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春节的风俗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的风俗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节的风俗作文1
众所周知,正月初一过新年,全国各地上上下下男女老少无一不庆祝。自然,我的老家兴国县也不能落(la)下。
在初一的前一天就是除夕,说实话,要论初一与除夕那一天更热闹,那当然要数除夕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对联,挂上了红灯笼,家中的大人们还要准备午饭和晚餐,忙的火热,唯有小孩子们有空出去玩:放爆竹,放风筝,如果河面结了冰,那就更有意思了:在冰面上立好一个爆竹,只要“碰”的一声,那冰面就会炸出一个小洞,水花四溅,好不快活。
到了除夕晚上,就更热闹了。天上铺了一层“彩花儿”,鞭炮声也一直响个不停,趁着这热闹的.气氛,家中男女老少也互相举杯。吃过了年夜饭,大多数人便是看春晚了,而且一看就看到大半夜,可是小孩哪能受得了,早早就上床睡了。
初一与除夕便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光景。初一很安静,不像除夕一样热闹,只有中午或者晚上才会去走亲访友。初一早上,小孩子早早的起了床去拜年,为什么要这么勤奋呢?当然是因为要收红包呀!不过,收了红包,就是拿给去父母了。顶多留给自己五十或者一百。
过了初一,就安静了大概十多天,到了正月十五,另一个高潮到了,那就是元宵节,一下子,整个县城里又热闹起来,大人们白天炸元宵,炸了金黄后取出,一直放到晚上。到了晚上,把炸好的元宵拿出来供大家品尝,一口下去,那叫一个好吃:外酥里嫩,富有嚼劲,吃了一个还想吃。
但是过了正月十八,春节就结束了,孩子们也该去上学了,大人们也开始正常劳作了。
春节的风俗作文2
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在壮族民间还有过晚年的习惯,壮族称做“吃立节”。“吃立节”是在这个月的.30号,相传在100多年前,壮族的一支农民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凯旋归来,这时春节已过,壮族群众为了欢迎他们,就在这个月的30号为他们重过春节。
春节的风俗作文3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依照风俗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燃放烟花爆竹、看春晚、守岁、给亲人拜年,当然重头戏还是吃年 夜 饭了……最为关键的一件事是长辈给我们晚辈“压岁钱”了,希望我们岁岁平安,健康成长!
春节到了,人们都会在所有的大门上贴上写着新年寄语的对联。当春姑娘来时,朗诵者寄托着人们美好愿望的句子,这一诵读,好运也许就真的来了!当然,同样富有寓意的事情还有贴“福”字。“福”字很多家庭都倒着贴,路人一看就会说:“你家的福倒(到)了”,不言而喻,福就到你家了嘛!
其实,春节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年”。“年”是什么呢?对于这个还有一个传说呢!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常常在春节时出来祸害百姓。有一次刚到一个村里正准备吃人的时候,不远处一个小孩放了一个鞭炮,把“年”吓了个半死,掉头就跑,又遇到一个小孩提着红灯笼走过,“年”看见了这鲜艳的红色,吓得屁滚尿流,一溜烟逃走了。从此,人们知道了怪兽“年”的.弱点,春节期间,大家在门上贴上鲜红的对联,放震耳欲聋的鞭炮,“年”看到这场景吓得再也不敢出来作怪了。人们再也不怕“年”了,过年放爆竹,贴对联的习俗也就流传下来了。
