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话题作文>春节> 就地过年作文

就地过年作文

时间:2025-01-19 07:47:07 春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就地过年作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就地过年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就地过年作文

就地过年作文1

  留杭过年,别样年味

  新春佳节,留杭过年不能一解团圆的期盼,不能一感乡土风情,一听那乡音,但也别具一番风味。人未至家乡,杭城亦我乡。在杭州的迎新,有多种的方式,花样拜年乐趣多,隔千里共明月,品悦书香雅韵生,丝丝滋润,充实丰盈。

  花式拜年·情深意切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我们与亲戚无法团聚,就只能以线上云拜年的方式,传递问候。就在前不久,各大平台都出现了很多丰富的线上拜年方式,在百度输入法上面输入名字,就会生成带名字的定制化新年祝福和壁纸。壁纸里面包含春联,押韵祝福语,花样祝福语。在微信的表情包中,有一个“礼花齐放”,点一下这个表情,就会达成“炸屏式”的拜年效果,满屏都是烟花,我在给外公、外婆拜年的时候,用了这个功能,外公外婆的笑脸逐渐绽开!

  红包象征着喜庆,象征着新年的开始,寓意所有人在新的一年中能够红红火火。在这别样的新年里,线上抢红包也成了一大乐趣。在我们的家庭群中,一个又一个的红包蜂拥而至,它们向我们预示着新年的到来,也向我们诉说着新年的美好。虽然我和外公外婆相隔甚远,但我们用种种方式向他们表达祝福。

  亲情能滋润人的心田,使生命之舟洒满阳光;它是一种深厚的'情感,它可以冲破时间、空间的阻碍,让我们的心紧紧相拥。就算疫情阻挡了我们相见的脚步,但它绝不可能会阻挡我们之间心灵的牵挂!

  钱王阅览·书香氤氲

  原想今年春节无法出去旅游,甚是无聊。爸爸提议说带我去观览杭州文化。要说游览杭城,一个西湖一本书,自然要去西湖走一走。沿着西湖走去,品读苏轼,感叹苏小小,敬仰岳飞……而要说我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的钱氏,搜寻杭州地图,滨江有钱王射潮雕塑,西湖有钱王持弓石像,而在西湖十景的柳浪闻莺公园内有一座钱王祠。据说是后世为了纪念吴越国钱王功绩而建造的。春节游览钱王祠,祠内院落整齐,曲径通幽处又显得静谧闲适,隔离了外界的喧嚣。手捧一本《钱镠与杭州》,钱王故事徐徐展开。钱镠出身临安、起于草莽,深知“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兴治水利,保障民生;制服海潮,装点西湖,杭城因钱氏而始兴。钱镠奉行“保境安民”的国策,为江南的繁华奠定了基础。钱镠治国有略,修身治家也十分谨严。钱镠自备“起居注”,又两度订立治家“八训”、“十训”。遵循钱镠的遗训,这就是后来流传的《钱氏家训》,弘扬了良好的家风,在现代也极具借鉴意义。

  曾听父亲说:“一座城市因它的文化而闪光,一个新杭州人因为文化的认同而融入。”此次游览,我有了更深的体会。

  留杭过年,线上拜年,却不失亲情的温暖与乐趣;杭城游览,古风古色,触摸杭城的历史文化,用心体会这第二故乡带来的温情。

就地过年作文2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对它的告别方式也同样非凡。

  中国传统文化中“集体先于个人”的口号在抗击疫情的过程里贯穿始终。疫情肆虐时,我们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成为了唯一的经济正增长体;疫情缓和后,面临春节这一人口大流动的挑战性时刻,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就地过年”的政策,顺利渡过难关。

  从去年春节到今年春节,无疑是全国人民最具“社会参与感”的一个时间段。当病毒汹涌来袭,全国人民自觉居家隔离时,能够通过媒体、网络了解抗疫实情并发出自己的声音,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力量”是具象化的。你或许能在医护人员晒出的手写祝福中找到自己的字迹,或许能在加油视频中听到自己的声音,众多捐赠的医疗物资中,或许就有你贡献的或多或少的财力……当年底疫情余波未平,“打工人”的新梗在网络爆火,激发了个体原子化社会中个人对群体归属的呼唤与共鸣,其中蕴含的更是亿万人民在后疫情时代为经济复苏的奋斗精神。当你也随大众喊出一声“打工人,人上人”,其根本也是一种社会氛围向好下的乐观主义。当新年伊始,“就地过年”的政策发布,人们依然能够通过互联网找到归属和共鸣。听到“拼单式”过年、“云激励”学习、“扫码式”逛商场、“云端式”聚会等一系列后疫情时代下催生出的新颖词汇,想必每个人都能在脑海中浮现出自己独特体验的一番画面。

  因为互联网,中国人民关于春节的`共同记忆由源远流长的传统习俗、每年必被问到的话题、从流量“制造者”变为流量“收割机”的春晚增添了不少新鲜内容。虽然现实距离相隔甚远,但心的距离始终相近。

  虽然互联网这一新兴且发展迅猛的产物常常受人诟病,但我们能发现,在过去这一年间,无论是学习、救援、与外界联系,所有的活动都必须依靠互联网。在社会分工化原子化的趋势下,互联网为每个人提供社会参与感和群体归属感,是我们必须接受并加以利用的方面。

  互联网与传统的结合是今年就地过年的基本特征,这一次成功结合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更深刻地感受到时代的温情。这次的经验也始终值得后世借鉴,正如曲道奎所言,“我们一手拿着科技的利剑开辟未来,一手拿着传统的药箱给前进的人类疗伤。”

  科技化社会并不无情,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学会利用,同样能够温情脉脉。

《就地过年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就地过年作文】相关文章:

过年的作文01-11

过年了的作文11-29

过年了作文03-22

[经典]过年了作文08-02

(经典)过年的作文07-29

过年作文10-17

[精选]过年的作文07-15

过年的作文[经典]07-22

过年了的作文12-28

过年了作文10-26

就地过年作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就地过年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就地过年作文

就地过年作文1

  留杭过年,别样年味

  新春佳节,留杭过年不能一解团圆的期盼,不能一感乡土风情,一听那乡音,但也别具一番风味。人未至家乡,杭城亦我乡。在杭州的迎新,有多种的方式,花样拜年乐趣多,隔千里共明月,品悦书香雅韵生,丝丝滋润,充实丰盈。

  花式拜年·情深意切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我们与亲戚无法团聚,就只能以线上云拜年的方式,传递问候。就在前不久,各大平台都出现了很多丰富的线上拜年方式,在百度输入法上面输入名字,就会生成带名字的定制化新年祝福和壁纸。壁纸里面包含春联,押韵祝福语,花样祝福语。在微信的表情包中,有一个“礼花齐放”,点一下这个表情,就会达成“炸屏式”的拜年效果,满屏都是烟花,我在给外公、外婆拜年的时候,用了这个功能,外公外婆的笑脸逐渐绽开!

  红包象征着喜庆,象征着新年的开始,寓意所有人在新的一年中能够红红火火。在这别样的新年里,线上抢红包也成了一大乐趣。在我们的家庭群中,一个又一个的红包蜂拥而至,它们向我们预示着新年的到来,也向我们诉说着新年的美好。虽然我和外公外婆相隔甚远,但我们用种种方式向他们表达祝福。

  亲情能滋润人的心田,使生命之舟洒满阳光;它是一种深厚的'情感,它可以冲破时间、空间的阻碍,让我们的心紧紧相拥。就算疫情阻挡了我们相见的脚步,但它绝不可能会阻挡我们之间心灵的牵挂!

  钱王阅览·书香氤氲

  原想今年春节无法出去旅游,甚是无聊。爸爸提议说带我去观览杭州文化。要说游览杭城,一个西湖一本书,自然要去西湖走一走。沿着西湖走去,品读苏轼,感叹苏小小,敬仰岳飞……而要说我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的钱氏,搜寻杭州地图,滨江有钱王射潮雕塑,西湖有钱王持弓石像,而在西湖十景的柳浪闻莺公园内有一座钱王祠。据说是后世为了纪念吴越国钱王功绩而建造的。春节游览钱王祠,祠内院落整齐,曲径通幽处又显得静谧闲适,隔离了外界的喧嚣。手捧一本《钱镠与杭州》,钱王故事徐徐展开。钱镠出身临安、起于草莽,深知“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兴治水利,保障民生;制服海潮,装点西湖,杭城因钱氏而始兴。钱镠奉行“保境安民”的国策,为江南的繁华奠定了基础。钱镠治国有略,修身治家也十分谨严。钱镠自备“起居注”,又两度订立治家“八训”、“十训”。遵循钱镠的遗训,这就是后来流传的《钱氏家训》,弘扬了良好的家风,在现代也极具借鉴意义。

  曾听父亲说:“一座城市因它的文化而闪光,一个新杭州人因为文化的认同而融入。”此次游览,我有了更深的体会。

  留杭过年,线上拜年,却不失亲情的温暖与乐趣;杭城游览,古风古色,触摸杭城的历史文化,用心体会这第二故乡带来的温情。

就地过年作文2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对它的告别方式也同样非凡。

  中国传统文化中“集体先于个人”的口号在抗击疫情的过程里贯穿始终。疫情肆虐时,我们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成为了唯一的经济正增长体;疫情缓和后,面临春节这一人口大流动的挑战性时刻,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就地过年”的政策,顺利渡过难关。

  从去年春节到今年春节,无疑是全国人民最具“社会参与感”的一个时间段。当病毒汹涌来袭,全国人民自觉居家隔离时,能够通过媒体、网络了解抗疫实情并发出自己的声音,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力量”是具象化的。你或许能在医护人员晒出的手写祝福中找到自己的字迹,或许能在加油视频中听到自己的声音,众多捐赠的医疗物资中,或许就有你贡献的或多或少的财力……当年底疫情余波未平,“打工人”的新梗在网络爆火,激发了个体原子化社会中个人对群体归属的呼唤与共鸣,其中蕴含的更是亿万人民在后疫情时代为经济复苏的奋斗精神。当你也随大众喊出一声“打工人,人上人”,其根本也是一种社会氛围向好下的乐观主义。当新年伊始,“就地过年”的政策发布,人们依然能够通过互联网找到归属和共鸣。听到“拼单式”过年、“云激励”学习、“扫码式”逛商场、“云端式”聚会等一系列后疫情时代下催生出的新颖词汇,想必每个人都能在脑海中浮现出自己独特体验的一番画面。

  因为互联网,中国人民关于春节的`共同记忆由源远流长的传统习俗、每年必被问到的话题、从流量“制造者”变为流量“收割机”的春晚增添了不少新鲜内容。虽然现实距离相隔甚远,但心的距离始终相近。

  虽然互联网这一新兴且发展迅猛的产物常常受人诟病,但我们能发现,在过去这一年间,无论是学习、救援、与外界联系,所有的活动都必须依靠互联网。在社会分工化原子化的趋势下,互联网为每个人提供社会参与感和群体归属感,是我们必须接受并加以利用的方面。

  互联网与传统的结合是今年就地过年的基本特征,这一次成功结合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更深刻地感受到时代的温情。这次的经验也始终值得后世借鉴,正如曲道奎所言,“我们一手拿着科技的利剑开辟未来,一手拿着传统的药箱给前进的人类疗伤。”

  科技化社会并不无情,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学会利用,同样能够温情脉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