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话题作文>春节> 春节的作文

春节的作文

时间:2024-12-25 12:34:49 春节 我要投稿

春节的作文【通用】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的作文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节的作文【通用】

春节的作文 篇1

  “啪!啪!啪!”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的鞭炮响声,春节来到了。过新年要穿新衣,贴对联,放炮竹……一切都是那么喜庆,那么热闹。

  清晨,爸爸和妈妈很早就叫我起床了,边叫还边说:“春节,小妞妞穿花衣了!”一听到这,我高兴地向一只小猴子一样一蹦三只高。我穿上新衣服,跑到外面。

  爸爸和妈妈正要贴春联,我也赶忙去帮忙。爸爸举着春联,我站在凳子上贴,妈妈拿着胶水,只见一条条喜庆的对联横空出世。前几个对联贴的还算顺利,就是到贴“福”字的时候,我把“福”字贴正了,妈妈忙说:“不能把‘福’字贴正,应该倒着贴,正所谓福到门。”爸爸在一旁呵呵地笑。我听了妈妈的话,连忙把“福”字倒过来贴。我们贴完春联,就出去放鞭炮。有摔炮,有烟火炮,还有开心果炮……五花八门各式各样,它们有的是要用火点着的,有的是只要用力一摔就行了。很快我便点着了一个个花炮,只见一会功夫一朵朵礼花绽放在空中,有的像姹紫嫣红的玫瑰,有的像绿绿的地毯,还有一个个红红的小灯笼……引来一群围观的'人。

  随后,我们来到爷爷、奶奶家去拜年,奶奶和爷爷给我了一个红包,我把里面的钱掏了出来,哇!里面居然有三百元钱呢!我很兴奋。晚上,我们和回来的叔叔、姑姑几家人吃了一吨丰盛美味的团圆饭,烤鸭、纸烧肉、大虾、孜然羊肉……真是太好吃了!吃完饭,我们伴着阵阵鞭炮声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大年初二我们又回到了外婆家,初三初四爸爸和妈妈带着我走亲串友,四处拜年……在阵阵鞭炮响,句句祝福声中,我们度过了快乐的春节。

春节的作文 篇2

  春节快到了,今年妈妈要带妹妹去济南姥姥家过春节,而我因为要上课去不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和爸爸送妈妈和妹妹去火车站坐火车,并嘱咐她们路上注意安全,早点回来。

  春节这一天,我和奶奶一起包了好多好多饺子。包好饺子以后,爸爸让我跟他一起贴春联和福字,我们把福字倒过来贴。爸爸亲切地告诉我说:“这样就代表福到了。”贴好后,爷爷就带我去放鞭炮和烟花,五彩缤纷的火焰在空中绽放它们最美的'姿态,预示着明年春天我们定能像这烟火一样朝气蓬勃。晚上,我们一家人就围在一起吃热气腾腾的饺子,看春节联欢晚会,好开心呀!但我心里仍记挂着妈妈和妹妹,不知道她们此时此刻是否在想念着我!

  大年初二,爸爸带着我和爷爷奶奶去博物馆,接着我们又来到平江路买了很多很多好吃的,其中就有我最爱吃的年糕。这一天很充实,也很快乐,爸爸却说我眼神里有一丝忧郁。我告诉他,我只是有点想妈妈和妹妹了。

  大年初三,妈妈和妹妹终于回来了。妈妈还给我带回来了很多礼物。妹妹还拿出很多红包,都是长辈们给的压岁钱,还有我的一份呢!

  妈妈抱着我和妹妹说:“明年我们一家人一定要在一起过春节,这才叫团圆年啊!”

