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话题作文>春节> 春节习俗作文

春节习俗作文

时间:2024-06-14 13:52:13 春节 我要投稿

春节习俗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习俗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习俗作文

春节习俗作文1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过年!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而且“规矩”太多!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不同颜色、口味的菜,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知道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何必呢?

春节习俗作文2

  To the Spring Festival, every family beaming, reunion. The Spring Festival has many customs, such as: stick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light firecrackers and eat dumplings and so on. Let's learn about understand them together!

  Posted goalkeeper almost every family New Year's day is this to do, there is an interesting myths and legends about stick keeper: according to legend, in ancient times there is a dragon king always want to steal to eat tribute of the jade emperor, the jade emperor discovered severely punish it, but the dragon king still often teach not to change, so the jade emperor let two strong god to watch over the door, don't let the dragon king to rock the boat. But both god and the rest of us want to go to bed rest. So the jade emperor wanted to a good way to stick two portraits of the gods on the door, so from then on the custom of stickers door go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In the north of our country have a custom, is to eat dumplings, dumplings homophonic "jiaozi", expressed the people to the more old hand, a desire for the New Year auspicious rich. While southerners like to eat dumplings in the annual morning, means that we in the New Year festive, reunion. People also like to call a "shepherd's purse" eat vegetables and dumplings a, "shepherd's purse" is referred to as "money" means in the New Year, also come true.

  In the Spring Festival, we are more necessary to set off firecrackers to active the rejoiced at Chinese New Year atmosphere. Set off firecrackers in the folk has a legend: according to legend in ancient time, there was a monster named "year", every Spring Festival when they come out to scare people, so people will think of a way to, with bamboo tube light thrown at it, bamboo tube explosion made a lot of noise, scared away nian, the custom of setting off firecrackers is come down.

  The custom of Spring Festival and many, many, it has enriched our knowledge, shortens the distance of people. It is the fine tradi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let's go to understand them!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团团圆圆。春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它们吧!

  贴门神这是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做的,关于贴门神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传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位龙王总想偷吃玉帝的贡品,玉帝发现后狠狠地惩罚了它,可龙王依然屡教不改,于是,玉帝让两位身强力壮的天神看守大门,不让龙王再来捣乱。可是两位天神和我们一样要睡觉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个好办法,把两位天神的画像贴在门上,从此贴门神的习俗就这样代代流传。

  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的谐音即“交子”,表达了人们对更岁交子,对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种渴望。而南方人则喜欢在大年的早晨吃汤圆,意味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圆圆满满,团团圆圆。人们还喜欢把一种叫“荠菜”的蔬菜和汤圆一块吃,“荠菜”有被称作“聚财”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财进宝,心想事成。

  春节里,我们更少不了要放鞭炮来活跃一下春节时欢欢喜喜的气氛了。放鞭炮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侯,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春节的时候就出来吓唬人,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用竹筒点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发出很大的声响,吓走了年兽,放鞭炮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春节习俗作文3

  春节的热闹不在于节日的欢庆,而在于亲人的团聚。

  团聚时要干什么呢?当然是聊聊天、吃顿饭,而小朋友聚在一起玩耍并不亚于收到长辈送来的饱含着对我们的期望的红包。反正,大家都非常快乐。

  这一段话来源于哪儿呢?它们来源于我的记忆中。在我的记忆里,过年也不错。以前的我觉得过年和以往没什么不同,现在才明白了团聚的`美妙。那种感觉就像冬天里的流浪非常孤独、寒冷地游荡在街上,突然有一丛光火,温暖了你的心。过年时家人们那温馨的相聚就像那火光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在我眼里的春节就是这样的,而在爷爷奶奶的眼中,春节又是随着年代而变化的。以前,生活贫困、艰苦,人们天天盼望着新年可以吃点好吃的,穿点新的。现在,他们不再盼望那些了,而是盼着儿女们的归来。

  我来举个例子。我们家楼上的爷爷奶奶平时带着她们的外孙女进进出出,因为叔叔阿姨在外地上班,回来的次数很少。不过大年初一到初四还是一定会来的,因为爷爷的生日正好在大年初四那天。今年的初四那天,由于叔叔阿姨没有兄弟姐妹,所以当天只有他们五人聚在一起,最能体现爷爷奶奶对叔叔阿姨在家的珍惜就体现在分蛋糕上了。爷爷不怕吃甜食,他竟给了女儿女婿每人七分之二的蛋糕,也给了外孙女七分之二,最后把剩下七分之一的蛋糕给了自己和老伴。我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天下的叔叔阿姨们:常回家看看。

  春节是快乐而又热闹的。在热闹的鞭炮声中,又有家人的陪伴,无论谁都很快乐的,包括我们。

春节习俗作文4


  春节来了,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春节风俗。我们东北的'风俗就由我来介绍一下吧。

  春节的时候,我们东北不会忘记的一件事就是在家里和面包饺子,这时候,家里人会想出许多的办法来让家里人幸福,好运。比如说有些人会把一个红枣放进饺子皮让人嚼一嚼就嚼到了好运。还有一些人把一个杏子放进了饺子皮让人咬一咬就咬到了幸福。

  对了,东北还有一些人玩一种东西来庆祝新年,那就是红红的鞭炮。吃完热乎乎的饺子就会来放鞭炮,人们把鞭炮立在雪堆上点燃了就马上跑去远处看。“砰!砰!砰!”鞭炮炸开一团火焰出了来,代表着红红火火。

  这就是东北的风俗。

  我竞争的目标是我原来的职位——班长,原因是我很快乐我也要带给同学们快乐,建立心中快乐星球!

