盏”根本收不拢口,我只得把馅儿料再放回去了一些,这才刚好包拢。眼看第一个元宵成功在望,一心想把它搓得更圆一点儿。没想到,一不小心就把馅料都挤了出来,我只好赶紧给它再沾点儿面粉补一补。就这样,我的第一个挂满了补丁的元宵诞生了……
包好后,终于可以下锅了。我按照妈妈说的煮元宵的四个诀窍:“开水下锅,慢水煮,点冷水,勤换水。”没多久,可以起锅了,掀开盖子,只见一个个雪白的汤圆漂浮在水中,彼此紧贴着,好像一粒粒珍珠,看得我直流口水,我将它们舀到碗里,闻着那香喷喷的味道,忍不住咬了一口,真好吃啊,又香又滑,我忍不住吃完一个又一个。
元宵节是新年之后第一个满月,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心愿,象征着圆圆满满,象征着合家团圆。我祝愿大家在新一年里,心想事成!事事顺利!和和美美!
广州的春节的作文15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在广州生活了十几年,自然也对这里的风俗了如指掌。我觉得广州的春节不仅有着独特的风俗,而且还分外热闹。
除夕前一天,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准备除夕夜团圆饭的饭菜,还得进行一次大扫除,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除夕夜,到处都弥漫着过年的气息,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的,准备着这一年中最丰盛,且最有意义的.团圆饭。饭菜端上来了,桌面上有鱼有肉,各具特色的广州名菜尽收眼底:红烧猪手,黄埔蛋,烧鹅……应有尽有。吃饭时,大人们聊着这一年中的趣事与下一年的计划,孩子们也不甘示弱,聊得热火朝天,不过他们聊的一般都是吃饱饭后玩些什么?去哪放鞭炮不会被大人发现?总之,此时每家每户都过着一年中最幸福,韵意最深的时光。
吃完团圆饭后,老人家打开电视,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年轻人负责洗碗,贴春联,小孩子们这时是最开心的,他们用大人给的钱去街上买新年礼物,买灯笼,买沙炮,一边走,一边玩了起来。
这一天,长辈们还要给晚辈们红包,听说这意味着一年都富富裕裕。除此之外,这一天晚上,男女老少都不准睡觉,大家都要守岁,快活地玩上整一夜,盼望着美好的新一年到来。
元宵是春节的尾声,也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这一天,大家都要去赏花灯,无论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这些花灯形态各异,上面印着许多五花八门的图案,五颜六色的花灯将广州城装扮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另外,大家还要在这一天里吃汤圆,据说这意味着全家幸福安康,团团圆圆。
就这样,春节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可大家都还沉浸在新年热闹的气氛中,大人们念念不忘地回单位上班,孩子们依依不舍地回学校上学,一切又平静了下来。广州虽然是城市,但并不机械化,它也是有自己的节日风俗的,尤其是热闹非凡的春节。
【广州的春节的作文】相关文章:
春节的广州作文11-28
广州的春节作文11-04
广州春节的作文11-27
广州的春节的作文08-23
广州春节作文05-21
广州的春节的作文06-20
关于广州春节作文10-02
春节的广州作文15篇11-28
广州春节作文9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