今年的除夕夜,全家人都聚集在爷爷奶奶家,欢欢喜喜地吃着那丰富盛大的年 夜 饭。这里年 夜 饭的第一道菜是“中和汤”,意喻中国大家庭和谐和睦。这里好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道大菜,它的主原料有:冬笋、豆腐、香干、虾仁、香菇,把它们都切成小丁,煮成香喷喷的热汤。大家一一品尝后,敬酒祝贺正式开始了。大家一起敬爷爷奶奶的酒,祝他们身体健康笑口常开,接下来相互敬酒说着祝福的话,同时敞开肚子尽情的享受这年的味道!门外的爆竹声远远近近,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当春晚开始时大家围在火桶旁欣赏着一个接一个精彩地节目。我当然是看春晚的主力军,但是今年每到整点,爸爸、妈妈、姐姐都在用手机抢红包,看着他们像“打老鼠”似的在手机上用力敲打,我也加入一个,因为“打老鼠”可是我小时候的强项啊!终于抢到一个“大红包”0.88元,我和妈妈都高兴地跳起来!一转眼快11点了,妈妈叫我赶紧去睡觉了,我一本正经且坚定地说道:“今年我一定要守岁的,你们累了就先睡吧!”可是没过多久,我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当爆竹声把我马上要抢到红包的梦吵醒时,天已经亮了。我一睁开眼,首先去摸我的枕头下面,不出意外地发现两个大红包,不是手机抢到的,是爸爸妈妈给我的压岁钱。我赶紧起床去给爸爸妈妈拜年!又去给爷爷奶奶拜年,一下又收了两个大红包!心里那个美啊!春节里的这个习俗是最受孩子们的欢迎的啦!哎!遗憾的是我的红包基本是如数上交的呀!
春节里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就拿我的家乡绩溪县和我的老家祁门县来说说吧。
先说三十晚的年 夜 饭吧。绩溪县吃年 夜 饭的时间一般都和往常差不多。晚上街上行人寥寥无几,商家基本歇业。而祁门这边吃年夜时间真是搞不懂,中午过后街上基本看不到行人,大多商家陆续关门回家吃年 夜 饭了。下午2点多钟开始就能听到放鞭炮声,有的人家就开始吃年 夜 饭了。爷爷家今年也早了,3点半刚过也放爆竹吃饭了。晚饭后,大家陆续上街逛逛,街上可以说是人山人海,小吃摊一个接一个,游乐场一个挨一挨。“有意思”里坐满了人,KTV里飘出歌声,好多商家也开门营业抓住这大好商机。
再说说正月里拜年。绩溪县岭北拜年都是在中午之前,谁要是下午去给长辈拜年,那可是要挨骂的。到谁家拜年都要吃三道茶:清茶、甜茶、茶叶蛋,最后吃面条,还要吃晚饭,一家一户要搞一整天呀。老家祁门拜年时,除了吃清茶、茶叶蛋还要吃粽子。特别是粽子,我的家乡绩溪一般都在二月二龙抬头才包粽子,大小形状也不一样。我相信全国各地还有很多不同有趣的风俗。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家家户户其乐融融,奏响欢快的交响曲!
春节的风俗作文4
新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我看来最热闹的一天是大年三十,也叫除夕。
在除夕那天早上,一家人都起得很早。有一个习俗是,如果除夕那天起很晚就代表新的一年家人非常懒。一大早就忙了起来,都是为了大年初一能整整齐齐,漂漂亮亮地过。
除夕的早上,我最喜欢的就是和妈妈一起去逛集市了。每次必不可少的就是金桔树和一大堆大大小小、形状不一样的.“福”了。集市非常热闹,人山人海。在每次回家的路上看到路人都是拿的满满当当的东西回家。看的出来人们都非常期待与重视这个节日。
除夕晚上,我们一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当然,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是鱼。吃鱼表达着年年有余。晚上特别热闹,一家人在饭桌上有说有笑。大人有的在喝酒,有的在打扑克牌等等。小孩而是坐在一旁打游戏。饭后一定会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很享受这种开心且热闹的环境。
吃完饭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洗澡。在我家乡的那一晚洗完澡要用柚子叶泡的水从头到脚淋一次,表示除旧迎新。把不好的都冲走了,顺顺利利的过新的一年。
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太一样。但是大家都会庆祝过年这个重要的节日。我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过年了。
春节的风俗作文5
爆竹声声响,莺啼报新年!快乐祥和的新年来临啦!在我的家乡安徽全椒,每逢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项传统文化习俗就是“走太平”。据说,这项“健身习俗”自东汉开始已经流传千年之久!