春节习俗作文5

  春节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各地都有不同的传统习俗,不同的习俗体现了不同的人情味,厦门也不例外。

  除夕之夜,到处灯火辉煌,闽南一带过年习俗与其它城市不尽相同。

  各家各户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接着是求如愿,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有围炉吃年饭的习惯。对于家中尚有外出未归者,家人仍会为其摆好碗筷,并将其喜爱的菜肴盛于碗中,以代表家人团圆。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厦门称之为“过年钱”。数额可多可少,在过去,也可以只是一个小小的铜板,代表是长辈盼望孩子快快长大的心意。

  在除夕的年夜饭里,有几样食物是绝对不能少的`。

  长年菜:即菠菜。不可以切根,有头有尾,每人都得吃一根,意寓“平安”。

  血蚶:闽南话说“蚶壳钱大赚钱”,将吃剩的蚶壳洗净,洒在桌子底下或床下,直到初五才收拾。也许这个习惯与中国古代曾以贝为钱币有关。

  年糕:以前总是自己磨粉制作,也有用米或面作发糕的,而现在大家都直接去市场购买了,又简便又实惠。当然了,口味可以随自己喜欢。

  到了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名为“开正”。人们换上新装到族人亲戚家按辈份高低依次拜年,路遇朋友,都要彼此道贺新喜。客人来家,应款待甜茶、糖果、蜜饯;来客带有孩童,则送给礼柑、瓜果。厦门传统习俗正月初三是不能登门拜年的,要在家里祭祀亡灵。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正月初九“天公生”,厦门的家家户户会烧香挂灯、设案摆供,诚心虔意地敬“天公”。

  中华民族崇尚红色,厦门人也一样以红色象征幸福、吉祥。过春节一定要红,红红的春节,所以有红包、红枣、红红的门联和请帖,大家都以红为大、以红为尊、以红为喜。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

春节习俗作文6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啊,在热闹的爆竹声中,送走了难忘的旧岁;多少温暖的春风,给满面笑容的人们送来了新年。我们又长了一岁,家家户户敞开了门窗,让大年初一明亮的阳光照进屋里,在这爆竹声中,何尝不会夹杂着喧天的锣鼓、欢快的器乐,何尝不会洋溢着爽朗的笑声呢?

  春节是中国传统、隆重的'节日,也是历时最久的。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王爷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地让人热闹了一个月。 可你知道过年的习俗吗?下面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在全国各地,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有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被子等,这种习俗被称为“扫尘”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大年夜的晚上,我刚吃过年夜饭,就听见外面“碰碰碰”的声音响不停。我连忙出去一看,只见天空中的烟花就像各色的星星一样,不停地眨眼睛。有的烟花像几颗流星,闪着耀眼的光彩,在漆黑的天空上一掠而过;有的烟花像闪亮的照明弹一样,把天空照的亮堂堂的,这些漂亮的烟花呈现在我眼前,好美啊!

  我连忙叫舅舅也给我放。舅舅拿出烟花,放在外面的空地上,点燃导火线。哇!真不敢想象,原来烟花绽放是这么美丽和神奇:响一下,就有一朵红花出来,大大的,圆圆的,美美的;再响一下,又有一朵黄花出来,金黄金黄的,真是漂亮极了,简直就是一幅五彩的画!

  看着五彩缤纷的烟花照亮了夜空,我的心里开心极了,真想每天都能过春节!

春节习俗作文7

  春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过了这么多个春节,我越来越惊叹春节的奥妙,越来越对它有所感悟。

  春节如慈母的一声呼唤,唤游子踏上归家的旅途。春节人们最讲究的便是团圆。平时难得归家的游子,宁愿忍受种种不便,归心似箭,必须要在春节时投入家的怀抱,感受亲情的温馨。若回不了家,必须会报声平安,表达祝福。在春节,走亲访友,一家人在一齐看春晚、吃饺子、逛庙会、赏花灯,享受着亲情的欢乐,我便是这其中的'一员,每时每刻都被醇厚的亲情包围着,感到无比幸福。春节教会了我亲情的温暖。

  春节似聚宝盆,使我变得钱包鼓鼓。哈哈,你们必须猜到了,对于小孩来说,拿压岁钱可是春节的"重头戏"。压岁钱也不是那么好拿的,须向长辈们行礼才能拿到。中国是礼仪之邦,拿压岁钱固然重要,可在他的背后表现出的是对长辈的尊敬。所以,在拿压岁钱时,千万不要仅仅为了钱,要抓住机会向父母表达感情,继承我国的传统。春节教给了我礼仪的重要。