春节的作文 篇3

  我今年过年十二岁了,在我的记忆中,每年的春节都新的变化,但总体是差不多的,热闹、喜庆而祥和,但其中令我最高兴的事还是放烟花和看春节联欢晚会。

  春节的前几天,从东北老家来了二舅舅家的我二哥和我们一起过年,我真高兴了,看着爸爸、老妈忙着准备这张罗那的时候,总想我快快长大,能帮助大人们做点什么。但是,却是我们小孩子最憧憬的时候。爸爸老妈买了许多好吃的',而我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便急切地盼望着春节的到来。 除夕那一天晚上,当然也是我家最开心的时候,全家三口人加上东北来的二哥一起去了爷爷家过年一起静静地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偶尔外面传来几声鞭炮声,也会觉得特别有趣。电视里搞笑的小品,优美的舞蹈常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这笑声伴随着窗外的鞭炮声,显得气氛愈加欢乐。 同时也到了集体放鞭炮的时间,看到了看到了每互人家都从楼下抱着大大小小的、各种不同的炮到了小区规定的放炮地点,在大人们的安排和指导下,各种不同的炮燃放着真不只的多么的高兴、热闹。

  终于要正式过年了,拜年就是我们一家首要的任务了。每到一家,大人们、小孩,当然了也保扩我都要说上一句吉祥祝福的话,如:“新年快乐”、“恭喜发财”、“万事如意”等等,而爸爸老妈则送上一份拜年时必备的礼品,主人则会拿出一个红包递给我,这是我最高兴的事了,于是心里盘算着这钱该怎么花,买些零食?或是文具?买点玩的也不错,谁知一回到家就被“无情”的老妈给收了去,我只好无奈地把这些个幻想的泡泡给吹灭了,不过还好老妈总算手下给点面子,还给我留了点,是让我和二哥俩人共同去花的。

  接下来的这几天,大人们领着我和二哥就到处做客,丰盛的饭菜,炫丽的灯光,大人们喝酒时的祝福包围住了我,而我呢?则和哥哥一人拿来一大瓶饮料,快快乐乐地喝了个够,哪晓得一会儿我的肚子便疼的厉害,难受极了,后悔啊。

  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过是新学年的开始,将意味着春节的结束,但在这一天,我们家还是要吃元宵的,过年的气氛丝毫没有减弱,照旧的笑声,照旧的喜庆,照旧的开心快乐。

  就这样,快乐的春节过去了,每当细细回想着,总会不禁笑出声来……

春节的作文 篇4

  按照家乡过年的习俗,春节在正月初旬就开始了,家乡的春节。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在腊八的前一天姥姥就将大白云豆提前泡在水盆里;把白莲子用热水涨发,再去掉绿色芯。到了第二天,豆子就变得又圆又大了。熬粥时把白云豆先下入煮20分钟。,然后再放些大米、糯米、麦仁、葛仙米、小枣、饭豆和栗子。这不是粥,仿佛是在展示一年的收成。 作文网

  这之后,街上便有小贩摆摊卖东西了,各种蔬菜,各式各样的玩具,颜色各异的衣服和形状大小都不同的各色爆竹、烟火。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在男孩子看来,最能吸引他们眼球的,莫过于那些爆竹、烟火了。 作文网

  正月二十三的小年似乎就是春节的前奏。在这一天,全家上下都要打扫房子。小年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大街上也挂起了红灯笼。按照姥姥的话说,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要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这一天,还要守岁,除了比较小的孩子,人们都是彻夜不眠。传说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中学生作文《家乡的春节》。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现在的.除夕,人们一般都在家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结束后,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也随着到来了。这时各家都燃放起了烟花、爆竹。整个小镇沉浸在无限的欢乐之中了。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早上,整个小镇都显得格外宁静。到了中午,人们就开始相继走访拜年了。拜年一般从家里先开始。初一的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一些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也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姥姥总是大年夜将屋子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到了正月初五姥姥和姨妈们要“送穷”,听她们说:“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元宵刚一上市,就被人们抢购一空。春节的热浪再次掀起了一个高潮。春节虽然很热闹,但是月光却不够明亮,在元宵节的这天晚上,月亮像一轮月盘,嵌在黑色的天幕上。朴实的大地被月光照的红火而美丽。吃过团圆饭后,大家便一起出去赏灯,大街上的灯有的红,有的黄。形状也都不一样。

  转瞬间,又到了残灯末庙。春节也在这一天结束了。大人们又去忙自己的工作,小孩子也都去上学了。家乡的春节虽不是过得那么繁华,气派。但却使久别的家人重逢到了一起,使老人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使孩子的心里乐开了一朵朵幸福、快乐的花!