每到春节期间,太平桥附近就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卖春联的、卖糖葫芦的、卖各种炸串小吃的……应有尽有,各种吆喝声、叫卖声交杂相汇,热闹非凡。晚上还会有大爷大妈在跳广场舞,瞧!他们扭得可真带劲啊!像是在庆贺新年的到来!
从正月十六日的清晨持续到深夜,老老少少们会接二连三地从太平桥上走过。在踏上太平桥前,你可以在嘴里含上一颗糖,预祝来年甜甜蜜蜜。此外,你还可以买一根长长的红布条,上面写上自己的心愿,比如作为小学生的我就写了“学习进步”四个字,然后把布条拴在桥头,祈祷愿望成真!桥头上密密麻麻的红布条随风飘舞,红红火火,表达了人们对来年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走在太平桥复古的石板路上,如果你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看见河岸边的`人在放烟花,随着火星的燃烧,“砰”的一声巨响,光彩夺目的烟花此起彼伏地绽放在夜空中,美不胜收!
走太平,是我们全椒县独一无二的春节风俗,桥的谐音是“瞧”,“走桥”就是全椒话“瞧病”,大家在太平桥上祈祷着来年风调雨顺、平平安安、消灾去病!明年正月十六欢迎您来我们全椒走太平噢!
春节的风俗作文6
寒假开始了,转眼间就要过年了,大人们都忙忙碌碌的准备年货,而小朋友们也盼望过年。可大家知道过年有哪些习俗吗?下面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在全国各地,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有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被子等,这种习俗被称为“扫尘”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上一幅大红春联,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听说这一习俗从宋代就开始了,一直传到今天。在民间的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人们还喜欢在门、墙、窗花等地方倒贴“福”字。大家知道为什么要把“福”字倒着贴吗?因为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到了”,“福气倒了”。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过年风俗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围坐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
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习俗就是放鞭炮和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小朋友们能收到好多的压岁钱,不过在此提醒小朋友们:压岁钱可不能乱花哦!要用在学习上!
春节的风俗作文7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然而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然而“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然而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然而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然而桂林“过小年”的古俗,此刻即便然而鸣放鞭炮,也仅然而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完美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然而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然而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然而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礼貌、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我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春节的风俗作文8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中,所以到了壮家门外要放下农具,脱掉斗笠、帽子。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特别是怀孕妇女不能进入产妇家。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 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每逢水灾或其他重大灾害时,壮族都要举行安龙祭祖活动,乞求神龙赈灾。仪式结束后,于寨口立碑,谢绝外人进寨。
春节的风俗作文9
天津是我的家乡,出国我生在天津,长在天津,我爱我的家乡天津!
家乡的春节主要体现在饮食方面:在腊月初八那天,被称为“腊八”,在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在这一天也会泡腊八蒜,就是用醋泡蒜,这样久放也不会坏的!在该过年的这几天,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过年时吃的.,喝的,穿的以及用的,好在新年显示出焕然一新的形象!在这些天里,孩子们个个都开心的不得了:像男孩子们都买一些爆竹在新年里和大人们一起庆贺新年!而女孩子们买一些小礼品作为新年礼物!
在腊月二十三的时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小年”,这就意味着春节即将来临了!在这一天,鞭炮声处处都有,这就是过年的象征吧尽管还没到,但却有了过年的气息!这天,在街上,有一些卖糖的,就是现在孩子们所说的“糖瓜”又甜又黏的,小孩子们非常喜欢吃它们!二十三一过去,就更忙了,家家户户都要把家里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过年吃的食物都准备充足!
在除夕这天,更是热闹的不得了。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年用的东西!人们都穿上了新衣,门外贴着福字,有正有倒,倒的福字意味着:福到了!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有守岁的习俗,鞭炮声总在耳边响起,这才是过年的气氛嘛这么的热闹!