  春节就像威力无比的魔法师,用神奇的魔法,将我国的民俗文化都聚集到一个地方——庙会。庙会年年都分外红火,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今年我也去凑了个热闹。庙会上吃的玩的样样俱全,令我眼花缭乱,可是最引我注意的还是一些传统的工艺品,像平安符、布老虎、吹糖人、捏面人、剪窗花……不一会儿,我就一手拿着个小糖人,一手抱着个布老虎,兴高采烈的了。那些传统的工艺品,代表着我国的民俗文化,代表着手艺人的智慧结晶,更代表着多少代人的欢乐。春节交给了我民俗文化的可贵。

  春节教给了我许多许多,与春节有关的每一点习俗,每一滴画面,每一桩故事,都让我感到了春节的魅力,明白了她为何牵着所有中华儿女的心。那是我们的文化,那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所以,我期望人们不要掺杂太多的功利,要用去感受春节的一点一滴,不要因时代发展而淡泊了她。

  春节就要过完了,可她带给我的感悟,留给我的回味还在继续。

春节习俗作文8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贴春联

  贴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春节习俗作文9

  新春是我们国家传统的年俗。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挂红灯笼,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的气氛。

  每年新春可真热闹呀!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每家都灯火通明,鞭炮声彻夜不绝。我们全家回到奶奶家,奶奶高兴地眉开眼笑,爷爷拿出好多好吃的忙个不停。妈妈、爸爸在厨房炒菜,做饭忙得热火朝天。不过新春里令我最高心的事,那就是放鞭炮了。

  晚上,爸爸说:“儿子,大家一起去放鞭炮!”放鞭炮!我一听见放鞭炮!高兴的一蹦三尺高。赶快梳理好自己。对爸爸说:“我们走。”我们拿出在市场上买了许多的炮,有三角雷、雷王、礼花炮、鞭炮、刺花、黑鞭炮、谢天元……等等。

  我们买了很多炮。我的弟弟一看见摔炮,就高兴地不得了。还摔了一个狗啃泥呢。我拿出了几盒。便开始玩,弟弟也在玩。我们放了许多的'小花炮,有的像花,有的像小树,还有的在空中爆炸了还散开了!突然 “轰”的一声,天都震了一下。原来是爸爸放了一个震天雷,声音可真大呀,吓死我了。啊!在新春中可真快乐呀!

春节习俗作文10

  侗族人民过年期间,具有特色的群众活动是“打同年”。这项活动,同汉族过年“团拜”相类似。庞大的乐队和歌舞队到达一个村子时,该村的妇女排成队伍,用唱歌的形式提出各种问题,队伍中的`人也要用歌声给予回答。好比电影《刘三姐》中的对歌那样,一唱一和,别具风味,歌声回荡,格外热闹,显得豪放、热烈。

  节日期间,侗族人民斗牛活动也饶有风趣。侗族人民自古就有斗牛这一传统娱乐活动。民间流传的《斗牛古词》中说道:“孔明天相号召娱乐,苗、侗祖宗凑银买牛,吹笙斗牛,乐而忘返。”

春节习俗作文11

  The lunar new year is a great occasion to the chinese people. it lasts about the first four days of the year,during which people do not work except for the workers on duty. students do not go to school,and shops are closed.several days before the new year,people begin to prepare. farmers kill pigs,sheep,cocks and hens. city dwellers buy meat fish and vegetables. houses are cleaned; coupletsare posted on the doors. colourful lanterns are hung at the gate.

  On the eve of the new year,each family has its members gatherd together and eats a family reunion dinner. after the meal they watch tv until the clock strickes twelve. then every family sets off long strings of small firecrackers and other fire works to welcome the new year.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new year,almost everyone is dressed in his or her best.

  when people meet on the way,they say to each other “happy new year”. friends and relatives pay new year calls and gives presents to each other. children indulge themselves in games.

春节习俗作文12

  春节有哪些习俗大家中的吗?让我来为大家一一介绍:有扫尘,有贴春联,有贴年画,有倒贴福字,有吃年夜饭,有放爆竹,有在家门口挂中国结……春节的习俗还真丰富啊!有一个叫“除夕守岁踩岁”,这个名字真奇怪,除夕干吗要守岁踩岁呢?原来,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另外,汉代已有除夕吃饮椒柏酒,以驱邪祛病,后世改为饮屠苏酒,王安石有句诗:春风送暖入屠苏。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聚宝盆”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到兴旺。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汉族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有很多习俗:拜年、贴窗花、吃饺子、守岁……我最喜欢吃饺子这一习俗。

  关于春节吃饺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这个传说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每年春节,爸爸妈妈把饺子包好后,都让我第一个吃。我们还可以在碗里放一点油泼辣椒和醋沾着吃,可好吃了。每一次爸爸妈妈看我吃得高兴的时候都说:“慢点吃,别呛着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着饺子,浓浓的年味里充满了快乐和幸福。