《春节的作文【通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春节的作文】相关文章:

春节春节的作文09-22

春节的春节的作文01-13

春节春节作文11-28

愉快的春节春节作文11-27

我的春节春节作文04-05

(精华)春节春节的作文04-29

春节家乡的春节作文07-03

推荐春节春节作文04-20

春节作文作文06-02

(精选)春节的作文07-08

春节的作文【通用】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的作文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节的作文【通用】

春节的作文 篇1

  “啪!啪!啪!”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的鞭炮响声,春节来到了。过新年要穿新衣,贴对联,放炮竹……一切都是那么喜庆,那么热闹。

  清晨,爸爸和妈妈很早就叫我起床了,边叫还边说:“春节,小妞妞穿花衣了!”一听到这,我高兴地向一只小猴子一样一蹦三只高。我穿上新衣服,跑到外面。

  爸爸和妈妈正要贴春联,我也赶忙去帮忙。爸爸举着春联,我站在凳子上贴,妈妈拿着胶水,只见一条条喜庆的对联横空出世。前几个对联贴的还算顺利,就是到贴“福”字的时候,我把“福”字贴正了,妈妈忙说:“不能把‘福’字贴正,应该倒着贴,正所谓福到门。”爸爸在一旁呵呵地笑。我听了妈妈的话,连忙把“福”字倒过来贴。我们贴完春联,就出去放鞭炮。有摔炮,有烟火炮,还有开心果炮……五花八门各式各样,它们有的是要用火点着的,有的是只要用力一摔就行了。很快我便点着了一个个花炮,只见一会功夫一朵朵礼花绽放在空中,有的像姹紫嫣红的玫瑰,有的像绿绿的地毯,还有一个个红红的小灯笼……引来一群围观的'人。

  随后,我们来到爷爷、奶奶家去拜年,奶奶和爷爷给我了一个红包,我把里面的钱掏了出来,哇!里面居然有三百元钱呢!我很兴奋。晚上,我们和回来的叔叔、姑姑几家人吃了一吨丰盛美味的团圆饭,烤鸭、纸烧肉、大虾、孜然羊肉……真是太好吃了!吃完饭,我们伴着阵阵鞭炮声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大年初二我们又回到了外婆家,初三初四爸爸和妈妈带着我走亲串友,四处拜年……在阵阵鞭炮响,句句祝福声中,我们度过了快乐的春节。

春节的作文 篇2

  春节快到了,今年妈妈要带妹妹去济南姥姥家过春节,而我因为要上课去不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和爸爸送妈妈和妹妹去火车站坐火车,并嘱咐她们路上注意安全,早点回来。

  春节这一天,我和奶奶一起包了好多好多饺子。包好饺子以后,爸爸让我跟他一起贴春联和福字,我们把福字倒过来贴。爸爸亲切地告诉我说:“这样就代表福到了。”贴好后,爷爷就带我去放鞭炮和烟花,五彩缤纷的火焰在空中绽放它们最美的'姿态,预示着明年春天我们定能像这烟火一样朝气蓬勃。晚上,我们一家人就围在一起吃热气腾腾的饺子,看春节联欢晚会,好开心呀!但我心里仍记挂着妈妈和妹妹,不知道她们此时此刻是否在想念着我!

  大年初二,爸爸带着我和爷爷奶奶去博物馆,接着我们又来到平江路买了很多很多好吃的,其中就有我最爱吃的年糕。这一天很充实,也很快乐,爸爸却说我眼神里有一丝忧郁。我告诉他,我只是有点想妈妈和妹妹了。

  大年初三,妈妈和妹妹终于回来了。妈妈还给我带回来了很多礼物。妹妹还拿出很多红包,都是长辈们给的压岁钱,还有我的一份呢!

  妈妈抱着我和妹妹说:“明年我们一家人一定要在一起过春节,这才叫团圆年啊!”