等到了正月初一那天就是人们所说的春节。在那天,人们都去拜年了,给亲戚,给朋友……
在元宵节那天,又是春节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在那天,人们都在叫家里吃元宵呢!一家人其乐融融……那天同样也是耳边总响起鞭炮声,小孩子们同样也燃放炮竹,只不过是那种小的花炮而已……
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到这天为止,春节也就这样在欢笑中不知不觉的度过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热闹的春节!
春节的风俗作文10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春节给盼来了。人们都把大门洗刷干净,贴上红彤彤的对联,挂上红艳艳的灯笼,家家都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最让人嘴谗的就是年夜饭了。远远的,我就闻到了一阵阵菜香,我凑到桌旁一看,哇,好丰盛的菜肴:有鱼虾,有鸡鸭,还有我最爱的牛肉……爱吃的样样俱全。全家人欢聚一堂,我们喝着饮料,品着美味,你请我让,有说有笑,相互庆祝着新春快乐。
吃完年夜饭,我们一家人围坐一起,看了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春晚中有唱歌、有小品、还有魔术……随着新春钟声的敲响,门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我忍不住跑到阳台外,外面烟花早已映红了整个天空,烟花一个接一个地飞上天空,五颜六色、形态各异。有的'像闪烁的星星;有的像含苞待放的荷花;有的像两条飞舞的巨龙,直入云霄……各式各样的烟花,看得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过年了!过年了!我沉浸在这鞭炮的喜悦声中。
春节的风俗作文11
转眼又到了中国最重大的节日,春节,通常在这个时候,小孩子最高兴,因为有红包拿,当然,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春节风俗,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这里的春节风俗吧。
正月初一的早上,妈妈都会煮好热腾腾的汤圆,然后,我们就会和爸爸忙上忙下的搬张桌子出来,在桌子上面摆好8个碗,8双筷子,整齐的摆放好,接下来,就该把热乎乎的汤圆盛在碗中啦,最后爸爸就会跪着烧纸钱。祭拜完了以后,我们都争先恐后的抢吃汤圆,因为吃老祖宗吃的东西不会生病。
其实这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春节风俗,可是它却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美德,祭拜,是对长辈的尊重,我们以这种方式来表达我们对长辈的`思念,体现了一个孝字。
不管是什么样的春节风俗,都应该很好的传承下去,不是吗?
春节的风俗作文12
我们中国人有我们中国人的风俗习惯,但是现在有许多年轻人把中国的许多节日逐渐淡忘了,反而把洋人的节日当成主要的节日来过,例如:有许多年轻人过起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和情人节的热情比过中国的春节和7月初7的中国的情人节还要高,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作为中国人,我真感到痛惜,我们一些年轻人的崇洋媚外的心理甚至达到了荒谬的程度。虽然一些年轻人盲目的.崇洋媚外,但是我仍然喜欢我们中国传统的节日。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的第一大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我们中国人的男女老少都是把它作为最主要的节日来过的。在春节的7天假里,许多人都是不顾路途的遥远,尽可能的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或者全家一起出去走亲访友,或者一起出去旅游。在我们这里春节前每家都要蒸馒头,油炸肉圆,炒葵花子和花生等。