  我爱家乡的春节,更爱那浓浓的亲情。

春节习俗作文13

  扫尘“腊月二十四,尘扫屋”。每家每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皿,拆洗床上用品窗帘,扫庭院六遍,掸去灰尘和尘蜘蛛网,疏通明渠。到处都是欢庆、大扫除、迎春的欢乐气氛。春联又叫门联、春联、对联、对、桃符号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致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祝愿,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到春节,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选一副鲜红的春联贴在门上,给节日增添节日的气氛。贴窗花和“福”字倒贴。民间也喜欢在窗户上贴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节日气氛,还集装饰性、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年画在城乡也很受欢迎,五彩缤纷的年画给成千上万的家庭增添了许多繁荣欢乐的节日气氛。年画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们朴素的`习俗和信仰,支撑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守除夕是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历史悠久。最早的记载是在西晋周朝《风土志》年发现的:除夕,各相送人,称为“喂年”;酒菜邀,叫“不老”;老少一起喝酒,祝你圆满,叫“分龄”;大家彻夜不眠,等待黎明,这叫“守岁”。鞭炮中国人有一句话叫“放鞭炮”。也就是说,新年到了,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以鞭炮声去旧迎新。鞭炮是中国的特产,也叫“爆花”、“鞭炮”、“鞭炮”。新年祝福的第一天,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的新衣服,打扮整齐,出门走亲访友,互致新年祝福,祝愿来年万事如意。蒸年糕与“年糕”谐音,口味多样,几乎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食品。年糕的样式是方形黄白色年糕,象征金银,寓意新年发财。真正过年的前一天晚上叫团圆夜。出门在外的旅行者要千里迢迢赶回家,一家人要围坐在一起用饺子包过年。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节日。在与福建隔水相望的台湾省,其历史、文化、风俗、血缘等。都是和中国大陆,尤其是闽南一脉相承的。所以岛上的人的春节习俗自然和大陆的人差不多。

  由于包道居民(多为闽南、客家)的祖先到台湾发展,时间久远,历经沧桑,那里的春节习俗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图案和色彩。

春节习俗作文14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习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和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结尾: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春节习俗作文1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是王安石之作。每当读到它,我就会不由地想到春节。它可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各地的习俗也都不一样。今年我来到了我的家乡——浙江丽水港口村过年。

  在瓯江边,座落着一个美丽宁静的小村庄。那里的水清澈见底,那里的山绿得发青,像一块块碧玉。对了,还有一座大桥耸立在大江之上。没错,这就是我的家乡——港口村!

  腊月二十七,我和妹妹随着爸爸妈妈一起兴高采烈地回老家过年。一推门,一股浓浓的香味扑面而来。一看,啊,原来是爷爷奶奶,正在做我最爱的美食——冻米糖呢!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帮忙了!首先我们把糖浆倒入大锅中,等到糖浆变得粘稠时,就把事先准备好的炸大米、炸花生、炸面条、熟芝麻等食材放进糖浆里,继续翻炒,等到一锅的东西都融为一体时,就把火关了,把翻炒好的食材一股脑儿倒进撒满了黑芝麻的模具里,然后用滚轮把糖浆滚平,再静等一些时间,等到糖浆变硬,你就可以去掉模具,最后,还可以随心所欲地切成你想要的形状。冻米糖制作起来很方便,而且非常美味。我和妹妹两只小馋猫一口气吃了四、五块,停都停不下来。“别吃了,要不,年夜饭该吃不下了!”爷爷笑着说。

  吃完了冻米糖,已经快六点了。只见奶奶已经准备好了一大桌年夜饭,我们一大家子围在一起,个个喜笑颜开,一边干杯,一边互相祝贺新年快乐。

  年夜饭过后,我们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一年一度的春晚。春晚的节目依旧那么的丰富多彩,有搞笑的小品,有激动人心的歌曲,有优美的舞蹈,还有见证奇迹的魔术……各个节目都非常精彩,我们的眼睛被牢牢地吸引住了,生怕漏掉了最精彩的地方。

  “三、二、一,到!”随着春晚主持人一声呐喊,一声声鞭炮声也响了起来。我和妹妹跟着爸爸也该去放鞭炮了。这里不比杭州,放烟花是允许的。我们兴奋地放着各式各样的鞭炮,有会飞的火箭鞭炮,有会转的转盘鞭炮,还有惊天动地的“红地毯鞭炮”……但是最震撼我的还是“黄金万两”鞭炮了。一开始,它喷的'火花又小又低,像一座“没力气”的火山,但是最后,它又“大发雷霆”,每一点火花突然爆发成了好几点,“劈劈啪啪”的声音好像再说:“哈哈,竟敢小看我!”五彩的烟花直冲夜空,带走了我们的烦恼,寄托着我们对20xx年无比的企盼,愿所有的人都健康、快乐、幸福……

  朋友们,这就是我老家的春节习俗。那你们老家的春节习俗是什么呢?赶快告诉我吧!