春节的作文 篇3

  我今年过年十二岁了,在我的记忆中,每年的春节都新的变化,但总体是差不多的,热闹、喜庆而祥和,但其中令我最高兴的事还是放烟花和看春节联欢晚会。

  春节的前几天,从东北老家来了二舅舅家的我二哥和我们一起过年,我真高兴了,看着爸爸、老妈忙着准备这张罗那的时候,总想我快快长大,能帮助大人们做点什么。但是,却是我们小孩子最憧憬的时候。爸爸老妈买了许多好吃的',而我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便急切地盼望着春节的到来。 除夕那一天晚上,当然也是我家最开心的时候,全家三口人加上东北来的二哥一起去了爷爷家过年一起静静地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偶尔外面传来几声鞭炮声,也会觉得特别有趣。电视里搞笑的小品,优美的舞蹈常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这笑声伴随着窗外的鞭炮声,显得气氛愈加欢乐。 同时也到了集体放鞭炮的时间,看到了看到了每互人家都从楼下抱着大大小小的、各种不同的炮到了小区规定的放炮地点,在大人们的安排和指导下,各种不同的炮燃放着真不只的多么的高兴、热闹。

  终于要正式过年了,拜年就是我们一家首要的任务了。每到一家,大人们、小孩,当然了也保扩我都要说上一句吉祥祝福的话,如:“新年快乐”、“恭喜发财”、“万事如意”等等,而爸爸老妈则送上一份拜年时必备的礼品,主人则会拿出一个红包递给我,这是我最高兴的事了,于是心里盘算着这钱该怎么花,买些零食?或是文具?买点玩的也不错,谁知一回到家就被“无情”的老妈给收了去,我只好无奈地把这些个幻想的泡泡给吹灭了,不过还好老妈总算手下给点面子,还给我留了点,是让我和二哥俩人共同去花的。

  接下来的这几天,大人们领着我和二哥就到处做客,丰盛的饭菜,炫丽的灯光,大人们喝酒时的祝福包围住了我,而我呢?则和哥哥一人拿来一大瓶饮料,快快乐乐地喝了个够,哪晓得一会儿我的肚子便疼的厉害,难受极了,后悔啊。

  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过是新学年的开始,将意味着春节的结束,但在这一天,我们家还是要吃元宵的,过年的气氛丝毫没有减弱,照旧的笑声,照旧的喜庆,照旧的开心快乐。

  就这样,快乐的春节过去了,每当细细回想着,总会不禁笑出声来……

春节的作文 篇4

  按照家乡过年的习俗,春节在正月初旬就开始了,家乡的春节。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在腊八的前一天姥姥就将大白云豆提前泡在水盆里;把白莲子用热水涨发,再去掉绿色芯。到了第二天,豆子就变得又圆又大了。熬粥时把白云豆先下入煮20分钟。,然后再放些大米、糯米、麦仁、葛仙米、小枣、饭豆和栗子。这不是粥,仿佛是在展示一年的收成。 作文网

  这之后,街上便有小贩摆摊卖东西了,各种蔬菜,各式各样的玩具,颜色各异的衣服和形状大小都不同的各色爆竹、烟火。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在男孩子看来,最能吸引他们眼球的,莫过于那些爆竹、烟火了。 作文网

  正月二十三的小年似乎就是春节的前奏。在这一天,全家上下都要打扫房子。小年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大街上也挂起了红灯笼。按照姥姥的话说,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要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这一天,还要守岁,除了比较小的孩子,人们都是彻夜不眠。传说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中学生作文《家乡的春节》。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现在的.除夕,人们一般都在家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结束后,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也随着到来了。这时各家都燃放起了烟花、爆竹。整个小镇沉浸在无限的欢乐之中了。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早上,整个小镇都显得格外宁静。到了中午,人们就开始相继走访拜年了。拜年一般从家里先开始。初一的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一些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也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姥姥总是大年夜将屋子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到了正月初五姥姥和姨妈们要“送穷”,听她们说:“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元宵刚一上市,就被人们抢购一空。春节的热浪再次掀起了一个高潮。春节虽然很热闹,但是月光却不够明亮,在元宵节的这天晚上,月亮像一轮月盘,嵌在黑色的天幕上。朴实的大地被月光照的红火而美丽。吃过团圆饭后,大家便一起出去赏灯,大街上的灯有的红,有的黄。形状也都不一样。

  转瞬间,又到了残灯末庙。春节也在这一天结束了。大人们又去忙自己的工作,小孩子也都去上学了。家乡的春节虽不是过得那么繁华,气派。但却使久别的家人重逢到了一起,使老人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使孩子的心里乐开了一朵朵幸福、快乐的花!