大年三十的下午,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贴门对,晚上,家家户户都要一起吃团圆饭,吃过团圆饭后,还要放烟花爆竹来庆祝春节,接着,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聊天,一边守岁,大人还要给小孩压岁钱。一家人一起等待春节的到来,所以一家人正常都睡得很晚。第二天一早,家家户户都早早起来再次放烟花爆竹庆祝春节的到来。大年初一早上,我们中国人一般是吃饺子,而我们这里是吃圆子,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吃过早饭以后,一家人一起走亲访友,或者等待亲友的到来,或者全家一起出去旅游。
除了春节以外,元宵节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重要节日,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看花灯的风俗习惯。但是在我们这里,却没有看花灯的风俗习惯的。
清明节是中国人祭祖的节日,人们习惯在这一天到祖先的墓前扫墓,来表达对祖先的哀悼之请。
五一国际劳动节自从变成7天假期后,也是人们走亲访友和旅游的黄金时间。
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在这一天里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包粽子和赛龙舟的风俗习惯。在我们这里没有赛龙舟的习惯,但是有包粽子的习惯,还有给小孩扣龙线的习惯。
七月初七,中国的情人节,可以说被许多中国的年轻人给淡忘了,他们偏偏要崇洋媚外地过起西方的2月14号的情人节。
农历8月15的中秋节可以说是中国人的第二大节日。在这一天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我们这里有吃月饼的习惯和赏月的习惯。苏轼的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从一开始就千古传诵至今。
春节的风俗作文13
刚刚过了世界公历的新年,又迎来了中国农历的春节.世界各国年的味道截然不同,过年的感受千差万别.过了一年,我又长了一岁,我对中国春节风俗的感受更加深刻了。
进入农历的腊月,欢度春节的气氛就越来越浓厚了,我的心情也越来越兴奋了.考完试,放了假,安排好寒假计划,完成了部分作业,我也融入了红红火火的过年气氛。
腊月的节点太多了.首先是腊七腊八冻坏脚丫、泡腊八蒜、喝腊八粥等等,老人说这就是过年的开始。
很快到了腊月二十三“糖瓜儿粘”,人称小年,要祭灶,要吃一种乳白色、味很甜、还粘牙的东西,叫“糖瓜儿”.大人问我“粘不粘?”我说“粘(年)!”这是提醒大家要过年了!长辈要讲许多过年的趣事和嘱咐许多过年的忌讳.真好玩!有的我懂,有的我不懂,我总是好奇的听不够,问不够。
接着腊月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吃谷薯,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很多说法,我可长见识了.现在急着过年,今天卖个关子,以后我可以仔细说说。
腊月三十,也叫除夕,是辞旧迎新、继往开来的吉祥时刻,此时进入春节的高潮,也是我最期盼、最快乐的时候。
白天大人们都忙着过年的各种事情,放松了对我的`管束,我就彻底自由了,吃我爱吃的食品,喝我爱喝的饮料,玩我爱玩的游戏……开心极了!
晚上全家欢聚一堂.大家从厨房里端出美味佳肴放在桌上.煎炒烹炸、鸡鸭鱼肉、特色食品、各种饮料……妈妈端来炖鱼,说这是“年年有余”;爸爸端来饺子,说这是“交子元宝”;姑姑端来拼盘,说这是“全家福”;姑夫端来米饭,说这是“团圆饭”;奶奶端来一盘水果,有柿子、苹果、桔子、香梨,说取它们的谐音:“事事平安、人人吉利”;爷爷端来一盘年糕,有白米、黄面、双喜、八宝,说借它们的字音“添岁增福、年年提高”,人的岁数和身体要长高、知识也要提高.哈哈!我灵机一动,端来一摞奖状说这叫:“辛兔祥瑞、龙腾虎跃”(我属虎)……全家人说这是一道最丰盛、最如意的大菜。
全家人说说笑笑,尽享天伦之乐,尽尝美味佳肴.我不断举杯,给各位长辈敬酒并针对每人说上几句不同的祝福话,大家再次夸我懂事,给我加菜,有时还给我鼓掌,我心里美滋滋的,那个兴奋劲儿就别提了!