《春节习俗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春节习俗作文】相关文章: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01-16

春节习俗的作文09-09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09-19

春节习俗作文06-12

春节的习俗作文06-30

春节习俗的作文03-01

春节习俗作文【经典】02-19

春节习俗作文(精选)03-10

关于春节习俗作文11-03

春节习俗的作文【热门】12-06

春节习俗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习俗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习俗作文

春节习俗作文1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过年!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而且“规矩”太多!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不同颜色、口味的菜,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知道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何必呢?

春节习俗作文2

  To the Spring Festival, every family beaming, reunion. The Spring Festival has many customs, such as: stick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light firecrackers and eat dumplings and so on. Let's learn about understand them together!

  Posted goalkeeper almost every family New Year's day is this to do, there is an interesting myths and legends about stick keeper: according to legend, in ancient times there is a dragon king always want to steal to eat tribute of the jade emperor, the jade emperor discovered severely punish it, but the dragon king still often teach not to change, so the jade emperor let two strong god to watch over the door, don't let the dragon king to rock the boat. But both god and the rest of us want to go to bed rest. So the jade emperor wanted to a good way to stick two portraits of the gods on the door, so from then on the custom of stickers door go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In the north of our country have a custom, is to eat dumplings, dumplings homophonic "jiaozi", expressed the people to the more old hand, a desire for the New Year auspicious rich. While southerners like to eat dumplings in the annual morning, means that we in the New Year festive, reunion. People also like to call a "shepherd's purse" eat vegetables and dumplings a, "shepherd's purse" is referred to as "money" means in the New Year, also come true.

  In the Spring Festival, we are more necessary to set off firecrackers to active the rejoiced at Chinese New Year atmosphere. Set off firecrackers in the folk has a legend: according to legend in ancient time, there was a monster named "year", every Spring Festival when they come out to scare people, so people will think of a way to, with bamboo tube light thrown at it, bamboo tube explosion made a lot of noise, scared away nian, the custom of setting off firecrackers is come down.

  The custom of Spring Festival and many, many, it has enriched our knowledge, shortens the distance of people. It is the fine tradi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let's go to understand them!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团团圆圆。春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它们吧!

  贴门神这是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做的,关于贴门神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传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位龙王总想偷吃玉帝的贡品,玉帝发现后狠狠地惩罚了它,可龙王依然屡教不改,于是,玉帝让两位身强力壮的天神看守大门,不让龙王再来捣乱。可是两位天神和我们一样要睡觉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个好办法,把两位天神的画像贴在门上,从此贴门神的习俗就这样代代流传。

  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的谐音即“交子”,表达了人们对更岁交子,对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种渴望。而南方人则喜欢在大年的早晨吃汤圆,意味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圆圆满满,团团圆圆。人们还喜欢把一种叫“荠菜”的蔬菜和汤圆一块吃,“荠菜”有被称作“聚财”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财进宝,心想事成。

  春节里,我们更少不了要放鞭炮来活跃一下春节时欢欢喜喜的气氛了。放鞭炮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侯,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春节的时候就出来吓唬人,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用竹筒点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发出很大的声响,吓走了年兽,放鞭炮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春节习俗作文3

  春节的热闹不在于节日的欢庆,而在于亲人的团聚。

  团聚时要干什么呢?当然是聊聊天、吃顿饭,而小朋友聚在一起玩耍并不亚于收到长辈送来的饱含着对我们的期望的红包。反正,大家都非常快乐。

  这一段话来源于哪儿呢?它们来源于我的记忆中。在我的记忆里,过年也不错。以前的我觉得过年和以往没什么不同,现在才明白了团聚的`美妙。那种感觉就像冬天里的流浪非常孤独、寒冷地游荡在街上,突然有一丛光火,温暖了你的心。过年时家人们那温馨的相聚就像那火光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在我眼里的春节就是这样的,而在爷爷奶奶的眼中,春节又是随着年代而变化的。以前,生活贫困、艰苦,人们天天盼望着新年可以吃点好吃的,穿点新的。现在,他们不再盼望那些了,而是盼着儿女们的归来。

  我来举个例子。我们家楼上的爷爷奶奶平时带着她们的外孙女进进出出,因为叔叔阿姨在外地上班,回来的次数很少。不过大年初一到初四还是一定会来的,因为爷爷的生日正好在大年初四那天。今年的初四那天,由于叔叔阿姨没有兄弟姐妹,所以当天只有他们五人聚在一起,最能体现爷爷奶奶对叔叔阿姨在家的珍惜就体现在分蛋糕上了。爷爷不怕吃甜食,他竟给了女儿女婿每人七分之二的蛋糕,也给了外孙女七分之二,最后把剩下七分之一的蛋糕给了自己和老伴。我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天下的叔叔阿姨们:常回家看看。

  春节是快乐而又热闹的。在热闹的鞭炮声中,又有家人的陪伴,无论谁都很快乐的,包括我们。

春节习俗作文4


  春节来了,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春节风俗。我们东北的'风俗就由我来介绍一下吧。

  春节的时候,我们东北不会忘记的一件事就是在家里和面包饺子,这时候,家里人会想出许多的办法来让家里人幸福,好运。比如说有些人会把一个红枣放进饺子皮让人嚼一嚼就嚼到了好运。还有一些人把一个杏子放进了饺子皮让人咬一咬就咬到了幸福。

  对了,东北还有一些人玩一种东西来庆祝新年,那就是红红的鞭炮。吃完热乎乎的饺子就会来放鞭炮,人们把鞭炮立在雪堆上点燃了就马上跑去远处看。“砰!砰!砰!”鞭炮炸开一团火焰出了来,代表着红红火火。

  这就是东北的风俗。

  我竞争的目标是我原来的职位——班长,原因是我很快乐我也要带给同学们快乐,建立心中快乐星球!

春节习俗作文5

  春节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各地都有不同的传统习俗,不同的习俗体现了不同的人情味,厦门也不例外。

  除夕之夜,到处灯火辉煌,闽南一带过年习俗与其它城市不尽相同。

  各家各户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接着是求如愿,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有围炉吃年饭的习惯。对于家中尚有外出未归者,家人仍会为其摆好碗筷,并将其喜爱的菜肴盛于碗中,以代表家人团圆。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厦门称之为“过年钱”。数额可多可少,在过去,也可以只是一个小小的铜板,代表是长辈盼望孩子快快长大的心意。

  在除夕的年夜饭里,有几样食物是绝对不能少的`。

  长年菜:即菠菜。不可以切根,有头有尾,每人都得吃一根,意寓“平安”。

  血蚶:闽南话说“蚶壳钱大赚钱”,将吃剩的蚶壳洗净,洒在桌子底下或床下,直到初五才收拾。也许这个习惯与中国古代曾以贝为钱币有关。

  年糕:以前总是自己磨粉制作,也有用米或面作发糕的,而现在大家都直接去市场购买了,又简便又实惠。当然了,口味可以随自己喜欢。

  到了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名为“开正”。人们换上新装到族人亲戚家按辈份高低依次拜年,路遇朋友,都要彼此道贺新喜。客人来家,应款待甜茶、糖果、蜜饯;来客带有孩童,则送给礼柑、瓜果。厦门传统习俗正月初三是不能登门拜年的,要在家里祭祀亡灵。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正月初九“天公生”,厦门的家家户户会烧香挂灯、设案摆供,诚心虔意地敬“天公”。

  中华民族崇尚红色,厦门人也一样以红色象征幸福、吉祥。过春节一定要红,红红的春节,所以有红包、红枣、红红的门联和请帖,大家都以红为大、以红为尊、以红为喜。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

春节习俗作文6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啊,在热闹的爆竹声中,送走了难忘的旧岁;多少温暖的春风,给满面笑容的人们送来了新年。我们又长了一岁,家家户户敞开了门窗,让大年初一明亮的阳光照进屋里,在这爆竹声中,何尝不会夹杂着喧天的锣鼓、欢快的器乐,何尝不会洋溢着爽朗的笑声呢?

  春节是中国传统、隆重的'节日,也是历时最久的。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王爷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地让人热闹了一个月。 可你知道过年的习俗吗?下面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在全国各地,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有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被子等,这种习俗被称为“扫尘”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大年夜的晚上,我刚吃过年夜饭,就听见外面“碰碰碰”的声音响不停。我连忙出去一看,只见天空中的烟花就像各色的星星一样,不停地眨眼睛。有的烟花像几颗流星,闪着耀眼的光彩,在漆黑的天空上一掠而过;有的烟花像闪亮的照明弹一样,把天空照的亮堂堂的,这些漂亮的烟花呈现在我眼前,好美啊!

  我连忙叫舅舅也给我放。舅舅拿出烟花,放在外面的空地上,点燃导火线。哇!真不敢想象,原来烟花绽放是这么美丽和神奇:响一下,就有一朵红花出来,大大的,圆圆的,美美的;再响一下,又有一朵黄花出来,金黄金黄的,真是漂亮极了,简直就是一幅五彩的画!

  看着五彩缤纷的烟花照亮了夜空,我的心里开心极了,真想每天都能过春节!

春节习俗作文7

  春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过了这么多个春节,我越来越惊叹春节的奥妙,越来越对它有所感悟。

  春节如慈母的一声呼唤,唤游子踏上归家的旅途。春节人们最讲究的便是团圆。平时难得归家的游子,宁愿忍受种种不便,归心似箭,必须要在春节时投入家的怀抱,感受亲情的温馨。若回不了家,必须会报声平安,表达祝福。在春节,走亲访友,一家人在一齐看春晚、吃饺子、逛庙会、赏花灯,享受着亲情的欢乐,我便是这其中的'一员,每时每刻都被醇厚的亲情包围着,感到无比幸福。春节教会了我亲情的温暖。

  春节似聚宝盆,使我变得钱包鼓鼓。哈哈,你们必须猜到了,对于小孩来说,拿压岁钱可是春节的"重头戏"。压岁钱也不是那么好拿的,须向长辈们行礼才能拿到。中国是礼仪之邦,拿压岁钱固然重要,可在他的背后表现出的是对长辈的尊敬。所以,在拿压岁钱时,千万不要仅仅为了钱,要抓住机会向父母表达感情,继承我国的传统。春节教给了我礼仪的重要。