酒足饭饱,全家人看春晚、包饺子、侃大山……零点整,电视里的新春钟声敲响了,房间外的迎春鞭炮响成一片,我迫不及待地拉着家人下楼放炮.姑姑和妈妈提着一大包鞭炮,姑父和奶奶提着一大捆烟花一起下楼了.楼外的鞭炮已是震耳欲聋、烟云翻滚。开始我有点害怕,爸爸拿着鞭炮,爷爷领着我去点,邻居说:“这叫双保险”。我们几人合作先后放了“一千响”、“坐地炮”、“窜天猴”、“夜明珠”.后来我胆子大了,也想过把真瘾,让爸爸放好花炮,爷爷护着我去点,点着了我就跑,在我哈哈大笑中花炮窜上了夜空,随着一声声巨响,绽放出五光十色的礼花,有“百鸟争鸣”、“吉祥如意”、“火树银花”、“万紫千红”,我高兴地手舞足蹈、心花怒放。
“炮竹声中一岁除”,我又长大了一岁.回到楼上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给长辈一一磕头拜年,他们给了我很多压岁钱.我在兴奋中一点睡意都没有了.!
“无边光景一时新”,新的一年开始了.龙年春节这是时间最长,内容最多,也是我最快乐的节日。
我的感受很多……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龙的传人在龙年将会更加的幸福、美好……
春节的风俗作文14
今年的春节,我是在自己的家乡——麻阳度过的。在这里,我见识到了不少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
不管是什么地方的除夕夜,年夜饭都是必不可少的.。显然,麻阳也比例外,只是时间比其他地方要早一些——在麻阳年夜饭在下午4点钟的时候就准备好了。说是“年夜饭”,事实上是“年下午饭”。虽然时间略早,但却丝毫冲不淡那浓浓的年味儿,那对“万象更新”的喜悦之情和那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望着满桌的美食,你是不是早已垂涎三尺了?别急,再吃年夜饭之前,还有更重要的时候要做——大人们会带上不少东西去山上祭拜土地,去河边祭拜水,在到家里去祭拜祖宗。做完了这些,大家才舞动筷子,尽享这美味的年夜大餐。
吃过年夜饭,大家便陆续开始守岁。天尚未黑,耳畔便响起了鞭炮“噼里啪啦”响声,眼前便闪过烟花绚丽多彩的图案。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新年的脚步也越来越近。终于,凌晨12点到了!伴随着几朵巨大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小孩子纷纷给长辈拜年,大人们也乐呵呵地给小孩子们发压岁钱。那些先拿到压岁钱的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没拿到的只好眼巴巴地望着他们。当然,压岁钱也少不了他们的一份。发完压岁钱,大家便躺到床上,沉沉的进入梦乡。
第二天,大人们起了个一大早,拿着桶子去“抢新水”——用桶子去打井里的水。据说“水新”意味着“万事新”,预示着新的一年有新气象。除此之外,他们还要上山砍柴。因为“柴”和“财”谐音,新年砍柴,希望来年财源滚滚。
这便是我的家乡独具特色的过年的风俗。
春节的风俗作文15
每年过年,我的外公都要杀猪。今年过年,我正好赶上了现场杀猪的场景,真的是刺激极了!
刚到外公家的时候,我看到小猪被关在猪笼里,一点都不知道自己等会就回没命了,还吃东西吃得津津有味的。看着小猪吃着它的“最后的晚餐”,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不一会儿,外公就把小猪架到桌子上,用绳子把小猪的`脚给绑起来。小猪这才意识到自己命不久矣,试图反抗,但已经太晚了。只见外公麻利地把刀插进小猪的脖子里,小猪还在垂死挣扎。很多血从猪的脖子里流出来,我吓得把眼睛给闭上了。听着小猪的惨叫声,我觉得我们人类太残忍了。
刚才的杀猪场景让我心有余悸,晚上看着妈妈烧得香喷喷的红烧肉,平时狼吞虎咽的我再也提不起兴趣了。
【春节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春节的风俗作文06-23
春节风俗作文【经典】03-26
春节风俗的作文12-16
春节风俗作文11-03
春节风俗作文01-06
春节的风俗作文05-21
春节的风俗优秀作文06-19
春节家乡的风俗的作文12-09
春节风俗的优秀作文01-13
春节家乡风俗作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