  春节就像威力无比的魔法师,用神奇的魔法,将我国的民俗文化都聚集到一个地方——庙会。庙会年年都分外红火,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今年我也去凑了个热闹。庙会上吃的玩的样样俱全,令我眼花缭乱,可是最引我注意的还是一些传统的工艺品,像平安符、布老虎、吹糖人、捏面人、剪窗花……不一会儿,我就一手拿着个小糖人,一手抱着个布老虎,兴高采烈的了。那些传统的工艺品,代表着我国的民俗文化,代表着手艺人的智慧结晶,更代表着多少代人的欢乐。春节交给了我民俗文化的可贵。

  春节教给了我许多许多,与春节有关的每一点习俗,每一滴画面,每一桩故事,都让我感到了春节的魅力,明白了她为何牵着所有中华儿女的心。那是我们的文化,那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所以,我期望人们不要掺杂太多的功利,要用去感受春节的一点一滴,不要因时代发展而淡泊了她。

  春节就要过完了,可她带给我的感悟,留给我的回味还在继续。

春节习俗作文8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贴春联

  贴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春节习俗作文9

  新春是我们国家传统的年俗。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挂红灯笼,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的气氛。

  每年新春可真热闹呀!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每家都灯火通明,鞭炮声彻夜不绝。我们全家回到奶奶家,奶奶高兴地眉开眼笑,爷爷拿出好多好吃的忙个不停。妈妈、爸爸在厨房炒菜,做饭忙得热火朝天。不过新春里令我最高心的事,那就是放鞭炮了。

  晚上,爸爸说:“儿子,大家一起去放鞭炮!”放鞭炮!我一听见放鞭炮!高兴的一蹦三尺高。赶快梳理好自己。对爸爸说:“我们走。”我们拿出在市场上买了许多的炮,有三角雷、雷王、礼花炮、鞭炮、刺花、黑鞭炮、谢天元……等等。

  我们买了很多炮。我的弟弟一看见摔炮,就高兴地不得了。还摔了一个狗啃泥呢。我拿出了几盒。便开始玩,弟弟也在玩。我们放了许多的'小花炮,有的像花,有的像小树,还有的在空中爆炸了还散开了!突然 “轰”的一声,天都震了一下。原来是爸爸放了一个震天雷,声音可真大呀,吓死我了。啊!在新春中可真快乐呀!

春节习俗作文10

  侗族人民过年期间,具有特色的群众活动是“打同年”。这项活动,同汉族过年“团拜”相类似。庞大的乐队和歌舞队到达一个村子时,该村的妇女排成队伍,用唱歌的形式提出各种问题,队伍中的`人也要用歌声给予回答。好比电影《刘三姐》中的对歌那样,一唱一和,别具风味,歌声回荡,格外热闹,显得豪放、热烈。

  节日期间,侗族人民斗牛活动也饶有风趣。侗族人民自古就有斗牛这一传统娱乐活动。民间流传的《斗牛古词》中说道:“孔明天相号召娱乐,苗、侗祖宗凑银买牛,吹笙斗牛,乐而忘返。”

春节习俗作文11

  The lunar new year is a great occasion to the chinese people. it lasts about the first four days of the year,during which people do not work except for the workers on duty. students do not go to school,and shops are closed.several days before the new year,people begin to prepare. farmers kill pigs,sheep,cocks and hens. city dwellers buy meat fish and vegetables. houses are cleaned; coupletsare posted on the doors. colourful lanterns are hung at the gate.

  On the eve of the new year,each family has its members gatherd together and eats a family reunion dinner. after the meal they watch tv until the clock strickes twelve. then every family sets off long strings of small firecrackers and other fire works to welcome the new year.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new year,almost everyone is dressed in his or her best.

  when people meet on the way,they say to each other “happy new year”. friends and relatives pay new year calls and gives presents to each other. children indulge themselves in games.

春节习俗作文12

  春节有哪些习俗大家中的吗?让我来为大家一一介绍:有扫尘,有贴春联,有贴年画,有倒贴福字,有吃年夜饭,有放爆竹,有在家门口挂中国结……春节的习俗还真丰富啊!有一个叫“除夕守岁踩岁”,这个名字真奇怪,除夕干吗要守岁踩岁呢?原来,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另外,汉代已有除夕吃饮椒柏酒,以驱邪祛病,后世改为饮屠苏酒,王安石有句诗:春风送暖入屠苏。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聚宝盆”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到兴旺。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汉族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有很多习俗:拜年、贴窗花、吃饺子、守岁……我最喜欢吃饺子这一习俗。

  关于春节吃饺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这个传说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每年春节,爸爸妈妈把饺子包好后,都让我第一个吃。我们还可以在碗里放一点油泼辣椒和醋沾着吃,可好吃了。每一次爸爸妈妈看我吃得高兴的时候都说:“慢点吃,别呛着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着饺子,浓浓的年味里充满了快乐和幸福。

  我爱家乡的春节,更爱那浓浓的亲情。

春节习俗作文13

  扫尘“腊月二十四,尘扫屋”。每家每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皿,拆洗床上用品窗帘,扫庭院六遍,掸去灰尘和尘蜘蛛网,疏通明渠。到处都是欢庆、大扫除、迎春的欢乐气氛。春联又叫门联、春联、对联、对、桃符号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致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祝愿,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到春节,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选一副鲜红的春联贴在门上,给节日增添节日的气氛。贴窗花和“福”字倒贴。民间也喜欢在窗户上贴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节日气氛,还集装饰性、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年画在城乡也很受欢迎,五彩缤纷的年画给成千上万的家庭增添了许多繁荣欢乐的节日气氛。年画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们朴素的`习俗和信仰,支撑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守除夕是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历史悠久。最早的记载是在西晋周朝《风土志》年发现的:除夕,各相送人,称为“喂年”;酒菜邀,叫“不老”;老少一起喝酒,祝你圆满,叫“分龄”;大家彻夜不眠,等待黎明,这叫“守岁”。鞭炮中国人有一句话叫“放鞭炮”。也就是说,新年到了,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以鞭炮声去旧迎新。鞭炮是中国的特产,也叫“爆花”、“鞭炮”、“鞭炮”。新年祝福的第一天,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的新衣服,打扮整齐,出门走亲访友,互致新年祝福,祝愿来年万事如意。蒸年糕与“年糕”谐音,口味多样,几乎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食品。年糕的样式是方形黄白色年糕,象征金银,寓意新年发财。真正过年的前一天晚上叫团圆夜。出门在外的旅行者要千里迢迢赶回家,一家人要围坐在一起用饺子包过年。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节日。在与福建隔水相望的台湾省,其历史、文化、风俗、血缘等。都是和中国大陆,尤其是闽南一脉相承的。所以岛上的人的春节习俗自然和大陆的人差不多。

  由于包道居民(多为闽南、客家)的祖先到台湾发展,时间久远,历经沧桑,那里的春节习俗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图案和色彩。

春节习俗作文14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习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和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结尾: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春节习俗作文1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是王安石之作。每当读到它,我就会不由地想到春节。它可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各地的习俗也都不一样。今年我来到了我的家乡——浙江丽水港口村过年。

  在瓯江边,座落着一个美丽宁静的小村庄。那里的水清澈见底,那里的山绿得发青,像一块块碧玉。对了,还有一座大桥耸立在大江之上。没错,这就是我的家乡——港口村!

  腊月二十七,我和妹妹随着爸爸妈妈一起兴高采烈地回老家过年。一推门,一股浓浓的香味扑面而来。一看,啊,原来是爷爷奶奶,正在做我最爱的美食——冻米糖呢!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帮忙了!首先我们把糖浆倒入大锅中,等到糖浆变得粘稠时,就把事先准备好的炸大米、炸花生、炸面条、熟芝麻等食材放进糖浆里,继续翻炒,等到一锅的东西都融为一体时,就把火关了,把翻炒好的食材一股脑儿倒进撒满了黑芝麻的模具里,然后用滚轮把糖浆滚平,再静等一些时间,等到糖浆变硬,你就可以去掉模具,最后,还可以随心所欲地切成你想要的形状。冻米糖制作起来很方便,而且非常美味。我和妹妹两只小馋猫一口气吃了四、五块,停都停不下来。“别吃了,要不,年夜饭该吃不下了!”爷爷笑着说。

  吃完了冻米糖,已经快六点了。只见奶奶已经准备好了一大桌年夜饭,我们一大家子围在一起,个个喜笑颜开,一边干杯,一边互相祝贺新年快乐。

  年夜饭过后,我们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一年一度的春晚。春晚的节目依旧那么的丰富多彩,有搞笑的小品,有激动人心的歌曲,有优美的舞蹈,还有见证奇迹的魔术……各个节目都非常精彩,我们的眼睛被牢牢地吸引住了,生怕漏掉了最精彩的地方。

  “三、二、一,到!”随着春晚主持人一声呐喊,一声声鞭炮声也响了起来。我和妹妹跟着爸爸也该去放鞭炮了。这里不比杭州,放烟花是允许的。我们兴奋地放着各式各样的鞭炮,有会飞的火箭鞭炮,有会转的转盘鞭炮,还有惊天动地的“红地毯鞭炮”……但是最震撼我的还是“黄金万两”鞭炮了。一开始,它喷的'火花又小又低,像一座“没力气”的火山,但是最后,它又“大发雷霆”,每一点火花突然爆发成了好几点,“劈劈啪啪”的声音好像再说:“哈哈,竟敢小看我!”五彩的烟花直冲夜空,带走了我们的烦恼,寄托着我们对20xx年无比的企盼,愿所有的人都健康、快乐、幸福……

  朋友们,这就是我老家的春节习俗。那你们老家的春节习俗是什么呢?赶快告诉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